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朱光亞👩‍👧:鮮為人知的“核”心

2011-11-10 |

來源:《文史參考》2011年第6期(3月下)

他幾乎從不接受媒體采訪▪️,不同意任何人宣傳他。央視一套近期播出了一部關於兩彈一星研製過程的歷史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很多內部人士奇怪,怎麽沒有朱光亞這個角色👩🏼‍🦰?“兩彈一星”元勛的傳記很豐富,唯獨找不到寫朱光亞的書……

20世紀90年代💇🏻‍♂️,朱光亞在核試驗基地視察。

87年來🤹🏽‍♀️,朱光亞這個名字第一次如此譽滿天下,在這之前,人們只知道兩彈一星元勛中有位朱光亞,卻不知道他是中國核武器工程的高層決策領導人之一,在技術方面起的是“諸葛亮式的作用”。《紐約時報》曾把他稱為“錢學森之後的那個人”,因為在中國的新聞報道裏,他們的名字總是連在一起,但朱光亞的個人詳細資料很難找到。

  他幾乎從不接受媒體采訪𓀀,不同意任何人宣傳他。央視一套近期播出了一部關於兩彈一星研製過程的歷史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很多內部人士奇怪👩‍🦽‍➡️,怎麽沒有朱光亞這個角色?“兩彈一星”元勛的傳記很豐富,唯獨找不到寫朱光亞的書🐈‍⬛,他的幾任秘書說,不是沒人寫,一本又一本的寫🤧🧙🏿‍♂️,都壓下來了,他說“以後再說”,就這麽一句話🚺。朱光亞的長子朱明遠回憶,解放軍出版社曾策劃出版了一套“國防科技科學家傳記叢書”🤾🏻,朱光亞是必寫對象之一。報請審批時😲,他二話不說,提筆就把自己的名字劃掉了。朱光亞沒有給自己的人生留下只言片語✭,連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也只有4篇👩🏻‍🍼。

  朱光亞,2011226與世長辭,他低調神秘的一生終於可以解密。

  蔣介石派出去做原子彈的幾位,只有朱光亞是派對了

  “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這是朱光亞對自己非常中肯的一句評價👨‍🚒。從22歲赴美到81歲退休🏗,朱光亞始終專註於中國的核物理和核武器研究。這要追溯到1945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震驚世界💅🏻,時任國民政府軍政部次長的著名彈道學家俞大維和科學家顧毓秀,分別向蔣介石建議,派學生到美國學習製造原子彈📣🧇。蔣介石采納意見並批了50萬美金作為研究經費🪪🤴🏽。

  俞大維請物理學家吳大猷🙍🏽🧗🏻、數學家華羅庚🆖、化學家曾昭掄“領隊”🔺👆🏼,三人應邀從昆明的西南聯大來到重慶,擬訂計劃,並在各自領域挑選一到兩位青年才俊。物理方面👩‍🏭,吳大猷選中朱光亞和李政道。當時朱光亞21歲,已經做了西南聯大的助教,李政道只有19歲,在讀大二。這兩人都是吳大猷眼中最優秀的專業人才。

  朱光亞起初並不情願去美國0️⃣。朱家家境貧寒👩🏿‍🎤,朱光亞一邊讀書一邊在中學兼課貼補家用。他與中共地下黨員有交往,在西南聯大又受到愛國民主運動的影響👥,不願受國民黨政府的委派出國👨‍🦼。基於這兩點原因,朱光亞本已打算抗命👨‍🏭,後來征求了中共地下組織的意見,又於臨行前先經南京,專程去見了當外交官的大哥朱光庭,大哥鼓勵他說:機會難得,各取所需,反正是先學技術嘛。

  後來的事實證明👊,大哥的判斷是對的🫅,朱光亞不僅在美國收獲真才實學🦹‍♂️,而且沒有違背自己的意願服務於國民黨政府🌛。李政道曾說:“當初蔣介石派出去學做原子彈的幾位,只有光亞是派對了🦸🏽‍♂️,他回國來是做原子彈了……不過是給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做。”

  為什麽說只有朱光亞是派對了呢?19469月🤑🙆🏿‍♂️,華羅庚帶著朱光亞、李政道等5名學生到達舊金山,一上岸🧴,“原子夢想”就破滅了🧑🏼‍🏭,當時美國政府規定☄️:凡是與原子彈有關的科研機構🐆,包括工廠🛠,外國人均不得進入。蔣介石也收回了50萬美金研究經費的承諾。先行抵達美國的曾昭掄告訴學生們🧙🏼‍♂️:你們各奔前程吧↕️💂🏽‍♂️!

