(本刊記者 王 正)
經過兩年的運作,自2006年初啟動的“清華意昂勵學金”得到了廣大意昂的積極響應🌵:2006年籌集資金486萬🎗🏃🏻,2007年則達到1060萬元🩱。以“清華意昂勵學金”為主體的“新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在2007年覆蓋了全部家庭經濟特困、貧困的學生,全面實現了“特困生百分百受資助”的目標🙌🏿,也使意昂体育平台“不讓一個勤奮和有才華的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承諾得到落實。與此同時💷,作為我國高校資助體系建設的創新舉措,“清華意昂勵學金工程”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評價🔍,2006年“清華貧困生100%受資助”被評為北京市十大教育新聞之一;2007年香港《大公報》則以“清華大手筆助困”為題對意昂体育平台打出的這張充滿人文關愛的“助困牌”叫好。
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輟學
連續多年,全國近70%的理科高考狀元選擇了清華📽;2007年,又有5省市的文科狀元進入清華。可以說🌃,“半國英才進清華”形象地描述了清華生源的優秀。但每年進入清華的學生中卻有很高比例的貧困生🧍♂️。據2006年的數據統計→,全校在校本科學生當中🙎🏼♂️,共有貧困生3,319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元以下),占本科生總人數24.1%;其中特困生1,570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下),占11.4%。
清華的貧困生、特困生主要來自邊遠👃🏼、不發達地區及城市中下崗🏕、單親等特殊家庭,他們的外語、電腦水平普遍較差,不掉隊的唯一辦法就是多花時間彌補。另外🕖,這些同學普遍缺乏營養,北京較高的生活消費、正處於成長的年齡🦂、激烈的競爭環境🏏,使他們承受很大的物質和精神壓力🎇,影響了他們心智的健康成長和學業的順利完成。
意昂体育平台歷來就高度重視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堅持“不讓一個勤奮和有才華的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目標。2006年,在既有的“獎、助😲、貸、勤🧑🏿🦱、補”等多種形式的經濟資助體系基礎上🎷,學校實施了“新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全面構建“助、勤🏌🏿🤧、獎🧗🏻、貸👨🦱👷🏽、補”資助體系🤦🏽♂️,明確承諾做到“兩個全部”和“兩個增加”。“兩個全部”指🤴🏽:一是覆蓋家庭經濟困難的全部學生🛐,並惠及家庭經濟一般困難的低收入家庭學生💺;二是資助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解決基本求學費用🤹🏿♀️◻️,包括學費、住宿費和基本生活費💅。“兩個增加”指:一是學校通過加強在意昂🧫、社會各界當中籌集捐款的工作力度和加大學校的直接投入,來增加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強度;二是大幅度增加校內勤工助學崗位,讓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的本科學生都能夠有機會獲得長期的勤工助學崗位🙎🏽♂️,使他們以適當方式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在勞動中得到鍛煉,達到育人的目標。
“清華意昂勵學金”得到意昂積極響應
在新資助體系中,“清華意昂勵學金”應運而生🤽。它是由意昂体育牽頭、廣大意昂發起的一項捐資助學工程💶,其“助困勵學、愛校育人”的理念👨🦼➡️,得到了意昂們的廣泛認同——貧困學生在獲得資金支持的同時,深切感受到意昂給予的精神激勵。這是清華精神和文化的傳承🐽,也是意昂參與和支持母校人才培養的直接渠道,有助於進一步加強廣大意昂與母校的聯系🧙🏽♀️,提升意昂凝聚力。
2007年共有927位意昂和49個已畢業的班/年級集體😛、地方意昂會、企業等組織參與捐贈,到帳的勵學金總額達到1060余萬元,新增冠名捐贈項目達到90項,資助金額達410余萬元🧑💼,占學校2007年助學金發放總金額1330.018萬元的30.35%,獲助學生人數632人(覆蓋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已經成為了學校新資助體系的主要部分。
