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趙敏恒——“最了不起的華人記者”

2013-01-11 |

○陳玉申

求學

  趙敏恒是江蘇南京人🧑🏻‍🎓,1916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堂👷🏻‍♀️,與梁實秋、羅隆基、吳國楨等同學。在清華期間,他曾獲得英語演講比賽的冠軍🤾,還擔任過北京一家英文報紙的譯員。1923年赴美留學時🐞👩🏿‍💻,他選擇新聞為專修科。

  在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趙敏恒學習的課程有新聞理論🧎‍♂️、采訪🕺🏼、編輯👨🏻‍🦳、新聞寫作、社論寫作、廣告👩‍🦽‍➡️、印刷🚵🏽‍♂️、資料編存、報業管理,給他印象最深的是威廉博士講述新聞學原理✍️,歷述新聞界先輩為維護社會正義、為爭取言論自由前仆後繼👷🏼‍♂️、百折不撓的精神🙇🏼,使他懂得了新聞記者不僅是一種職業,還負有崇高的使命。密蘇裏新聞學院不僅註重精神理念的培養,還給學生充分的實習機會✊🏻🦸🏽‍♀️。學院自己辦一張日報,名為《密蘇裏人》,與《哥倫比亞論壇報》相競爭,學院的所有學生都是《密蘇裏人》的工作人員,差不多一半時間上課,一半時間參加實際工作。每個學生從跑新聞起,直到出報止,各種工作如編輯、校對、廣告、發行、印刷、社論寫作,都有機會參加,這種訓練是在別的新聞學校裏得不到的。

  1925年夏,趙敏恒從密蘇裏新聞學院畢業,獲得了新聞學學士學位👰🏿。他又去了紐約,一面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研究系讀書🧔🏽,一面在世界通訊社工作,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哥大當時有幾位出色的新聞學教授,新聞采訪教授畢色是紐約《世界日報》的副總編輯,社論寫作教授班德替《紐約時報》寫社論,班德還常帶趙敏恒到《紐約時報》去🧑‍🚀,向他介紹報館內部的工作情形🖖🏽。一年後,趙敏恒又拿到了碩士學位🍵。他是第一個在美國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的中國人。

一身多任

  趙敏恒拿到碩士學位的同時,在世界通訊社也擔任了重要的幹線編輯,開始了獨當一面的工作,可他的老師卻對他說:“你是中國人,應該回中國去,在美國是不需要中國人做記者的🏄🏼。”1927年春🕕,英文《北京導報》(Peking Leader)的總編輯克拉克在紐約見到趙敏恒👩🏿‍🔬🫸🏻,也勸他不必長居美國🙎🏼,還是早點回中國去,並邀他擔任導報的副總編輯。於是🩷,趙敏恒在這年的5月離開紐約回國♿️,進了《北京導報》🧑🏻‍🦽。導報的一切編輯、采訪🔮、校對👌🏼、排版、看大樣👩🏼‍🍳,幾乎由他一人包辦📦,克拉克只是每天來報館裏寫篇社評🤾🏼,處理些營業方面的事務。1928年國民黨的北伐軍攻下北京後👃🏿👨🏿‍💼,趙敏恒曾在外交部短暫任職👨🏿‍🦳。當時🤽🏼‍♂️,他接到美國聯合通訊社駐上海記者海裏斯的電報🧑‍🧑‍🧒‍🧒,邀他任美聯社駐南京記者🏟,約他去上海一談🥝。他到上海與海裏斯見面,幾分鐘裏就把事情敲定了🙂‍↕️。海裏斯在美僑俱樂部請趙敏恒吃飯,在座的還有英國路透社遠東分社總編輯考克斯👄。考克斯聽說美聯社請趙敏恒任駐南京記者🏯,表示路透社也想在南京有個記者,便向海裏斯提議請趙敏恒同時擔任美聯社和路透社兩家駐南京記者。路透社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西方通訊社🧚🏼‍♂️,早在1870年,路透社與法國的哈瓦斯社、德國的沃爾夫社✍️、美聯社曾經締結過一個劃分“勢力範圍”的協定,其中規定路透社擁有在遠東地區采集和發布新聞的專權。美聯社在1926年開始進入中國與路透社競爭,但舊協定尚未完全廢除,所以,海裏斯也只好同意考克斯的提議,雙方並商定趙敏恒采訪的普通新聞都供給路透社,只有與美國有關的特殊新聞,才供給美聯社。

