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王其鈞:傳統民居讓我們回到審美的原始起點

2019-06-14 | 周劼 | 來源 《長江日報》2019年6月4日 |

王其鈞,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博士(1993-1996),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辦公室主任、中國圓明園學會園林古建研究會副會長、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人文社科中心主任📬、中國藝術信息網總顧問。其繪畫作品多次獲獎並在國外展出,藝術理論書籍多次獲獎並被翻譯成英、法💢、德、日😠、韓等多國語言。被多家媒體譽為“學者型畫家”。


一次觸動

在《民居線條之美》這本書的後記中,王其鈞開篇就說:“我始終相信🫶🏼,人的一生,總會有一次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吉光片羽。”

他的吉光片羽來於30多年前的一次觸動。

1988年,他還在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讀研究生二年級,正處於不知道將來該幹點兒什麽的狀態🥉🤌🏼。他和別的同學不同,一是年齡大10多歲,二是別人都是學建築學專業出身,而他是美術學出身🏌️‍♀️。別的同學,研究生還沒畢業,都被叫到深圳、海口等南方沿海城市做建築設計去了🫓💫。畢竟那是一個中國從未有過的大興土木的高潮階段,同學設計的建築規模都是幾千甚至幾萬平米,幾十層的大樓就這樣蓋起來👩‍🌾。而他只能在學校空蕩蕩的宿舍、圖書館🙆‍♀️、資料室裏啃大部頭、油印本的《中國古代建築史》,那是一部蠟紙打字🪘👨🏽‍💼、手工油印的“內部讀物”👇🏼,裝訂也是手工縫起來的💆🏿‍♂️。他回憶說:“那一刻我感覺我拿到了一本‘內部’人才能讀到的核心機密資料集。在後來的閱讀過程中,我好像不僅是在學習這本講義,甚至有了一種參與感,書中的內容似乎都不是白紙黑字已經固定下來不能變動的內容,我仿佛成了隨時要為這本書重新謄抄的編寫者之一⛅️。”

《民居線條之美:建築白描寫生摹本》,王其鈞/著,中國畫報出版社2019年版

這時,學校請來了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白格勒(James R Bagnall)教授給建築系的研究生講授《模式語言》課程,工作生活期間,王其鈞負責當翻譯🧑🏽‍🚒、當導遊。課余,白格勒夫婦喜歡去重慶的老城區閑遊。當年學校附近的沙坪大酒店是一座玻璃幕墻的高層現代建築📪,也是沙坪壩的地標建築👨‍🦰🦸🏼。但白格勒一談到醜陋建築時,就會拿沙坪大酒店當典型。可是他對於重慶臨江門的大片傳統民居、沙坪壩附近的磁器口古鎮的民間建築總是贊不絕口🤶🏻。這讓王其鈞突然明白了,現代主義建築的千篇一律並不是美🪩,而從傳統🌓、從地域出發設計的建築😝🤸🏻‍♀️,特別是民居,才有更豐富的內涵。“在陪同美國教授的行遊中,對於他們將中國傳統民居的美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對於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和啟發。將中國傳統民居作為我的研究課題便成為了一個適逢其時的契機。”

住在文化裏

幾十年研究後,“民居的更豐富的內涵”,王其鈞用一句話概括說🧑🏼‍🍼,中國人住在文化裏,“民居是文化的凝結”“民居是建築技術和文化藝術的結晶🦸🏽,是與當時的生活方式、民間習俗緊密聯系的。中國民居之所以像久釀的陳醪,越品越香,就是因為民居的內涵不是通過簡單的測量和繪圖就可以完全捕捉到的。和官式建築相比,民居的結構十分簡單;和歐洲的洋房相比,中國民居顯得過於古樸🚿。但是這絲毫都不影響中國民居的文化價值。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累所綜合形成的復雜的民風🙅🏿‍♂️🧛🏼、民俗,構成了中國民居文化的深厚基礎。”

