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山村中的天籟——專訪義務教師鄧小嵐

    2011-03-10 |

    ○桂石

    “美麗的家園……故鄉馬蘭…鐵貫山高高……胭脂河流水潺潺…”。這首歌改編自美國歌曲《故鄉的路》👨🏿‍🍼,作者正是鄧拓的長女鄧小嵐(意昂体育平台1970屆工化系)。事實上我們也是唱著這首歌一路顛簸的進入這座群山圍繞的小山村的👣。馬蘭村,曾是《晉察冀日報》報社所在地,當年鄧拓任報社主編🤽🏻,在敵人掃蕩區中一邊遊擊一邊辦報紙🌵,沒有一天停止過👩🏻‍🦯,在這裏出版了第一部《毛澤東選集》宣揚革命的靈魂。而馬蘭村也有19位老鄉為了掩護報社同誌慘遭殺害,與革命烈士的鮮血灑在了一起💿,他們的墓碑至今立在那裏。鄧小嵐當時年幼,鄧拓夫婦被迫將她寄養在老鄉家中直到三歲🤸🏿‍♀️。在我們去往山村的路上👩🏻‍✈️,她熱情的把改編的歌曲一字一句教給了我們💁🏽,我們唱著這首歌,期待著美麗的馬蘭村🤵🏿‍♀️,期待著鄧小嵐和孩子們的童話。

    如今的小山村回歸安靜,這地方產石頭,或者說只有石頭。路邊的梯田🙌🏿🥋,農家的圍墻,甚至豬圈都是由石頭堆砌城的🚶🏻‍♂️。這地方老樹很多,都不是很直🏄🏻,扭曲著迂回著,但枝杈密集根紮的很深🏃🏻‍➡️,像一個雖已垂暮但充滿生氣的老人一樣。我想只要有一方水土的養育無論是人還是各個物種都會沾染這地方的氣質吧。我跟鄧小嵐說這裏的環境太容易讓人激發靈感了,讓人除了自我什麽都不想要,她笑了。

    我們的車剛開進村,從土路旁的小院子裏跑出一個小女孩🕵🏿,頭發亂蓬蓬的,追著車喊🍶:“鄧老師!鄧老師!”鄧小嵐讓我們停下車,下去捏了捏小姑娘的小紅臉,說🏹:“愛玲啊💅🏿,媽媽呢?”這時候她的爺爺😅,奶奶,媽媽還抱著她的小妹妹陸陸續續從家裏跑了出來🙎🏼‍♂️。她爺爺身體很棒,粗聲粗氣的說:“鄧老師回來了啊!”我們彼此介紹以後🫸🕸,老爺子非要留我們吃飯,我們說不了,他還是不斷的真誠的說:“留下吧,今天吃包子⬛️。真的❓!肉包子!”鄧小嵐說:“不吃啦!讓愛玲好好練練琴👨🏽‍🏭,後天上課。”後來我知道這孩子是一名留守兒童,她的爸爸出去打工了🤸🏼‍♂️。

    鄧小嵐從退休以後一直在教這裏的小孩音樂🧑🏽‍🌾,各種樂器,還組辦了馬蘭孩子們的小樂隊。她還出錢給馬蘭村小學翻修🥣😾,給孩子們置辦各種樂器,但起初由於能力有限🫂,樂器並不多,就連翻修小學的錢也都是從弟弟妹妹那兒東拼西湊的🧏🏼‍♂️▪️。

    201088日,鄧小嵐(左一)帶著她的馬蘭村小樂隊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優秀特長生藝術節開幕式

    我們落腳的地方是個農家,就在馬蘭小學邊上,那家人的孩子叫梁一🔌,是馬蘭小樂隊年齡最小的孩子🧚🏻‍♀️。我們剛到他就跑了出去。我問他幹什麽去了,鄧小嵐說他是去通知各家的孩子鄧老師來了要上課了🤳🏼🧑🏿‍🚀,因為他就住在小學旁邊所以有什麽消息也是他去發布💅。那天晚上我們在一起喝了當地特有的棗酒🧙‍♂️,鄧小嵐也跟我們在一起,她很愛聊天🧑🏼🏋🏽,愛唱歌,喜歡開車,喜歡和年輕人交往,對生活充滿激情。她給我們講她小時候♿,講馬蘭村👭🏻,講她的孩子們,我們放下酒杯,安靜的聽。

