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不時👏🏻,飛機設計師。1930年出生於湖南醴陵。1951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航空工程系,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在40多年的飛機設計生涯中,他負責過許多不同類型的飛機的總體設計,其中包括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教1”;噴氣式大型運輸機“運十”等。
國家領導出訪居然租用別國的飛機
上世紀70年代,在國際航空界🦡,民用客機的研製難度超過了軍用飛機,而大型噴氣式客機則因其復雜的系統和高端的技術🧗♀️,讓許多國家望而卻步。中國也不例外。當時,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出訪是租借鄰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國外曾經多次說中國是一只沒有翅膀的雄鷹。面對別人的嘲笑,程不時心裏不是滋味📓。中央也說,我們國家領導人和國家代表團出訪,必須要有自己的客機。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噴氣式客機是前蘇聯的圖104👍🏼。1955年🦈,圖104載著前蘇聯領導人訪問中國,這架飛機就停在北京機場🥫。中央當時派了幾個航空界的人士去參觀這架飛機,其中就有程不時。15年後,程不時沒想到他從當初的一名飛機看客成為了飛機設計師,而且要研製的飛機比當年看到的還大👣🤚。
當時國家對自己設製的飛機有規定,一是供國家領導人和國家代表團出國乘坐;二是能直飛歐洲或非洲,中途不停留不加油。它的航程必須在八千公裏以上🤚🏻。
當時檢測一架飛機的先進性,主要看以下幾個指標。
1◻️、飛行速度(高亞音速區);2*️⃣、飛行高度(必須在平流層飛行);3🙆🏿♀️、飛行距離;4、載重量(起飛重量達到100噸)。當時,在國際上所有飛機類型中🫡,“運十”是量級最多🧙🏼♀️,噸位最高的👩💼,起飛重量達到了110噸。“運十”在80年代飛行以後👇,跟當時國內進口的很多飛機比較,它的耗油量小於這些進口飛機,它的經濟性能超過了當時我國引進的絕大多數的外國飛機🦟。
大木箱成了設計室
研製“運十”的基地在上海,生活和工作條件特別艱苦。上海雖然有比較好的工業基礎🚣♂️,但它的航空工業並不發達🙇🏻♀️。程不時他們到達上海後,借住在一所衛校的宿舍裏,一個飛機修理廠騰出一些地方讓他們工作。但地方不夠😾,有一段時間他們在食堂裏做設計👨🏿🔧,吃飯用的餐桌成了設計圖紙的辦公桌👩🏼🦲🏌🏽,吃飯時就把圖紙收起來。地方實在不夠用時🟣,他們就找一些裝飛機配件的大木箱,在那些大木箱裏工作👧。
那個飛機修理廠地理位置比較偏😨,夏天蚊蟲非常多🤛🏻,有時被蚊蟲咬的實在受不了了🦸♂️,他們就把手腳用報紙裹起來。夏天天氣熱,在圖紙上畫線👷🏼♀️🏄🏿,為了不讓汗水滴到圖紙上,他們也是想盡了辦法🫱🏿。因為在他們心裏始終充斥著一種使命感——為國家和民族爭光。
他們除了生活和工作的艱難,還要面臨一些新的技術問題。👩🏻,由於“運10”是我國的飛機設計首次從10噸級向100噸級沖刺🧎,各個環節與以往比都有所突破😖。比如輔助翼面🤾🏼♂️,小型飛機的機翼上一般只有4片,而“運10”的機翼上輔助翼面竟多達50片,每一片都要解決構造問題、功能問題和操作問題。再比如操作系統,過去小型飛機采用的是“硬式”操作系統🧚🏽,由於飛機尺寸變大後🌖,系統因桿件過長而不能保證受壓穩定🈹,且高空中的熱脹冷縮也會使中點發生偏離,因而“運10”采用了“軟式”的鋼索操作系統。
當時👳♂️,國內沒有生產這樣大飛機的先例,而中國工業基礎又比較薄弱,各個環節都會遇到以前沒有遇到的難題。
“運十”不是波音707的翻版