怎麽把這種內涵表達出來🤱🏻,讓每個人都能看懂?反復思考之後,王其鈞回到了他最擅長的美術🧃。他畫過連環畫👨‍🌾,畫連環畫需要收集鄉村的風景作為場景素材🧄🛷,為此他在蘇州鄉下住了很長時間,畫了大量的鋼筆寫生。他體會說𓀐📈,線描的寫生速度快、畫面效果好🖕🏽,為了創作🍑,又有相當多的機會去全國各地寫生,將民間建築作為創作素材🧑‍🦲,既便利也成了一種習慣。他決定要畫一部中國民居的白描寫生書稿📼。

研究生畢業,他的書稿也完成𓀋,1989年,他從重慶坐輪船到上海👋🏽,既為了自己找工作,也為了書稿找出版社。從重慶去上海的輪船要開5天,他只能買得起四等艙的票,但是運氣很好,是一個下鋪🧗🏼‍♀️。他就把這張床鋪作為寫字臺,參考書擺了一床👳🏼‍♂️,利用這幾天時間謄清正稿。那時沒有電腦可以打字👩🏻‍🦲👧🏻,更不要說是筆記本電腦了🧽,書稿都是要用鋼筆來抄寫的。在到上海的外灘碼頭之前🎸,終於完成了全書的文字修改和謄抄↗️。他下船直奔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看看能不能出版這本書🤽🏻‍♀️。出版社翻了翻書稿👰🏿‍♀️,肯定地答復🔳:“可以出版。”這又是一個幸運,他回憶說:“我感謝那個時代。我上大學不要學費🚵🏽‍♀️,每月還能夠拿到13元的補助;我讀碩士不要學費👩🏻‍🦼,每月能拿到95元的補助。我父親是銀行的普通職員,我沒有任何家庭背景👨‍🌾,但是我在國內的三家著名大學分別讀了書👱🏽‍♂️🦍。在沒有托關系、也沒有人引薦的情況下,這本《中國民居》就得以出版🤾。回頭看看,我的確稱得上是幸運的➞。而《中國民居》這本書也一直暢銷,一次又一次地重印。”

共鳴情愫

一本三十年的書還在一次又一次地重印,成為建築白描寫生的經典摹本,不僅僅是幸運,而是意蘊,王其鈞反思說👩🏼‍🎓🤦🏿‍♀️:“意蘊是什麽🧟‍♀️?我認為意蘊是藝術作品或景物滲透出來的風骨情感、主旨精義與延伸內涵🧛,是人在受到某種可視之像的感染時👐🏼,與思想共鳴而萌生出的情愫👨🏼‍🎤。魅是什麽?魅即是魅力,讓人迷戀。用線描來表現民居👐,能夠凸顯出傳統民居所特有的線條疏密之意蘊🧙🏿‍♀️,從而產生讓人迷戀的共鳴情愫。”“我們徜徉在老村古鎮、高墻深巷之間時就自然會感受到民居的美,並且如飲醇醪,似醉其中🚣🏽。這也是為什麽今天我們仍然喜歡將傳統民居作為繪畫物象的原因之一,因為它符合我們審美的原始起點,極易觸動我們的想象與情感。”

從這點說,民居不是某一個人的研究課題,一次找尋的吉光片羽🧇,只要感受到民居之美👨🏻‍🦱,它會是每個人的“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吉光片羽”。

【訪談】

現代房地產設計者遺忘了中國傳統民居智慧

不同地區,人們對於傳統建築的審美標準肯定不一致

讀+⇨:中國傳統民居的地域差異非常明顯,這和當地的生態、資源🫵🏿、經濟🎑、文化、宗教、建築技術等有密切的關系。那麽是否由此也派生出了不同地域民居的不同審美呢?

