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席建忠:欲立業,先為人

2010-10-20 |

席建忠,生於1974年,山西朔州人,1992-1996年就讀於北京理工大學化工專業,1997-2000年於意昂体育平台攻讀分子細胞生物專業碩士學位,2000-2002年在康奈爾大學生物工程專業深造,2001年底隨同導師轉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主要攻讀生物力學、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專業學位,副修分子與細胞生物工程專業,2004年取得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同時還獲得UCLA生物醫學工程系年度唯一的優秀博士畢業生稱號。20053月獲得中國教育部2004年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加州地區共有六人獲此殊榮)。在美國求學期間曾參加過十多次國際學術會議,並做過多次學術報告。20057月,他成為北大工學院第一位“優秀青年人才引進計劃”的特聘學者,現為北大工學院教授。

初到北大廖凱元樓,我們一行人在樓層裏繞來繞去,找不到約定的地點。這時,看到一個年輕的身影在對面揮手,熱情而友好——這就是學長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做人先於做事

  學長的成長經歷可謂是奮鬥出的精彩,從北理工到清華,到康奈爾,再到UCLA。每一步都穩紮穩打,直到今天學長仍還在拼搏的路上。談到做好科研必備的條件,學長的經驗之談很中肯也很受用,既是對自己的過去經歷的綜合概括,也是給學弟學妹們的衷心建議。

  學長說,興趣是第一位的,只有喜歡一件事才能真正地探索和完善它。當我們講到自己對生物很有興趣,但是不喜歡數理化,學長立刻語重心長地說道,大學知識是基礎,是將來做深入的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一定要認真學習和掌握。

  同時,踏實是做研究的前提,踏踏實實不僅是做事認真的體現,也是做人必不可少的品質。學長始終都強調,成大事一定要先過做人這一關。他講到初到清華時自己的基礎略有欠缺,後笑言自己後來取得的成績令導師都略感驚訝,前進的過程中靠的就是實幹打拼的精神。學長坦言在清華最大的收獲是克服了自卑心理,結識一群誌同道合而又十分優秀的同窗,得遇一位令人尊敬的良師——陳國強教授。

  既然做人最重要,那麽應該做什麽樣的人?學長的答案是:誠實、守信、踏實、可靠。一個人的性格和態度決定命運,這是學長一直抱守的信念。精英的圈子非常小,要真誠地對待他人,與別人合作,給他人留下積極的印象,好人品和出色的工作能力讓我們擁有立足之本。

學長最後強調,科研需要廣博的知識面和敏銳的洞察力,這樣才能獲得新的靈感和創意,發現不同現象之間蛛絲馬跡的聯系。

教育之本,在於育人

  學長不僅親身經歷了中國和美國的高等教育,而且現在也是在教育工作戰線上奮鬥的一員,對教育事業深有體會。

  談到中國大學和歐美大學的差異,學長認為二者的差距正在一天天縮小,國內的大學逐漸走向國際化、標準化,同時一些學校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氛圍和風格。學術上高標準,風格上百家齊放,這是我們期待的情況。同時學長對國內生命科學發展前景報樂觀態度,國內對於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視度正在提升,國家投入的資金不斷增多,生物學者在國內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但與歐美相比,我們的科學教育還有一些欠缺。學長舉例說,在美國地街上隨便找一個小孩,他都能和你聊聊DNA sequence,因為美國教育的科普工作非常到位。兒童電視節目中有製作精美的動畫版的科學模型,科技館等地方有觸屏的學習機,講解方方面面的科學知識。美國的初等教育,側重點不在於要教會孩子們某些特定的東西,而是讓他們更多地接觸各種知識,各個學科,發現並培養自己的興趣,發現自己的特長所在。所以美國的孩子從小浸潤在這樣一種環境當中,他們對科學既沒有畏懼感,也不會產生諸如“科學無趣”這樣的誤解。所以美國人用好奇的眼光看待科學,用平和心和進取心探索科學,美國的學術氛圍也更加自由,利於科學的生長。席學長認為,中國有中國的特色和難處,但可以在適當程度上效仿國外的一些優秀經驗,比如可以讓學生更早地接觸和了解科學,初中或高中進實驗室參觀、實驗;將面向學生的科普書籍做得更精美有趣,循循善誘而非刻板教條等等;更加註重學生興趣的培養,而非只是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

