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我所了解的於光遠

    2013-10-12 |

    ○徐慶全

    九五壽誕上的於光遠先生/本文作者攝

    2013926日淩晨3點,於光遠老溘然長逝🐿,走完了整整98個春秋。

    27日上午,我陪同杜導正老到於老家吊唁#️⃣。家中已經搭建了簡易的靈堂,在鮮花叢中,遺像用的是一張於老微笑的照片——熟悉的人都知道,這基本上是於老常態的形象💃🏽✝️。

    我對他的去世並不感到意外。2012528日,我和杜老曾經到北京醫院去看過他🦥🫲。那時,他基本上處於昏迷狀態🧖,只是偶爾會有知覺。他的秘書胡冀燕大姐把我們帶去的雜誌在他眼前晃悠🐘,他微微地點點頭🧑🏿‍🏭,算是知道我們來了。我才真正地感覺到,原來於光遠也會老。

    於光遠曾經對我說過🧑‍🌾,活過八十萬小時就夠了,再多就是賺了。他像孩子一樣說:“我科學地計算過,八十萬小時就是91歲零幾個月👰🏿‍♂️。”他是精確到幾個月的♝,可惜我沒有記住。現在🤝,他走了,“他走得突然,但很平靜”——家人說。他應該是安靜地離開🫎,因為八十萬小時後他又活了八年。他到天國後也會笑瞇瞇地說:我賺了。我想。

    每一個時代,都有領軍式的人物,或者說標誌性的人物。1978年改革的航船揚帆起航後,於光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參與起草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擔任10年中顧委委員;中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中許多重大理論問題,都是他率先或較早提出的💁🏼‍♀️🫵🏼。

    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人。我在這裏所記敘的🌽,僅僅是他在黨史研究方面的成就🙌。

    從《評所謂人體特異功能》說起

    在欣欣向榮的上個世紀80年代,於光遠的名字在學子們心目中並不陌生🧑🏻‍🦲。記得在大二的時候,正趕上批判“精神汙染”🧟‍♀️,“向錢看”也被看作一種“汙染”源,而且據說源頭就是於光遠。那時💣,我們正是共產主義思想高揚的年輕人,滿腦子都是振興中華的奉獻精神,加之沒有錢也不知道該從哪個方向去“向錢看”,所以🤽🏻‍♀️,我認為🐂,於光遠這種想法的確是“精神汙染”,批之大概沒錯🔸👮🏽‍♀️。

    後來,認識於老後👩🏿‍🚒,我還特意說到當年那稚嫩的想法。他說🪯,他其實是說了兩句話的:既要“向前看”,也要“向錢看”;“向前看”是堅持方向🖖🏽,“向錢看”是重視生產,重視經濟效益。

    從那以後⛑,就能經常從報紙上讀到於光遠的文章。那時👨🏻‍🦯,對於光遠寫的經濟或科學方面的文章不大讀得懂💷,也就不大讀,而對於他反對“特異功能”的文章倒是仔細讀過😼。

    那會兒,好像四川什麽地方出了個能夠用耳朵認字的“特異功能者”,報紙上大肆宣傳;隨之,全國各地出現了大批所謂特異功能者。在這場由耳朵認字開始的偽科學活動中🕵🏻‍♀️,時任國家科委副主任的於光遠,成立了一個“人體特異功能調查組”🎒🏍,調查人員走遍全國各地,對聲稱有特異功能的人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測試,結果證明他們全都是在變戲法🔫🀄️。

    我對種種“特異功能”充滿了好奇心,不知道是不是真有這樣的事情。在他與科學家錢學森的較量中🧑🏿‍🦱❤️‍🔥,我信於光遠,因為他是國家科委副主任嘛。後來🎯👨🏼‍🏭,我還特意買了一本於光遠寫的《評所謂人體特異功能》,算是系統地學習了一次他的著作。

