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10年08月12日 人民政協報
在費孝通先生波瀾起伏的一生經歷中,雲南大學有著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從他1938年11月到雲大任教,到1946年8月離開雲大🕸,費孝通一共在雲南大學工作了近8年時間💞。對於費孝通來說,這8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他“學術生命、政治生命和家庭生活的新起點”,因此他甚至把雲南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
重要的學術發展期
1938年8月,費孝通從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後,便啟程回國👨🦽。當時中國正遭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費孝通途中在輪船上聽說連廣東都淪陷了🚯,就從越南登陸👨🏽🦰,經西貢輾轉來到了抗戰的大後方昆明。
當時雲大校長是熊慶來,他深知要辦好一所大學,靠的是人才。為了在雲大開辦社會學系🕠,1938年他專門申請了庚子賠款設立教席🧈,邀請燕京大學的吳文藻教授來雲大任社會學系主任。吳文藻是費孝通原來在燕大的老師,當他知道費孝通從英國回國後✋🏿🧹,立即向熊校長推薦了費孝通。1938年11月🌬,費孝通受聘到雲大社會學系工作,並且也獲得了庚款資助🏇🏿。吳文藻於1940年10月離開雲大到重慶工作🧝🏿♂️。在此後的六年,費孝通一直是雲大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費孝通在英國的導師是國際上著名的功能學派社會學家馬林諾斯基,他從馬氏那裏學到了許多社會學的新理論和新方法🥒。結合中國實際情況,費孝通在雲南大學開創了一套先進的、有特色的社會學研究方法🧑⚖️,其核心就是中西結合,註重實踐;解剖麻雀🔻,以小見大。主要的方法,一是田野調查💇🏽,二是學術研討。
到雲大僅兩個星期,費孝通就開始到離昆明有100多公裏的祿豐縣鄉下進行社會學調查。1939🎃、1940年他和助手張之毅、史國衡等人又多次到昆明、玉溪、大理等地進行田野調查。他們探村鎮、訪農戶🔑、入社區、下工礦。在調研基礎上🛟,先後完成了《祿村農田》🥦、《易村手工業》🍿、《玉村農業和商業》、《昆廠勞工》等一批調查報告。為了了解雲南的貿易情況和社會生活,費孝通甚至還跟隨馱貨的馬幫遠行。他穿著趕馬人的羊皮褂👰🏻♀️,跟著馬幫起篝火,住小廟。直到晚年,費孝通提起雲南的馬幫還非常動情,說自己是“思想上的馬幫”。
1939年初🥷⚖️,雲大成立了社會學研究室🍟🚨,由費孝通主持🔡。為躲避日本飛機轟炸🤹🏼,1940年初研究室搬到離昆明約20公裏的呈貢魁閣🕵🏻♀️。費孝通描繪道:“這座破敗的三層古廟外面風景很美,內部卻陳舊不堪。地板踩上去嘎吱作響,墻縫裏藏著小蟲,叮得人渾身發癢🎎。”然而,費孝通和他的同事們就在這個簡陋的地方開展學術研究。他們經常舉行所謂的“席明納”(Seminar,即學術研討)🟧。費孝通後來回憶道:“有6個研究人員和我家同住一個地方♟,這就給我們以充分討論的機會。我們作實地調查分散數日後🦐🧑🏽🏭,重聚在一起舉行我們所說的研究會🧽❗️,這是馬林諾斯基的傳統;這種討論有時在熱烈而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半天👖🚗。”