  學生們各自選擇大學深造🛃,後來都沒有進入原子彈領域,李政道從事理論物理研究🧐,唐敖慶從事理論化學研究。只有朱光亞於19469月進入吳大猷教授的母校密執安大學學習核物理專業😐,獲得博士學位,為日後回國進行原子彈研究奠定紮實基礎🛒👎🏿。在密執安大學,朱光亞的學習成績全部是A,連續4年獲獎學金🕑,並在《物理評論》上相繼發表了4篇英語論文🧑🏼‍🔬,這也是目前公開渠道可查的朱光亞僅有的4篇學術論文。

  朱光亞認為,在美期間他有三大收獲,一是學業有成🙇,二是找到了摯愛一生的終身伴侶——名門閨秀許慧君。許慧君的父親是中山大學老校長許崇清🌈,外公廖仲舒是廖仲愷的親哥哥,許氏家庭還出了與鄧小平、張雲逸共同領導百色起義的紅七軍參謀長許卓、魯迅的夫人許廣平。許慧君當時也在密執安大學,讀化學專業🏬,她很早就接受了進步思想🛶🤸🏼,覺得朱光亞說話很有哲理,共同的理想使他們相知相戀🧑🏿‍🦲。

  朱光亞的第三大收獲,就是他選擇回到新中國。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身為中國留學生會主席的朱光亞在同學中奔走相告。19502月下旬,朱光亞發表了《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組織了53位同學簽名,吹響回國的集結號,在海外學生和學者間引起強烈反響🫕🤵🏼‍♀️。很快👨🏻‍🦯🙎🏿,朱光亞拒絕美國提供的救濟金👼🏻,搶在美國對華實行全面封鎖之前自籌經費,暫別學業尚未完成的許慧君,取道香港回到大陸🧚🏽‍♀️👭。

  在公開信中,朱光亞這樣寫到🥕:

  “我們中國要出頭的,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回去吧,趕快回去吧!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

北大最年輕的副教授 朝鮮戰場的翻譯官

  回國後,朱光亞到北大物理系任教。當時他年僅25歲🏇🏼,是北大最年輕的副教授😡🤸🏻‍♀️,好多人以為他是新來的研究生。不久,許慧君也回到國內,大家閨秀穿上粗布麻衣💀,將一頭時髦的卷發別在耳後,兩人組建了一個簡樸的小家🤓。

  1952年春的一天,朱光亞的一位學生在課間時向他走來說:“老師↗️,考考您的英語!”師生兩人就用英語一問一答地認真對話起來。那位學生滿意地對他的老師說:“Very good!”原來,朱光亞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是“調幹生”4️⃣,他們一邊學習一邊工作🤾🏻‍♂️。當時國家急需從高等院校中選派一批政治上可靠💁、英語水平高的教師赴朝鮮戰場當翻譯,參加板門店停戰談判,那位“學生”正是在物色人選🚋。在北大,朱光亞和年過半百的錢學熙教授被選中。

  朱光亞接到秘密任務後🔟📳,回家收拾行李🤷‍♀️👨🏿‍💻,許慧君問他到哪裏去👽,朱光亞因為紀律規定不能透露實情,就開玩笑道❣️:“到東北打老虎去!”許慧君明白他不便說明,也就不再多問🚚。後來朱光亞說⏸,他說的老虎就是“美帝國主義紙老虎”。19524月🤽🏼‍♀️,朱光亞一行十余人奔赴朝鮮。

