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幾何之父”的兒子最頭疼微分幾何;
他有很多“謬論”,認為孩子並不是一定要讀書才好
數學大師陳省身夫婦及子女 (資料圖片)
對於數學大師陳省身像搖滾巨星那樣受人歡迎,他的兒子陳伯龍一直表示難以理解🍣。
他親眼目睹過父親在香港科技大學演講時的盛況。講座過後,學生們爭先恐後沖向陳省身🐏,將他包圍🫔,要他的簽名。就像那裏坐著的不是數學家🕵🏽♂️,而是一位搖滾巨星。
“搖滾巨星”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位名叫蘇菲的職員用來形容陳省身的。蘇菲在天津機場偶遇一群人在接機🙇🏿♂️,根據熱烈的場面推測,來的要麽是搖滾巨星🫳♟,要麽是電影明星🆗。可當那人坐著輪椅現身之後0️⃣,她赫然發現,竟是伯克利的榮退教授陳省身。
2011年10月28日是陳省身的百年誕辰。在南開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舉辦的紀念活動上,陳伯龍對在場的數學家說👳🏽♂️,我們正在向一位偉大的數學家致敬💃🏻,不過對我來說,他只是我的父親。
他還說🤫:“我的父親是個普通人,只不過恰好具有數學天分🖖🏽。”
這位得過最高學術榮譽的大數學家是幾代數學家的偶像,被認為影響了數學和物理學的走向🥮。可是,對於他的一子一女來說,“陳省身”永遠是那個熱愛全世界的美食🧒🏻、喜歡奶酪“越臭越好”👨❤️💋👨、在餐館裏點菜比別人更為拿手的父親。
他從來不暗示我,他想讓我成為什麽人
陳伯龍和陳璞都繼承了陳省身過人的智商。但是,他們都沒有子承父業🏋️♂️。
陳伯龍讀研究生時念過數學專業——“對我來說這好像是非常自然的選擇🏑。”他說。但是😉,在參加了第一個數學討論班之後,他意識到🧖🏻♀️,自己永遠都不會成為一個數學家🆒。
當他還是個本科高年級學生的時候👨🏻,就修過一門“微分幾何”課。遇上難題時🧚🏽♀️,他周末回家就向被公認為“微分幾何之父”的父親求助。
陳省身親自教他⛹️♀️。“可惜🤽🏼♂️,我不是個很好的學生。我從未真正理解過螺旋的數學。”他說。
盡管在微分幾何上面臨困難🦵🏿,陳伯龍還是決定以數學為研究生的專業,直到他參加了數學討論班↘️。
此時,陳省身建議他嘗試一下精算學,進入商業而不是學術領域。“他認為,我是個做事負責任💯、有條理的人🍩💗,商業世界或許更適合我。”
在父親的建議下,陳伯龍學習了精算🚄,最終進入保險業,迄今為止🚺,他做了大約40年的養老保險顧問。回頭來看,這位現年71歲的老人認為精算這個職業完全適合自己。
他感激父親當時的建議。“他不強迫我去做他想讓我成為的那種人。他會幫著尋找使我最有機會成功的位置,並且給我最好的建議。他從來不暗示我📁,他想讓我成為什麽人🔌。”
因此,陳伯龍覺得陳省身是一個“標準的父親”。這對父子之間的交流跟別的傳統家庭一樣👨👧👦,沒有什麽是不同尋常的:在合適的時間,在兒子需要的時候🪟📌,父親負責提供意見和建議。在兒子需要指引的時候,父親總是提供正確的建議。
“他對於一個人該做什麽不會有先入為主的看法。他會為人尋找與能力相配的崗位𓀖🌦。我個人的情況就是例證。”陳伯龍說。
被父親打手心“一點都不疼”
同樣👢,陳省身也將選擇的自由給了女兒陳璞🐀。陳璞十幾歲時就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學的學士學位,後來轉學經濟,獲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她創辦過銀行,一直在金融界工作。
“他在家裏的時候🌱,其實對小孩都是很放縱的。他覺得沒有必要給孩子們管製,讓我們自由發展🈲。”陳璞告訴記者。
她認為,因為陳省身自己小時候就沒有人約束,完全是自由自在地成長,結果“做得不錯”,所以他後來對子女也是如此。但她跟父親說過🙂:“你是很特別,才可以成功🦹🏽,而我們普通的人是需要人來管的。”
