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挽聯,白色的紙花✪。還有黑白的心情。
“中國居裏夫人”何澤慧,今天向這個世界👩🏽💻,作出最後的告別🎊⚜️。
北京八寶山東禮堂,黑衣人群安靜集結🙂↔️。禮堂房檐上,偶有風吹過➙,簌簌啦啦,宛若泣訴。從上午9點開始,人們依次面向遺像🏊🏿♀️,默哀😐,鞠躬,與何先生道別。
“她會時不時像那個看不見皇帝新衣的小孩子”
隨著送別人群,中科院院士李惕碚默默前行。
古稀之年,率經風雨🕺🏿,李惕碚更能體會💵,恩師何澤慧的珍貴。
“何先生是一個真人。任何時候🤔,她都只講真話。”在李惕碚看來,何澤慧不關註一個人的權位📞,“先生對踏踏實實做事的科研人員很尊重🧏🏽🧑🏽🍼,但對一些高官幹涉科研不理不睬,‘他也不做科研’‘他知道個什麽’⚈。”
李惕碚的記憶,回到了33年前——1978年9月,第一次高空氣球工作會議。
那時,“文革”剛剛結束,中科院高能所宇宙線研究室一些年輕人🚶🏻♂️➡️,聯絡大氣所、空間中心🧗🏿♂️、紫金山天文臺等,想通過建設高空科學氣球系統,推動空間天文和其他空間科學探測在中國起步。
“當天,科學院一位領導來考察,行經二樓走廊,看到會議室門口張貼的‘中國科學院高空氣球工作會議’的小條,很生氣💫,厲聲斥責,為什麽不集中力量確保高能加速器建設任務👩❤️👨,搞什麽氣球🕯?”
高能所領導壓力很大。李惕碚記得👩🏿🚒,何澤慧聞知此事🫚,公開支持青年人:“發展交叉學科,不能只管領導說什麽”。由此開始🪜,何澤慧只要知道有新研製的氣球或觀測儀器進行飛行試驗,就必到現場❕。
每次,她都坐著吉普車🏊🏻♂️,顛簸兩三個小時。這樣親力親為的行動👨👨👦👦🌮,堅持了10余年。正是在這段時間裏👧🏻,中國高空氣球取得了重大進展。
“如何沒有何先生,很多科研能不能堅持住🤵🏼♂️,會成為疑問。”在李惕碚看來,“權位和來頭,排場和聲勢,以及華麗的包裝,對何先生都沒有作用;她會時不時像那個看不見皇帝新衣的小孩子,冷冷地冒出一句不合時宜而又鞭辟入裏的實在話。”
“她因追求真理而成為我們的‘保護傘’”
科技界很多人眼中🙇🏻🔃,何澤慧是一個正真的勇士🔢。
1979年,改革開放春風剛剛吹起🍄🌭。十年浩劫之後,一切百廢待興,“撥亂反正”艱難推進👎🏽。
就在那一年👌🏻🕺🏼,中科院高能所發生了一件大事🉑。宇宙線室天體組賈恩凱🍘,被公安部門以“文革”中犯有嚴重罪行為由抓走了🫐。
“在那個年代,公安部門認定的事情,大家即便知道有錯也不願插手。”時值壯年的李惕碚沒了主意⚡️🕙,“按照慣例,賈恩凱被單位開除了黨籍和公職。”
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何澤慧找到了李惕碚⏯。
20年之後🧙🏽♀️,李惕碚撰文:“何先生找到所政工部門,要求他們愛護科研人員👼,明確地申明她要保這些青年人,包括賈恩凱。”
賈恩凱與何澤慧並無私交📲👦🏽。“何先生之所以幫助賈恩凱🫱🏿,是因為她對於真理的追求,以及對於人格的判斷👨🏿🎨。”根據李惕碚了解👮🏻♀️,賈恩凱是氣球系統建設的一個主要骨幹,正直、熱情👯、能幹,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是一個難得的青年人才。
