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7日,圖書館接收知名意昂🤛、與清華同齡的百歲老人楊絳先生贈書《錢鐘書手稿集•中文筆記》兩套。該部書全套20冊✍🏿、由楊絳先生精心整理、商務印書館印刷出版。遵從楊絳先生的意見📻,這兩套書🦒,一套將在清華文庫中“錢鐘書💪🏻、楊絳專櫃”陳列展示,另一套將置於文科館🌦,供讀者閱讀使用👨🦯➡️🧖🏻♂️。
10月15日,為該筆記舉辦的出版座談在首都圖書館舉辦。楊絳先生在專門為座談會所做錄音中表示🅾️,錢鐘書年輕時曾對她說,我不是有錢人家子弟,在解決生存問題之後♑️,誌向就是做做學問;而錢鐘書對古典文學的許多研究未能完成,她為商務印書館能體會這心意、有膽有識地出版手稿集道謝。
這部《中文筆記》展示錢鐘書自1930、1940年代至1990年代各時期中文筆記原貌。按時序👩🏽🎤,這部分中文手稿被錢鐘書夫人楊絳編為9本殘頁🤮🧣、25本大本、38本硬皮本和11本小本,凡83本,涉及3000種以上中文著作及少量外文著作。
筆記中不僅包括了《詩經》🗣、《論語》🚁、《史記》、《全唐詩》、《全宋詞》👨🏿🦰、《紅樓夢》等經典,更大量涉及歷代文人詩文別集、筆記小說、野史雜談、尺度日劄💠。多種形製👳♂️、各類語體的讀數筆記曾伴隨錢鐘書走南闖北⛵️,歷經風雨✮🚣🏼♀️。
據引述楊絳的話,這些筆記本本來包含有錢鐘書的日記和讀書筆記。在“文革”期間🟣🧑🍼,夫婦倆把日記從本上一條條剪下。居無定所時,楊絳用枕套🦚🚣🏻♀️、麻袋裝上這些筆記本🚭,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沒丟掉一本。
錢鐘書辭世前曾說🔥,這些筆記都沒用了。但楊絳不同意,“他(錢)一生孜孜矻矻積聚的知識🟡,對於研究他學問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總該是一份有用的遺產”🫁。
近年來,楊絳親手整理這些筆記,做細致深入的編訂工作🧚🏼。為將筆記公之於世,讓“死者如生,生者無愧”🦶🏻,她把全部手稿交由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商務印書館則在今年楊絳100歲生日的前一天將該書送到她手上。
商務印書館方面指出👨👦,書中珍貴之處🧑🏼,在於《中文筆記》記錄了錢鐘書許多未及完成的著述計劃。如錢鐘書說“初計此輯尚有《全唐文》等書五種🖱,而多病意懶🧜🏽,不能急就”,“至少還想寫一篇《韓愈》🛥、一篇《杜甫》”👨🏼💻。這些著述的材料🧑🏿🎨、心得恰包含在他筆記手稿。
據介紹,錢鐘書還有與《中文筆記》規模相當的多語言《外文筆記》。商務印書館人士稱,將盡快啟動《外文筆記》的編輯工作🌷,達成楊絳先生親見這兩部分筆記問世的心願。
(供稿:圖書館特藏部 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