  板門店談判曠日持久🛰,陷入僵局👐🏿,雙方常常一言不發🙉,靜坐一兩個小時🤸🏻,都練出了超凡的耐性和坐功。美方人員在沉默中喜歡抽煙,還一口接一口地吐煙圈🧾,中方人員見狀也開始互相遞香煙,學著美國人吐煙圈🤦🏿‍♀️,結果中方代表吐的煙圈一次比一次多,一次比一次大。很多年後🕥,朱光亞在核武器研究院開會,會間休息時點燃香煙,吐出一連串完美的煙圈👋🏻,一個青年技術員忍不住好奇地問,怎麽會有這麽高超的技巧?朱光亞笑著給大家講出板門店的典故❗️,還說:“美國佬談判談不過我們👯‍♀️,吐煙圈也吐不過我們呀!”

  一切努力以“響”為目標原子彈爆炸當晚人生唯一一次喝醉

  在板門店談判桌上,朱光亞看到美國軍方不止一次揮舞“核大棒”𓀖,這讓他更迫切地希望中國開展核武器研製工程🧛。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創建我國原子能事業的決定👩‍🦯,1957年💟,朱光亞調到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任研究室副主任🏋🏻‍♀️,與室主任何澤慧一起帶領年輕人從事中子物理和反應堆研究。

  當時,中央提出原子彈製造的方針是“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不料“外援”在1959年失去🚿,蘇聯撕毀協議,不提供原子彈樣品和設計技術資料🦹🏼‍♂️🏉。核武器研製機構急需一名既精通技術業務、又善於組織管理的幹部擔任科學技術領導人。原子能研究所所長錢三強慧眼識才,推薦了35歲的朱光亞。錢三強後來一直把這次舉薦作為自己選拔科技帥才的成功範例。

  朱光亞剛到核武器研究所一個月,蘇聯專家全部撤走,真正意義上的白手起家開始了🚰🧑🏻‍🎄。朱光亞仔細分析了僅有的一點材料後,在全所技術大會上說⚄:“我們應當努力研製出爆炸力強、核材料少、體積重量小的原子彈🧍🏻。我們當今的一切努力,均以‘響’為目標。只要我們能完整地設計製造出一個來,那麽向高級發展就具備了重要條件🔍。”

  這就是參加過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朱光亞式‘交底’”,目標明確、實際,朱光亞的老部下曾漢民說,朱光亞工作上從不喊口號🫒,他厚積薄發、深思熟慮👺,註重調查研究……總是在想清楚了之後才會發表看法🧖🏻‍♀️。“行事風格上❕,他和老搭檔錢學森不同,他不喜歡言談,他們兩個性格上是互補的。 ”

  曾擔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長的胡思得院士說:“在高層決策領導崗位♐️,從技術的角度看,我個人認為他起著諸葛亮式的作用。”朱光亞的到來7️⃣👨🏻‍🎨,很快使核武器所的工作有了起色。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程開甲🎡,這些在當時就已經很出名的科學家,還有陳能寬👨‍👧‍👦、周光召等一批科技骨幹都是在朱光亞建議下加入進來⛎,組成了中國核武器研發的黃金陣容。

  19641016日下午3,在中國西部戈壁灘,威力為2.3萬噸TNT當量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人們忘情地跳躍🆘、歡呼🤲、擁抱🏂🏼、流淚,這時大家發現朱光亞不在。原來在離開主控站後撤時,情急之中🤹🏻‍♂️,司機走錯了路,朱光亞還沒趕到山頭的觀測站🎋,原子彈就爆炸了🚣🏿‍♂️。還在趕路的朱光亞轉過身來看著正在升騰的蘑菇雲🦄,一向內斂的他流下眼淚🔐。回想自己從22歲遠赴美國學習核物理🙇,18年的夢終於實現了🧑🏽‍🎓,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爭氣彈”,他怎能不心潮澎湃👌🏽🤽🏼?