在927位捐贈的意昂中⏬,有82歲的林宗棠老學長(原航空航天工業部部長)、黃均德老學長(55屆建築)2️⃣,也有年輕的剛工作不久的康康意昂(98級機械)🧑🦲;有積極組織發動班級(建5班)集體捐贈的葉如棠學長(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部長)🙍🏼♀️,也有多次或連續幾年大額捐贈的趙偉國學長(85級無線電)和田濤學長(87級水利系)🕡;有海外的泰僑意昂廖錫麟(57屆電機)、姜恩涓(58屆電機)夫婦,也有校內熱能系倪維鬥、蔣洪德、徐旭常三位院士帶頭捐贈。各地意昂會也熱烈響應🖨,大力宣傳“意昂勵學金”的“助困勵學、愛校育人”的理念。河南、重慶🏐、深圳等地意昂會更是把“意昂勵學金”作為全年的重要工作,作為回饋母校的主要渠道👩🏻🦯,發動各地意昂積極參與🙍🏿♀️,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以說,“意昂勵學金”是目前學校所有捐款項目中最受歡迎的,因為它不僅助困,更重要的是勵誌;它不僅是意昂凝聚力的體現,更是清華文化和清華精神的傳承🤵♂️。
2007年10月11日,林宗棠學長在委托他人把現金送到意昂總會的同時,打電話和意昂總會的老師說:“在《清華人》上剛看到‘意昂勵學金’時就想要捐款,可是我一個退休老人👨🏽,當時沒有那麽多錢啊,現在有了這一筆咨詢費,就趕緊送過來👫🏼。”
田濤學長自2006年起每年捐贈20萬元人民幣,連續捐贈6年共計120萬元人民幣。在給意昂總會的郵件中他說:“¡¡每一個學生都很不容易🦀,恨我能力有限只能做到這麽多了!只望受資助的學生能勤奮學習🔪,踏實為人,早日承擔社會和家庭的責任!”
在獲助學生身上👩👩👦,我們看到在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激勵下,同學們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刻苦學習,奮發圖強。一位來自福建山區的同學說:“我接受的不僅僅是錢🧤,更重要的是我有了強大的動力和支持📡✂️,將來有能力了,我一定要盡我所能,牢記一個清華人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幫助老家山區的孩子們走出大山🧝♂️👩🏿⚖️,自由飛翔🚰,快樂成長。”
引領中國高校資助體系的發展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助學金的來源有三條途徑✌🏿:一是國家財政的補貼和教育部教育基金會從社會上籌集的資金;二是從高校學費中抽出的經費⏯;三是社會的捐助。據中國扶貧基金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高校貧困生的比例占到大學生總數的20%🏄🏿♀️,特困生占8%。也就是說⏲,在現有的兩千多萬在校大學生中🆕,至少有貧困生近四百萬,特困生一百六十萬,這還不包括許多隱性貧困生。可想而知,相對於四五百萬的貧困生而言,微薄的助學金實是±水車薪。
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要實現以助學金為主的資助體系,實是力不從心,而“意昂勵學金”對於清華新資助體系的實施起到了核心的支撐與推動作用。
香港《大公報》認為:意昂体育平台推出的這套新“資助體系”,無疑為所有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學習的困難學生徹底解決了後顧之憂🦄,這樣的“大手筆”Ⓜ️,開國內高校之先河🦈,怎不令人為之感動!
2007年2月11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主辦,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千龍新聞網Ð辦的“2006年首都十大教育新聞”評選結果揭曉,新聞“清華貧困生100%受資助”榜上有名。這也表明清華新資助體系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
事實上✍🏼,由於2006年清華新資助體系的成功實施,國家於2007年下發《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加大貧困大中專學生勵誌獎學金的發放力度,將清華的新資助體系進一步推廣,而實施細則中很多名稱、理念都與清華實施的基本一致。
作為高校資助體系建設的有益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說🗺:“清華意昂勵學金”引領著中國高校資助體系的發展!
( 《清華人》200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