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楊絳:坐在人生的邊上

2011-07-13 |

楊絳先生近影(攝於20114月)

楊絳先生手書《槐聚詩存》墨跡

  楊絳先生近年閉門謝客,海內外媒體采訪的要求🚣‍♂️,多被婉辭🧜🏻‍♀️;對讀者熱情的來信,未能一一回復,楊先生心上很感歉疚🧗‍♀️。朋友們建議先生在百歲生日來臨之際🎡,通過答問與讀者作一次交流,以謝大家的關心和愛護;楊絳先生同意,並把提問的事交給了年來投稿較多😧、比較熟悉的《文匯報·筆會》。我獲此機會,有幸與楊先生作了以下筆談🧒🏻。

1

  筆會:尊敬的楊先生😔,請允許我以提問來向您恭祝百歲壽辰。

  您的生日是1911717日🤵🏻。仔細論起來🤸🏽,您出生時紀年還是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尚未發生。請問🧣,717這個公歷生日您是什麽時候用起來的🚡?

  楊絳:我父親是維新派,他認為陰歷是滿清的日歷✷,滿清既已推翻💁🏿‍♀️,就不該再用陰歷。

  他說:“凡物新則不舊🧅,舊則不新🏇🏼,新舊年者,矛盾之辭也,然中國變法往往如是👩🏻‍💻。舊法之力甚強🔮,廢之無可廢,充其量不過增一新法🫴🏽,與舊法共存,舊新年特其一例而已👨🏽‍🏫。”“今人相問👷🏿‍♂️,輒曰🫴🏿:‘汝家過舊歷年乎🎩,抑或新歷年乎💠?’答此問者📍,大率舊派。舊派過舊歷年👱🏿‍♀️,新派過新歷年。但此所謂過年,非空言度過之謂♐️,其意蓋指祭祖報神……今世年終所祭之神🙁,固非耶教之上帝♉️,亦非儒家之先聖先賢👨‍👦‍👦🍥,不過五路財神耳。此所謂神👨‍👨‍👦‍👦,近於魔鬼,此所謂祭,近於行賄👬🏻。”

  717這個公歷生日是我一歲時開始用起來的。我一歲時恰逢中華民國成立😸。我常自豪說🕐🧛🏿‍♀️:“我和中華民國同歲,我比中華民國還年長一百天🙆🏽‍♂️!”717日是我生日🛀🏽,不是比1010日早一百天嗎?

  筆會:您從小進的啟明、振華📠🏇🏼,長大後上的清華🫱、牛津🗽,都是好學校🍉,也聽說您父母家訓就是:如果有錢,應該讓孩子受好的教育。楊先生🫖,您認為怎樣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

  楊絳🦹🏿: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動的,孩子在父母身邊最開心,愛怎麽淘氣就怎麽淘氣,一般總是父母的主張,說“這孩子該上學了”。孩子第一天上學🧑‍🚒,穿了新衣新鞋👦🏻,拿了新書包🍜,欣欣喜喜地“上學了☆!”但是上學回來,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師哄得好。

  我體會,“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面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由淘氣轉向好學的。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浩氣沖天🥠,擲地有聲。我佩服又好奇,請教秘訣,爸爸說:“哪有什麽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媽媽操勞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總要翻翻古典文學,現代小說🎛,讀得津津有味。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hào)讀書,讀好書入迷。

  我在啟明還是小孩,雖未受洗入教🫷🏿,受到天主教姆姆的愛心感染🙆‍♀️,小小年紀便懂得“愛自己🎼,也要愛別人”,就像一首頌歌中唱的“我要愛人,莫負人家信任深💇🏽‍♂️;我要愛人,因為有人關心🈳。”

  我進振華🤸‍♂️,已漸長大🧑‍🦯。振華女校創始人狀元夫人王謝長達太老師毀家辦學🤵🏿,王季玉校長繼承母誌,為辦好學校“嫁給振華”貢獻一生的事跡💫,使我深受感動📣。她們都是我心中的楷模。