    在這本書裏🧑🏼‍🎤,有他對“人體特異功能”的“科學基礎”的種種質疑,也有他對弄虛作假行為的種種揭露𓀔🦹🏿‍♀️。他說,“那些搞偽科學的人,他們完全知道自己是在騙人✌🏼,他們所謂的特異功能從來不敢在我面前表演🔆🙇🏼,怕我戳穿他們🍆。於是他們就製造了這樣一種輿論👨🏿‍💻,說氣功大師分三種境界,‘慧眼通’、‘法眼通’和‘佛眼通’,其中‘佛眼通’是最高的♚,因此就封我了一個‘佛眼通’。說我具有比一般氣功大師更高的功力,有我在場,他們的各種功能就消失了💜,眼前只有金光一片。其實我沒有任何特異功能,我只有一通——通曉科學精神🤏🏽、通曉任何偽科學都是有意識騙人的邪說👊。我是科學工作者😌,只懂得堅持科學精神🉐,維護科學尊嚴,任何偽科學在我這裏是通不過去的……”

    那時👩🏼‍🏫,還流傳著於光遠這樣的“傳奇”:有一位部級官員相信這種“特異功能”,親自給於光遠寫信,詆毀他身邊堅決反對“耳朵認字”的人。還有一位更高級別的領導人也勸於光遠“少管那件事”🙉。可於光遠卻說:“政府工作聽你的,科學上的事不能聽你的🐈‍⬛。”在人體特異功能問題上💂🏻,於光遠還和大科學家錢學森發生過一場激烈的爭論。

    初次拜見於光遠

    真正得以拜見於光遠,還是在十多年後的19964月🥧。那時,我所在的《炎黃春秋》雜誌社的副社長方實老,和於光遠在延安是同事。他告訴我🐰,於光遠正在寫歷史回憶文章🐥。我們已經刊發了他寫的回憶北平淪陷前後的文章☠️,他還在寫北平《解放報》的歷史📤。方老讓去看看於光遠👂🏼,看是否需要記錄或者幹點整理的小活兒。我如約去了史家胡同8號院於光遠的住所。見到了於的秘書胡冀燕,我才知道她是原河北省副省長胡開明的女兒——胡開明曾被毛澤東認為是“胡開明”。在座的還有於的學生宋廷明🚴🏻。

    我那時剛剛開始學習研究黨的歷史,見到這樣一位歷史的親歷者很興奮;當然,於光遠也很健談🤰。他談到很多他親身經歷的而我卻不知道的。那時,於老在寫兩篇大文章,一篇是應《憶周揚》編輯組的邀請♜,撰寫回憶周揚的文章🕙🐒,這恰恰是我正感興趣的話題。當然💱,我也提到因為周揚的報告而引發的清除精神汙染運動中對他的“向錢看”的批判問題。另一篇是寫作關於八大歷史的文章。這一年是八大召開40周年🤘,而他當年是八大代表。他說🧑‍🚀,他老了,願意就親身的經歷寫點歷史方面的文章🙎🏽‍♂️。我第一次知道作為經濟學家、哲學家的於老👷‍♂️,還在研究黨的歷史。

    我當然積極約稿,於老也答應給我們寫稿。後來的確給我們寫了不少稿子💂🏼‍♂️。那次,我也有個意外的收獲。在座的於老的學生宋廷明告訴我🤸🏼‍♀️,他也寫了一篇回憶周揚的文章,本來是給於老提意見的🥭,我就順手拿走🐔🚶‍♂️‍➡️,以《周揚晚年的悔悟》為題刊發。

    我雖然拜見了於老,但後來並沒有跟他走的很近。因為這年的下半年我就去參與《百年潮》的創辦。這個刊物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管的刊物,刊物的領軍人物是原來的副主任鄭惠,協同鄭惠工作的韓鋼、楊奎松等兄長,都是黨史大家,學識廣博🔲,聯系面也很廣,輪不到像我這樣半路出家的人去約稿🚃、去采訪。所以🫷🏻,那時🤵🏽,我只是知道🤸🏿,刊物剛剛準備創辦時,鄭惠就帶著韓鋼一起去見於光遠——鄭惠和於老在中宣部和國務院政研室兩度共事,彼此都熟悉。

