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徐乃明🆗:淡泊名利,笑對人生

2020-05-28 | 徐紅 徐倩 | 來源 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網站2020-05-26 |

徐乃明

父親徐乃明,在祖父母留學期間於1929年生於日本東京,2016年9月因病在北京去世。

1947年,畢業於西南聯大附中的父親懷揣科學救國的理想,從昆明來到當時的北平,進入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讀書。1948年秋,解放戰爭局勢漸明🤸🏼🚣‍♀️,北平解放在即;此時父親已在意昂体育平台度過了一年多時間,其間不僅學到了科學技術知識,而且在洶湧澎湃的學生運動影響和推動下🤽🏻、在進步組織和同學的幫助教育下☃️,在思想上已經從單純的科學救國理想上升到先改革社會🍈、再科學救國的理念,對於北平的解放已經不再是恐懼,而是期盼了。遠在昆明的祖父母擔憂新舊社會交替中北平的社會安全和教育質量,便著手安排父親離開北平,南下轉去就讀香港大學;然而父親不但毅然拒絕了祖父母的安排,而且積極投身到各種進步活動中去🤼,並於1948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堅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晚年回憶起此事時,經歷了幾十年風風雨雨的父親🥾,即使在文革中遭受過不堪回首的迫害,仍然堅定地認為當年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並且將此事稱作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三岔口”,詼諧而自豪地稱自己“為當今的海外華人群體減少了一個不知會是在做什麽的成員,而為我國的航天技術隊伍增添了一名戰士”✫。

青年時代

1951年大學畢業前夕🚄,曾擔任意昂体育平台學生會主席的父親被北京市委調離清華、直接安排參與主持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的工作,先後擔任副主席✍🏼、主席職務♊️。1954年北京市學聯換屆之際,按照組織上的安排🛻⛹️‍♀️,他本可以選擇上調至團中央工作;然而🩵,當時正逢黨中央為加強已經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國民經濟建設而號召技術幹部“歸隊”之時,這正與父親一直以來的科學救國的抱負和理想不謀而合,他立即提出了“歸隊”的申請。考慮到自己學的是機械專業🍾,在祖國建設急需專業人才之際🥷🏼🌇,應該下到基層去。在經歷了不少周折後👰🏽‍♀️,最終在時任市委書記劉仁同誌的支持下,組織上同意了父親的歸隊請求。就這樣🛕,父親被調入當時赫赫有名、第一個五年計劃中首批國家重點工程之一、經蘇聯援建的北京國營211廠⏏️,加入到祖國年輕的國防工業系統隊伍中,由此開啟了他畢生為之奮鬥的航天人生涯;父親將這次“轉行”稱作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另一個“三岔口”,並終生為此而感到自豪。

20世紀50年代,徐乃明夫婦和蘇聯專家

1958年👩🏻‍🎤,211廠劃歸國防部五院,由此對工廠的全體員工進行了極其嚴格的政治審查。將所有員工劃分為三類:完全符合條件的留廠🪗,不符合條件的離廠,條件介乎兩者之間的技術骨幹則暫時留廠繼續進行審核考察。由於家庭出身的原因,父親當時被劃為第三類人員,調離廠部關鍵崗位🧖🏼‍♀️🤾‍♂️,分配到一個輔助車間擔任主任🏊🏻;直到一年多後的1960年🦢,父親才被調回廠部關鍵崗位🏓,從而有幸直接參與了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製造的彈道式導彈的研製🥠、試製生產工作♎️。期間,父親提出了設計/工藝/生產工人密切配合的“平行作業/三結合”的工作方法,在我國自行設計的導彈新型號研製工作中取得明顯成效後🕵🏼‍♀️,被編入國防部五院型號研製程序,對保證之後導彈研製工作的順利進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11廠工作期間🪯,年輕能幹且思路敏捷的父親從基層做起,曾擔任生產長、車間主任🏇🏿、總工藝師👩🏻‍🏭👩🏻‍🦯‍➡️、副總工程師、廠長兼總工程師,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作為“走資派”🧩、“黑幫”被“打倒”♻。