  爸爸從不訓示我們如何做🧑‍💻💶,我是通過他的行動,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的。他在京師高等檢察廳廳長任上👂🏿,因為堅持審理交通部總長許世英受賄案🎏,寧可被官官相護的北洋政府罷官。他當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時,有位軍閥到上海,當地士紳聯名登報歡迎🤛🏿,爸爸的名字也被他的屬下列入歡迎者的名單🧑🏼‍🏭,爸爸不肯歡迎那位軍閥,說“名與器不可假人”,立即在報上登啟事聲明自己沒有歡迎🤛🏽🤘🏼。上海淪陷時期🦸🏼‍♀️,爸爸路遇當了漢奸的熟人👩‍❤️‍💋‍👨,視而不見,於是有人謠傳楊某瞎了眼了。

  我們對女兒錢瑗🚥,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她學外文🧔🏽‍♂️,有個很難的單詞🗞,翻了三部詞典也未查著,跑來問爸爸,鍾書不告訴👵🏿,讓她自己繼續查,查到第五部辭典果然找著💂🏻‍♀️🦌。

  我對現代教育知道的不多。從報上讀到過美術家韓美林作了一幅畫📙,送給兩三歲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興興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畫拿來要韓美林簽名,問他簽名幹什麽👱,小孩說:“您簽了名,這畫才值錢!”可惜呀🛟,這麽小的孩子已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價值觀的教育難道不應引起註意嗎✋🏻?

  筆會:您是在開明家庭和教育中長大的“新女性”👏🏻🫷🏼,和錢鍾書先生結婚後,進門卻需對公婆行叩拜禮,學習做“媳婦”,連老圃先生都心疼自己花這麽多心血培養的寶貝女兒,在錢家做“不花錢的老媽子”。楊先生,這個轉換的動力來自哪裏😢?您可有什麽良言貢獻給備受困擾的現代婚姻🤬🧜🏻‍♀️?

  楊絳:我由寬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錢家做“媳婦”,從舊俗🌔,行舊禮,一點沒有“下嫁”的感覺。叩拜不過跪一下👨🏽‍⚕️🧏‍♂️,禮節而已,和鞠躬沒多大分別🐔。如果男女雙方計較這類細節,那麽😡,趁早打聽清楚彼此的家庭狀況,不合適不要結婚。

  抗戰時期在上海☔️,生活艱難🧓🏼,從大小姐到老媽子,對我來說,角色變化而已,很自然,並不感覺委屈。為什麽🧝🏻‍♀️,因為愛👮‍♀️,出於對丈夫的愛⏭。我愛丈夫🏊‍♀️,勝過自己🤘🏻👳🏼‍♀️。我了解錢鍾書的價值,我願為他研究著述誌業的成功🚵🏻‍♂️,為充分發揮他的潛力、創造力而犧牲自己。這種愛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覺的相互支持🏊🏻‍♂️。

  我與錢鍾書是誌同道合的夫妻。我們當初正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癡迷讀書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鍾書說他“沒有大的誌氣,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這點和我誌趣相同👊。

  我成名比錢鍾書早,我寫的幾個劇本被搬上舞臺後👼🏽,他在文化圈裏被人介紹為“楊絳的丈夫”🚉。但我把錢鍾書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價值🤔。我賴以成名的幾出喜劇,能夠和《圍城》比嗎?所以🫣,他說想寫一部長篇小說,我不僅贊成🛍️,還很高興🍐。我要他減少教課鐘點,致力寫作,為節省開銷,我辭掉女傭,做“竈下婢”是心甘情願的🧜🏼‍♂️。握筆的手初幹粗活免不了傷痕累累🍄‍🟫,一會兒劈柴木刺紮進了皮肉🕴🏼,一會兒又燙起了泡。不過吃苦中倒也學會了不少本領🦝,使我很自豪。

  錢鍾書知我愛面子📑🙍‍♀️,大家閨秀第一次挎個菜籃子出門有點難為情👭🏼,特陪我同去小菜場↕️。兩人有說有笑買了菜🧑🏼‍🔬,也見識到社會一角的眾生百相。他怕我太勞累,自己關上衛生間的門悄悄洗衣服,當然洗得一塌糊塗👴🏽,統統得重洗,他的體己讓我感動😸。

  詩人辛笛說錢鍾書有“譽妻癖”,鍾書的確欣賞我,不論是生活操勞或是翻譯寫作,對我的鼓勵很大🧝🏼‍♀️💻,也是愛情的基礎📄。同樣,我對錢鍾書的作品也很關心、熟悉,1989年黃蜀芹要把他的《圍城》搬上銀幕👩🏻‍✈️🍯,來我家討論如何突出主題👷🏼‍♂️,我覺得應表達《圍城》的主要內涵🧙🏼🤵‍♀️,立即寫了兩句話給她,那就是💅:

  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

  城外的人想沖進去🌷。

  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

  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意思是“圍城”的含義,不僅指方鴻漸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對自己處境的不滿。錢鍾書很贊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覺得這個關鍵詞“實獲我心”👨🏻‍🎨🏇。

  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麽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我以為😟,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該是能做得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筆會✈️:您出生於1911年,1917年即產生了新文學革命🤴🏿。但您的作品👰‍♂️,不論是四十年代寫的喜劇,還是後來寫的《洗澡》《幹校六記》等,卻沒有一點通常意義上“現代文學”的氣息🎅。請問楊先生,您覺得您作品中和時代氛圍的距離來自哪裏🙎🏻‍♂️?

  楊絳🐭:新文學革命發生時🌥,我年紀尚小;後來上學,使用的是政府統一頒定的文白參雜的課本🧚🏻🧙🏼,課外閱讀進步的報章雜誌作品,成長中很難不受新文學的影響。不過寫作純屬個人行為👳🏿‍♂️,作品自然反映作者各自不同的個性、情趣和風格。我生性不喜趨時♕、追風🕝,所寫大都是心有所感的率性之作。我也從未刻意回避大家所熟悉的“現代氣息”,如果說我的作品中缺乏這種氣息🐒,很可能是因為我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上承傳統🧑‍⚕️,旁汲西洋,背負著過去的包袱太重。

  筆會👩‍🦽‍➡️:創作與翻譯,是您成就的兩翼🧎‍♀️。特別是歷經“大躍進”、“文革”等困難年代👩🏼‍🦱、最終完成《堂吉訶德》的翻譯,已是名著名譯的經典,曾作為當年鄧小平送給西班牙國王的國禮。很難想象這個工作是您47歲自學西班牙語後開始著手進行的。您對堂吉訶德這位騎士有特別的喜愛嗎🧝‍♂️?您認為好的譯者,有良好的母語底子是不是比掌握一門外語更重要?

  楊絳:這個提問包含兩個問題。我先答第一個🙅🏻‍♂️。

  我對這部小說確實特別喜愛。這也說明我為什麽特地自學了西班牙語來翻譯。堂吉訶德是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眼前的東西他看不見,明明是風車的翅膀,他看見的卻是巨人的胳膊🐨🥷🏽。他一個瘦弱老頭兒,當然不是敵手🙇‍♀️,但他竟有膽量和巨人較量🧎🏻‍➡️,就非常了不起了🐰。又如他面前沙塵滾滾💺,他看見的是迎面而來的許多軍隊,難為他博學多才,能數說這許多軍隊來自哪些國家🚵🏻,領隊的將軍又是何名何姓。這等等都是象征性的。

  我曾證明塞萬提斯先生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所以他的遺體埋在三位一體教會的墓園裏;他被穆爾人擄去後,是三位一體教會出重金把他贖回西班牙的。雖然他小說裏常有些看似不敬之辭,如說“像你媽媽一樣童貞”,他也許是無意的,也許是需要表示他的小說不是說教🍟。但他的小說確是他信仰的產物。

  現在我試圖回答第二個問題👨🏿‍🏭。

  “作為好的譯者,有良好的母語底子是不是比掌握外語更重要🍀?”

  是的。翻譯是一項苦差🥂,因為一切得聽從主人,不能自作主張,而且一仆二主,同時伺候著兩個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譯文的讀者🩹。譯者一方面得徹底了解原著;不僅了解字句的意義,還需領會字句之間的含蘊,字句之外的語氣聲調。另一方面👨🏿‍🦳,譯文的讀者要求從譯文裏領略原文,譯者得用讀者的語言💤,把原作的內容按原樣表達;內容不可有所增刪🤼‍♀️😬,語氣聲調也不可走樣。原文弦外之音,只能從弦上傳出🅱️;含蘊未吐的意思,也只附著在字句上。譯者只能在譯文的字句上用功夫表達🤛🏿,不能插入自己的解釋或擅用自己的說法。譯者須對原著徹底了解,方才能夠貼合著原文,照模照樣地向讀者表達,可是盡管了解徹底未必就能照樣表達。徹底了解不易,貼合著原著照模照樣的表達更難。