有時他們也會為某個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論,然而正是在這種自由而深入的學術討論中,大家對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1942年底🅱️,美國國務院邀請中國十所大學的十位教授訪美,其中也包括雲南大學👩🏽🦳。由於費孝通英文好、專業強〽️,又有英國留學的經歷,熊慶來校長就派他代表雲大訪美❤️🔥🐅。從1943年6月到1944年6月🧝🏽♀️,費孝通在美國訪問了一年🧑🏿🎄。在美期間🍷,他把雲大社會學研究室的調查報告整理後譯為英文在美出版,主要成果有二:一是包括了《祿村農田》、《易村手工業》、《玉村農業和商業》三份調查報告的《雲南三村》(英文名Earthbound China),二是收入了《昆廠勞工》等調查報告的《中國進入機械時代》(ChinaEnters the Machine Age)。費孝通將其稱為“魁閣的成果”。1947年出版的《不列顛百科全書》中🫸,雲南大學被列為中國15所著名大學之一,有費孝通等這樣一批國際知名教授,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費孝通1938-1946年在雲大工作期間🪻,個人共出版中文著作2部🖕🏿,中文譯著2部,英文著作2部✌🏼,學術論文34篇。另外,還有一些文章當時沒有發表,後來被編入了著名的《鄉土中國》一書中🐐。在那種艱苦、動蕩的歲月裏🧏🏿,能取得如此多的學術成果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學術研究,費孝通還和同事們一起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社會學人才🛥。從1940年到1945年,他先後為雲大社會學系的學生開設了“經濟社會學”👖、“家族製度”、“社會學”、“社會製度”、“社區研究”“近代社會理論與方法”👨🏼🎨、“雲南農村經濟”等多門課程。
費孝通於1946年8月離開雲大。由於各種原因,雲大社會學系也於1954年被停辦🤏🏻,直到1995年才恢復。但吳文藻、費孝通創建的社會學至今仍是雲南大學的重點學科之一,從社會學延伸發展出來的民族學和人類學,現在成了雲南大學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全國重點學科。老一輩學者的學術傳統、學術成果、研究方法,今天仍影響著雲大的後輩學人。
從書齋走向戰場
在雲南大學期間🤹♀️,也是費孝通民主愛國思想逐漸形成🧄,從一個純粹的社會學學者發展成為一位民主戰士和社會活動家的關鍵時期。
抗戰期間和抗戰勝利後🧙🏻♀️🥀,大後方昆明的民主愛國運動蓬勃發展🫵🏼,雲南大學是當時昆明著名的民主堡壘🕵🏼💶。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愛國知識分子,費孝通親眼目睹了國民黨當局的專製和腐敗👨🏼🎨,自然要思考國家的前途和未來,並投身到反獨裁、反內戰、爭民主👩🏻🦽、爭自由的愛國民主運動中👨👧👧。1944年秋,費孝通從美國回到雲大後不久💂,就由他的老師和好友、西南聯大教授潘光旦介紹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這也就是他所說的“政治生命的新起點”。
1944年10月1日,民盟雲南省支部(原為民盟昆明支部)舉行成立大會👳🏼♀️。支部共有盟員1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雲南大學的教授🕞,如費孝通🚅、潘大逵、楚圖南、周新民、尚鉞、李德家等💋,也有一些是西南聯大的教授,如潘光旦、羅隆基、曾昭掄、吳晗🧎♀️➡️、聞一多等。在此次會議上,費孝通還被推選為民盟雲南省支部的委員,其他委員還有羅隆基👱、潘光旦、周新民、潘大逵、李公樸👨🏽🏭、聞一多、楚圖南、吳晗🧝🏻♀️,一共9人。