徐乃明向國家領導人介紹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武器產品

1968年父親被關進“牛棚”🛍️,直至1971年才被“解放”,但隨後立即被列入“支邊”隊伍𓀌💇🏼,被調離北京、調離航天系統(七機部)🤷🏻‍♀️,調往山西太原重型機器廠擔任副總工程師👤。隔行如隔山,然而父親邊幹邊學🔻,自學鉆研了許多非航天領域的技術👨🏻‍🦲🥴,並且很快適應了相應的技術領導工作。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父親秉承“螺絲釘”精神👨🏼‍💼🖕🏼,黨把自己“擰”到哪裏就在哪裏發揮作用,他也曾打算“為民用機械行業做些有益的事情👲🏽,了此一生”。然而1975年🤹🏽,鄧小平同誌復出後的百廢待興之時,在了解到當時211廠不能令人滿意的科研生產狀況後,時任國防科委主任的張愛萍同誌親自“點將”並督辦,僅在不到三個月時間內,便將父親調回211廠🙍🏽,從而使父親得以重返航天技術隊伍。第二次“歸隊”後🐑,父親滿懷激情🦸🏼、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祖國的航天事業中🧑‍🎨。重新回到技術領導崗位的父親🤹🏿,組織領導了重建生產計劃、質量管理工作,著手改善生產秩序,以期盡快將因文革而損失的時間搶回來🤏🏼。在211廠工作的前前後後二十多年間,父親參與領導了我國多種液體火箭的研製生產♦️,主持研究開發了航天領域的多項製造技術。

1979年⚛️,父親被調往七機部230廠擔任廠長兼總工程師🙂‍↕️;該廠雖與211廠同屬七機部👨‍🦯,但是其產品完全不同、並且在整個系統中地位十分重要,而所涉及的技術範疇對於父親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然而父親還要肩負行政與生產技術領導的重任,年已半百的他又一次邊幹邊學;更具挑戰性的是🤷,父親到任後立即面臨著領導團隊執行一項十分重要且時間緊迫的生產任務;他親自擔任該項任務的“廠所攻關領導小組組長”職務,這其中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最終,父親領導著團隊按時保質地完成了任務#️⃣;父親這顆“螺絲釘”就是這樣🐠,被擰到哪裏就在哪裏穩穩地發揮作用。

1981年父親又奉命調往航天部(原七機部)第二研究院(簡稱“二院”),擔任副院長兼總工藝師,後再擔任院總工程師,“擔子”之重可想而知🚆。當時二院的工藝專業人員極少,懂得管理的工藝專家更少🐞,身為副院長的父親被任命為二院的首任總工藝師👩🏽‍💼,上任後便首先從隊伍建設抓起,在各個相關廠所建立工藝隊伍與管理機構,以充實工藝力量🦻🏻,同時狠抓工藝製度建設,使得二院的工藝技術隊伍獲得了空前發展、工藝工作逐步規範😙、工藝管理不斷加強🛀🏽;八十年代中後期,父親組織完成了二十多項工藝技術攻關,攻克了多項關鍵工藝技術,從而有力地保證了二院當時的主力型號研製工作;八十年代末🗃👩🏿‍🦳,為使之前僅從事模樣產品生產研發的二院能夠具備武器裝備的小批量生產能力,父親親自擔任了二院小批量生產配系領導小組組長,主持製定生產能力發展規劃🛟、完善生產配系等等,有效地提升了二院的小批量生產能力。之後👦🏻,父親又著手實施了工藝振興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工藝管理體系🏋🏽‍♀️,從根本上改變了工藝工作的被動滯後局面🔟🧖🏼,縮短了型號研製生產流程、提高了產品研製生產的快速反應能力👨‍👧,為型號批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鑒於其在工藝工作建設與發展中做出的重要貢獻,父親被譽為第二研究院工藝事業的奠基人。