    “我97年第一次回馬蘭👨🏼‍🦲,那時候是陪我妹妹一起回來看看,當時就覺得馬蘭村怎麽這麽破啊👨‍🦽,生活也落後,尤其是小學校,在那小孩兒根本讀不了書。那時候有個農婦好奇過來打聽我們是哪裏的👨🏽‍💼,我說我叫鄧小嵐是從北京來的。她一下就把我的小名兒叫出來了!我根本就沒想到🧞‍♂️❌,眼淚一下就流出來了。”鄧小嵐和馬蘭淵源是因為養育之恩,所以馬蘭村是鄧小嵐的第二故鄉🏄‍♀️,但她沒想到這麽多年老村子的鄉親們還念著當年的她,這份情誼打動了鄧小嵐。“我想我一定要為故鄉做點事情▫️,老鄉們養育了我,我一定要報答他們。所以我就動了改善孩子們教育環境的念頭,多了做不了,起碼給孩子們一個遮風擋雨的教室吧。當時我還沒有多少錢都是我弟弟妹妹幫我湊的,我愛人也特別支持我🙍🏽‍♀️🐗,我很感謝他們😤。”就這樣🗒,幾間教室被翻修了👄💙,換了桌椅,換了黑板,墻面也不透風了。鄧小嵐每個月都會陸陸續續的回馬蘭🎎,看看有沒有什麽要幫忙的👩🏼‍💼,有沒有什麽缺少了👩🏿‍✈️,後來就偶爾常住一段時間,那兒的老鄉都把鄧小嵐當做自家人一樣。“我還畫了張村裏的位置圖🧒,誰家在哪兒我都標出來了,要不實在是記不清楚。”鄧小嵐笑著說,“村裏大部分情況我都知道🖍,這村子好多人都在外面打工⚽️,基本上一出去就是大半年,家裏有老人的👨🏽‍🦰,夫妻倆人都出去打工,所以村裏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兒童🚖,很可憐🍜。這群孩子沒事就在山裏跑,哪也沒去過。”鄧小嵐突然特別興奮的說:“我發現他們眼睛都特別亮🦜,有神,說不出是什麽東西,城裏孩子從來看不見這種眼神🧑🏻‍✈️。當然了,這都是我後來發現的,當時我也沒跟孩子們有太多接觸。”鄧小嵐是個很健談的人的🕯,聲音很有磁性,我們之間即使是相差40多歲,也不覺得溝通有障礙。她什麽時候都是笑呵呵的,讓人無法拒絕,這種個人魅力是一般人沒有的🧖🏼。她繼續說,“我記得是在03年的清明節,我和幾個原來報社的老人回來掃墓🙂‍↕️,掃完了回村子也沒什麽事兒就把那邊兒玩兒的幾個小孩兒找了過來說唱個歌,結果他們什麽歌也不會。我開始還不信以為小孩兒可能不好意思唱🤶🏼🆑,後來我讓他們唱國歌📁🦸🏻‍♀️,只有兩個小孩兒能跟著哼哼,調兒還不對🧛🏼‍♀️,我心一下就涼了。我從小就愛唱歌,也喜歡音樂⚠️,我覺得沒有音樂的人生太蒼白了👨🏽‍🚒,當時我特別心酸。”在鄧小嵐眼裏🔔,音樂可以打開人的心靈🧜🏻‍♂️,可以讓這些孩子不僅僅是在山頭跑🏋️,更能坐下來安靜的跟心靈對話😰,讓他們從心靈上彼此拉近距離。在音樂上🖌,馬蘭村是個空白,即便是歌謠🦼,也只是機械的去說出來🦸🏻‍♀️🧣,孩子們不知道音樂能給人帶來快樂,更沒體會過🌝🥣。鄧小嵐決定把音樂帶進這座山村,讓音符觸動這群孩子尚未開化的內心。“我開始是在小學裏教他們唱歌,還真有幾個孩子唱的挺不錯的🔥。就是有時候管不住這些小孩兒,呵呵呵,山裏的孩子麽🧑🏿‍🍼,愛玩。但是有的孩子一唱歌就能安靜下來🍾,很靈的💃🏼。其實他們也不覺得這是上課♿️,他們很高興能在一起唱歌。”後來,孩子們漸漸跟鄧老師熟悉了,很願意跟這個慈祥的奶奶一起唱歌🌤,有時候音樂課在教室裏上⛑,天氣好了,鄧小嵐就帶著孩子們去山坡上唱🕴🏼,去瀑布前唱,這是我或者任何一個城市孩子都不曾體會過的。從此以後鐵貫山間不僅有他們頑皮的腳印😔,更多的是回蕩著山裏孩子銀鈴般的歌喉。