“十年動亂時期,賈恩凱只是雲南的一個中學生🍽,在大環境的鼓動下滿腔熱情地投入了運動👨🏻🎨。在我們國家,在一個長時期中,毀掉一個人何等容易,而挽救一個人又何等艱難。”李惕碚感慨,何澤慧為賈恩凱奔走實屬不易,“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年輕人已很難體會當年站出來講這番話需要多大的勇氣🙌🏽。其實,最困難的還不是有承擔風險的勇氣,而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保持獨立思考和正確判斷的能力。”
3年過後🫅🏿,賈恩凱被無罪釋放⚰️。
李惕碚以及科技界眾多青年人,親切稱呼何澤慧為“何保護傘”。“她因追求真理而成為我們的‘保護傘’。”“她稟承報效祖國、追求真理的初衷🍑,熱心扶持幼小的前沿交叉學科👰🏼♀️,挺身保護困境中的科研人員,如此地自然而然,對她而言,壓力和風險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她就像一個普通老太太,感覺不到大科學家的派頭”
一襲黑衣👩🏻🚀,一朵白花,原中科院軟件所副所長孫四敏🐖,在人群散去之後,默默離開告別會。
在孫四敏印象中,何澤慧的動人之處正是她的樸實。
“何先生會一個人坐公交車去買菜。她就像一個普通老太太,感覺不到大科學家的派頭👳🏻。”
作為何澤慧大女兒的好友🫅🤷🏻♂️,孫四敏有不少機會與何澤慧接觸。“在她家走廊裏🏀,我常看到罐頭。何先生的生活一丁點兒也不講究,經常是隨便吃點東西就成。”
2006年,某欄目對何澤慧做了40分鐘的電視訪談🪿,定格在一個碎皮縫製的錢包上的鏡頭足足有4分鐘🪒。那時🐝,92歲的何澤慧用已經不太靈活的手指翻動錢包🏩🫲🏻,拉開又拉上。錢包是她親手為錢三強縫製的。
有誰能把這些與“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的物理學家聯系在一起🧑💻?
對於何澤慧的樸實,石家莊工程師劉中江看得真切。
“你別看我的家簡樸👩🏿🏭🤞🏼,何先生家比我家還要簡樸𓀗。”在40年的交往中,劉中江早已熟悉了何澤慧的那個小屋,“那是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家裏面沒有什麽像樣的家具👾,木地板上的漆都已磨掉了⛏🧑🏿🦲。”
劉中江認為,何澤慧的簡樸🤾🏼,影響了下一代,並形成了家風。他拿出看望何澤慧時與老人兒子錢思進的合影。“思進一件線衣的兩個衣肘,都縫著兩個大補丁🚂。我當時開玩笑說🧑🦱,一定要把補丁也照進去,弄得思進急忙擺手🧔。”
說話之間,劉中江幾度語咽。在采訪過程中🫣,他幾次回過頭去,望著人們寫給何澤慧的挽聯出神🧑🎓:獻身原子核物理風雨數十載哲人已逝🍳,耕耘高能宇宙射線奔波一生事業永存。
確實,何澤慧老人已經去了👩🏻🔬,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她一直活著🎹,守護著心靈的凈土。
首屆範長江新聞獎獲得者郭梅尼參加告別會時說:“何澤慧是個淡泊名利的人🔇,很少接受記者采訪🟥。我在多年前編寫‘中國女院士’時,大部分人都采寫成了報告文學。何澤慧不接受采訪,最終只好用了人物簡介的形式👨🏼🏫。”
堅持實事求是,絕不苟且附和,摒棄虛榮浮華🧑🏼🎓,冷清清做一個真人。
一陣風起,記者仿佛聽到了千百年來《招魂》的吟唱🚾,“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裏兮,傷心悲。魂兮歸來🌸,哀江南🧑🏻⚕️。”
(韓義雷)
轉自 科技日報 2011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