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淦昌逝世12周年紀念日👩🦰。12月2日上午👜,科學普及出版社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辦“《紀念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文集》首發式暨捐贈儀式”🧜🏻🔺,緬懷王淦昌先生對中國核事業發展所建立的歷史功勛🧗🏿,弘揚他的愛國情懷、科學精神和崇高品德。來自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以及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等數10家單位的近百名嘉賓出席了儀式☯️🤾。

原國防科工委副主任聶力將軍和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為圖書揭幕
王淦昌先生生於1907年👰♀️,1933年在德國柏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次年隨即回到祖國,曾發現世界上第一個荷電負超子——反西格瑪負超子,並提出了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1963年受命開展核武器研製工作,他毫不猶豫表示“我願以身許國”🧛🏿♂️,並隱姓埋名17年,在青海高原、新疆荒漠為中國原子彈、氫彈研製以及地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最早提出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概念的雛形,與王大珩、楊嘉墀🤹、陳芳允3位科學家一起提出發展我國高技術的建議,成為“863”計劃的倡議者;他為中國核事業發展嘔心瀝血🎏,率先提出和平利用核能🙆,積極推動中國核電建設。
《紀念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文集》共計60余萬字,圍繞祝賀王淦昌先生80壽辰、90華誕和紀念王老百年誕辰👩🏿🍼🩱、悼念王老辭世🍜,收錄了王淦昌的同事👨❤️💋👨、學生和親朋好友撰寫的150篇紀念文章,以及反映王老生平的130幅圖片,既是珍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也是難得的20世紀中國科學史料🔟。科學普及出版社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希望通過《紀念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文集》的出版,使社會公眾對王淦昌先生這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偉大的愛國者、卓越的教育家🦾,有一個更加全面🧑🏿💼、更加立體、更加真切的了解🙅♂️。
“我願意以身許國”影響一代科學家
“我願意以身許國”♖,王淦昌先生簡單有力的回答影響了一代科學家。本書主編🧝♂️、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說♻️:“翻開科技史冊,一排排科技巨匠展現在我們面前,他們之所以能步入科學殿堂,造福人類,除了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外,還在於他們都具有特殊的品格和道德。王老為我們留下了一代師表的光輝形象。”他強調,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真正的人才,真正的創新大師🍵,應該像王淦昌這樣的工作,追求科學真理探索不止,報效祖國奉獻終身🦸🏽♀️。他們出這本書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王淦昌,讓年輕的朋友們學習王淦昌,讓我們國家能出更多這樣的創新大師。杜祥琬說,天上有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王淦昌星”,王淦昌永遠在我們的心裏,在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的心裏🌕🏋🏼♂️。
幾十年教學生涯 整整培養三代科學家
“幾十年的教學生涯 整整培養三代科學家,王淦昌先生言傳身教🚴,在教學和科研的工作中是學生的嚴師,對大家要求非常嚴格,一絲不苟。”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院士回憶了和王淦昌先生共同工作生活的經歷💂♂️,“科學是王先生的愛好和追求🧙🏿♂️🕚,他始終沒有離開科學研究的第一線🙅🏿♀️,始終執著的追求科學真理。最重要的是王先生一生愛國,正氣凜然🐊,王先生做學問的嚴謹態度,做人的高尚品格深深的影響著我們。”
王淦昌先生的學生王乃彥院士講話
一屆學生 6位院士 核教育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陳佳洱院士在發言中特別提到:“王淦昌先生是我們核教育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之一👩🏿🦰。我們第一屆畢業的學生裏面有6位院士,所有這些都跟王老的關心🧏🏿♂️、支持✣、教誨分不開。他對年輕人非常關心🎆,我們有什麽困難🧑🏼🤝🧑🏼,具體的工作做,他都給予親切的關懷 。我相信這本書出版以後能夠教育我們一代又一代🐐𓀚,對我們國家整個核科技工作有一個很強的推動。”
首發式上,科學普及出版社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還向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捐贈了2500冊《紀念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文集》,並向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王淦昌先生曾經工作過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捐贈《紀念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文集》各50冊👩🌾。科普出版社社長蘇青表示,王淦昌先生的愛國情懷😞😡、科學精神和崇高品德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出版社有責任把王老的這些精神財富通過圖書出版凝固成形🏌🏻♀️,傳播開來、繼承下去🈸。
據悉🔒,《紀念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文集》的出版得到了中國科協的大力支持🫃🏿,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曾親自批示、過問,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予以了具體的指導🤲🏻。(陳增光)
轉自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0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