    《百年潮》1997年創刊,這一年2月,鄧小平去世🤦🏿。鄭惠帶著韓鋼去找於光遠約稿🔒。記得韓鋼兄回來後非常興奮地說,他們在於老那裏發現了一件寶貝:鄧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講話的提綱手稿。這篇講話,就是被稱作“新時期的宣言書”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以往🙋🏿‍♂️,人們想當然地認為這個講話是胡喬木起草的🧖🏼‍♂️,可是這份提綱提供的史實是⚖️,講話是由於光遠等人起草的。這應當是一個重要的發現。難怪鄭惠和韓鋼都興奮得不得了。韓鋼兄根據這個提綱和於老的回憶,寫了一篇稿子登在《百年潮》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那時,我很想飽飽眼福,親眼看看這份提綱👩🏻‍⚖️。我負責編輯事務,就以復印件配圖不好為借口,自己跑到於老家拍照。於老夫人從內室拿出一份透明塑料夾子🏋🏼🧑🏼‍🍳,然後抽出微微發黃的16開白紙3頁👨‍💼,提綱是用鉛筆寫的,字體瀟灑流暢,一看便知是鄧小平同誌的親筆。小平同誌的提綱約500字,共列了七個方面的問題:一👱🏿‍♂️、解放思想🏂,開動機器;二、發揚民主,加強法製;三、向後看為的是向前看;四、克服官僚主義🦁👍,人浮於事;五、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六📻💁🏻‍♀️、加強責任製,搞幾定;七🤳🏼、新的問題。意昂体育左側“對會議評價”一句被勾到了最前面。

    我都拍照下來,配發圖片後,就作為資料自己留藏了。

    此後,於光遠開始系列寫出黨史研究的回憶文章🙍🏻,因為鄭惠的關系😄,大多都在《百年潮》發表🎫😸,直到2000年鄭惠辭職☸️,他的文章才轉到《炎黃春秋》上來;而那時,我也又回到了《炎黃春秋》了🕵🏻‍♀️。於老不僅擔任了我們的特邀編委,而且從此成為關心我們刊物的一名積極分子。

    於光遠的“身份寫作”

    2005年,在於光遠九十壽辰的紀念會上,曾經在中宣部是於老手下的著名學者龔育之,作了一篇“祝壽詞”👊🏻。他說:“於光遠的一個特點🔧,是學識廣博。他的學識淵博,又不是通常人們所稱的學貫中西或學貫古今,而是學貫兩科🙏,學貫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兩門科學👋🏽。他擔任學部委員👷🏿,屬於哲學社會科學。但他的根底,卻是在自然科學。”

    1934年,於光遠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與錢三強同班。1935年🚴🏽‍♂️,導師周培源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講學,將於光遠的相對論論文交給愛因斯坦🥽,這篇本科生的論文🔏,愛因斯坦竟然給予了指導意見。如果於光遠繼續從事理論物理研究,成為傑出物理學家基本沒有懸念。不過🤦🏽‍♀️,於光遠對政治的興趣,很快超過了學術。他參加“一二·九”運動,加入中共🚐,奔赴延安。一到延安就得到毛澤東賞識⛹️‍♂️,安排他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工作。於光遠很快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術權威,沿用幾十年的教科書《政治經濟學》就出自他的手筆。後來於光遠總結說:“通過對馬克思主義著作的學習和對社會科學理論的鉆研👰🏽‍♀️,自然而然地又成為了一名社會科學工作者👨‍👦。我的學術興趣和研究經歷展現了我在學術研究方面的一個特點🪴,即兼跨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領域🦶🏻,但研究興趣在不同時期又各有側重。”

    我對自然科學一竅不通,對於於光遠在這方面的貢獻🧝‍♀️🧑🏻‍🦼,除了他的反對“偽科學”和“特異功能”了解一點外📩,其他方面自然也不知道;而對於他在社會科學方面的貢獻,也就只是對於他對黨史的研究略知一二。

    1998年🪔,改革開放20周年🎚,《百年潮》又向於老約稿🙅🏼🙍🏼‍♂️。於老參加了三中全會前的中央工作會議👳🏼‍♀️,又列席了三中全會,是這個歷史事件的親歷者😋🚔。作為當事人,他不僅參加了會議,而且親歷了一般與會者不曾經歷的一些事情🙇🏿‍♀️🥥,比如,起草前述鄧小平的講話稿,致信葉劍英對他的講話稿起草提出建議。在鄭惠和韓鋼的“壓迫”下🧖🏻‍♂️,於老寫出了10萬字的長篇回憶文章🛵。《百年潮》分兩期連載部分內容,又在組織編輯的《改變中國命運的41天》書裏全文收錄🖖🏽。當年回憶三中全會的文章👰🏿,恐怕屬這篇最詳盡🐒,篇幅也最長。此後,於老在這個稿子的基礎上,寫出一部二十萬余字的著作《我親歷的那次歷史轉折》🙇‍♀️,也在當年出版,是迄今為止有關這次全會最系統的回憶錄。

