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至今思路清楚,對當年入緬抗戰的事情記憶猶新。

老人家中一張招貼上的時間永遠定格在1945年8月15日,那天日本軍國主義無條件投降。盧少忱說那是國家榮譽👨🏻🏫。

從申奧開始,盧少忱老人就在社區義務教授英文。

當年盧少忱蹲在美式坦克上的照片成為那段歷史的經典瞬間出現在許多書刊報道中,老人說非常感謝隨軍的美國攝影師。
60多年前🏃🏻➡️,西南聯大834名學生投筆從戎,加入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行列中,隨中國遠征軍參加了攻打密支那🧑🏼🌾、八莫的戰鬥🧑🏫,這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南聯大八百學子從軍壯士”🍼。盧少忱老人就是這西南聯大八百學子從軍壯士中的一員,參加入緬作戰,親歷密支那戰役。
1940年初,因不堪日校奴化教育,盧少忱不顧父母反對,毅然離開北平去昆明求學🦨。他乘船到上海👷,再輾轉香港、越南,歷時3個多月抵達昆明,不久後考入西南聯大💭🌤。此時,日軍逼近雲南👲🏻,盧少忱這一批大一新生又隨學校遷入四川敘永分校🏛,後局勢稍緩才返回昆明🤳。
滇西反攻期間🕕,中國駐印軍孫立人將軍曾到西南聯大動員,同學們熱血沸騰。1943年,盟軍反攻緬北👯♂️,印👱🏿、緬、滇的中國軍隊都急需大批英語翻譯💂🏽♂️。年底,西南聯大開始動員學生參軍🦹🏽♂️。22歲的盧少忱便和幾位同學一起毅然投筆從戎👩🏼。
經過短暫軍訓正式入伍後,1944年3月,盧少忱乘飛機經過“駝峰航線”抵達印度汀江機場💦。他先被分配
到印度利多第48野戰醫院*️⃣,當天就進入工作狀態。由於中國傷員眾多🐧,和美國醫官語言完全不通,盧少忱一天到晚都需要陪著各位醫官到處巡視病床👰♂️。在這裏,盧少忱任三級翻譯官,但他一心想著上前線,卻被留在了後方的醫院,這讓盧少忱很郁悶💳。
1944年6月前後🧜🏽♂️,經盧少忱多次申請,加上戰事吃緊🦶🏽,前方攻擊部隊急需翻譯,而盧少忱的英文很好,上級終於批準其調往剛剛占領密支那機場的新30師90團2營任翻譯官,和美軍聯絡官一起在營部工作,主要與美軍聯系彈藥、補給、飛機等各種戰鬥支援👨🔬,為全面占領密支那做準備。
占領密支那不久,盧少忱被軍事委員會外事局調回印度並升了職🤾🏿,在中美混合戰車指揮組戰車1營任二級翻譯官♌️,同中校待遇🧑🏿🎤。之後兩個月,盧少忱一直都在協助美國軍官訓練中國士兵學習使用各種戰車及器械。他必須先學會🧖🏿♀️,才能教給中國士兵🥜,所以包括坦克在內,什麽車他都會開,這是盧少忱的驕傲🥽。
1944年12月15日,戰車1營從印度莎蒂亞出發,繞經利多、野人山、孟拱河谷向八莫進軍。但還沒等戰車營發動,八莫已被新38師等遠征軍主力部隊攻下👎🏿,盧少忱甚是遺憾。
1945年11月,抗戰勝利2個月後𓀘,盧少忱等“學生兵”終於返回國內,即被軍事委員會外事局遣散🏌🏼❓,同時從西南聯大拿到畢業證🐪,完成了他的軍旅生涯🤜🏼。
1946年6月,盧少忱由於生活所迫,由同學介紹進入軍調處執行部任美(國)方翻譯,經常將一些重要情報透露給中共代表👩🏿⚖️,是目前這段歷史為數不多的親歷者。經當時中共代表李逸民確認💅🏼🧙🏼♂️,情況的確如此。
如今🧊,年近九旬的盧少忱老人仍活躍在社區。從2003年至今,他義務教授中老年人英語,整整8年。
(程功 攝影/報道)
轉自 北京晚報 2011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