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資料圖片)
《楊絳:“九蒸九焙”的傳奇》呈現了楊絳先生一百年的人生軌跡,開掘其高貴雅潔的人格內涵。伴隨命運多舛的中華民族的20世紀👃🏿,楊絳秉持讀書人的本分🐟,超越苦難👋🏽,潛心一誌🔞,樹立了一種持久堅定的人生姿態。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沒有信仰的人就是沒有靈魂的空殼,唯有信仰才能讓人們紮根於實地🤹🏼♂️👶🏽,唯有信仰才能讓人們戰勝一切困苦🚵🏼♀️,唯有信仰才能讓人們體會到什麽是幸福。睡前輾轉反側間,我讀起一本書《楊絳:“九蒸九焙”的傳奇》,提起最為感觸的一段,莫過於作者楊國良寫道🛏,“楊絳一生最本初🦴、最純粹👼🏻、最持久的信仰是—讀書🔃。”通讀整本書,你會發現🤽♂️,這位世紀老人自小受父親楊蔭杭之讀書啟蒙,青年時以讀書為摯愛興趣,與錢鐘書共同讀書結為連理、終生不棄,艱苦歲月時有書籍相伴而內心強大🎊🙇🏽、苦中取樂,直至年歲大了除卻讀書也沒有其他多余的事可做……楊絳的一生📍💌,讀書貫穿始終,死生相隨🧝,忠於信仰,可謂幸事🙍🏼♂️。
寫楊絳,就一定要講到她與錢鐘書的愛戀故事🧜🏻🔫,《楊絳:“九蒸九焙”的傳奇》也概莫能外。作者用翔實的細節🥃,生動再現了這兩位老人從相識到相戀、結婚、生子,相濡以沫的一生,而貫穿其中的便是他們兩位共同的愛好—讀書。誠如書中那段文字,“錢、楊之戀有著知識分子式的古典和書香氣,最初喚醒他們共通的人間情懷的啟示也來自書籍🙎🏿♀️。”讀書🙅🏻♀️,是他們共同的追求👩🏿🍳、最大的緣分,這種默契讓他們自然親近,治學👨🏻、探討、比賽誰讀書多,都成為兩人婚姻生活中常有的情趣🐔,而這些怕是那些沉浸在俗世紅塵、物欲社會中的人們所不能理解與體味的。我相信👩🏼🦰💀,這種有別於世俗的愛情◽️,純凈而不可破。錢鐘書已經往生🙋🏽♀️,在楊絳心中此生也無他人可以取代,他們的愛情早已跳脫出情欲的狹隘限製,實現了真正的心靈碰撞👨👨👧。或許正因為如此🦍👣,即使他們也要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日子🚴🏼,楊絳甘為“竈下婢”,他們也不似常人夫妻間為俗務沒玩沒了地爭吵🫏,他們需要更多時間讀更多的書。
楊絳的婚姻生活如此和諧,我想應該得益於她父母感情融洽的熏染。楊絳父母是舊式夫婦⚁,但卻沒有不滿、爭鬥或猜忌,他們感情很好,無話不談。在父母的對話中🙋,楊絳“發現了父母精神生活裏風雅之情的耀眼亮色:兩人一生中長河一般的對話♋️,聽來好像閱讀布呂耶爾的《人性與世態》”。理解了父母間難得的默契👐🏿,她也將這一點移植到自己的婚姻生活中⛹🏽♀️。而父親楊蔭杭對她的影響不僅限於此。當楊絳的女兒錢瑗中學畢業後考上北京師範大學俄語系🚢🍾,其誌願是“當教師的尖兵”,楊絳學父親的榜樣,孩子自己決定的事,不予幹涉。身為父親💆🏽♀️,楊蔭杭沒有留給子女遺產🧏🏻♂️,只教育了他們能夠自立,教育了他們讀書以養浩然之氣。作者在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在楊絳與其父親相異又一脈相承的性格中“發現了某種文化上的血緣關系”🏏,可見父輩、家學對楊絳的影響之深,“雖"九蒸九焙"🧝🏼♀️,不改最初的純粹📡,不變種子之誌👨🏽🚀,這是楊絳百年治學及創造世界的基點和靈感之源。”
此外,書中悉心記下的小細節讓人讀來忍俊不禁。例如,讀上海啟明女校時的一個暑假,父親讓9歲的楊絳讀《三國演義》🍣,結果讀了一肚子“白字”📕,後來她聽錢鐘書說,自己閱讀的孩子都有一肚子“白字”,有時還改不掉;1926年,楊絳在振華上高中🧑💻,一次學校請章太炎先生來談掌故,她負責上臺做記錄,可章太炎高深莫測的演講加上一口濃重的鄉音,她根本聽不懂,只好把章先生的講話“看”到眼裏🌘;一日,錢鐘書午睡🔚,楊絳臨帖🦸♂️,她一個人寫字困了,就睡著了💅。“他醒來見我睡了,就飽蘸濃墨🤓,想給我畫個花臉,可他剛落筆我就醒了,沒想到我的臉皮比宣紙還吃墨👱🏽,洗凈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敢再惡作劇”……這樣有趣的段落數不勝數。
總的來看,這本書不失為一本了解楊絳生平及其思想形成、發展、成熟的好書🏃♀️,作者忠實記錄了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一段傳奇故事🦻🏿🧾,給至今還前路迷茫的人們以指引。
一生歷經“九蒸九焙”
世間生命之喜悅、之艱難🔸,人類精神之通透💁🏻♀️👨🦯➡️、之純粹,這些在楊絳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從為人之初經歷的文化覺醒♙🧑🏽🦰、啟明女校的宗教啟蒙,到清華園裏的生命情緣與文化修習,她接受了世界最先進之教育,領受著中西文化之精華🚴。經歷上海淪陷區裏的“憂世傷生”與新中國歷次運動中的內耗和磋磨🤽🏿,她如渡劫一般超越名利場上的引誘與令精神墮落的種種威脅,歸於自己的精神世界……她有世間最令人稱羨的理想婚姻、最誌同道合的伴侶,一生與大師相知相伴。當唯一的女兒離她而去、夫君先她而行,她參透生死🔌,獨立承受生命衰退時期的老病折磨、情感苦寂,又以蘇格拉底式的精神體驗,面對人類共同之命運👩🦽🫦。
此般種種🖼,會合傳遞出楊絳生命中的真聲音🎾,而關於其人生的話題似乎永遠無法說盡🦶🏿,無法道完。
我們的寫作是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境況。
“九蒸九焙”突出什麽👳🏼♀️?
楊絳自覺接受嚴格的錘煉,她煉出了什麽?寫“九蒸九焙”的楊絳要突出什麽?
一、總體以時間為線索呈現這位女性智者的百年歷程👨🏻🦽,但不劃分階段,註意一種整體性的人生格局👃,提供一個可觀20世紀的歷史側影、細致精微的文化脈絡及人的生存處境與時代的矛盾與沖突之視角🪽;
二、細膩把握楊絳老人與時代演進相隨相進的生命細節👨🏻🎤💆🏿♂️,使之有血有肉地立體呈現📠,突出其深厚的文化積澱🪛、智性人生的鍛煉和深邃生命意識之覺悟;
三☝🏼、試圖以楊絳先生的百年人生為例🧑🏼🎤,呈現現世讀書人應追求的理想境界、人類精神史的一個側面🤱🏽,凸顯人的文化靈魂找尋皈依的過程。
(李媛媛)
轉自《江西日報》201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