  當晚,在核試驗基地舉行的慶功宴上👩‍🦽‍➡️🧑🏼‍🚀,周恩來傳來消息🤹🏼‍♂️,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下臺了🤱🏽。此前👨🏿‍🏭,赫魯曉夫不僅撤走了所有蘇聯專家,還反對中國研究原子彈。聽到這個消息,宴會現場更是歡聲雷動,大家開懷暢飲📳🆙。朱光亞很愛喝酒😤,並且酒量不凡,他一輩子只喝醉過一次,就是在原子彈爆炸成功這個晚上🩵🧘。

  1970年,朱光亞從原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調任國防科委副主任🤛。他繼續負責核武器技術研究與發展,還參與組織建設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由於受“文革”影響,核電站建設遲遲不能進入工程實施階段🔗,直到鄧小平再次復出後,核電站才重新提上重要日程💻。朱光亞赴浙江、江蘇🧡、上海多個選點考察🆔🧑🏿‍🎓,最終於1982年選定了浙江省海鹽縣的秦山廠址。19853月👩🏻‍🍳,秦山核電站正式開工,設備研製同步進行;19911215首次並網發電成功,實現了我國核電技術的重大突破。朱光亞這位“核”心人物,與中國的核事業打了一輩子的交道🚏。

一輛自行車騎40年 愛抽煙喝酒鍛煉少

  研製核武器是一項高度保密的工作,在兒子朱明遠印象中🤛🏿😑,小時候他只知道父親是研究物理的,經常出差,一去就是幾個月🍕,每次都是去西北。盡管聚少離多,朱光亞從不忽視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有一次🐣,朱明遠拿著一道幾何題去問他,他一時沒證出來🧵,第二天他去參加中央軍委秘書長羅瑞卿的報告會,回來後,明遠發現父親在報告會請柬上畫了滿滿的幾何圖🏌🏽‍♂️。他邊聽報告邊給兒子證明幾何題。

  朱光亞對愛人許慧君的感情也體現在一些生活細節上,雖然他從不直接表達🚶。多年來🏍,只要老伴沒回來🧘🏽‍♂️,朱光亞絕不提前開飯,有一次許慧君去剪發👰🏽,回來時午飯時間早就過了,連她自己都沒想到🚥,全家還沒吃飯,她問起時⚔️⛈,朱光亞只說了三個字♦︎:“等你呀”👨🏽‍🎤。

  朱光亞有一輛心愛的“老爺車”,因為他悉心保養又擅長修理⚰️,這輛車從20世紀50年代一直騎到90年代初👰🏼‍♂️。他愛騎車不愛坐專車✊🏻📆,家人也很自覺,輕易不用他的專車去辦事,偶爾有急事借用一下,朱光亞都會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記下來🍟,事後他為家人付費🤹🏿‍♀️。

  騎車是朱光亞唯一的鍛煉方式,因為他一生工作極其繁忙💽,沒有時間鍛煉🏡,他把長壽秘訣總結為:抽煙🧖,喝酒,少鍛煉。抽煙的習慣是在朝鮮板門店談判時養成的💆🏿‍♂️,喝酒也是他一生的愛好👽,即使到晚年🧚🏿,每天睡前也要就著一小盤兒花生米喝點茅臺。兒子明遠還很小的時候,朱光亞就用筷子蘸著酒來“培養”他📜,後來用小杯子倒一點點兒,循序漸進,一直到後來明遠能陪父親一起喝👶🏿👩🏼‍🦲。

  作為一名實驗物理學家𓀅,朱光亞做任何事都像做物理實驗一樣細致嚴謹。他批閱文件就像老師批改學生作業一樣👰🏼‍♀️🤞🏿,不但修改內容,連病句、錯字甚至標點符號都認真修改🪀,而且字跡工整🐈‍⬛,許多機關幹部一直保存著他批示的文件👩‍🎓,留作紀念🙋🏽‍♀️。

  朱光亞的老秘書張若愚回憶,有一次在外面開會🙅🏽,朱光亞讓他回家取一份文件💦,告訴他💇🏼‍♂️,第幾個保險櫃🛵,第幾格🫶🏿,從左到右第幾摞🛁,從上往下數第幾份,不要看內容🧑🏽‍🌾,取來給我就行了。他的衣物和日用品也像文件一樣井然有序👨🏻‍🍼,每個衣服箱子都建立了登記卡片,箱子裏放的是冬裝還是夏裝,軍裝還是便裝,一目了然,找東西從來不會手忙腳亂。他抽屜裏放的鉛筆、橡皮™️、小刀,孩子悄悄“順走”一個,他馬上就會發現🪩🎽,孩子只好乖乖承認。