  談國內教育,不可避免地要談到高考。學長坦言,中國目前特殊的國情——人口眾多,資源少而集中——決定了高考的嚴肅和殘酷性。我們抱怨之余,還是得坦然接受,因為改善現狀的擔子始終在我們肩上。對比之下,在英美等國家教育資源相當豐富,學生不用擔心上不了大學,甚至有相當一部人主動放棄讀大學的資格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愛好和特長。但席建忠學長同時表示,高考是一次歷練和洗禮,相信經歷高考並順利闖關的孩子一定有非凡的毅力和決心,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成長機會。

學長不失時機地教導我們:身處名校的學生要培養自己的愛好,專心學問,少一點功利的思想;事業成功與否同自己的態度,性格,基礎,知識面,行為等方方面面息息相關。年輕人應保持開放的大腦,保持成長的心態。

失敗是柳暗花明的序曲

  長期從事科研事業,屢獲佳績的背後一定有很多次心酸的失誤。席建忠學長談及此事,眼神中流露出的不是遺憾,而是坦然。

  學長與我們分享了他對失敗的處理方法:第一步接受並總結經驗,第二步嘗試在其中發現新的契機。學長舉例說,對於剛進入某一領域的研究生而言,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也是一種鍛煉,是難得的成長經歷。很多以失敗告終的實驗,過程中卻有很多值得探索和總結的現象,關鍵在於操作者是否能敏銳地捕捉到有效信息,提出新的探究方向,所以說失敗也是下一次成功的起點。

  學長認為,做科研不能急功近利,因為科學本來就是“慢活兒”,需要看進去、鉆進去,再想出來、做出來。做科研只要方向正確,踏踏實實地做,並在過程中不斷地適當調整自己的方法和方向,就一定會有收獲。

  席學長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獨立承擔了美國NASA(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所資助的納米生物研究項目,其研究成果《自組裝的肌肉細胞帶動的微型器件》(Self-assembled Micro devices Driven by Muscle)於20051月份發表在《Nature Material》上。在這個項目中,他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方法,讓肌肉細胞(直徑相當於頭發絲粗細的五分之一,在該實驗中采用老鼠細胞)自動地組裝到微型器件上(由半導體矽材料製成)。在他做該項研究之前,已經有很多人曾經嘗試過,有人甚至努力了一年多,但最後都放棄了。在研究過程中,他的導師也曾多次建議他放棄,然而他卻固執地堅持了下來。為了實現自動組裝,他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去解決實驗中的三個關鍵性問題:第一,控製肌肉細胞的生長方向和生長位置;第二,改變半導體材料的屬性,讓肌肉細胞能夠和材料相結合;第三,找到一種材料能夠在適當條件下去掉,但又不影響細胞。從20015月開始,到2003年底,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後,這個項目終於基本完成。導師在看到他的研究成果後,欣慰地說道:“你可以畢業了”。

  談話間席建忠學長再一次強調了為人處事的重要性。有些學生在科研裏可能屢屢遇到挫折,但他始終表現出一種百折不撓的品質。導師面對這樣的學生,願意提供更多地幫助和教導給他們,因為大家都相信,一個人具備了關鍵的品質和素質,成功只是早晚的事。

  不知不覺中,采訪時間即將結束了。我們不僅被席學長謙虛的態度、平和友好的風度所吸引,也很感動於學長這樣真誠地講述自己的經歷,分享他的人生經驗。

采訪的最後,席建忠學長口述了給意昂体育平台學弟學妹們的建議:懷一顆感恩的心,凡事少一點抱怨。他又懷著深深的眷戀,為即將百歲的母校意昂体育平台寫下寄語:希望意昂体育平台越辦越好! (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李月)

轉自 學生清華網 20101014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