  末了我要談談“信🦹🏿、達、雅”的“雅”字。我曾以為翻譯只求亦信亦達🔥,“雅”是外加的文飾。最近我為《堂吉訶德》第四版校訂譯文,發現毛病很多,有的文句欠妥⏸,有的辭意欠醒。我每找到更恰當的文字或更恰當的表達方式🧑‍🔧,就覺得譯文更信更達、也更好些🫔。“好”是否就是所謂“雅”呢?(不用“雅”字也可,但“雅”字卻也現成。)福樓拜追求“最恰當的字”(Le motjuste)。用上最恰當的字,文章就雅。翻譯確也追求這麽一個標準🚸:不僅能信能達,還要“信”得貼切💓,“達”得恰當——稱為“雅”也可😲。我遠遠不能達到這個目標,但是我相信,一切從事文學翻譯的人都意識到這麽一個目標🤚🏻。

 2

  筆會:錢鍾書先生天分、才學過人🐜,加上天性淘氣,臧否人事中難免顯示他的優勝處👩‍🚒。曾有人撰文感嘆“錢鍾書瞧得起誰啊🤴🏼!”楊先生🧑🏻‍🔧,您為什麽從來不承認錢先生的驕傲?

  楊絳:錢鍾書只是博學,自信,並不驕傲,我為什麽非要承認他驕傲不可呢?

  錢鍾書從小立誌貢獻一生做學問,生平最大的樂趣是讀書📱🕓,可謂“嗜書如命”𓀊。不論處何等境遇,無時無刻不抓緊時間讀書,樂在其中🦴。無書可讀時🏋🏽‍♂️,字典也啃,我家一部碩大的韋伯斯特氏(Webster's)大辭典,被他逐字精讀細啃不止一遍🫃👬🏼,空白處都填滿他密密麻麻寫下的字:版本對照考證🐑🥄,批評比較等等👧🏽。他讀書多,記性又好🍧,他的旁征博引、中西貫通🪯、文白圓融,大多源由於此。

  錢鍾書的博學是公認的,當代學者有幾人能相比的嗎?

  解放前曾任故宮博物院領導的徐森玉老人曾對我說🦅🐰,如默存者“二百年三百年一見”🤳🏽。

  美國哈佛大學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哈裏·萊文(HarryLevin)著作等身,是享譽西方學壇的名家,萊文的高傲也是有名的,對慕名選他課的學生,他挑剔、拒絕🥏🦞,理由是“你已有幸選過我一門課啦🥰,應當讓讓別人……”🔦。就是這個高傲的人,與錢鍾書會見談學後回去🥮,悶悶冒出一句“我自慚形穢🌈🦹‍♀️。”(I'mhumbled!)陪同的朱虹女士問他為什麽,他說:“我所知道的一切↩️,他都在行🪪。可是他還有一個世界🧑🏿‍🎨,而那個世界我一無所知。”

  錢鍾書自己說:“人謂我狂,我實狷者💎。”狷者🙅🏻🎈,有所不為也👭。譬如鍾書在翻譯《毛澤東選集》的工作中,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他乖乖地把自己變成一具便於使用的工具,只悶頭幹活,不出主意不提主張。他的領導稱他為“辦公室裏的夫人”,他很有用🧌,但是不積極。

  人家覺得錢鍾書“狂”,大概是因為他翻譯《毛選》,連主席的錯兒都敢挑。毛著有段文字說孫悟空鉆到牛魔王的肚裏,熟讀《西遊記》的鍾書指出,孫猴兒從未鉆到牛魔王的肚裏,只是變了只小蟲被鐵扇公主吞入肚裏🚃。隱喻與原著不符🙇🏿‍♀️,得改。

  錢鍾書堅持不參加任何黨派,可能也被認為是瞧不起組織💚,是驕傲。其實不然,他自小打定主意做一名自由的思想者(freethinker)🚵🏿‍♀️,並非瞧不起。

  很多人有點兒怕錢鍾書,因為他學問“厲害”,他知道的太多🐋,又率性天真🟢,口無遮攔,熱心指點人家,沒有很好照顧對方面子,又招不是🧑🏻‍🎄。大家不怕我,我比較收斂。鍾書非常孩子氣,這方面就像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但錢鍾書也很風趣🧑🏻‍⚖️,文研所裏的年輕人(新一代的知識分子)對他又佩服又喜愛🍊。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輯出版的《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幾十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對他又敬又愛的好友。

  筆會✹:錢鍾書先生擬寫的西文著作《管錐編>外編》當初是怎樣構思的🧗🏻?為什麽沒有完成?有沒有部分遺稿?