    20017月🦦,於光遠參加我們雜誌社10周年的活動,我帶著這本書請他簽名🚽。他問我對這本書的看法,非常謙和的樣子。我當然贊賞有加,是很由衷的那種。不過🎲,閑聊的時候,我倒是說了一點自己的感想🤹🏻‍♂️。我說,於老這本書應當是“身份寫作”的標桿。

    “身份寫作”,是我自己發明的一個詞,冀望依此能夠與“回憶錄”相區別。讀了很多的回憶錄,讀了很多的傳記🦸🏻‍♀️,你就會發現✭,大多數的回憶錄都存在著有意的或無意的“自我放大法”。所謂“有意的”,是回憶者高壽,與其一同參與這段歷史的人作古😇,他可以信口開河,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反正死無對證;所謂“無意的”,是因為記憶本身是靠不住的,一般人回憶往事👋🏿👨‍🍼,記憶會不自覺地向有利於自己形象傾斜🧑‍💻,將功勞傾斜到自己身上的事情很常見⛸。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自我放大法”的出現,都是因為回憶者有在場的“身份”而沒有“寫作”的功底——沒有能力通過歷史記錄來甄別自己回憶的東西的準確性🙆🏼‍♀️⛵️,當然也就更沒有能力從歷史和思想高度上來總結自己所經歷的一切。這種東西只能稱之為“回憶錄”🚦。

    而讀於光遠的書卻不同。於光遠兼有雙重身份:有歷史在場者的身份,他又是研究者🧑🏼‍🔧。他本身就是一位黨史人物👨🏼‍🏫,是諸多歷史事件的在場者。從1935年投身“一二·九”運動到耄耋之年,於光遠經歷了中共在這個時段裏所經歷過的風風雨雨⚒,或置身歷史的潮流🕺🏿🧎‍♀️‍➡️,或側身“漩渦的邊緣”,有時還身處“漩渦”之中。這樣的經歷本身就是活的歷史🫳🏽,一般研究者是沒有的👯。因此🍭,他關於黨史事件、人物的回憶和敘述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閱讀魅力。於光遠又是學者,本著科學的精神🍲,他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作了透辟的觀察和深刻的分析,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更可貴的是⚱️,他寫作這本書🧅,在充分發揮嚴謹的文字能力的同時🙅🏿‍♀️,融入了史學的甄別功底。他說過:“我的不少文章就主要憑自己的回憶寫成的,可是即便本人記得很清楚👨🏽‍💻,我還是要努力去找有關的文字材料,和去找知情者共同回憶。這樣,既可以使寫出的東西更準確些😯👮🏽,也可以使自己更放心些。”簡言之,他的“身份”——現場回憶內容——僅僅是線索#️⃣,盡管他也有意識地為歷史作證🧑🏻‍🦼,為後人留下這個大時代的寶貴記憶👨‍🏭,而文字記錄和走訪知情人相互參證的“二重證據”——這是王國維在1925年提倡的歷史研究法——則豐富了回憶的內容,並依此勾勒出那場改變中國命運的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可信的場景。

    對於我生造的“身份寫作”這個詞🥄,於老倒也不反對。他笑瞇瞇地說:你可以寫文章來闡發你的這個觀點🤾🏼‍♀️。

    於光遠的“故紙堆”

    於光遠的關於黨史方面的著述,除了公開的文獻外,大多是靠自己保存的史料寫成的🧘🏿‍♂️。我去於老家,看過他洋洋自得展示的一些他保存的資料。他說,這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最初是受到郭沫若啟發🧑‍🍼。“文革”前他在同郭沫若的工作接觸中🔻,發現郭沫若對許多過去的事情記憶很細,有些時間地點都記得清清楚楚😕。問其原因,郭沫若說自己保存有個人檔案🦁。多年來,於光遠也形成了保存個人檔案的習慣。在回憶和研究黨史史實時🫥,他非常註重利用個人檔案。前述關於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回憶,於光遠就充分利用了個人保存的資料。書中介紹的許多史實🆖,為一般人所不知🐭。