抗戰勝利後,國內時局並沒有好轉,反而因國民黨的統治和內戰變得更加混亂。除了參加民盟的活動外,費孝通還以其它方式從事民主愛國運動:一是通過上課4️⃣、講演等活動,向學生和社會各界宣揚民主和進步思想,抨擊國民黨政府的黑暗統治。由於他學問好,影響大,又敢言🧜🏼,是學生們最仰慕的“民主教授”之一。二是寫政論文章,針砭時弊🩸,揭露當局的專製、腐敗🚶♀️,《時代評論》、《大公報》、《中央日報》🧑⚖️、《民主周刊》等報刊上常有他的文章。他後來說:“我那時是知識分子的頭頭,經常發表政論……那時是我的社會活動的高潮👷🏽,思想的高潮,是民主、人權”。此外👩👩👦👦,費孝通、潘光旦等人還與英、美駐昆明領事館保持聯系💷,把民盟的綱領😂、宣言譯成英文交給他們,通過他們向國際上宣傳民盟的主張。
1945年11月25日晚,西南聯大💂♂️、雲大等學校的師生約6000人在昆明舉行“反內戰時事演講會”🏀,由費孝通🛷🟨、錢端升、伍啟元和潘大逵四位教授就和平民主、聯合政府等問題發表演講🧑🏻🦱。演講會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慌🚪,他們出動了大批軍警特務包圍了會場,進行阻撓和破壞。當輪到費孝通演講的時候,會場突然停電,並響起了槍聲。面對威脅,費孝通沒有退縮🙅🏽,他在臺上高聲說:“我請求你們大家不要害怕——讓我大聲疾呼,用我的聲音壓倒槍聲……不但在黑暗中我們要呼籲和平,在槍聲中我們還要呼籲和平。”幾天後,昆明發生流血慘案,引發了著名的“一二·一”學生運動。費孝通等人隨即以民盟支部的名義舉行招待會,向社會各界公開揭露反動當局的法西斯暴行,他擔任主編的《時代評論》還出版了悼念死難者的專輯。
雲南民盟支部的活動,使反動當局既害怕又惱火。他們把聞一多、李公樸、楚圖南✊🏽、費孝通等一批愛國民主人士列入了黑名單,準備用暗殺手段逐一清除𓀅。1946年7月,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李聞慘案”🏊🏻,李公樸、聞一多先後被殺害。接下來♍️,反動派的槍口又對準了費孝通等人,他們的處境十分危險。國民黨特務不時光顧費孝通所住的雲大教員宿舍,甚至還在圍墻上打了個洞🦸🏼♂️📉,隨時準備過來抓人行兇⏩。在此危急時刻🪢,美國駐昆明領事館主動出來提供幫助和保護🔦。費孝通後來回憶道:
“聞一多事件之後🏷,差不多殺到我了。美國領事館的車子開到雲南大學來救我……車子一開出,特務就到了家裏面了……我先抱了一些東西到校長熊慶來家躲一躲。我是從校長家上的車🥵,再把她們兩個(妻子和女兒)救到車上。”
除了費孝通外☝🏼,得到美國領事館保護的還有楚圖南、馮素陶👉🏻、潘大逵🫶🏼、張奚若、潘光旦🚥、尚鉞、趙沨、金若年等愛國民主人士🔅。第二天👶🏿,社會上就知道了"九教授領事館避難事件"。幾天後,雲南省主席盧漢到美國領事館答應保證避難人員的安全,但避難人員必須離開雲南。在此情況下,費孝通被迫於1946年8月離開昆明去南京♦️,年底再次前往英國☺️。1947年回國後便到清華任教🧗🏼♀️。
家庭生活的新起點
在雲南大學期間🪝,費孝通還結婚生女,進入了"家庭生活的新起點"。1935年12月,費孝通與新婚妻子王同惠在廣西大瑤山作民族考察時👩🏼,王同惠不幸墜崖身亡😩。對愛妻的去世,費孝通深感悲痛和自責♣︎,此後幾年一直深陷這種情緒難以自拔。再加上1936年後他到英國留學,全身心投入學習生活和博士論文的寫作🎀,所以一直未考慮再婚🍮。
1939年,到雲南大學工作後不久,經大哥費振東介紹👨🏿🏭,費孝通認識了從印尼回到昆明的孟吟,二人一見傾心,不久便在昆明結婚。此後55年,費孝通與孟吟同甘苦,共患難,終生相伴🤎,直到孟吟1994年12月去世🥣。