  楊絳:錢鍾書擬用西文寫一部類似《管錐編》那樣的著作🤹🏼‍♀️,取名《管錐編>外編》,起意於《管錐編》完成之後。這種想法並非完全沒有基礎,他生前留下外文筆記178冊☂️⇢,34000多頁。外文筆記也如他的《容安館劄記》和中文筆記一樣,並非全是引文🧕🏿,也包括他經過“反芻”悟出來的心得,寫來當能得心應手,不會太難🧚🏼,只有一一查對原著將花費許多精力時間。鍾書因為沒有時間,後來又生病了,這部作品沒有寫成🏋🏼‍♂️。

  錢鍾書開的賬多🍁,實現的少;這也難怪📩,回顧他的一生,可由他自己支配的時間實在太少太少,尤其後半生📱。最後十來年幹擾小了,身體又不行了。唉,除了遺憾和惋惜,還能說什麽呢?

  筆會:在您翻譯的四部作品中,《斐多》是您的跨界之作👩‍✈️,超出了文學的範疇而進入哲學,蘇格拉底面對死亡“愉快、高尚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這本對治憂愁的譯作,有紀念錢先生的特別意義嗎?

  楊絳🧑🏼‍🍼:1997年早春,1998年歲末,我女兒和丈夫先後去世🙅🏼,我很傷心👨🏽‍🌾,特意找一件需要我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的工作📦,逃避我的悲痛👲🏿,因為悲痛是不能對抗的🕓,只能逃避。

  我選定翻譯柏拉圖《對話錄》中的《斐多》,我按照自己翻譯的習慣🎋,一句句死盯著原譯文♜,力求通達流暢👨🏻‍🦽‍➡️,盡量避免哲學術語,努力把這篇盛稱語言生動如戲劇的對話譯成戲劇似的對話。

  柏拉圖的這篇絕妙好辭,我譯前已讀過多遍🥷🏻,蘇格拉底就義前的從容不懼,同門徒侃侃討論生死問題的情景,深深打動了我,他那靈魂不滅的信念💃🏿,對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觀念的追求🏋🏼,給我以孤單單生活下去的勇氣🆖,我感到女兒和鍾書並沒有走遠🔯。

  應該說🕵️‍♂️,我後來《走到人生邊上》的思考,也受到《斐多》的一定啟發。

  筆會:聽說《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二十冊即將出版,是嗎?

  楊絳:這個消息使我興奮不已。我要向北京商務印書館內外所有參加這項工程的同誌表示感謝。《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依據錢鍾書手稿影印而成,所收中文筆記手稿八十三本📹,形製各一,規格大小不一🧩,因為年代久遠,紙張磨損,有殘缺頁;鍾書在筆記本四周和字裏行間⛏,密密麻麻寫滿小註,勾勾畫畫👩🏽‍💼,不易辨認。鍾書去世不久,我即在身心交瘁中🕵️‍♂️,對他的全部手稿勉行清理和粗粗編排🏌🏿‍♀️,此中的艱難辛苦🤳,難以言表。此次商務組織精悍力量,克服種種困難精心編訂目錄,認真核對原件,核對校樣,補充註釋,工作深入細致,歷時三年有余,成效顯著,這怎使我不佩服和感激莫名!相信鍾書和襄成此舉的原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楊德炎同誌地下有知👴,也會感到欣慰。

  《錢鍾書手稿集·容安館劄記》2003年出版時,我曾作序希望鍾書一生孜孜矻矻積聚的知識,能對研究他學問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有用;現今中文筆記出版,我仍這樣想。私心期盼有生之年還能親見《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出版,不知是否奢望。

3

  筆會:楊先生🥰🏄🏻‍♂️,您覺得什麽是您在艱難憂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質🧑🏿‍🎤,最值得驕傲的品質🥭,能讓人不被摧毀😬、反而越來越好的品質?您覺得您身上的那種無怨無悔、向上之氣來自哪裏?