王其鈞:美🥝🖐🏼,是能夠使人感到愉悅的一切東西▪️。面對一切事物的美與醜,人們的心理會有所反應。這個評斷的過程就是審美。審美的必須條件是當然要有“美”;“審”是一個動詞💇🏽‍♂️🧑🏻‍🎄,它表示有人在“思考判斷美”☎。因此不同的地區🦻🏻,人們對於傳統建築的審美標準肯定是不一致的,所以才能產生中國民居各種各樣不同的風格。

中國傳統民居的一個最大特點🥗,我們可以簡單概括為🕵🏻:“就地取材、因地製宜”這兩個特點。我們的先民利用了自己所在地的自然資源。有森林的地方👻✊,人們就構建以木材為主的住宅建築🂠;在缺少樹木的黃土高原,人們就開挖窯洞。就地取材🥸,自然就尊重了生態環境,使人們因地製宜地安居樂業🤸🏻‍♀️。

除此之外,民居和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譬如福建客家人和閩南人的土樓👩🏻‍💼、廣東臺山樂平一帶的碉樓🍧、廣東梅州一代的圍龍屋🦧🔫、贛南的圍子,都是先民為了自身安全所創造的民居形式👐🏿。其產生與當時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建築技術和經濟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太湖流域👂🏻、浙江的杭嘉湖平原在歷史上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因此當地的民居營造,施工、用料、裝飾雕刻都極其講究。但是像西北地區等一些貧困地區,民居大都只能因陋就簡了。因此🤾🏼,中國傳統民居的地區特點的形成,是和當地的生態、資源、經濟、文化等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讀+:因為地域的原因,我特別留心了湖北或武漢的民居🦿,可惜在您的《民居線條之美》一書中只簡略而籠統地提到了湘鄂贛民居🔩,是不是湖北或武漢的民居特色不夠?您認定特色的標準是什麽?

王其鈞:關於民居的歸類,從建築學的角度講📏,還是要看民居的構架形式🫲🏼、造型模式和美學特點等因素👰🏼。

中國傳統民居的建築特點的歸類是依照建築風格來評判的🔘。中國南方相當多區域的民居使用穿鬥式大木構架;中原地區則普遍使用抬梁式大木構架🧍‍♂️;西南地區喜愛使用幹欄式大木構架;而黃土高原地區采用窯洞的形式。湘鄂贛地區的民居大都使用穿鬥式大木構架,而民居的總體造型和形成院落的平面形式也基本相同,因此我把它歸到一類。四川民居也是采用穿鬥式大木構架、大出檐的屋頂造型,院落的組成形式也和湘鄂贛地區的民居相差不大,但是四川民居院落的平面形式是明顯的橫長方形↘️,這就和湘鄂贛地區的民居有了相當大的區別👨🏻‍🦱。

您生活在湖北,尤其是武漢地區,因此您會想到我的書中為什麽沒有把“武漢民居”單列出來闡述👩🏽‍🏭。只要您理解了我上面的陳述後,您就知道,我畢竟是從中國大的區域和概括的地方特點來描述的民居🏎。我想,即便是編寫一本湖北民居的書,一個城市的民居或許也不會被專家給單獨作為一個種類來歸類研究。

民居是沒有建築師的建築

讀+😆⛹🏽‍♂️:您曾經有一個論斷“中國人住在文化裏”,這句話怎麽理解⛄️?

王其鈞🪄:中國傳統民居是一本大書。傳統民居的設計者和營造者往往就是住宅的主人自己,而不是建築師👧。盡管營造過程中有工匠的參與,但是幾乎每座民居都凝聚有房主人的聰明才智。房主人都會在民居的營造方面加入自己的想法,用現在的專業語言就是“民居是沒有建築師的建築”。

這些智慧反映在各個方面🥁🐺,譬如合理用料、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宅基地以及民居的裝飾等方面。因此,中國民居融入了相當多的文化元素💂🏽。假如展開來談🌱,上述的每一項都能舉出很多生動的示例。

也正因為如此,和中國傳統的官式建築(宮殿、陵寢、官府、寺廟)相比🟰,民居的構架形式要簡單得多,但是就建築的裝飾內容、裝飾形式、裝飾部位來說,民居的文化內涵一點也不比官式建築少👩‍💻。民居大都使用雕刻的方法進行裝飾,因而形成木雕、磚雕🚿、石雕等裝飾手法。雕刻的手法成本高,對於尺度巨大的官式建築來說🙎🏼🧑🏿‍🍳,就不可能像民居那樣到處使用雕刻裝飾。

