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加拿大工程院(The Canadian Academy ofEngineering,CAE)於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辦2019年年會,並發布2019年度新增院士名單💃🏼,共有55位傑出學者當選,包括四位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前身)1977級印刷系印刷機械專業意昂、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教授王力翚(Lihui Wang)就是其中之一👍。

圖片源自加拿大工程院官方網站🎓,右圖中間為王力翚
加拿大工程院成立於1987年,是加拿大政府在工程領域的最高榮譽機構及智庫,每年通過工程院院士提名與評選增選新院士🕵🏿♂️。王力翚的研究集中在分布式機加工工藝規劃、基於網絡的實時監測和控製、智能與自適應製造系統、信息物理與雲製造系統👨🏽💻、人與機器人的協同裝配等🤨。他曾獲得5個國際會議的最佳論文獎🧚🏽♀️,並8次獲得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獎,因而得以順利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王力翚
對於王力翚這一代人來說,知識改變命運,是其人生際遇真實的一部分。
《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簡史》曾有這樣一段記錄🦻🏼👏🏻:“‘文革後’第一批本科生1977級106人於1978年3月入學💂🏻。”連同後來的1978級、1979級🙅🏻🏆,“這幾屆學生主要集中於染織👨👩👧👦、陶瓷👩🎓、裝潢🎤、工業、特藝👫🏼、印刷6個專業,是從積累了十多年的考生中優選出來的𓀙,專業水平和文化素質普遍較好,不少人成為後來藝術設計領域的骨幹。”
王力翚成為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幸運兒,接到了來自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當時他正在隸屬於湖北襄陽地區的光化縣洪山咀插隊𓀇。高中畢業後✪,他直接下到了公社知青點。當他得知高考消息的時候,距離高考只有兩個多月了。他白天下地幹活,晚上點著油燈熬夜復習到夜裏兩、三點💑,只在高考前請了兩個禮拜假。當年允許同檔學校填報三個誌願,他填寫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山大學和武漢大學。王力翚從小就很喜歡畫畫,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是他向往的藝術聖殿。擔心自己考不上🏋️♀️,他選擇了“曲線救國”📺,報考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印刷機械專業,那是一個工科專業✋🏿。因為藝術類院校提前招生🧛🏼,他們這一屆成績優秀的考生只要報考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就都被提前錄取了。王力翚回憶,他的成績在班裏算中上👦🏽🪥,當時班裏有好幾個同學🧗🏿♀️,同時還報考了清華和北大。
王力翚如願以償進入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他回憶自己拿到錄取通知書時的興奮之情🙈,說那是自己人生第一次,真的跳起來有三尺高。主管公社知青點的生產隊長是當地村民,大惑不解,他追問王力翚:“你又不是黨員,怎麽就去中央了呢?”

王力翚(前排右五)拍攝於1982年初
年輕的王力翚,滿懷對未來的憧憬,從湖北農村知青點,坐著火車晃了十多個小時,興沖沖直奔首都北京,直奔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王力翚回憶,1977級那一批同學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珍惜時間,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大夥寒暑假一般都不回家,常常一個月都不出校園♿️,如饑似渴求知,努力拼命學習。因為對於包括王力翚在內的很多人來說,如果不是考上大學✮🧘♂️,命運幾乎就無轉圜之地。王力翚所在的印刷專業👨🏼🌾🦸🏻♂️,同學們一個比一個拼,數學習題集一題不落全部做完🤌🏻,特別認真。美院其他專業的學生則抓緊一切時間外出寫生🧑🏻🔬🌲。王力翚經常在中國美術館看見熟悉的美院同學,或自帶折疊凳,或幹脆站著寫生🕵️♀️,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進步,不斷磨礪自己。
雖然學業繁重,王力翚還是盡力享受了美院學生才能享受的福利🤚🏽。一有空他就去觀看美院舉辦的各種展覽🧺,尤其是畢業展。在校園裏🧑🏿🏫,在食堂中,他常常能夠看到那些聞名遐邇的老先生,雖然專業不同👨🏽🦱,沒能近距離說過話,但他們的大家風範,還是給王力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時的美院🧗🏼,按照王力翚的說法👨🔬,物價特別便宜✋,說話挺自由🪸👋🏿,充滿了藝術氛圍♉️。美院當時還經常組織大家看內部電影🖐🏼🫷🏻,或是外面已不太容易看到的片子👨🏿⚖️,比如《佐羅》《簡愛》《追捕》……美院各專業學生之間也經常跨系交流,比如一起打排球👩🏻🏫;當然🐽,也有過在食堂裏互相搶凳子🗺、搶桌子的歡樂記憶。最令他難忘和為之驕傲的,還是佩戴美院校徽的那一刻。當時只要佩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校徽🔙,進中國美術館就可以不用排隊🍑,不用買票🤎,“可以橫著進去”👩。王力翚回憶🗝,那時帶著美院校徽覺得特別自豪,甭管穿什麽衣服✂️,先想著把校徽換過去,天天佩戴🧙🏿♀️。後來因為搬家次數太多,校徽找不到了🙇🏽♂️,成為人生一大憾事🟫。