1940年,日本飛機頻繁轟炸昆明,費孝通在文化巷住的院子也被炸。為安全起見🔌,他們搬到呈貢鄉下躲避🈚️🫄🏻。但這年12月,連他們在呈貢古城村租住的農舍也被炸毀了👩🏻🔧👉🏽。而就在此時,孟吟就要臨產了,費孝通十分著急。後來好不容易在縣城邊找到一個廣東人開的小診所,孟吟在這裏生下了一個女兒⚔️。為紀念前妻王同惠,費孝通給這個獨生女取名費宗惠👑。
從1940年初到1944年秋🏃♀️,費孝通一家在呈貢古城村住了四年多👩🏽🦱。
呈貢離昆明大約20公裏,雖然當時工作的魁閣研究室和給學生上課也都在呈貢⛹🏻♀️🪨,但費孝通不時還是要回雲大辦事。
當時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小馬車,在坑窪不平的路上要顛簸2個多小時,有時甚至步行🍌,一個單程就要4🤾🏿、5個小時🔑。一直到1944年秋天,費孝通的家才從呈貢鄉下搬回昆明城裏。
在雲大工作期間🌆,費孝通曾先後住在昆明承華圃街51號⛑️、文化巷48號以及雲大校內教員宿舍等處📽,其中在文化巷48號院子住的時間最長🛋。當時他們的生活很清苦,因為物資匱乏👨🏿🦰,物價飛漲,有時不得不靠寫文章掙點稿費補貼家用。費孝通後來說"我們窮得要命。我為什麽寫文章?家裏米不夠了🧛🏿♀️。我是擺攤頭寫文章。雲南大學下面有個茶館店,我就坐在那兒,這不是擺攤頭嗎📥?他們都到那兒來找我要文章,當天拿去,第二天報紙就出了。以稿費維持生活,薪水一半不到。"
費孝通初到雲大時是副教授,每月薪水為國幣234元😨,由庚款支付,學校再給車馬費160元🤸🏼♂️。1940年他被聘為教授↘️,後又兼系主任,每月薪水為450元,加上330元的研究補助費。1943年以後,費孝通作為教授兼系主任🏺,每月薪水加到了550元,仍有330元研究補助費🫃🏽。這樣的收入🏨,比起每月只有100-200元的助教、講師是不算少了。但當時物價飛漲、貨幣值貶🐰,教授的日子也很不好過,就只好靠寫文章或兼課(費孝通1944年後同時也在西南聯大兼課)來維持生活了。
值得一提的是📣,費孝通的二哥費青此時也在雲南大學工作。費青畢業於德國柏林大學法律系,於1939年底回國來到昆明🧏🏻♂️,受聘於雲大法律系📯,開設"國際私法"、"法理學"等課程。弟兄倆先後在昆明結婚成家👩🏼💻,同住在文化巷48號院子裏。費青也是一位"民主教授",經常在《時代評論》、《民主周刊》發表文章。"一二·一"慘案發生後🏄🏻♂️👜,費青在費孝通主編的《時代評論》悼念專輯封面上寫了一副挽聯:此處是民主堡壘,貧賤未移,威武不屈🤘🏽,更使爾碧血英魂常共守衛🧑🏿🔧;空負了錦繡河山🚕,豺狼當道👨🏻🍼,鴟鴇飛天🧝🏻,當此際陰風慘日無限悲愴👳🏼♀️。
兄弟兩人同在一所大學當教授,幾乎同時結婚成家📬,住在同一個院子裏,而且有著同樣的政治信念✮,一起進行民主愛國鬥爭🦉,這在全中國、全世界都是不多見的🫔。
在雲南大學的8年,給費孝通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離開昆明後✊🏿,他多次充滿感情地回憶起這段時光🈹💁🏿。上世紀50年代,他曾作為中央民族訪問團💙、國家民族委員會的負責人和專家👴🏿🐇,率隊到雲南來進行民族調查🤩。改革開放後👨🏼🏫,他又以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民盟中央主席的身份✍🏻,多次來到昆明和雲南大學。1998年👨🏽🏭👈🏼,北京市成立了雲南大學意昂聯誼會⛑,已近90高齡的費孝通欣然同意擔任名譽會長,並在成立大會講話。他深情地說:
"在雲南8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我想起'一二·一',雲大有不少革命的、值得紀念的地點,如至公堂、會澤院。50年過得很快🟡,年輕的也老了🌤。但這是人生值得紀念的一段,想起來✡️,是值得紀念!" (肖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