在裝飾的題材方面,民居往往都雕刻有人物用來講述故事,因而栩栩如生。而官式建築中卻很少使用人物元素🧑🏼‍🦲,原因是宮殿廟宇等建築中使用人物故事會和建築本身的功能產生矛盾🫠。總不能在皇帝、神靈的頭上站著普通的歷史人物吧!因此,傳統民居中處處體現文化。

讀+:您用線條展現了中國民居之美🚶🏻‍♀️,那麽除了線條之外🫃,中國民居還有其他方面之美嗎𓀙?

王其鈞🦉:除了線條之外🤾🏿,中國傳統民居給我們帶來的美是全方位的。當我們徜徉在老村古鎮深巷高墻之間,往往會不自覺地受到民居美的感染,如飲醇醪🧑‍🏫,似醉其中。許多中國畫家都喜歡畫傳統民居,因為它特容易觸動畫家的想象和情感。從民居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無形無色的虛空🏛。“虛無恬淡,乃合天德”(《莊子·刻意》)。民居中那大面積的實墻🏊🏿‍♂️,很少開窗子,簡潔、靜寂,“密不通風☝️,疏可走馬”。正如中國畫有一片空白中隨意設置人物🐐。人物在這空白的環境裏,不知是人在空間,還是空間因人而顯。人物與空間溶成一片,真是氣韻無盡👩🏼‍🎤。國畫背景的空白,在畫的整個意境上並不是真空,而是宇宙靈氣之往來,韻致之流動。笪重光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也就是說,中國民居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空間的美、整體的美👩🏽‍✈️👦🏿、全方位的美👩🏻‍🦲。

讀+:您列舉了中國民居“疏密得當,虛實相生,內外通透,樸實淡雅”等等十種美,能否更簡化一些,和西方的民居相比👷🏼,中國民居之美的最大特點是什麽〰️?

王其鈞:首先在色彩方面🌑,中國傳統民居除了福建泉州有四個半縣使用紅磚作為建築材料以外,中國民居大都使用青磚青瓦🥪,因而色彩沉著🕰。二是中國民居大都采用院落式的布局方式🦸🏿,因而和歐洲獨立式(free standing)的住宅的整體形式相比🫏,低調內斂。第三,中國傳統民居外部極少開窗,即便開窗👨🏽‍🎤,也考慮到私密與防禦🧑‍🎨,因此,裝飾大都處理到庭院以內。因此中國民居從外部視覺上更加簡潔🧩、整體👨🏿‍🍼⛺️。

傳統民居是一本大書,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讀+🧑‍🦯‍➡️:傳統民居中的審美意蘊和我們當下建築的審美有什麽差異?

王其鈞:傳統民居所創造的是一種整體意境,是由諸多要素共同構成的一種情境。但是當代的住宅𓀖,多為公寓式的,即便是所謂的“別墅”👍🏼,也很少有庭院式布局。中國傳統民居不是依靠單體的造型變化多樣,而是突出群體的空間序列豐富。民居的平面序列往往是一再發展次要的高潮,以阻滯主要軸線的發展🤜🏽,將意境抒發得更為深遠。

當我們進入一個空間序列時🤸🏿‍♀️,情緒自然會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地起伏。民居建築群的格局也由小至大,再由大至小地變化🙆🏽‍♀️。這時我們自然感到序列之美🔻。從民居入口到高潮的尾聲🏌🏼,布置得緊湊而有意境。從一個高潮的激動🥜,過渡到一個愉快的舒張與緩和,逐漸形成一種平穩的漸弱音👧🏽。