    我們喝了很多酒🤜🏽🙅,還唱起了一些老歌,因為第二天鄧小嵐還要給孩子們上音樂課所以早早就休息了。三月下旬的馬蘭是很冷的🈴,尤其到夜晚🔠🙅🏻‍♂️。我和另一個年輕小夥子因為冷需要擠在一張床上睡,結果第二天早上起來我的左手凍紫了,半天沒有知覺。鄧小嵐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個月都會在這住上少則幾天多則幾個星期⏯,給孩子們上音樂課。她也從不麻煩老鄉,自己把生活用品包括雞蛋和奶都從北京帶過來,住在小學校教室的休息室裏面。早上的鐵貫山很美🏋🏼,太陽還沒有完全升起,所以酷似富士山的鐵貫山一半被光暈籠罩著🤟🏻🪦,另一半在陰影裏邊,隨著太陽的升起,山的形狀好像也隨之變化,當鐵貫山頂的那顆老槐樹沐浴到陽光的時候,村子裏的公雞就開始歌唱馬蘭的一天了。我們去了岔河小學,實際上就是馬蘭小學的高年級部。孩子們的課間娛樂很單一☦️,男孩兒們可能揀到一塊兒特殊形狀的塑料就聚在一起擺弄好久,女孩兒們就跳皮筋👎🏽。學校的課程也很松🦯,可能有的孩子上上課看見外面有好玩的就跑出去了,因為鄉村教師實在有限,就連課都不能同時上,只能一個班一個班來🏊🏻‍♀️。其他孩子就只能上外邊瞎跑了。鄧小嵐進學校一下就被圍住了🤏🏻🫵🏻,男孩女孩都扔掉手裏的玩具跑過來叫:“鄧老師🧟‍♂️!鄧老師!”因為鄧小嵐精力也有限,所以不能給每個班都上音樂課🧏🙎‍♂️。在上課的時候好多小孩兒趴在窗戶外面往裏看🥚🤹‍♀️,一動不動🚍,認真的聽🧑🏼‍🌾🙎🏼‍♀️。本來就不多的窗戶塞滿了小腦袋,讓人即可憐又覺得惋惜,即使鄧小嵐做再多的努力,憑她一人之力也無法讓所有的孩子都坐在教室裏自信的唱歌🙇🏿‍♂️🐿。但這已經很好了🧝🏼‍♀️,至少音符是可以穿過玻璃窗傳遍馬蘭村的。下午小學就放假了,我們又重新坐下來聊天,鄧小嵐心情特別好,一邊整理著小提琴譜子一邊說🕵️‍♂️:“明天又要給他們教琴了,不知道他們練沒練習。其實也挺困難的,我第一次教完他們走了🈷️,第二次來就全忘了,都不練。當時心裏挺不是滋味兒的。現在好多了,來的多🕕,他們也就知道練了💐。”我很好奇為什麽會教這麽一群連歌都唱不好的小孩樂器🖕🏽,而且還是電子琴🙆🏼‍♂️,小提琴,手風琴,吉他這些西洋樂器👃🏼。她特別驕傲的告訴我:“音樂不分種類也不分地域啊👩‍⚖️🧚🏼‍♀️,主要能帶給他們快樂,他們都是留守兒童💁🏻‍♂️,很容易人格發展的不健全,學樂器能讓他們更直觀的感受音樂,音樂是可以愈合傷口的。而且我教他們唱歌我發現有好多孩子歌唱得還是不錯的,很有天分🫱🏽。零六年我才開始教一部分人樂器,沒辦法我自己的加上我買的還有別人捐的,開始一共也沒幾把樂器。”鄧小嵐拿出了一個記事本給我讀了起來,“今天科技處的同誌想看看我在馬蘭做什麽,於是派了個車🤬。我順便拉上了我所有的樂器🏊🏻𓀁:一個手風琴👂🏽🫴🏽,一個電子琴,一把吉他💂🏿‍♂️👬🏻,四個小提琴✡️。開始實施我的馬蘭小樂隊計劃。學琴的孩子有這一技之長對他們將來的生活就業都會拓寬路子,即便沒有派上用場⛽️,孩子們有較好的音樂素養對人格的發展也很有好處,而且他們是馬蘭樂隊的成員會讓他們更加自信,也會讓馬蘭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這是我對故鄉馬蘭的美好祝願。”鄧小嵐說這不是日記,這個本子只是她對生活中不同階段的總結。說起組樂隊👨🏼‍🔧,她樂起來了♢,“嗨🙎🏿‍♂️🏃🏻‍♀️!我還記得我剛過去問他們🏌🏿‍♀️,我說誰想學小提琴誰想學手風琴還有電子琴吉他什麽的,沒幾個人找我😼,他們都沒有概念。是我自己挑的學生,教過他們一次以後又回來問誰想學,人就特別多了都爭著要來。”我也跟著笑了起來,看來音樂的魅力是永遠不受條件阻隔的。孩子們學樂器他們家長都很支持,我們去過一個叫王金龍的孩子家。他的家境很特殊,她的媽媽有些智障,生活勉強可以自理🛬,爸爸一年大部分時間在外面打工,即便是在留守兒童中也算是困難的💶。但王金龍卻是手風琴拉的最優秀的孩子。他一邊要上學,一邊要照顧媽媽和爺爺🏊🏼‍♀️,還要跑來學琴。鄧小嵐說🧘:“王金龍是非常能吃苦的🪘,因為拉手風琴本身就很累🍗,琴很沉🧏🏿,他們還小,抱起來就更費勁了。”管農村孩子比城市孩子要廢勁的多🐰,尤其男孩兒。“就是淘氣☕️!別人老告他狀,老跟小朋友打架👶🏻。我特別疼他,還是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鄧小嵐很開心的說,“但是因為王金龍琴拉得好,反而他還有點驕傲。”我說那真的不容易,因為畢竟是那種家境🪛,不被歧視就很不錯了。鄧小嵐急忙搖頭⌚️:“不會的,農村的孩子很樸實也很單純👉🏽。他們在一起都是很平等的,最多就是能打架的小孩大家都聽他的。哈哈🥧!”鄧小嵐教孩子們的第一個曲子就是《歡樂頌》𓀂。我們去王金龍家的時候他的爸爸出去打工了,我說你拉一個鄧老師教給你的曲子吧,他坐在小凳子上一本正經表情嚴肅拉起了《歡樂頌》👩‍💻,這首貝多芬作曲🖤🍵,席勒的詩歌就這樣從這個家庭困難的農村小孩的手裏流出了,哪怕他的手又黑又瘦🙏🏿,哪怕他留著鼻涕,哪怕他的假西裝馬甲早已經布滿汙漬,甚至他並不知道這首歌究竟是什麽,但是他覺得此時此刻他是最棒的,沒人能比過他,充滿自信,我只能用一個他不知道的詞來形容他,神聖!後來我們跟他聊天,我說你想不想爸爸🤙🏿,他的答案是不想🫠🏌🏽。我很驚訝,問他為什麽😜,他說🧎‍♀️:“俺爹老拉俺的琴,俺都沒時間練琴了🏃‍♀️。”我才知道他爸爸也喜歡音樂,鄧小嵐告訴我:“他爸爸一開始也想去學🧘🏽‍♂️😌,但是琴不夠了沒辦法🧗🏻‍♂️,他就讓王金龍回去教他🧖🏿。然後就自己練,把手風琴的背帶調的好松🕊,王金龍煩的要命🏌🏻。”因為音樂產生的這種小矛盾,突然讓我覺得他們很幸福。