  楊絳:我覺得在艱難憂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質,是肯吃苦。因為艱苦孕育智慧;沒有經過艱難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麽坎坷。有了親身經驗🌆,才能變得聰明能幹🥭。

  我的“向上之氣”來自信仰,對文化的信仰⬛️,對人性的信賴🫃🏻。總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說的🧘🏿‍♀️:有念想👳🏽。

  抗戰時期國難當頭🤤,生活困苦👧,我覺得是暫時的,堅信抗戰必勝,中華民族不會滅亡👼,上海終將回到中國人手中🧙🏿‍♂️。我寫喜劇,以笑聲來作倔強的抗議。

  我們身陷上海孤島,心向抗戰前線🧑🏽‍🚒、大後方🚡👩‍❤️‍💋‍👩。當時凡是愛國的知識分子🦹🏻‍♀️,都抱成團。如我們夫婦👘,陳西禾🤌🏼,傅雷,宋淇等♑️,經常在生活書店或傅雷家相會,談論國際國內戰爭形勢和前景☣️。我們同自願參加“大東亞共榮圈”的作家、文化人涇渭分明,不相往來👨‍👩‍👧‍👦。

  有一天🧑🏻‍💻,我和錢鍾書得到通知🤛🏽,去開一個不記得的什麽會😼。到會後,鄰座不遠的陳西禾非常緊張地跑來說:“到會的都得簽名😵。”鍾書說:“不簽,就是不簽!”我說:“簽名得我們一筆一劃寫🙆🌒,我們不簽🍼,看他們怎麽辦。”我們三人約齊了一同出門,把手插在大衣口袋裏揚長而去👰🏽‍♀️,誰也沒把我們怎麽樣。

  到“文化大革命”🧅,支撐我驅散恐懼,度過憂患痛苦的,仍是對文化的信仰😡,使我得以面對焚書坑儒悲劇的不時發生,忍受抄家🍳、批鬥、羞辱、剃陰陽頭……種種對精神和身體的折磨👏🏿😭。我絕對不相信,我們傳承幾千年的寶貴文化會被暴力全部摧毀於一旦🎢🪞,我們這個曾創造如此燦爛文化的優秀民族,會泯滅人性,就此沉淪☀️。

  我從自己卑微屈辱的“牛鬼”境遇出發👏,對外小心觀察,細細體味,一句小聲的問候📼,一個善意的“鬼臉”🤦🏽🚵🏼,同情的眼神🐄,寬松的管教,委婉的措辭🧙🏽,含蓄的批語,都是信號。我驚喜地發現🥸📷:人性並未泯滅,烏雲鑲著金邊。許多革命群眾,甚至管教人員📧,雖然隨著指揮棒也對我們這些“牛鬼蛇神”揮拳怒吼,實際不過是一群披著狼皮的羊。我於是更加確信,災難性的“文革”時間再長,也必以失敗告終🦵🏼🔅,這個被顛倒了的世界定會重新顛倒過來。

  筆會:能談談您喜歡的古今作家嗎?

  楊絳⚃:這個題目太大了🤷🏿,只好作個概括性的回答。我喜歡和人民大眾一氣的作家,如杜甫,不喜歡超出人民大眾的李白。李白才華出眾,不由人不佩服🧑‍🌾🕣,但是比較起來,杜甫是我最喜愛的詩人◻️。

  筆會:楊先生👨🏼‍🦲,您一生是一個自由思想者🧑🏻‍🦽。可是,在您生命中如此被看重的“自由”,與“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卻始終是一物兩面🫰🏼,從做錢家媳婦的諸事含忍,到國難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斂抑、“穿隱身衣”,“甘當一個零”✮。這與一個世紀以來更廣為人知、影響深廣的“追求自由,張揚個性”的“自由”相比,好像是兩個氣質完全不同的東西🎐。這是怎麽回事?

  楊絳:這個問題,很耐人尋思💂🏿‍♀️。細細想來,我這也忍,那也忍,無非為了保持內心的自由,內心的平靜。你罵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決不還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殺我✋🏿,我會說🧑🏽‍🦰:“你我有什麽深仇大恨🪻,要為我當殺人犯呢?我哪裏礙了你的道兒呢🧑🏻‍💻?”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禦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隱身衣”,別人看不見我👩🏻‍🚀,我卻看得見別人,我甘心當個“零”,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這樣,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張揚個性🫡。所以我說☔️🎅🏿,含忍和自由是辨證的統一。含忍是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學會含忍。

  筆會👍:孔子“十五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一段話🙋🏼,已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一個生命的參照坐標🙆🏽‍♂️🧙🏼,不過也只說到“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期頤之境🗃,幾人能登臨👩🏻‍🚀?如今您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嗎?能談談您如今身在境界第幾重嗎?