    於老不僅自己註意保存史料🪳,而且倡導發表和利用個人手中保存的史料◼️。1999年底,雜誌社請他擔任“特邀編委”,他很高興地答應,並談了關於雜誌以及黨史研究方面的看法。他說,要研究歷史🌰,首先是要存史。我有這樣的習慣,我覺得也會有人有這樣的習慣。你們雜誌要認真地進行發掘,將這些原始的資料在刊物上公布🦁,以利於研究者進行研究🌻。至於設定什麽欄目,你們可以考慮🫶🏼。後來,他看我們一直沒有動靜,20077月🌮,他很認真地給我們雜誌寫過一封信👾,甚至連欄目的名字都想好了,叫“故紙堆”,專門發表當事人保存的各式各樣的史料。這個欄目,我們一直在用著🚦。

    於光遠的歷史觀

    也是在這次談話中,我們請他這位新任“特邀編委”對本刊讀者說幾句話,以作為新世紀(那時,似乎認為2000年就進入新世紀了)寄語👞。他很認真地進行了準備🪿,並寫成文章發表在我刊2000年第一期上。

    他在寄語闡述了“寫歷史,讀歷史,對待歷史的基本原則”:“崇尚真實🦑,崇尚獨立這八個字”🌚。他說:“歷史本來就是對過去的事實的記載🔲。寫歷史必須真實🧜🏻‍♀️,理應如此。”“道德不依靠強力,但強力卻可以阻礙按照道德行事👩🏻‍🍳。古今不乏強力幹涉、不許真實地寫歷史的事例♥️,因此崇尚真實與崇尚獨立不可分離。歷史可為婢女👩‍🦯,實用主義者如是說。然為馬克思所斥⛹🏻‍♂️👛。向後看為的是向錢看👏🏿,就是用真實的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教育來者⌚️,不重犯或少重犯歷史上犯過的錯誤。千萬不要忘記過去,忘記過去就把握不了未來。”

    “千萬不要忘記過去,忘記過去就把握不了未來。”是於光遠晚年常常愛說的一句話,這是從人們熟知的列寧的一句話“千萬不要忘記過去,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套改過來的。於光遠並告訴大家,這話在《列寧全集》上沒有,是出自蘇聯的一部話劇《曙光照耀著莫斯科》🫙。我認為🚦,這可以看作是於光遠的歷史觀。

    黨史專家韓鋼兄對於光遠的歷史觀很重視🚌。他分析說:這個“修改”強調了“過去”對“未來”的意義。“過去”當然就是歷史🕙💅。於光遠認為,歷史上發生的許多事情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化的,這種不可避免的、自然而然的淡化是一回事,通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使得不該過分淡化的東西淡化得慢一些又是一回事,而有意使某些歷史事實在人們頭腦中淡化起來則又是另一回事。歷史上的有些東西在現實生活中還在起作用,而且是在新的條件下起作用,也可以說事實上並沒有淡化。他主張該淡化的東西就讓它淡化,不該淡化的還是通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讓人們記得牢固一些🙆🏼。他說:“人是不能不懂得歷史的。一切科學判斷都是從歷史研究中總結出來的。就是當前現實問題的研究,考察的對象也都是過去了的東西,是發生在此時此刻這個時點以前的事件,嚴格說來也已經是‘歷史’。而離開現在較遠的那些歷史,因為有的可能是後人所不知🎼,更有對之進行歷史研究🦤、歷史教育和做好歷史傳播工作的必要。”這話說得多好啊!其實,主張“淡化”歷史的人🐵,真實的意圖在於“淡化”歷史上的失誤。然而👨‍👨‍👦‍👦,歷史上的失誤不是想“淡化”就“淡化”得了的➝。古往今來🌉,那些企圖掩蓋歷史、淹沒歷史🧛🏿‍♂️、歪曲歷史的人,無論做得多麽巧妙💁、多麽冠冕堂皇,即便能得逞一時👩🏻‍🦼,卻總是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歷史的真理塵封再久,最終都顯露了它的光芒😵‍💫。

    於光遠的兩次壽辰

    於光遠做過幾次壽辰會,我不知道,我參加過的有兩次,一次是他九十壽辰🕓;一次是他的九五壽辰👨🏻‍🍼。

    20057月,在於光遠的九十壽辰祝壽宴會上,他發表了一篇“九十感言”的演說↖️。他說:

