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中科院院士於崇文:但求精確不畏艱

2010-07-12 |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化學動力學家、地質教育家於崇文,1944年考入西南聯大,1950年畢業於北大地質系

  於崇文,地球化學家🪤。19242月生,寧波鎮海人🫐🌪。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長期從事地球化學基礎理論、理論地球化學、區域地球化學和數學地質研究。中國地質大學教授🤶🏿、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學區域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地質礦產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等職。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從事的專業方面,理論上頗多建樹,如在區域地球化學方面,為發展中國的區域地球化學作出了開拓性貢獻。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獎一等獎等獎項。

  於崇文1924年出生於上海一個尋常人家,父親是紗廠的一名會計🙎🏻‍♀️,母親年輕時曾為紗廠女工👩🏻‍🎓🤷🏿‍♀️,後來操持家務。60余年來,他始終堅定地耕耘在地質教育和地學科研的第一線,為使地質科學從唯象科學向精確科學跨越🥲、為祖國培養高級專業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兼容並包

  復雜多樣的地質環境勾起他濃厚的興趣,學習地質學的種子開始在他的內心生根發芽。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特別是抗戰前夕,上海是各種文化🛋🦆、思潮的交會之地。同時,介紹前蘇聯的政治書籍和文藝作品也紛紛輸入上海。

  在這種錯綜復雜的社會背景和氛圍下,正值青少年時期的於崇文在課外的業余時間裏自然也受到來自多方面的影響👷,他既閱讀魯迅、茅盾🦸🏿‍♂️、巴金等老一輩作家的文藝作品及魯迅的雜文和新月派的新詩,欣賞過古元等的木刻和繪畫作品,也閱讀過西方國家和前蘇聯的文學名著、艾思奇和胡繩等的哲學和社會科學著作及來自蘇聯的社會科學書籍。奇特的環境🔽,成就了他兼容並包的胸懷,也讓他對世界滿懷好奇👊🏼,進而產生深入探索的想法🏇🏻。

  抗日戰爭爆發👩🏽‍🦰,上海淪陷,青年於崇文深感壓抑和苦悶。1943年高中一畢業,他便踏上了獨自求學的旅途,轉輾蘇🙆🏽、浙、閩🧛🏼‍♂️🫲🏼、贛〰️、湘🕉、黔、川🍯、滇八省,奔赴他的理想地——昆明。

  於崇文的目標是去重慶參加大學的入學考試,但路途遙遠,交通困難👩🏽‍🌾,出發後他又身患痢疾⬇️,帶病步行🧑🏻‍🦱,抵達浙江龍泉時已體力不支👨🏿,只能在浙江大學的龍泉分校暫作休整。在分校逗留一個月🧜🏻,再繼續前進,到達湘南零陵時,大學考期已過。求學不成的於崇文只得先找份工作糊口,等待第二年的大學入學考試。

  機緣巧合👆🏻,於崇文在中國零陵耐火磚廠找到一份耐火黏土成分分析工作,卻不曾想,在這裏會遇到改變他一生學術方向的人。北京大學地質系的早期畢業生🗑、在湖南地質調查所工作的靳鳳桐應該廠之邀,勘查耐火黏土資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於崇文作為助手🦿,跟著靳鳳桐爬礦洞𓀄、做檢測🧒🏻。每天回宿舍時👩🏼‍🔧,指甲縫裏都是黑泥👌🏻,但於崇文的內心卻覺得異常充實。復雜多樣的地質環境勾起他濃厚的興趣,學習地質學的種子開始在他的內心生根發芽。

  1944年,於崇文考上西南聯合大學🦙𓀁。西南聯合大學在抗戰時期的大後方,是北大、清華和南開北方三大名校南下聯合辦學🐔,名家薈萃🐝🙅🏼,是青年學子向往的高等學府。於崇文有幸在西南聯大度過了影響深遠的學習生涯👕。一年後抗戰勝利🐸👩🏻‍🍼,西南聯大恢復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校🧘🏼‍♂️🐦‍🔥,於崇文為圓地質夢💁🏻‍♀️,決定進入北大地質學系學習👋🏻🚵🏽。