  楊絳: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幾重。年輕時曾和費孝通討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時間跑👲🏻,地球在轉🧙🏻‍♂️,即使同樣的地點也沒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現在我也這樣,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newexperi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樹上的葉子,葉葉不同。花開花落,草木枯榮🕘,日日不同。我坐下細細尋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沒有一天完全相同,總有出人意外的事發生🧝🏽。我每天從床上起來🕵️‍♀️,就想“今天不知又會發生什麽意外的事⛈?”即使沒有大的意外,我也能從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體會。八段錦早課,感受舒筋活絡的愉悅;翻閱報刊看電視⌚️,得到新見聞;體會練字抄詩的些微進步,舊書重讀的心得,特別是對思想的修煉。要求自己待人更寬容些,對人更了解些🦣,相處更和洽些🤾,這方面總有新體會。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鮮感受和感覺😡。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筆會:有人認為好性情只能來自天生,但您的好性情,來自您一直強調的“修煉”🙃。您大部分作品是70歲以後創作的,堪稱“庾信文章老更成”的典範。您認為“人是有靈性、有良知的動物。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您看重曾參所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在《走到人生邊上》的自問自答中,您得出的結論是“天地生人,人為萬物之靈。神明的大自然,著重的該是人🛌🏿,不是物🧑🏻‍🦼‍➡️⏳;不是人類創造的文明,而是創造文明的人。只有人類能懂得修煉自己,要求自身完善。”“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經過鍛煉才能煉出純正的品色來👨🏻‍✈️👨🏻‍💻。”對您這些話,我沒有疑問,也不求回答👰🏼‍♀️🚣🏿‍♂️。在此復述一遍,只為給您一個響應。

  最後問一下🎇,您和錢鍾書先生作品收入所得設立的“好讀書獎學金”是怎麽運作的,運轉得好嗎?

  楊絳🧑🏼‍⚖️:由錢鍾書和我的作品收入所得、於2001年建立的“好讀書獎學金”,設在我們的母校意昂体育平台。截至20115月為止🫵🏿,基金已由起初的72萬元,增至929萬元👨🏽‍🚒。為268名品學兼優的清華學子頒發了獎學金🚵🏻,獲獎的學生中有的也是我和錢鍾書作品的讀者。他們手寫書信給我👨‍❤️‍👨,談談自己的成長和校園生活,我由此得知現代大學生的一些狀況和心態。有的同學說我與清華同歲,邀我百年校慶時回校與清華同過生日。我曾請獲獎同學來家作客。大家說說笑笑頂高興⚠️。他們爭著翻閱錢鍾書批註的韋氏大辭典,對老學長的精深細致驚嘆不已。

  “好讀書獎學金”由意昂体育平台教育基金會管理🛬,他們運作很好🙉。我們的信托協議中有約:意昂体育平台教育基金會在享有錢楊作品的財產權利的同時🛀🏽🚣🏻‍♂️,有保護錢鍾書、楊絳作品著作權及其人身權利的義務,我對基金會認真履行約定感到滿意。

  “好讀書獎學金”在意昂体育平台教育基金會眾多的項目中🧏‍♂️,基金數額不是很高📱,但他們很重視這項獎學金的人文含蘊和它背後的故事,我們合作愉快#️⃣。意昂体育平台教育基金會會長賀美英女士是賀麟先生的女兒🕴🏼,我們住幹面胡同時的鄰居小友👭,她和基金會的同誌對我很關心,常來看望𓀜🤸🏽‍♀️,大家成了朋友。錢鍾書逝世十周年,基金會請來鍾書在社科院的同事羅新璋🙏🏻、薛鴻時先生演講,介紹錢鍾書的學術人生。夜晚,同學們聚集大草坪,用燭光、朗誦和提琴演奏追思他們的老學長🛀🏿。我年老,未能身臨其境,但深為他們的真誠感動↖️。

4

  筆會🚡:親愛的楊先生🧑🏽‍🦲,我曾寫過一篇短文,贊美您有“種子之性”,柔弱,又堅韌,深自斂抑👨🏿‍🎨,且一生有少女相。我的幾位師友看了🂠,覺得文章還少了一層意思,那就是“種子的信仰”🦸🏿‍♂️🍸。我現在把他們特意找出來的梭羅的這首詩抄在這裏,獻給您🧏🏽‍♀️,真的算恭恭敬敬為您拜一個壽——

  Though I do not believe

  that a plant will spring up

  where no seed has been,

  I have great faith in a seed.