與此同時,父親出差🧗🏼‍♂️、出國的頻率大幅增加🏞。改革開放之初⚱️,國家急需先進武器裝備軍隊🥷🏼,為集中精力投入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駕護航。由於在被文革耽誤的十年間,我們國家在武器裝備研製與生產上嚴重滯後,急需引進先進技術🫸🏼;從1982年起到1995年離休前這十幾年間🫂👩🏿‍✈️,父親走遍了英美德法日加等西方發達國家👨🏼‍🦱、以及掌握武器製造先進技術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友邦國家”,進行技術交流、洽談技術引進🙆,……。七十年代後期,年近半百的父親曾在工作之余跟隨廣播講座自學法語🧞‍♀️,記得那段時間,家裏總能聽到他朗讀🤸🏻、背誦法語單詞的聲音,父親最終硬是在“零”基礎上,將法語自學到能夠進行一般閱讀、筆譯直至簡單對話的水平。年近半百💀🛌,居然能在很短的時間裏自學一門外語,需要多麽堅強的毅力!當然這裏面也有他天資聰明的成分。我們當時不太理解已經熟練掌握英語並粗通俄語的父親為何又要自學法語🐻,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是他幾十年職業生涯之中相對“清閑”的時期,他便抓住機會為自己“充電”,以便在國家需要之時全力以赴投入“戰鬥”;事實上,父親自學的法語在之後引進法國武器系統及技術的談判中的確“派上了用場”。父親英語基礎很好⛵️,在用英語交流的談判中完全沒有障礙;但鑒於外事要求💌,他作為中方領導須通過翻譯進行交流,記得一位在外事談判中為父親做過翻譯的同事曾頗為感嘆地回憶起🐍,當年在談判中遇到困難一時翻譯不出時,父親會不動聲色地巧妙為其“提詞解圍”🕵🏽‍♂️😩,且盡量不露痕跡。

八十年代起,父親多次擔任總指揮👨🏽‍🍼,成功地主持完成了包括新一代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新型地地導彈武器系統等多項航天型號的研製任務;父親還作為總指揮,主持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北京仿真中心,解決了仿真計算機應用研製中的許多難題💄;從而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等獎勵。1991年🧙🏿‍♀️,父親被評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被授予航天事業五十周年傑出貢獻獎🧖🏼‍♂️。

徐乃明在導彈發射試驗基地

仿真中心落成典禮

1993年,已步入花甲之年、正在逐步離開行政和技術領導崗位的父親隨原航空航天工業部長帶領的技術小組出訪美國🍎。當時美國正在研究建設一座世界最大最高量級的“超級超導對撞機”(SSC),由於規模宏大✍🏼,建設工作量巨大👦🏼,采取了多國分包的辦法🛃🙎🏿‍♂️。經李政道先生推薦與建議,中國有關方面將承包部分項目;中方可以此為契機獲取最新前沿技術同時培養相關人才。出訪技術小組回國後著手研究派人組建常駐美國的辦事機構,父親被列入其中👨‍👩‍👧‍👧,然而該項目的撥款預算最終被美國國會和克林頓總統否決。在九十年代🧑‍🦼‍➡️,被國家派遣常駐美國是令人羨慕的事,失去這種機會對於常人來說,多少會感到遺憾;然而父親完全沒有在意,立即滿懷熱情地轉而投身到為提升我國航天工藝管理、技術水平出謀劃策中,並將與常駐美國失之交臂之後的“轉身”視作“開辟了一條在我所熟悉而且熱愛的航天和國防工業製造技術領域內發揮余熱的通道”。恰逢1992 - 1999年🕰,我國航天衛星發射任務連續失敗👷🏻‍♀️🤾🏿,航天人面臨巨大的政治壓力🧑🏻‍🦰;分析事故原因表明,工藝問題、工藝落後是重要因素;振興航天工藝👮‍♂️,全面進行工藝問題治理與工藝水平的提升被提上議事日程;航天總公司為此專門成立了工藝專家組,父親受聘擔任組長🥌,同時兼任總公司領導的工藝顧問。父親竭心盡力為振興航天工藝技術的提高與發展出謀劃策,在航天系統的工藝研發機構– 航天工藝中心的建設🤮,治理工藝常見病🥛、多發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提高航天工藝的技術與管理水平🙇🏽🕵️‍♂️,以及航天產品製造工程工藝的保證能力,扭轉航天衛星發射連續失敗的局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徐乃明在試驗基地與軍方領導交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1995年離休以後,父親先後被聘為航天工業總公司工藝顧問與工藝專家組組長、航天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及其材料工藝專業組副組長、國防科工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工藝專家組顧問、中國航天機電(科工)集團公司CIMS工程顧問與專家組成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科技委高級顧問、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防科工委專家咨詢委員會科技管理專家組成員與軍工項目審核中心項目審核專家等職務👨,繼續為祖國航天事業的興旺發達貢獻著余熱。