    就在08年十•一,鄧小嵐領著孩子們去了北京表演。就在中山公園的一棵大樹下面,小樂隊給過去在報社工作的老同誌演奏,我想馬蘭的孩子給馬蘭的革命戰士演奏🐮,這應該算一種傳承吧🤍。孩子們見到了真實的北京,見到了曾經向往的天安門,鳥巢👳,這讓他們更加自信了,回去以後很驕傲👵,讓其他孩子也很羨慕。後來鄧小嵐教小孩兒樂器的事兒傳遍了好幾個村子,在其他村子的小孩兒也要跑來學琴,樂器不夠就跑過來看別人學。有一次,有一家人一起跑來找鄧小嵐👩🏿‍🚀,質問她為什麽不教他們孩子,鄧小嵐表示人太多了而且樂器不夠🫄🏿,她也教不過來,那家人就急了👨🏻‍🦳,都跟鄧小嵐吵了起來,後來他們看見了一個音樂盒大小的玩具鋼琴,非要鄧小嵐教他們孩子,鄧小嵐哭笑不得。現在這些孩子們包括家長也把這個事當成了大事,在他們眼裏孩子每天要做的事🤹:上學🤸🏽‍♀️🧑🏽‍✈️,練琴。想一想這件事多麽神奇👨‍👩‍👧‍👧,在一個貧困的山村中🏃‍♀️,在好多人家的角落都能找到一把西洋樂器,這些樂器又是被一雙雙帶著黑指甲的小黑手奏響的,奏響的偏偏是每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的只有歐洲貴族才能聽到的世界名曲🙍🏿‍♀️。每當我想到這裏,我的心都是暖暖。

