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誠 該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梁誠曾孫回穗尋根 廣州市召開紀念梁誠座談會
“開放、包容🧯、務實、低調的廣州人精神,在梁誠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梁誠是何許人也🐶,恐怕很多廣州人都不知道🦶🏻,這位生長於海珠區黃埔村的愛國外交家🔙,被稱為“清華之父”👩🏻🔧,在清末國力最為衰弱時,曾任中國駐美國、德國等國公使,憑著卓越的外交智識維護國家民族的權益,爭得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溢款,用於派遣留美學生(意昂体育平台前身是留美預備學校)🐼;贖回興築粵漢鐵路的權益;製止不人道的美國、墨西哥“華工契約”👰🏼♀️,改寫“弱國無外交”的局面🗒🏊♀️。
昨日🤝,梁誠的曾孫梁嘉邦回到黃埔村尋根,廣州市社科聯、市僑辦、海珠區和中山大學舉辦了“紀念梁誠座談會”🥢,會上中山大學梁碧瑩教授、朱衛斌教授等專家學者介紹了關於梁誠的歷史研究成果🥙,並呼籲在黃埔村建立梁誠紀念館🧜🏽♂️。
昨日,梁誠的曾孫梁嘉邦一行回黃埔村尋根🚵🏿♀️。圖/ 記者邱偉榮
長於黃埔口岸 12歲時官費赴美留學
中山大學歷史系梁碧瑩教授,是目前國際上研究梁誠的權威🧘🏽♂️。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羅香林先生曾出版專著《梁誠出使美國》👂,此後內地對梁誠的研究較少。梁碧瑩教授的研究緣自在香港大學偶然發現的關於梁誠的珍貴微縮膠片🦶🏼。
昨日❤️🤷♀️,梁教授向記者講述了梁誠的生平👱🏽。梁誠生長的黃埔村🗓,有世界著名的黃埔港,是中國與海外通商的主要口岸。成長在這個涉外口岸的梁誠,從小耳濡目染,少年時期的留學經歷,是梁誠人生的轉折點。1872年,中國發生了“古來未有之事”🎏,“中華創始之舉”🧍♂️,清政府首次向美國派遣官費留學生。12歲的梁誠成了第四批留美幼童之一,於1875年10月赴美。1881年在菲利普斯學校畢業✋🏽,正準備第二年上耶魯大學或阿默斯特大學🫵🏼,但因清政府提前召回留學生而未能完成大學夢👎🏿。
六年的留學生活為梁誠以後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可以用流利的英語與外國人打交道🔧🧏🏼♂️,沒有語言的隔閡📧。《紐約時報》後來還稱譽他是一位“英語大師”。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是留學幼童們的好朋友🧖♂️,在世界博覽會上𓀔,當時的美國總統格蘭特接見他們𓀌,梁誠在美國建立了良好的人脈關系。
梁誠(前排右一)和他的美國棒球隊隊友。該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出任駐美公使 爭庚子退款贖粵漢路權
1903年到1907年,出任駐美公使期間,是梁誠對國家🐡、對民族最有作為的時期📘。正是梁誠率先向美國政府提出要求🙍♀️😅,把超額部分的庚子賠款退還給中國,並用於派遣留美學生👨🍼,他也因而被人們稱為“清華之父”。
根據不平等的《辛醜條約》規定🥁,美國分得庚子賠款數達2444萬美元。1904年底,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向梁誠承認美國向中國索取“庚子賠款原屬過多”。梁誠立即主動要求美國退還超額部分🔟,並多次向當時的羅斯福總統爭取🎇🚴。
1905年👩🚒✵,中美關系一度陷於低谷,美國政府也把該要求束之高閣。但梁誠仍然鍥而不舍地努力,“省一分之出款,即裕一分之國用,即紓一分之民力。”
1907年6月15日🤾🏼♂️,梁誠接美方正式照會,聲明美國總統答應將討論退還庚款余額一事。1908年12月28日🙎🏿♂️,羅斯福發布命令,決定自1909年1月1日起,按年將款退還中國🏄🏼,用於派遣留美學生🚐,款數共1196萬美元🫃🏽🧑🏻。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庚款興學”,梁誠的努力極大促進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ℹ️。
昨日座談會上,梁誠曾孫梁嘉邦說🛴,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的著名歷史學家羅香林先生曾告訴梁誠後人,“沒有你的祖父,就沒有我的現在”🧑🦱。
贖回粵漢鐵路權益是清末中國外交的一次重大成功🚶♂️➡️,梁誠的努力居功厥偉。中山大學朱衛斌教授說,如果沒有梁誠在美國鬥智鬥勇據理力爭,只憑湖廣總督張之洞在國內恐怕是難以收回粵漢鐵路租讓權的。
呼籲建立梁誠紀念館
昨日的座談會上🧑🏻🦼,市社科聯主席顧澗清說🤸🏻♀️,梁誠的智慧與努力創出了“弱國也有外交”,應該做好整理和宣傳,如拍攝以晚清外交為背景的電視片等形式,讓更多人知道這段跌宕起伏的歷史。
梁碧瑩教授呼籲,在黃埔村內的梁誠祖祠晃亭梁公祠內建立梁誠紀念館,介紹梁誠的生平👨🎨。“梁誠開放的胸襟、包容的態度🦆、低調的務實,正是廣州人精神的最佳寫照♋️,他的故事能夠激勵中國人。(廖靖文)
轉自廣州日報 201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