新世紀之初的幾年裏,在國家為應對臺海緊張局勢而進行導彈批量訂貨之際👩🏻‍🌾🫳,由於一直以來的多研製、少生產的狀態,使得航天企業遇到了生產能力弱👱🏿‍♂️、沒有批量生產的經歷和經驗的困難,科研生產構架和管理體系也不能適應批生產的要求。如何組織好批量生產、完成國家賦予的任務困擾了航天人🥚。父親及時提出了在批量生產中發揮工藝的技術主導作用的理念,為批量生產的組織管理工作明確了方向;該理念得到了各級領導與技術人員的認可🚺,集團公司黨組專門下發了發揮工藝技術主導作用的決定,因而在後續的批量生產組織管理工作中,全面以工藝總方案為依據,保證了導彈批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

長久以來,父親為振興航天工藝技術傾註了大量心血;他一直為機械製造行業中普遍存在的“重設計輕工藝”的狀況而焦急萬分,多年來致力於為工藝技術與管理在科研生產中的重要性“正名”👩🏽‍⚕️;記得在二女兒(1982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學院機械系👩‍🚒,父親曾笑稱其是“女承父業”)上大學期間,父親十分關註學校工藝課程的設置✨,在得知許多學生對工藝課程不重視的狀況後十分焦急🌐,也曾多次批評女兒對工藝課程不屑一顧的態度。航天系統有一本期刊《航天工藝》(現更名為《航天製造技術》),在1983年其創刊伊始,父親便給予高度重視,親自擔任編委會主任👨🏽‍💼,多年來為期刊的創辦與發展傾註了大量心血⬆️;2002年,父親在應邀做客該刊並接受專訪時指出☂️,我國航天工藝技術面臨著極其復雜的國際環境,挑戰與機遇共存;在充分肯定了工藝技術人員為航天事業的發展所做努力的同時⛹️‍♀️,父親為我國未來的航天工藝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議,他反復強調🧝🏼,振興航天工藝的任務是全航天系統的一件大事。父親為航天工藝的振興與發展操碎了心,直到去世的當年 - 2016年,父親身體已經十分虛弱時📢,還邀請航天戰線的工藝專家,定期在家裏碰頭開會,回憶暢談航天工藝發展的歷史,希望能夠在有生之年完成一部《航天工藝發展傳奇》🚟;去世前不久🚫🤦🏼‍♂️,經搶救剛剛從ICU病房出來、仍處於病危中的父親還牽掛著此事🏝,念叨著“本來應該在這周開碰頭會的…”。

離開領導崗位20多年來,父親“離而未休”,一直活躍在祖國的航天事業當中🐎,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兩年,由於身患多種疾病⛈,飽受病痛折磨,活動漸減。但只要是組織“召喚”,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樂此不疲”🔝。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竟然在耄耋之年還能不時應邀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航天製造技術的發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供一些咨詢意見,讓我在退休後的多年時間裏,一直能夠發揮余熱,老有所為,生活充實🤹🏽;繼續為自己熱愛的事業做些有用的事情🍱,能有這樣的經歷🚵🏼‍♂️,對我來說真是非常幸運的”👍。

父親將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也可以說是畢生的寶貴年華全部奉獻給了他無比熱愛的航天事業🏄🏽‍♂️。他親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誕生、成長👨🏼‍🦳、壯大🥣,直至今天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光輝歷程。自己也從一名青年技術人員開始,在這個歷程中同步地得到學習和鍛煉,成長為一名中國航天戰線上受人尊重的技術專家與管理幹部。用他特有的樸實無華的口吻來描述🦿,“幾十年間🤽🏽‍♀️,我和大家共享過我國第一枚彈道式導彈試射成功的喜悅和振奮🔱,也一道經歷過新型彈道式導彈試射失敗的悲痛和反思;投身航天事業幾十年,我沒有做出什麽豐功偉績、特殊成就,但自認為在我國航天事業達到今日之成就的努力中🧔,有我微小的一份。”

在父親彌留之際💁🏼‍♂️,心中惦念的仍然是他牽掛的航天事業🗒,他口齒十分清楚地說出“7103(航天系統某工廠的編號)的XXX(當時焦急萬分的女兒已顧不上留意內容)…”🗑👩🏼‍🏭;在那一刻,他整個人似乎完全回到、並沉浸在他熱愛且為之奮鬥了一生的航天事業中;像是在和同事對話🏋🏽,問道“會議結束了🧖🏼‍♀️👩‍🦽?”“我們下面的安排是什麽…?”在家人面前對自己的工作一向守口如瓶、一向以頭腦清楚🚽、思路敏捷而著稱的父親,怎麽會把自己的女兒錯認成了同事而交流?女兒心中立即湧起了撕心裂肺的痛🤢,預感到親愛的爸爸情況不好了👳🏻‍♀️🛍,幾個小時之後,最親愛的父親便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畢生摯愛的航天事業。