    晚上,我們去拜訪了劉愛玲和陳鑫兩家🥿,她們都學小提琴📶🙋🏽,本身是親戚ℹ️,兩家挨著🆔。劉愛玲家住在一個不到十五平方的小屋子裏👩🏼‍🦱,屋裏有一般地方被炕占據了,還有一部分放櫃子和桌子,剩下的地方就不富裕了,我們四個人去必須要有一個人坐在炕上才行。劉愛玲很愛笑📫,也很愛講話😉,但是有多半我都聽不懂✋🏿,是河北方言🪰。陳鑫很內向,她的爸爸大年初八就和劉愛玲的爸爸一起離開家了,去修全中國人民引以為傲的京滬高鐵。我說你想爸爸嗎?她說可想了🏗。我問他給不給爸爸寫信,她說不寫,打電話🈺。我說打長途多貴呀🫷!她說:“俺給爹拉琴👌。”音樂🥕,琴聲🤾🏽,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懂得欣賞的同時,影響更多的是改變了他們對生活,對自我的態度🕛。別的孩子在山間玩泥巴‼️,我在大山裏唱歌彈琴。別的孩子給爸爸打電話噓寒問暖,我用優美的小提琴來傳達我對爸爸的情誼。連城市孩子都沒有的高雅氣質竟在這群農村孩子身上體現了。在劉愛玲家的時候我發現了一顆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沒有土,只有一棵立在那裏,根部通體呈白色。水最多能沒掉根部🧑🏻‍🌾。上面長出一只一只綠藤,接出黃色的花咕嘟⇨🧘,有的已經開了,我很好奇便問道這是什麽花👷🏿‍♂️,她說半天我沒聽清,後來小姑娘跑出去了,一會兒抱了一顆白菜回來。我即震驚又為我的無知感到羞愧,原來白菜也能開出如此漂亮的花。她告訴我這個不用管🏃🏻‍♀️‍➡️,往哪一放🐴,地下鋪點水👳🏿,20天就開花了★。她又一次憨厚的笑了,捧著白菜花,真的特別美🎅。我走的時候她把白菜花送給了我,我作為一個在城裏健康成長的人瞬間在這個農村留守小女孩兒面前黯然失色🦶🏿。