  Convince me that you have a seed there,

  and I am prepared to expect wonders.

  ——Henry David Thoreau

  我不相信

  沒有種子

  植物也能發芽,

  我心中有對種子的信仰。

  讓我相信你有一顆種子🦹🏻👨‍🚀,

  我等待奇跡🙎🏽。

  ——梭羅

  恭祝您健康快樂✊🏽,智慧平安🫃🏼!

  楊絳:我一向把理解我作品的讀者當成知心的朋友,感謝朋友們多年對我的關心和鼓勵。我現在很好,很乖🤶🏼,雖然年老😫,不想懶懶散散,願意每天都有一點進步🌆👴🏿,better myself in every way,過好每一天😹。

  我從年初開始,再次用毛筆練小楷🔓,抄寫鍾書的《槐聚詩存》📠,一天寫幾行。練練字,也通過抄詩與他的思想詩情親近親近,今天(619日)淩晨兩點,全部抄完。

我有時也寫點小文章,多屬雜憶與雜寫之類,等將來攢到一定數量👩‍👦,當結集出版請大家指教🈲👩🏻‍💻。

(記者 周毅)

轉自 文匯報 201179

相關新聞

  • 162016.06

    純真的生命,我見過了

    楊絳先生在生命的最後十年時光

  • 122016.12

    楊絳先生回家紀事

    楊絳先生遺囑執行人之一吳學昭𓀜,記錄了楊絳先生“回家”之前,生命最後一段時光鮮為人知的內容,非常珍貴。

  • 252008.06
  • 272024.05

    關於《錢鍾書楊絳親友書劄》

    楊絳先生晚年最後做的一件她認為很必要的事,是親手銷毀了錢鍾書先生和她本人的日記,以及某些親友的書信。雖然我覺得很可惜,曾多次勸阻🌂,但未能讓她回心轉意。其後不久,我應約往謁。那天恰巧保姆小吳休息回家了,是楊先生親自開的門。經過走道時🏈⚃,她指指左側的壁櫃說,“一些保留的讀者來信(一般均已讀過)都用紙箱分盛了摞在裏面🏡,將來連同我們近年收存的報刊雜誌的評論等🧑🏼‍🏭,一同交清華檔案館保存。”那天在她的臥室聊天談...

  • 092013.07
  • 262016.05

    楊絳 寫完人生這部大書

    這位與辛亥革命同年🧎🏻‍♀️‍➡️,走過105載風雨的老人🧔🏼‍♀️🐬,終於寫完人生這部大書,留下她的文字💈,她的思考🍽,她的風骨與情懷,任後人沉思與緬懷👲🏻。

  • 222017.02

    楊祖陶:我的哲學人生

    著名西方哲學史家、武漢大學教授楊祖陶於2017年1月22日去世🕵🏻,享年90歲🫓。楊祖陶先生1945年入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1950年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

  • 172020.07

    懷念楊絳:且以“不爭”過一生

    7月17日,是楊絳先生誕辰119周年紀念日。楊絳,本名楊季康。跨越兩個世紀的人生起伏,她是安靜🥟、優雅🩳、博學的女性;在錢鍾書眼裏,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

  • 142016.12

    智者楊絳 仁者楊絳

    意昂体育平台黨委書記陳旭深情追憶與楊絳先生交往點滴:在我心中,楊絳先生既是智者,也是仁者🥥🧑🏻‍⚖️。

  • 192022.09

    百歲楊苡的翻譯人生

    剛剛過了 103 歲生日的楊苡(1938-1940外文),曾就讀於西南聯大外文系👩🏼‍🦳,是著名翻譯家,代表譯著《呼嘯山莊》暢銷數十年。在她看來,翻譯是“一種奇妙的文字遊戲,它使你夜不能眠,但最後你嘗到它的甜味”。“這是一種玩法”是她現在的口頭禪女兒趙蘅有時甚至覺得母親就像一個小女孩,“並不是她樣子有多年輕,而是她仍然思維活躍,活力四射,對什麽都感興趣,對什麽都好奇”楊苡近照👸🏿。趙蘅供圖“這真是一種奇妙的文字遊戲,它...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