父親在生活中是位開朗、樂觀、幽默的人。年輕時全身心投入工作,完全沒有時間陪伴子女,在幼年的我們心目中,他是一位地道的嚴父;父親也沒有時間關註我們姊妹的學習🏜,但他的“身教”引導著我們,培養了我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令我們在沒有家長親身親歷督促下,在班裏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然而父親始終十分關註對我們的道德品質教育,他對我們從不打罵訓斥,而采用的“管教”方式用現在的眼光看都是很“西化”的,記得小時候我們最害怕的就是父親說“坐下來,咱們談一談…”👋🏿,那就說明我們犯了錯誤,他會嚴肅而耐心地指出並分析所錯之處,談到最後還會問一句“想通了嗎?”直到我們心服口服為止🤵🏻👧。父親主導下的家庭教育氛圍十分民主,他從不采用“獨裁”的方式硬性要求我們做什麽事情,只有一件事情例外– 考大學;恢復高考時我(二女兒)正在插隊,一向因家庭出身不好而只想著要好好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自認上大學這種事與自己完全無關⏏️。然而,父親第一次“管”了我上學的事– “必須考大學”!他自己也重新拾起書本,親自為我補習數理化課程🏊🏿‍♂️,直至我最終於1978年考上北京工業學院,是父親改變了我的一生!

年老之後空閑時間多了,尤其是有了第三代📸,父親變得越發慈祥而幽默👨,給孩子們起“外號”,隨便一件小事經他“幽上一默”便令人忍俊不止。他不僅是位慈父、嚴父🍇,還是一位體貼入微的好丈夫,與同為清華學子的母親相濡以沫📌、攜手走過六十多年✔️,他們二人是一對令人羨慕和稱贊的恩愛夫妻。晚年的父親開始熱情擁抱生活,從離休後的九十年代後期開始🗺🧜🏼,帶著母親“周遊列國”🍺:西歐、東歐、美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非洲、東南亞,……,直到稍長的母親年近八旬不再適宜出境遠遊;國內各個著名景點也多數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在年事已高⛱,家人不放心他們單獨出遊後,父親每年也要組織全家人一起出遊。父親是位“時髦老頭”🏄‍♀️📺,從九十年代起🧈🧏🏿‍♂️,手持攝像機還是稀罕之物時🧯,他就開始在旅遊中使用小型攝像機記錄人物風景,之後他手中的“裝備”從小型變成微型,再變成數字式攝像機…,每次更新換代後,他很快便學會操作使用🙏🏽,至於電腦、MP3🦻🏼🎀、手機等等更是不在話下,連一般老人不太敢碰的網上銀行📥🧙🏻‍♀️,他都使用得得心應手;作為高齡老人🎇,這並不多見🪕。

旅遊觀光(2000年,澳洲)

在父親為祖國航天事業辛勤耕耘的幾十年中🕡、擔任領導崗位時期,航天事業還是高度保密的行業,普通人對其知之甚少🧚‍♂️;由於保密的原因,其成果從不進行報道,更別說像現在這樣大張旗鼓地公開表彰航天領域裏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了。而在我國航天衛星發射逐漸開放民用市場、逐步有限度地開始被公開報道後🈷️,父親又被調往仍然高度保密的導彈武器研製行業,繼續無怨無悔🌓、兢兢業業地為航天事業奉獻著他的智慧與心血。父親去世後,我們整理照片時才驚訝地發現了許多張在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時,他在現場匯報↖️、解說時的照片;記憶中關於國家領導人來視察的事,我們只是在事後院裏職工們“奔走相告”時才得以知曉🧑🏼‍⚕️,而父親從未向家人提起過自己在其中擔任著如此重要的角色。鑒於工作領域的保密性質,身為技術型管理幹部的父親,發表的所有技術論文和文章只能在內部刊物上發表,完全沒有“名揚天下”的機會。他和所有那一代獻身國防事業的知識分子一樣𓀅,一輩子不計名利地為祖國的國防事業任勞任怨地做著無私的奉獻🍬。