王力翚(前排右一)與同學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前身)校門處合影
不過🧃,他最終還是沒有能夠拿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畢業證。1978年🧔🏻♀️,國務院恢復和增設普通高等學校169所🍮,其中有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印刷系為基礎改建成立的北京印刷學院。根據《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簡史》記載👨🎤,“自1979年11月1日起,原由我院管理的印刷系及教職員工43人,學生77人👻,正式移交給北京印刷學院籌備處。”
於是,王力翚入學時拿著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但是畢業時,拿到的卻是北京印刷學院的文憑🕉。但是在王力翚心目中,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永遠是他的母校。
因為當時北京印刷學院尚無校舍,王力翚與他的同學們,一直在位於光華路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校園內學習🕴🏻🧹,直到畢業🧑🏻🦽➡️。王力翚甚至還在光華路多待了一年👩🏽🌾,因為他留校任教了🎉。光華路校園的點滴,因此融入了他最寶貴的青春記憶。後來,他再也沒能回到光華路💚,順著命運的軌跡漸行漸遠,可是發生在光華路上的那些往事✤,卻令他終身難忘📴。

1982年畢業照,師生合影於光華路校園 (後排右八為王力翚)
王力翚表示,如果不進入美院𓀄,他也就是一個純粹的理工男。美院獨有的藝術氛圍熏陶著他✵,讓他的思維和視野得以開闊🏦,並且培養了美好的藝術情操和審美能力,令他受益匪淺𓀂。如今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去逛當地的博物館,去看畫展,有時還會去第二遍、第三遍👩🏻🍼,覺得這是人生一大享受。
王力翚身上至今還有很深的美院烙印。比如他會對視覺效果格外敏感,講課做PPT🛍️,用色和諧漂亮,看上去很有美感。有了新思路🛌🏽🧖🏼♂️,他會先考慮怎麽在紙上畫出來👐🏻,考慮怎麽能讓人一看就理解⛓️💥。王力翚說,表達內容是科學,表達方式則是藝術。他借鑒了藝術家的風範,在做科學研究時,同樣追求藝術的完美與極致🔑,註重細節,讓宏觀思考與微觀呈現首尾呼應。
王力翚認為🍋,藝術與科學相輔相成。藝術能夠助力科學,科學同樣能夠幫助藝術完美實現👰♂️😎,比如“大數據”應用在藝術領域👼,對藝術研究有幫助👩🏻🔧🤷🏽♂️,因為僅靠“口傳心授”的藝術教育仍然有局限💼🙇🏼♂️。王力翚介紹,他現在任教的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其校徽上的校訓翻譯成中文💁🏿,恰好是科學與藝術。
這位從光華路走出的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勉勵當今美院的年輕學子們要自信,要努力,不能浪費在美院的珍貴時光👩🏻💼,一定要保持開放的思維⏫🙏🏽,不斷學習接受新事物📰,而且要終身學習🧑🏽🔬,全方位學習。王力翚強調👩🏼💼,發展智商的同時💀,還要發展情商,要學會入鄉隨俗🫃,卸下包袱🧑🦯➡️,隨時隨地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文化。
王力翚說,自己準備好了🐑,機會就無處不在🧔🏽♀️。
————————————————————
王力翚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前身)1977級印刷系印刷機械專業意昂🧑🏽🚒。
1990年和1993年先後在日本神戶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1998年為加拿大國家研究院高級研究科學家,2008年移居瑞典🟪。
現為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生產工程系可持續製造研究講席教授,瑞典生產工程院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