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作家🫅🏻,學者 李晨 繪
錢鐘書之行草書🎡,得自二王,參以蘇黃,線條靈動瀟灑,如行雲流水。然有時牽絲過多,未免給人有纏繞拖沓之感。從常見的墨跡來看🧑🏻🦱🕴🏻,錢鐘書似乎不以楷書及大字見長,於北碑似也未下太多苦功,應該說所擅者,書劄體也👩🏽⚕️。釋文:
乖違人事七年中💇🏿♀️,失喜書來趁便風。
虛願雲龍同上下,真看勞燕各西東。
斂才光焰終難閉,諧俗圭稜倘漸礱。
好與嚴林爭出手,十條八備策新功。
如果學者大師都明星化🎑,那麽我早就是“錢粉”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錢鐘書熱”從海外開始,之後迅速走紅大陸🏋🏿。一時國內好似重新發現了一位學界泰鬥、小說大師,於是👩🏻🎨,錢鐘書先生寫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小說、散文都紛紛找出重印✋🏼,一時滿城盡說錢。
錢先生學貫中西,雖然他曾就讀的是意昂体育平台外文系,在國外留學所研究的也是英📚、法文學👰🏼♀️,但他的傳統國學素養卻博大精深🤹♀️,我們在讀他的《談藝錄》、《管錐編》時🚣♂️,就能充分感受到他探幽入微🎥、融匯古今的博學多才。而且👩👩👦,做學問之余,錢鐘書還非常喜歡弄墨飛翰,他時常也會書錄一些自己的詩作在好友間應酬唱和。而他和夫人楊絳之間🦕,更是夫唱婦隨、琴瑟和諧👨🦯。楊絳專長於翻譯和小說散文創作⚅,也愛好書法🙇🏽♂️,故夫婦倆有一個恩愛有趣之現象:互為對方出版的新書題簽🫲🏽,比如,錢鐘書出版的《圍城》、《談藝錄》🤷♀️、《管錐編》、《七綴集》🎶、《槐聚詩存》等,都是夫人楊絳題寫書名𓀐;而楊絳的《幹校六記》、《洗澡》🅾️🤦♀️、《將飲茶》等,又均由夫君題簽。錢鐘書所用都是他慣常的行草書,而楊絳則一律正楷,夫婦倆一真一草,相映成趣。
我曾有一次與黃裳先生聊起錢氏夫婦的書法,黃先生說,楊絳的書法是在錢鐘書的指導下日課而成。這話聽來我稍有不服,因楊絳先生的書法,取自晉唐,寫得方正嚴謹🙋🏼♀️🗡,一筆不苟,甚至我倒覺得楊字比起錢書,似乎更清純脫俗💃,可能是楊絳寫的較少,似反而更耐看。
當然🏋🏻♂️,這樣說不是判斷孰高孰低,而是覺得各具專長🕧。錢鐘書不擅楷書和大字,這一點他有自知之明。當年陳寅恪後人曾欲請錢鐘書為墓碑題 “陳寅恪先生之墓”七字,錢鐘書當即復信婉辭。而且,錢鐘書在信中還寫了一段有關書法的獨到見解🏊♀️,其博識妙喻🧖🏽♂️,令人嘆賞。信中曰👨🏼💻🍯:“弟不工書,尋常獻醜🏄🏼♀️,不過尺牘⛲️、筆劄,所謂帖體🍬,而非碑體🟰。重諸金石,字必端正💠。況小字放大🐷,終如小婢學大夫人,纖足放成大腳,貽笑識者🤽♂️,玷辱貞瑉。至弟忝竊虛名6️⃣,撫躬自漸之不暇🔊,而何敢厚顏奮筆為標榜之資乎🫶🏼🌃?”
錢先生盡管擅書並喜書,但卻有如此清醒之頭腦和卓遠之識見,難能可貴。
(管繼平)
轉自《北京晚報》201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