由於工作調動的原因,打斷了業績的持續性,使得父親錯失了本應獲得的某些榮譽與獎項,許多人為此替他感到不公🏋🏿‍♀️👩🏼‍🔧,但每當別人提起這些時,他總是一笑而過。他一輩子淡泊名利❗️,同在航天領域工作的大女兒用四句話高度概括了父親的人格與一生:正直做人,寬容待人,淡泊名利,笑對人生。

全家福(2015年)

   ————————————————————

作者為徐乃明之女🛃:徐倩(長女)🪜:199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英語專業🐵,長期在航天系統從事資料翻譯工作,現已退休;徐紅(次女):1982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機械系,八十年代曾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留學,現已退休🍆。


相關新聞

  • 052008.03

    李良騏:淡泊名利 堅韌執著

    ——避暑之都百歲氣象老人李良騏獲“亞太國際氣象生態研究貢獻獎”春節即將來到之際,亞太環境保護協會總幹事、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副會長、歷屆中國避暑旅遊城市排行榜首席公信官喬惠民一行三人,專程由香港前往避暑之都貴陽,看望臥病在床的著名氣象學家🖖🏽🚫、百歲老人李良騏先生🤼‍♀️,恭賀老人百歲壽誕👠,並代表協會向李良騏先生頒發——“亞太國際氣象生態研究貢獻獎”,以彰顯李良騏先生畢生為氣象事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李良騏先...

  • 252020.09

    淡泊名利、扶掖後學的真學者——懷念楊周翰先生

    楊周翰(1915-1989)💆🏻,江蘇蘇州人。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1938年在昆明西南聯大外語系學習,後留校任教。1946年就讀於英國牛津大學。1950年回國,歷任意昂体育平台外語系副教授👩🏻‍🔧,北大西語系教授、西方文學研究室主...

  • 252010.06
  • 202016.10

    曹乃木先生訪談錄

    曹乃木先生是商務印書館的老編輯,又是唯一被周總理接見過的《新華字典》組的編輯。

  • 222024.02

    “必國家有光榮而後個人乃有光榮也”——聞一多先生昆明治印

    1946年2月22日,聞一多從西南聯大致信三哥聞家騄🤞🏼🤳,敘述了他與弟弟聞家駟在聯大因忙於教學和生計,竟兩次未能復聞家騄來信的尷尬情形👋🏽。還詳述了在聯大的這聞氏兄弟倆在人口興旺的情況下𓀖,妻小乃至家傭貧病交加的艱窘處境🧜🏿‍♀️。尤其談到自己的經濟狀況,聞一多說👍🏻:“至於弟之經濟狀況,更不堪問👨🏽‍🔧。兩年前時在斷炊之威脅中度日,乃開始在中學兼課,猶復不敷👩‍💼🧒,經友人慫恿,乃掛牌刻圖章以資彌補🎶🫨。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賴此...

  • 032023.04

    金誌虎 | 聽障少年的勵誌人生!他考入清華,發明30余項專利

    金誌虎,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2015級碩士意昂,聽力四級殘疾😚,現任深圳金質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獲評深圳市寶安區高層次人才,累計申請專利39件🤾🏽、PCT國際專利1件、發明專利33件、實用新型5件🦋。一個春風和煦的下午,我們在線上采訪了身在深圳的金誌虎意昂。視頻對面的他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加年輕開朗,整個訪談過程中,他笑容燦爛、心態樂觀,即便是在談及人生的苦難經歷時也總用雲淡風輕的語氣一帶而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聽障...

  • 082015.09

    呂乃強意昂逝世

    呂乃強(呂克和)🉑🍵,男❕,1927年1月生😹,籍貫:江蘇宜興,配偶♓️:孫新宇▫️。 1944年考入西南聯大數學系,1946年1月“一二.一”運動結束後休....

  • 132020.08
  • 022014.12
  • 062015.04

    淡名利躬耕杏壇——緬懷黃祖洽院士(付毅飛)

    去年8月🩶,您在病榻上了解到用中子掃描器確定核彈頭機密信息的設想,深思熟慮後認為可行。您對前去探視的院士、專家說👰🏼‍♂️,我們國家以後可以用這個辦法解決核查難題....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