民居中成功的序列設計,其精髓就在於給我們一種“懸念”,使我們不能一覽無遺👩🏿‍💻,而著力去想象下一個單元的形象,誘使我們懷著渴望向下遊覽。同時🤽🏼‍♂️,它又為後來所能看見的形象埋下適當的伏筆💆🏻‍♀️。民居的這一特征使我們想到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所說👩🏻‍💻:“身所盤桓,目所綢繆”😽。就像中國畫手卷似的中國民居的景物從卷首到卷尾陸續不斷地映入眼簾,藝術形象在更替🖊、變化🚌👨🏼‍⚕️,情思、意境層層生發、漸漸深入。民居始終用自身畫面中的形象來左右著觀者的視線,培養觀者的情趣,步步引人入勝。

讀+:傳統民居主要是農業社會文化的一種體現🤶,那麽在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的進程中,它還有存在的空間嗎🌁?很多人有一個感受,老房子看著很美🍋,住起來不舒服👈🏿,主要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王其鈞:中國傳統民居是舊時人們生活的居住載體,因此其功能是適應當時生活環境和設施的。這種生活載體與當下安定、開放、現代、快捷的社會、家庭生活環境完全不同,因此↕️,人們自然會有上述的感覺。

讀+😖:在當前全球面臨資源短缺🛀💆‍♂️、汙染嚴重的嚴峻局勢下🤚🏿,建築要減少能耗,提供綠色空間,可持續發展,中國傳統民居又能為現代民居的設計🌠、建造提供怎樣的智慧✊🏽?

王其鈞😦:建築的物理功能主要是聲、光🤦🏽‍♂️、暖。傳統民居在隔離噪音方面大大優於現代的公寓住宅。大面積的實墻在民居中屢見不鮮🛬,除了其物質功能外🦩,蘊藏在形式之中的意義便是靜謐。實墻使宅內自成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空間✊,形成一種外實內靜的神韻。厚實穩重的外墻,阻隔了外面肩摩轂擊🚎👨🏽‍🎨,熙來攘往🧑‍🧒,吆喝叫賣的嘈雜聲,而使宅內保持著安寧👩🏿‍🎓。

建築采光的原則是適用😚,只要有建築庇護,實體的部分自然要遮擋一部分自然光。讓有限的光線進入室內🖌,而既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又不會形成光汙染,是傳統民居在采光設計方面的成功之處👃🏼。讓人們在舒適的光線下🤜🏽,有庇護感地生活🧑🏽。

在保溫和避暑方面,各地的傳統民居普遍冬暖夏涼。在通風與保溫方面,南北方的民居都有相當多的高招。因此,傳統民居是一本大書,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讀+:您在書中提到🚜,“回顧民居,不應去仿其形🏋🏻,而要去追其意”,在當下🚶🏻‍♀️‍➡️,我們又該如何理解這形意之辨?現在的很多仿古建築,仿形與追意又做得如何👽?

王其鈞:現在的宅基地的面積🎅🏿、建築容積率的限製都製約了人們再使用傳統的民居造型模式🎅🏽。但是🤹🏼‍♀️❕,現代的有些房地產開發完全是簡單化的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設計者根本就沒有從中國傳統民居吸收過任何優點。

我們看看有些室內空間僅僅是模仿了傳統民居的皮毛特點就取得了很好的視覺效果和使用功能,尤其是增加了傳統的文化體驗。假如建築師也像室內設計師那樣,認真研究一些傳統民居的特點,一定會得到好的效果。中國傳統文化是應該🧑‍🏭、也能夠被我們繼承的❄️。

歷史就像江河一樣靜靜流過🧑🏽‍🦱。依附於當時技術經濟和文化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傳統民居,自鋼筋水泥及西方技術文化引入後開始衰落,並正在從我們這塊古老的國土上逐漸消逝📧,居住在新民居中的人們也潛移默化地減少了傳統美學的熏染,而開始接受更多的現代派🧝🏻。“勸君莫奏前朝曲,請唱新翻楊柳枝”🛺,一切藝術都要打破陳套,切忌重復、雷同。我們回顧傳統民居,不應去仿其形,而要去追其意。傳統民居那端莊、優美👩‍🏭、素雅、高潔的意蘊🚴‍♀️,希望會在以後的民居建築中凝凍、積澱。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