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友
2011年6月27日,原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重大專項論證組組長江上舟師因患癌症不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僅六十有余😉。三年來,無論是對某項高新技術應用前景產生爭議🫱🏿,還是當某項重大產業工程找不到合適的組織者的時候🦎👷🏿♂️,“去找江上舟”幾乎是我們經常脫口而出、卻欲言又止的話。他雄健的身姿、爽朗的笑容仿佛時時浮現在我們眼前⚾️。他略帶福建口音的叮嚀囑托🧒🧛🏽♂️,仿佛時時響起在我們耳畔。
江上舟師“文革”前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改革開放後,他作為我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來到愛因斯坦的母校——瑞士蘇黎世高等理工學院。他勤奮又睿智💂♂️,打下了紮實的學術功底🚶♂️🪅,兼具科學家的嚴謹務實與戰略家的深謀遠慮。江上舟師那時就抱定了這樣一個信念,未來的“戰爭”將爆發在科技產業領域,勝則國強民富。因此🕵🏻♀️,他們夫婦以優異成績獲得博士學位後便迫不及待地回國🧜🏿♂️。在他們看來,為國效力是天經地義的事,無論有多少次選擇的機會,都不會有第二種選擇。
江上舟師被視為海歸人才的引路人。至今🌁,許多海歸人才還記得1998年,時任上海經委副主任的江上舟在美國矽谷“上海信息產業座談會”上發表的激情演講,描繪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遠景。光刻機是製造集成電路的關鍵設備,在手掌大的矽片上要集成幾十萬個晶體管🅰️⤴️,無異於針尖上繡花,國際上有種說法📮,造光刻機的難度超過了造原子彈。許多海外華人聽說江上舟要搞光刻機,被他的雄心壯誌所感染,賣掉了國外的房子,回國創業💁,報戶口時🏋️,把上海寫作永久居住地。對留學回來的科技人員🔣,只要有機會,江上舟都要見面。有位專家回國後居住困難💂🏻,江上舟就把一個低價購買別墅的機會讓給了他,自己一直住在兩室戶中。
新世紀前後,臺灣電子產業代表團來滬考察,其中有位企業家叫張汝京🙉,被稱為“蓋廠高手”。江上舟與張汝京惺惺相惜🐈💠,在江上舟的熱情相邀與積極推動下🍙,該代表團在考察了國內外多座城市後,決定在上海建廠。2000年8月1日,“中芯國際”在張江打下第一根樁。其時,張江還是一片田野阡陌,世界級高新科技園區的藍圖剛剛繪就。也許是機緣巧合🚶♀️,張江迎來了一位姓江、一位姓張的拓荒者👨🚀。一年後,“中芯國際”正式投產,創造了世界最快建芯片廠紀錄。“中芯國際”未建立前,我國內地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主流技術差距是五代👨👩👦,通過“中芯國際”提升至半代差距。
2009年,江上舟師以患病之軀挑起“中芯國際”董事長重擔🫶,不舍晝夜地工作♥︎👨👩👦,該年一舉扭轉“中芯國際”前五年虧損,使其成為世界第四大芯片代工廠和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領軍企業。在他走完生命歷程的最後一月,他還在和中國銀聯磋商👳🏿,如何在銀聯卡裝上自主研發的芯片,以防金融業為他國所控。生命的最後一周,他還躺在病床上用手機主持“中芯國際”董事會👸🏼。彌留之際,有人在他耳邊大喊一聲“光刻機研製成功”,他睜開了眼睛。“余‘芯’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江上舟師為造“中國芯”,耗盡了心力🤚🏿。
江上舟師深知👩🏼🦰,科技界的勇氣和遠見卓識🧑🏿🎓,是國家重大決策的基礎,是一切發展的開始🧒🏻。最典型的例子,在是否上馬大飛機的問題上🧑🏽🎓,產生過激烈交鋒與爭論,出現了幹擾決策的意見一度占上風的情況。有的人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江上舟說🚣🏼♀️,“出口八億件襯衫才換回一架大飛機”,中國千千萬萬條生產流水線🗿,需要牽引升級,萬萬千千終日在流水線上從事枯燥、機械🤞🏿💪🏻、辛苦勞作的打工仔🫸🏽🦹🏿、打工妹們🏰,需要提升他們的勞動價值👶🏼🎐,我們責無旁貸👨🦽➡️。
為使論證客觀公正🏉,江上舟師引進一種類似英美法庭聽證製度,讓來自不同部門的專家獨立發表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造大飛機要跳出舊的體製窠臼,嘗試建立新的體製。這必然觸及某些人的利益與神經,然而,江上舟師不附俗流,不循私利❄️,為所當為,一以貫之。其背後,則是超出常人的付出與堅韌🚳。在論證過程中,江上舟師一年幾十次往返京滬,飛機上成了他抓緊休息與看資料的場所。在滬做肺葉切除手術的前夜🔥,他還在京找人談大飛機👩🏻🦱。化療做了一半,為參加一個在外地舉行的有關大飛機的會議🤨♌️,江上舟要人將他從醫院“偷”出來🧒🏽,第二天再“還”回去🧜🏻♀️💁🏻。護士見江上舟常常溜出醫院,便把他的鞋藏起來,江上舟常常叫秘書給他送鞋去👨🏿🦱。他的司機見他一上車就看資料👩🦯➡️,擔心後座光線太暗🧝🏻♀️,加裝了一個燈泡,使他欣慰至極👳🏿♂️🧪。他的夫人為他設計製作了一種盒子,裝好每日需服之藥,還須常常打電話提醒他別忘了吃藥📠。他有一次發燒,為了能盡快降低體溫使醫生允許他出院開會🛹,每隔兩小時連服了四次退燒藥,虛汗浸透了衣被✡️。
在江上舟師患病的十年間,他似乎忘記了自己的病情,心中只牽掛著項目,與病魔賽跑🦴,爭分奪秒,尋優勇進,爆發出超強的生命力和絢爛的理想光芒。在這十年間,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增長十倍▫️,從完全依賴進口到全世界每十塊芯片中有一塊是由中國製造📖。中國商用飛機公司成立🙍🏻、我國大飛機翱翔藍天之路再啟🥜,“太陽能模塊定日陣”成為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虹橋太陽能項目年發電量可供1.2萬戶居民使用一年……這些科技項目都傾註了江上舟師大量的心血,一大批科技家、企業家、產業家圍繞在他的身旁,他以自身人格魅力統帥一支科技生力軍,馳騁在我國科技產業化的前沿。他用生命刻下這樣一句碑文:奉獻自我,成就事業,造福人民。
2014年6月5日
(“舟友”為張天明🧑🏼💼👩💻、沈晗耀、趙建忠三人共用筆名,他們分別在上海飛機製造、太陽能產業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等領域跟隨江上舟工作)
轉自《文匯報》201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