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孔輝🕘,1935年生,福建福州人🌩。1952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航空工程學院👨💻,1956年畢業於吉林工業大學汽車拖拉機專業。1994年首批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戰火四起的年代到新中國成立,從計劃經濟到改革開放,由航空到汽車,由企業到院校🫵🏿,郭孔輝握著科研的方向盤一直奔馳在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最前線⛷🏎。
“我只對科研感興趣🦸🏻🦻。”作為與共和國汽車工業一起成長的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郭孔輝感慨道,“我畢生都在從事自己喜歡的科研事業🙌🏽😛,雖遇到過不少辛酸和苦悶🍵𓀇,但也嘗到許多快樂和甘甜。”
當選院士的壓力與動力
1993年,早在中國工程院成立之前,郭孔輝就參與到籌備工作中。當時,籌備領導小組內工程技術領域專家占比小,為了保證首批院士遴選的專業性,在保留原6位發起人(師昌緒、張維、侯祥麟、張光鬥🛵、王大珩、羅沛霖)的基礎上,增加了若幹位工程技術背景較強、有代表性的中科院學部委員和專家🖖🏿🙆🏼♀️,郭孔輝就是其中之一。
1994年2月,國務院宣布成立中國工程院並實行院士製度的決定。中國工程院院士遴選工作正式啟動。郭孔輝的條件符合評選要求👇🏽,他的名字也被原機械工業部申報上去。
郭孔輝所在的吉林工業大學得知他有可能當選院士的消息後,頗為興奮🧊。該校的汽車專業在國內頗有名氣,但跟兄弟院校比,整個學科缺乏“擲地有聲”的帶頭人。
學校學科發展瞅準了郭孔輝,而他也看到了中國汽車行業迫切的“眼神”。“計劃經濟時期,汽車行業重生產輕研發🫲;改革開放後,汽車行業重引進輕創新,種種原因導致中國汽車行業總也上不去👋🏽。”郭孔輝憂心忡忡🏍。
那時🗿🏯,中國汽車行業沒有一位院士。郭孔輝認識到自己當選院士的意義🧚🏼♂️。
1994年,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名單公布🙌🏿,郭孔輝當選,成為96名院士中的一員。“得知當選的消息是很高興的,終於沒有辜負學校的期望💇🏻,自己也能夠以院士的身份為行業發展做些事🥒。”郭孔輝說🏖。
而今👥♠︎,由郭孔輝領導的汽車輪胎動力學研究已在國內首屈一指,吉林工業大學也在國際汽車製造舞臺上享有一定聲譽。
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發展
郭孔輝精力旺盛🏊🏿,除了管理學校的重點實驗室,還主持並參與了眾多咨詢項目🧑🏼🏫。項目之多🕳🚴🏽♂️,連他自己都無法憶起全部🚖😻,但其中有一個項目令他印象深刻。
改革開放後,見識到各式各樣的國外汽車,許多人開始思考汽車是生產工具還是生活工具?郭孔輝就負責解答這一疑問🏃🏻➡️,他擔任了中國工程院與美國國家工程院合作項目“21世紀我國私用汽車發展研究”的中方主席🛏。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反對發展汽車的聲音不少🚴🏼♂️。然而,在對中國私用轎車發展的現狀與問題、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道路等進行深入分析後🕓✍🏿,郭孔輝提出🪁,“汽車是資產階級享受工具”的觀點是片面的,中國必須發展私用轎車,這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應該盡快製定發展汽車產業的相關政策👰🏼。
這一咨詢項目形成報告遞交政府部門後得到采納,不僅加快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影響了現代城市的規劃🗺。
另一項咨詢則可能會影響未來的農村發展,那就是低速電動車的發展問題🧈。目前👨🦽➡️,國產低速電動車主要是出口,在國內發展低速電動車的爭議很大,比如不夠“高大上”▪️、低高速混流帶來的安全問題等。
郭孔輝認為,低速電動車比一般燃油汽車便宜🥸⛹🏿♀️,充電方便,適合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在國家製定產業政策時🧘🏼♀️,不應該因為技術不夠先進就采取全面封殺的政策。“先進的技術不一定適合全部地區,是否采用某種先進技術必須考慮中國的經濟與科技發展狀況🤹🏿♀️,效果如何得看市場和環境的適應情況。”
針對低速電動車的發展🧒🏽,郭孔輝形成了“市場引導,低端切入,扶低促高,多層次發展”的咨詢建議。
必須解決“大而不強”問題
近幾年🤴🏼,郭孔輝先後負責了“製造業強國之路”咨詢項目,以及汽車發展“四基”(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零部件、技術基礎)研究🦿🚑。咨詢項目做得越多🤕👩🏽🔬,郭孔輝便越體會到中國汽車行業基礎之薄弱🤷♂️。
盡管改革開放後引進外資使汽車工業明顯進步🧑⚖️,但同時也導致自身研發能力逐漸減弱。對此🚪,郭孔輝認為,“基礎研究不牢固就難以創新,亟需科研院所加強研究。”
“人小的時候不會走路需要大人抱一段時間📤,這是正常的,但不能長到十幾歲了👰🏿,還讓大人抱著🖐🏽,這就不行了。骨頭被抱酥了🫲,一輩子就不能自己走路了。”這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要盡早下地🤾🏻♂️,自己學走路。”
幾十年來,郭孔輝一貫主張在引進外資的同時🔸,也要培育自主研發能力、發展自主品牌。他也一直積極地為民族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出謀劃策🧖🏿♀️🚵🏿♀️。
郭孔輝剛從事科研時,沒有實驗場地、零部件🧑🧑🧒🙀,測試儀器靠自己動手製作,不少研究因為條件限製不得不戛然而止。相比那時,現在的研究環境已大大改善。郭孔輝表示,研究人員應該充分利用當下各種有利條件🧑🏻🦼➡️,夯實基礎🍜,做好“四基”工作,使“汽車大國”早日變成“汽車強國”。
“汽車工業發展仍然需要核心技術和人才🧏🏿,我能幹一點是一點。”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