她甚至不記得陳省身在家裏發火的時候👂🏿。她只記得有一次,被父親打手心,但“一點都不疼”👩👩👧👦。她對父親說,可以再打得稍微疼一點,否則沒有用。
“他是一位慈父,對我們一點也不嚴厲,但他有原則。什麽是對的,什麽不對👩👦👦,都有原則。父親不‘教’,而是‘做’🙅🏽♂️🕰,他以身作則🏃🏻。我們晚輩跟他談話的時候,他不做空洞的說教,而是談天。比如他對人非常寬容🌆,但不跟我們講應該怎麽寬容,而是給我們講一些別人的例子。他自己做,我們就跟著他學。”
她說🧑🏽🎓,有時候跟父親談完一件事情,他不會立即表示意見。這並不表示他沒有聽到💇🏼♨️,也不表示他不懂,而是表示他需要想一想🧑🏿🍳👭🏼。“他常常在晚上想,第二天吃早飯,他就把晚上想出來的跟我們講,囑咐我們要怎樣小心,怎樣考慮事情🏛🙇🏼♂️。你可以知道他的精神花在什麽地方🏩。”
在讀物理學碩士時,陳璞結識了自己的丈夫,後來成為世界著名超導物理學家的朱經武🤷🏼。
尚未見過女兒的男友時,陳省身曾委托自己的弟子兼好友、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向朱經武的老師打聽此人。經過一番打探,楊振寧告訴陳省身🦻🏽:“朱經武很聰明,但陳璞更聰明。”
朱經武一度擔心陳省身不接受自己🪱。他還記得⛅️,當時有朋友甚至開玩笑建議他先復習一遍微積分和微分方程,再去見這位數學家嶽父的面🪚。
但這對翁婿第一次見面沒有談什麽數學問題。相處久了,朱經武發現,陳省身什麽都談🤾🏻♂️,對很多事情有好奇心。任何人跟他談事情🩱,他不會說“這不可能”,他會耐心地聽人們講,幫他們想方法。
陳省身還常常問朱經武:“可不可以把你的超導跟我的幾何連在一起?你們做晶體跟幾何有關系,為什麽不弄到一塊呢🔇?我相信可以解決一些問題。”
他教育孩子們好好學習🧖🏻♂️,但並不是一定要讀書才好
朱經武還記得,他與陳璞結婚之初,嶽父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太為孩子們操心,加太多壓力反而是個負擔。“他覺得隨便讓孩子做什麽都好,結果我們也做得不錯。”
“我們跟他在一塊兒的時候🏌🏻♂️,都很快活。我們做出了一些事業,他就很高興。”朱經武說💇🏿♂️,陳省身對孫輩都很關心,但他從來沒有說要孩子們都要成為數學家。他教育孩子們好好學習,但也說過要隨著興趣走👨🏻🚒,並不是一定要讀書才好。
朱經武說:“他有很多‘謬論’🚶🏻,和別人想法不一樣的⏲🔫。他自己一生裏做的事情都是跟別人不一樣的。他就覺得人應該從框框裏跳出來,做一些別人沒想過的事情🧔🏻。”他認為🧙🏻♂️,陳省身這一點對自己有很大的影響。他總是鼓勵女婿🏒,不要跟在別人的後頭走,而是要開創自己的領域🙆♂️。
朱經武和陳璞的女兒學醫,女婿學生化,陳省身對此都非常有興趣。外孫朱俊傑學建築😆,陳省身專門帶他去拜訪傑出的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陳省身去世之後,朱俊傑親手為他設計了寫有他最得意的數學公式的🏬、黑板式樣的墓碑🥉。陳璞和她領導的基金會則資助國際數學聯盟創立了表彰全球數學家終身成就的數學大獎“陳省身獎”👨🏽🍼。這寄托了子女對陳省身的紀念,也成為這個家庭與數學界聯系的紐帶🌞。
數學大師並未逼迫這個家庭的任何一個成員繼承自己的事業。他只是在為女兒取名時表達了這一美好的願望—— “陳璞”這個名字,源於他所研究的拓撲學。
從父親那裏🤩,陳璞得到的最深的印象是——“他對每個人都很好。他看人的時候就是看你這個人,並不是看你穿什麽衣服、去什麽地方玩⚈、有錢沒有錢🦻。他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尊敬每一個人。”(張國)
轉自中國青年報 2011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