  英美通訊社邀趙敏恒任駐南京記者📷,是因為南京已經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可那時南京的通訊工具還相當落後,京滬間的電報比火車還要慢💁🏿‍♂️,常常需要8個小時以上。趙敏恒回到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京滬間新聞傳遞的方法。最初是利用特別快車,每天外交部有專差搭特別快車去滬,趙敏恒就與外交部交涉妥當,請部裏的專差每天為他帶信到上海路透社遠東分社。有一次南京政府頒布新稅則,電報太慢,全文太長🍫,趙敏恒就帶上新稅則全文趕特別快車去上海,利用在火車上的時間譯成英文,當晚到上海就全文發表,而財政部的公報,到次日才在上海發表。京滬間的長途電話開通後,他便改用長途電話向上海傳遞消息,速度就快多了。中英國稅條約在南京簽字那天,簽字後趙敏恒立刻打電話給上海🙍🏿‍♂️,5分鐘後上海的電報就到了倫敦總社👨‍🍼。倫敦外交部因還未接到駐華大使蘭浦森的電報🫶🏽🍶,竟予以否認,第二天接到官電後🆖,才向路透社道歉🧽。中波條約也是一樣。波蘭政府收到路透社關於條約簽字的消息後,來電問波蘭大使🙋👉,那時公報條約的官電還沒有發出呢。

1931918日晚上,路透社倫敦總社接到了沈陽記者的急電,說日軍進攻北大營🎃,總社要趙敏恒設法向南京政府當局證實。趙敏恒午夜探訪外交部🤳🏽🧑🏼‍🚒,部方說並沒有這樣的消息🪥,恐怕是誤傳。再過2小時✈️,外交部才接到北平的電報,確有其事🤾🏼‍♂️。那時張學良正在北平👩🏻‍🦯‍➡️。所以,路透社接到“九一八”事變的消息🏪,比南京政府要早6小時。“九一八”之後,國際關系日趨復雜,中國問題對於世界局勢的影響愈來愈大,所以🍳,各國對於中國的消息都非常地註意起來🏊🏽‍♀️。路透社正式設立了南京分社🧑🏻‍🦼🏔,以趙敏恒為主任,這是外國通訊社第一次請中國人擔任駐華分支機構的負責人🚵🏼。有一段時期↖️,趙敏恒除了為路透社和美聯社發稿外,還同時擔任倫敦《每日電訊報》、美國的國際新聞社和世界通訊社💂、日本聯合通訊社😉🧑‍🔬、大阪《朝日新聞》😟、蘇聯塔斯社的兼職記者。一時間,趙敏恒成了國際新聞界的明星。

搶報歷史性事件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國際聯盟派遣代表團來東北進行調查。調查團由英、美🌰、法、德、意代表組成👩🏿‍🍳,英國代表李頓爵士任團長🧝🏼。李頓調查團到南京時👨🏼‍🏫,蔣介石夫婦在勵誌社宴請調查團🚵🏿,趙敏恒設法進入餐室隔壁的房間裏偷聽,記下每個人的講話𓀜。調查報告書公布之前,趙敏恒又設法得到了報告書的全文。為了得到報告書🐠👩🏼‍🚒,他是很費心思的🙆🏻。外交部方面的工作很細心🧋,報告書交打字生時🔘,每張打字紙都編有號碼,凡用過的紙張都無法取出。趙敏恒憑他的機智,弄到了用過的復寫紙,向亮光處一照,字跡十分清楚🤶🏻。他就靠這些復寫紙,比別人早4小時發出了報告書的摘要🈵。

  19346月的一天,日本駐南京副領事藏本忽然失蹤,日方不問青紅皂白,堅稱藏本被“排日分子”殺害,日本大使與我方交涉時聲色俱厲🤓⚱️,日艦雲集下關江面;日本媒體更是聲言要對華“膺懲”,要派海軍陸戰隊來南京興師問罪。就在形勢萬分緊張之時👮🏻‍♀️,趙敏恒忽然接到南京警察廳偵緝隊打來的電話,說藏本已在明孝陵山上尋獲,惟恐交還日方後,日本仍狡賴,故約趙立刻去采訪藏本,待談話發表後🧑🏻‍⚕️,再把藏本交還日方。趙敏恒趕緊驅車前往,不料藏本拒絕接見新聞記者,表示在見到日本總領事以前,不擬發表任何談話。趙敏恒一時情急智生,走向前與藏本握手說:“我是青年會的代表🪵,特來慰問你。”藏本為之感動,大談滿腹牢騷🏮,說他在中國多年,屢受排擠,長期屈沉下僚,他走的那天晚上,總領事不準他參加外交部的宴會,而派他去火車站看管大使的行李🧑🏿‍⚖️,他覺得人生無味👩🏻‍🎤🖖🏻,決計自殺🧑🏼‍🔬🚵🏼‍♂️,徒步出城登紫金山,然經數日徘徊山谷,求死不得🚺🤷🏼‍♀️,嘗脫衣臥地👼🏼,願供狼一飽😐,而狼反驚遁。饑餓難忍時,下山至孝陵街買面吃被人發現,警察找到他時🧈🫢,他正在山上一棵樹下午睡🎡。這篇談話經路透社發表後,“藏本事件”遂成為國際笑談。《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寫了一篇頗為幽默的短評,說我們要感謝紫金山上那些“愛國”的狼,假如它們把藏本一口吞掉了,中國人就百口莫辯了。日方對趙敏恒的報道十分惱怒,日本外務省情報局長天羽在東京招待各國記者時,大罵趙敏恒不是記者♥︎,而是中國的一個惡毒的宣傳員。