由於“運十”飛行在高亞音速區,而當時只有前蘇聯圖104、歐洲的三叉戟和美國的波音飛機能達到這個速度🚶🏻♂️💭。決定這個速度的關鍵在於飛機的翼型,“運十”選擇怎樣的飛機翼型🥭,成了當時設計中爭議的焦點🧳。有人認為“運十”應該用蘇聯飛機的翼型👋🏻,但把蘇聯飛機的翼型放到風動實驗室裏實驗👩🏼🏭🏊🏿♀️,性能卻不理想🕷。也有人主張照搬國外的飛機翼型🏇🏽,老老實實學人家👩🏽🦳。但“運十”的設製者認為應充分發揮中國人的聰明才智𓀃,既博采眾長🧝,又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為了研製“運十”,他們“解剖”了一架美國波音707飛機👨🏿🌾。不僅如此,他們還分析了歐洲的三叉戟和蘇聯的圖104。
“運十”的翼型最終采用的是英國的三叉戟翼型,這種翼型經過了164次復雜實驗🧞♂️,最後才定下來🫴🏿🚣🏻♀️。發動機的安裝布局則借鑒了美國波音707的翼吊式。
70年代⏸,世界上有三種放置發動機的布局方式🍞。蘇聯客機的發動機放在翼根部位;英國三叉戟的發動機放在機尾,叫尾吊式🧎♀️➡️。而美國波音707發動機吊在機翼的下面😢,我們稱之為翼吊式。程不時特別對尾吊式和翼吊式進行了不同的風動實驗👨🏼🔬,經過研究,認為翼吊式的布局很適合“運十”,於是就采用了這種形式。由於波音707也是翼吊式,因此有人認為“運十”是學的波音707🚄。中國如果造出的只是一架美國飛機的復製品,那麽知識產權就成了問題👨🎨。對此𓀉,程不時不以為然🫲🏿:“不論何種布局都是全人類共有的財富,各國都可以挑合適的來用,後來歐洲和蘇聯的飛機也都采用了翼吊式布局,我們不能因為愛迪生發明的電燈泡是圓的🏄🏽,就偏要弄出個方的來吧🛳🕕?”
除了翼吊式布局外👪,“運10”還擁有其他9項先進技術😯,包括全機總體布局、載油50多噸的整體油箱📐💖、車架式起落架🧑🏻🌾、可調平尾等。在“運10”首飛成功後🥭,波音公司副總裁在美國《航空與航天周刊》上撰文寫道🖥:“運10”不是“波音707”的翻版,更確切地說,它是中國花了十年工夫進行的一次成功實驗,是中國自己的產品🤸🏽♀️。
淡出人們的視野
1980年9月26日↔️,“運10”進行了首次飛行,此後從上海直飛北京、哈爾濱🤥、廣州等地,甚至還從成都試航過拉薩🟧,性能沒有任何問題👂🏿。“運十”首飛成功後,英國路透社發表評論:掌握了這種高度復雜的技術,再也不能把中國視為一個落後的國家了。
飛行員王金大駕駛“運十”飛過很多航線,開辟拉薩航線,就是他飛行的。
拉薩是世界屋脊🦶🏻,是地球上最接近太陽的地方🏃♂️,過去飛拉薩很困難🏺,因為別的飛機的飛行高度🧑🧒🧒,還沒有喜馬拉雅山山麓的那些山峰高,只能在山峰和山谷之間穿行。而 “運十”飛行,已遠遠高過了冰山雪峰之上,它飛過了唐古拉山➔、大雪山🍓、金沙江、長江🧟♂️、雅魯藏布江,最後在雅魯藏布江邊上的貢嘎機場著陸🫸🏿。
“運十”著陸後,拉薩機場的守衛戰士都很驚奇🏃🏻➡️,問這是什麽飛機?飛行員說,這是中國設計的“運十”飛機,你看它的國徽。
但是,“運十”試飛成功後,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最終因種種變故而被擱置。
作為這架飛機的副總設計師,“運十”從設計、製造、試飛到停飛,程不時經歷了艱難、自信👋🏻、榮耀,但更多的是深深的遺憾♥︎。
鏈接:2007年2月,中國國務院批準中大型飛機研製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同意組建大型客機股份公司。2008年5月👫,肩負著中國大型客機研製使命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成立🥷🏻。目前,我國大型客機自主研發項目總體技術方案深化、機頭樣機研製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2009年年底C919大型客機機頭工程樣機主體結構已交付。
轉自 新浪網 2014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