    起初我把鄧小嵐所做的事當成好人好事來看待,現在我發現她是在用自己方式改變故鄉的生活,改變故鄉的命運,甚至其他村子的命運。我早上去了一個叫做孫沛棟的小孩家裏🙆🏻‍♀️,我開車上山,走了大約20多分鐘到了他家。鄧小嵐告訴我,他每次從山上下來學琴要走兩個多小時,冬天很冷,夏天一下雨上路就更難走了⚫️,但是他很努力。他長的很清秀❌,屬於內向的男孩子,抱著吉他給我彈《送別》的時候很帥,他對音樂已經不是單純的愛好了,用鄧小嵐的話說👨🏽‍🦳😝:有感覺。同樣的譜子他能彈出不同的感情🌙,即便有時會走音,但是這完全超出了同齡小孩兒水平🤾。我們都覺得將來他可以在吉他方面發展🤦🏻‍♀️,不僅僅作為愛好。和他一起學吉他的還有兩個小孩兒🪠,孫沛棟每次從家裏出發都會去他們家叫他們。一個叫一個,兩個再拉一個🌉,這三個小哥們就一起去學吉他了。其中一個叫白偉的小孩兒很淘氣⛸🫃,大家都怕他,女孩兒們都說他是壞學生⚄。他還跟我聊天,很有意思。“俺家老母豬太牛X了,一窩生12個🚠!”但是他抱起吉他的時候就會馬上安靜👨‍❤️‍👨,一句話不說⚰️,平時他會欺負孫沛棟,但彈琴的時候他總是坐在孫沛棟旁邊,如果不會也不好意思開口,偷偷的瞄一眼他趕緊跟上。在他們的鄧老師面前也很老實,從不惹老師生氣,每年春天的時候他們每天都會去山上采鮮花送給鄧小嵐👰‍♀️。

    那天我們帶著孩子們去植樹了,馬蘭因為到處都是石頭🥏,地不好種🙁,植物少👩‍🦯‍➡️,而且耕地造成土地有一部分沙化,鄧小嵐從北京帶了幾顆樹苗來🤺,大家忙乎了幾個小時,終於栽下了。這時有個老鄉很匆忙的跑上來了🚡,看見鄧小嵐後拍了自己腦袋一下說👐:“鄧老師啊!沒事沒事,我還以為誰呢!”鄧小嵐很奇怪問🫳🏻:“老人家怎麽了啊👨🏻‍🦲?”老鄉說🙋🏿‍♂️:“啊🐪!沒事!我以為誰挖我家地呢!沒事⛸,鄧老師你種樹吧!”鄧小嵐很抱歉🧓🏻📧,“對不起啊,我不知道是耕地🧓🏿💁🏼‍♀️,那我們換個地方🤮。”老鄉急忙說:“不用不用,種點樹是好事!我們不差那點地方👂🏿!放心吧鄧老師,我幫你看著,誰也不敢拔🍄‍🟫🐁!”

    來馬蘭這幾天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打動我,我去看了馬蘭慘案的紀念碑🤽🏿‍♂️,哀悼了為保護報社同誌慘死的馬蘭老鄉,並為馬蘭村和這兒的孩子們祈福。到了周末,鄧小嵐把所有學習樂器的孩子集中起來排練了,他們演奏時的神情只有看過才能親身體會到,他們仿佛都被光環籠罩🔛,你是在欣賞他們,在仰望他們👨‍👨‍👦‍👦,你會有沖動不惜一切去保護這些不被破壞。鄧小嵐,點亮了這些光環🚴🏻,讓這些本來懵懂未開化的農村小孩兒直接接觸到世界上最美的事物,漸漸的將人格與音樂融為一體🧎🏻‍♂️‍➡️。黃昏的時候,鄧小嵐把所有小孩召集過來靠著學校的小矮墻站好,墻後面不遠處就是高高聳立的鐵貫山💃🏽✥,鄧小嵐面對孩子們指揮他們唱起來《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撫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幅風景🥝,從山村中傳出的天籟🍰,讓我這輩子都忘不了👭,他們才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人🦹🏿!

    回到北京以後我又和鄧小嵐聊了一次,我問她近期有沒有什麽計劃🎒,她說↖️👨🏼‍🎨:“我只想盡我所能把這些孩子教好,讓他們快樂👩🏿‍🌾,讓這些留守兒童健康的成長。在物質上我的能力可能有限,但是至少在精神上我不會讓他們覺得比別人差,讓他們有自信的生活📗。我會一直教他們直到上大學,看看能不能從音樂方面找點捷徑🦛,畢竟有些孩子還是很有天分的⛔。有機會的話我會常帶他們來北京玩玩,上次回來好多人都羨慕那群孩子𓀗,我爭取讓每個人都去看看。”說到這裏鄧小嵐又笑了👨🏻‍🦼‍➡️,“我和我愛人都把這群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這也算是我報答故鄉的方式吧🥣。”