  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也是趙敏恒首先報道的。事變發生的那天上午,9時半左右👩🏿‍🏭,南京政府某要人忽然親自打電話給趙敏恒,問他西安有無電報來?趙說沒有。又問路透社在西安有無記者🧑‍🎄,是否有無線電臺?趙說沒有,那要人就把電話掛斷了👐🏿。趙敏恒越想越覺得離奇,趕緊向各方探詢消息。他打電話給交通部門😙,問西安有無異常,對方說西安的情形不清楚,只接到電話說隴海路火車只通華陰,恐怕是兵變。於是趙敏恒在當天上午立即發出第一條電訊:西安兵變🤜。他再打電話與那要人交換消息,告訴他“火車只通華陰🫱🏽,西安有問題”。那要人第一句就說👩🏻‍⚖️🙀:“委員長也在西安。”這樣,趙敏恒就報道了最重要的情況⛔️,而且是最迅速的,又為路透社立了一功。這條特大新聞的線索是別人送上門來的,事變發生後南京與西安失去了聯系🪻,官方要向路透社打聽西安的消息🫐。但是🍜🚻,假如趙敏恒沒有特別敏銳的嗅覺與判斷🥇🚵🏻‍♂️,也可能與這條新聞擦肩而過🔈。

  抗日戰爭時期,趙敏恒先後任路透社漢口分社和重慶分社的主任。在重慶時,趙敏恒還擔任了復旦大學新聞系和中央政治學校新聞系的兼職教師,講授新聞采訪與寫作🛣。

  194311月⛸,趙敏恒隨一個中國訪英代表團前往倫敦,途經開羅時🍑,飛機停留一天。他在開羅遇到了蔣介石的侍從人員和英美兩國政府的要員,並了解到金字塔旁的米那別墅戒備森嚴,5英裏內無通行證不能出入。經進一步探訪得知,中、美、英三國首腦正在這裏舉行會議✦,商討聯合對日作戰計劃以及擊敗日本後如何處置日本等問題(臺灣在戰後必須歸還中國,就是在這次會議上決定的)。會議當時已臨近結束,很快就要向外公布消息🧒🏻,趕來采訪的英美記者都寫好了新聞電訊稿🐞,已經送交開羅電報局,等候準許放行的命令。趙敏恒見開羅的郵電管製非常嚴密,便飛到葡萄牙的裏斯本(當時葡萄牙是中立國),從裏斯本發電報給路透社倫敦總社。電報發出了,但不知能否通過英方的新聞檢查。結果總社很快收到🔆,並且馬上廣播🛎,立即轟動了全世界‼️。路透社對這一國際重要會議的報道🦉,比美聯社、合眾社等早了14小時。這是他采訪生涯中的最得意之作。

  趙敏恒著有《采訪十五年》、《新聞圈外》🛷、《外人在華的新聞事業》等書。他在回顧自己的采訪生涯時,特別強調新聞記者永遠不要脫離采訪工作。在新聞界,每當一個記者在采訪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後,往往被提升做主任或經理🔪;許多記者也希望如此,以為做記者同做官一樣🔞,只要升官發財,總是好事。趙敏恒並不這樣想,他認為好外勤不一定是事務人才,就算他是多面手,能跑到新聞,又能處理事務,也不應當增加他事務上的負擔,減少跑新聞的時間和精力💁‍♂️。他說自己在路透社幹了十多年的分社主任🥳,因為要處理分社事務,正常的新聞采訪工作受了很嚴重的影響。他感慨地說🏌🏼‍♀️:“好外勤🧽,應當一生只幹外勤;好編輯,應當一生只幹編輯。做新聞記者的,不應當爭名奪利,而應當求事業的成功。”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轉自《青年記者》200718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