    我是個科學工作者,習慣於科學地思考。科學思考的要領,一是實事求是🧙🏽‍♂️,二是對具體事物做具體的分析🤘🏼。對自己當然也要實事求是地做具體的分析。我滿90歲了👎,真的老了🍊👨🏻‍🌾,不再是50歲的人了⏯。90歲的人不可能沒有病🤴。不過🎢,總的說來🕵🏿🦜,我腦子可以🚈,既不癡呆👤,也不糊塗,勉強可以接受“才思敏捷”的贊揚🦿。文章一篇一篇地寫,書一本一本地出版。不過自己心中有數,寫作已經有力不從心的現象💓。不過能夠做到這樣程度🧒🏻,自己應該滿意,何必自己同自己過不去?我是一個忙慣了的人👩🏿‍🍼,現在每天依然忙碌,並從中享受許多樂趣。“閑情”是一種愉悅的心情👨🏻‍🔬,正所謂人們常說的“閑情逸致”👆🏿。我把自己這種喜歡忙碌的狀態稱為“忙情”。我想這種忙碌對於保持自身一個好的精神狀態是很重要的。關於我的壽命,我自己有一個奮鬥目標:“願壽長八十萬小時”,並且我用過這個題目寫過文章,發表過“宣言”🕣。我寫道“長命百歲的人有,但罕見。活到九十一歲又九十五天的人,如果還能做點工作,生活還有點樂趣,就可以算是理想的了。願壽長八十萬小時!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以歲月計👮🏽🧑‍🦲,失之過粗;以分秒計,失之過細🦹🏿🐣,以小時計🐡🔞,我意最為適宜。”可見余之忙情一般‼️。我這個人言行不一,一方面口講、筆寫許多關於“休閑”、“玩”的文章,一方面又成天地“忙”。

    演說最後,他說🚴🏽:

    現在你們恐怕看不見我在為年齡而發愁,因為我一直努力保持一個年輕人的精神狀態。而年輕人是不會為他的年齡發愁的。我當然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但是我主張可以有幻想🙅🏿‍♀️。俄國民主主義的先軀者皮薩列夫在談到幻想和現實之間的不一致的問題時寫道:“有各種各樣的不一致,我的幻想可能趕過事變的自然進程👼🏿👰🏻‍♀️,也可能完全跑到任何事變的自然進程始終達不到的地方🩸。在前一種情形下,幻想是絲毫沒有害處的;它甚至能支持和加強勞動者的毅力……”✋🏽。在心不老方面,幻想也是一條🤵,我要的就是這樣能支持和加強自己毅力的幻想。因此➞,最後講這樣12個字🍚,“我追求!我堅持!我執著!我成功!

    老人說這最後12個字的時候🚴🏿‍♂️,在場的人仍然能夠感覺到他的底氣🏊🏼‍♀️,他的力量🧺。他贏得了滿堂的喝彩聲。

    於光遠也踐行了這個12個字📨。別的不說🍌🤬,就說他寫文章的事情✋🏿。我做了粗略的統計🗜,2006年到2008年,於光遠給我刊寫的稿子就有六七篇,五萬字的篇幅。

    201073日,於光遠九五壽辰宴會舉行。過了五年,於老顯然有些老了,不過,他坐在輪椅上依然很精神,對於來出席宴會的老朋友,他也一一認得🤘🏽。他已經不能夠像九十壽辰那樣發表演說了。他只能在別人遞過來的麥克風前說句謝謝大家🫡,感謝大家。

    2011年,於光遠中風住院🖤,再也沒有能夠從醫院出來🫶。

    2012528日⚂,我和杜導正老一起去看望老人家。相比一年前的祝壽會來說😏,他已經基本上處於沉睡狀態🏌🏿‍♂️。看到我們來了,胡冀燕把他叫醒。他在努力地掙紮著自己的意識,偶爾會向我們眨眼示意🛀🏿。

    我很感動,陡然想到了他在九十壽辰上說“我追求!我堅持!我執著!我成功!”的神態👵🏽。我相信,此時此刻💂🏻‍♂️,他一定在心裏默念這12個字,努力鼓勵自己睜開眼來!

    多麽不屈的老人啊!

    如今,斯人已逝。我們紀念他👨‍🦼🤷🏻‍♂️,實際上也是對他參與的那個時代的追憶和緬懷。因為在那個時代裏🖕🏽,於光遠寫下了精彩的人生;而那個時代也因為有了於光遠這樣的人而添加了精彩的成分♈️。

    轉自《中華讀書報》2013109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