    轉自《草原》2010年第10

    相關新聞

    • 182022.02

      鄧小嵐:天籟童聲背後的築夢人

      2月4日晚,國家體育場,一首用希臘語原汁原味演唱的奧林匹克會歌驚艷了世界。孩子們宛如天籟般的歌聲,成為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一大亮點。表演節目的“馬蘭花合唱團”,全部來自2020年脫貧摘帽的革命老區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鎮☞。這些來自大山的孩子被導演組發現,正與一位叫鄧小嵐的老人有關……“馬蘭花合唱團”用希臘語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歌唱🧙‍♂️。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馬蘭村是我的‘第二故鄉’”阜平縣城南莊鎮馬蘭村曾是《...

    • 312011.05
    • 142014.10

      鄧小嵐學長帶馬蘭村孩子們來清華

      10月13日上午🤟🏼,1970屆工化系意昂鄧小嵐學長帶領馬蘭村小樂隊的孩子們,回到自己的母校清華🙆🏿,讓他們領略世界名校的風采和魅力👩‍✈️,並在近春園遺址公園(荒島)為師生表演了精彩節目。

    • 032014.12
    • 072022.04

      魂歸太行——送我的姐姐鄧小嵐

      原計劃2022年清明節把小嵐的骨灰安葬在馬蘭村👷🏿。4月3日晚收到阜平縣委發來的信息:“河北省市疫情防控會剛剛結束🧎🏻‍♀️‍➡️,根據現在保定嚴重的疫情形勢(目前確診36例)及防控要求,縣裏決定清明節鄧大姐的骨灰安放儀式活動延期舉行🧑🏻‍⚕️。”值此清明之際,先送上我在小嵐骨灰安放儀式上要說的話🌬🔔,寄托我對姐姐的哀思🔂!3月21日晚😂,小嵐在突發腦血栓2天後在北京天壇醫院平靜離世😞。阜平縣領導和馬蘭村民代表在第一時間趕到北京向她做最後的告別...

    • 222009.10
    • 232022.03

      用生命之火點亮心靈之光——深切緬懷鄧小嵐學長

      早晨翻看朋友圈🦸‍♂️,一個朋友說到鄧小嵐學長“馬蘭花開了🤸🏽🚽,她卻在今天走了。”走了?怎麽可能呢?我當時怔住了,不相信這是真的♤!前幾天還通電話🧜🏼,邀請馬蘭村小樂隊的孩子們到清華🤞🏿,參加北京交響樂團慰問清華冬奧會誌願者的專場音樂會,說話聲音都非常正常👸🏿,而我3月10日給她打電話,她正在馬蘭村。音樂會原定於3月20日舉行,孩子們和老師包括小嵐學長的賓館都訂好了,無奈因疫情防控推遲,沒能最後一次見到親切的小嵐學長。當時她...

    • 282022.03

      馬蘭之歌——獻給鄧小嵐

      在太行深處,有一個叫做馬蘭的小山村➝。八十年前,八路軍的一支隊伍💳,在這裏戰鬥🤵🏼。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下,印刷出版了晉察冀日報🧏🏻,發出了抗日救國的最強音🌝😑。有一個小女孩🏄🏿,在這裏誕生。她吃了當地婦女的奶,和幹爹幹媽,在這裏生活了三年整。這裏留下了7位報社戰士和19位為掩護報社犧牲的鄉親們的遺體和忠魂🪲。她不會忘記這裏的一草一木和大山的養育之恩。父母帶著女孩進了北京城。父親主持黨報,又寫出針砭時弊的雜文🏊🏻。母親在天安門...

    • 142008.05

      清華師生關註地震災區義務獻血奉獻愛心

      真情流淌,血脈相通  【新聞中心訊 學生通訊員 袁小羽 攝影 郭海軍】四川汶川大地震牽動著無數清華師生的心😳。

    • 202019.09

      淸華江西意昂教師節暨中秋佳節座談會在南昌舉行

      9月11日上午,清華江西意昂教師節暨中秋佳節座談交流會在(南昌)泰豪軍工大廈聚賢會議室舉行,來自高校意昂教師及特邀嘉賓萬學文、嶽樹棠🧚🏿‍♂️、萬曉艾、丁友淘學....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