  199610月,朱光亞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金為100萬港幣,這在當時是筆不小的數目🕺。朱光亞時任中國工程院院長,頒獎前一天,他對工程院秘書長葛能全說😨,全部獎金捐給中國工程科技獎獎勵基金。葛能全不忍心,他知道朱家並不寬裕,再三勸說朱光亞至少留一部分🈵🧘🏻,但朱堅持己見,捐款後,還反復叮囑葛能全不要宣傳,怕給別人造成壓力。很長一段時間裏,即使是工程院院士們也完全不知道捐款的事。熟人見了朱光亞的子女問,朱老該給你們每個人分分了吧?子女了解父親的性格🙋🏻,都笑而不答。

  2004年,朱光亞80歲,為表彰他對我國科技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我國國家天文臺將發現的一顆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

  朱光亞走後,家人記不起他生前提過什麽要求💜,或有什麽願望。印象深刻的是幾年前💆🏼‍♂️,一向守口如瓶的朱光亞第一次帶著家人踏上了新疆馬蘭的土地。那裏是中國核武器的搖籃,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是他一生去過次數最多的地方🤷‍♀️。兒子朱明遠說🏝,打算把父親的部分骨灰帶到馬蘭,讓他回到他最想去的地方🚣🏻‍♂️。

  資料及圖片來源💾:顧小英、朱明遠《我們的父親朱光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相關新聞

  • 252024.12

    朱光亞:“一輩子主要做了一件事”

    1946年9月2日🖖🏿,22歲的朱光亞被導師、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選中,作為“種子計劃”成員之一前往美國研習原子彈製造技術。一同被選中前往的還有李政道、孫本旺、唐敖慶等後來著名的科學家。歷經13天的海上航行,“種子計劃”成員終於到達美國。然而🐭,他們卻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在這裏研習原子彈製造技術絕無可能。大家只能就地解散🧡,自尋出路。1949年冬,朱光亞參加美國密歇根大學中國留學生冬令會時留影朱光亞選擇到吳大猷的母...

  • 252020.08

    為中國造12種火箭,今天是他99歲生日🦸🏽‍♀️!兩彈元勛王希季🤸🏼‍♂️,中國有您🛀🏼,幸甚!

    今天👨🏽‍🏭🙎🏼‍♂️,是一位老人99歲的生日,他叫王希季,這件事或許算不上是新聞,更不會霸占頭條或者熱搜,但北洋君想說,他值得所有中國人的感謝和祝福🥱!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僅有3人在世,91歲的孫家棟👩‍👦,91歲的周光...

  • 272021.05

    朱光亞🏍:“回去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的人民政府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摘自朱光亞牽頭組織起草的《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1949年年底)朱光亞人物素描 郭紅松繪在“兩彈一星”的精神譜系中💁🏽,朱光亞標註了光彩奪目的精神坐標。“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湧的最雄...

  • 262011.02
  • 042021.09

    從活潑到緘默 什麽工作改變了朱光亞的性格?

    總結對父親的感覺時,朱光亞的兒子朱明遠很坦率地提到兩個詞“敬仰”和“神聖”📞。“我父親一生平平穩穩的,好像也沒什麽驚天動地的事兒可說。但是我後來想,研製核武器這麽大的一個事兒,讓他幹得平平穩穩的,就是最圓滿的結果。”

  • 282004.12
  • 062007.08

    溫家寶看望朱光亞何澤慧錢學森季羨林4位老學者

    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著名物理學家朱光亞家🙎🏿‍♀️🧾,看望這位曾經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研製中有過突出貢獻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 132015.02
  • 022020.09

    朱光亞:“祖國需要之際,吾輩當竭盡心力”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歷程中,一代代科學家以拼搏與奉獻挺起民族脊梁、綻放時代之光。銘記歷史才能堅定前行⬅️,從抗戰烽火硝煙中走過的優秀...

  • 252014.12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