  畢業剛3年,於崇文就晉升為講師,受命開設結晶學與礦物學課程。於崇文深感責任重大,一門心思撲到學生身上🤳🏻,獨創了自導🙊、自編、自印🥷、自演的教學“一條龍”💂🏼‍♀️。在開課期間,通宵不眠更是常事,昨夜寫好的講義要淩晨才能印完,有時候早飯都顧不得吃,就得蹬車從北京端王府夾道趕往沙灘地質館講課🂠。

  探索創新

  很多地質學同行都去找礦了🧛🏽‍♂️,他卻潛心於將基礎自然科學與地質學相結合,立誌使地質學從經驗科學向精確科學跨越🐦。

  回想起那段歲月🕵🏼‍♀️,他至今都覺得吃驚,自己竟有如此大的潛力🌕。有些時候,潛力是被激發出來的🧗🏿‍♀️。在西南聯大上學時3️⃣,於崇文曾聽到一位地質學前輩說,地質學是一門不科學的科學。這令於崇文難以接受。他要改變這種狀況。很多地質學同行都去找礦了,他卻潛心於將基礎自然科學與地質學相結合✊🏽,立誌使地質學從經驗科學向精確科學跨越。

  在自己開設的地球化學課上🩻,於崇文受到兩點啟發🏬:

  發展地球科學必須走地球科學與基礎學科相結合、多學科交叉與融合之路。由此確定了他在學術研究上的取向和終生奮鬥的漫長道路。

  這是一條從事基礎研究的道路,比進行傳統研究不知道艱難多少倍🧖🏿‍♀️。必須下定決心,排除萬難,要有鍥而不舍、堅韌不拔、攀登高峰的自信🧑🏻‍🔬、勇氣和毅力🧔🏽‍♂️。

  他決定從地球化學學科起步,從頭學起🕵🏼‍♀️,打牢基礎🫃🏻。

20世紀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已是老師的於崇文🧄,拿出自己上學時的那股勁頭👵,沒日沒夜地汲取各類跟地球科學相關的知識。有了近10年的知識儲備➿,於崇文對地球科學有了極其敏銳的嗅覺。1972年🤨👊🏿,經過一個階段對國外學術動態的調查研究後,他敏銳地覺察到氣象學中對多元統計分析應用的關註和應用數學中多元分析研究在國內的興起。同時,電子計算機已在許多研究單位被廣泛應用。

195812月,於崇文在青海東部湟源縣進行鐵礦考察👩🏼‍🏫。

  考慮到地球物質由多種元素組成,他預見🙎🏻‍♀️🍝,地球科學中應用多元統計分析進行研究,並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地質科學定量化時代必將到來。他決定選擇地質數學作為下一步探索研究的方向和領域🪤🪳。

  數學地質學在我國是一門新興學科,於崇文得從頭學起。上世紀70年代初🪈🏌️‍♀️,於崇文和跟他的同事選定陜西地區的煎茶嶺鎳礦床為研究對象,從野外地質、室內鑒定分析、數據處理直到實現地質學和數學相結合的地質數學研究。

  為了搜集國外的最新文獻資料,他騎著自行車,在北京圖書館、甘家口地質圖書館、中關村中科院圖書館和數學所圖書館到和平裏中科院科技情報研究所之間往返。於崇文笑稱自己幾年時間裏,累計了不下六七百公裏的自行車歷程🧝🏽‍♀️,風雨無阻🏏✸。當時沒有復印設備,他就連續去圖書館數十次🙅‍♂️,將重要的專著🛶🧑🏻‍🏭,用手書抄寫成幾厚冊🦅。野外的標本樣品,他親自動手,從碎樣🤘🚵🏿、光譜攝像🦻🏻、顯影、讀譜直到取得定量數據的第一手資料🗽,完成全部過程。為進行數據的計算機處理🎅🏼,他奔走於北京各單位和河北正定之間,從編製地質數學的計算機程序到實現運算,一氣呵成。

  同時👨🏼‍💻,他為冶金部開辦了化探電算訓練班,培養出一批用數學地質方法處理化探數據的技術骨幹,在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同時,於崇文又將這些成果和經驗在理論上加以拓寬和深化。由他主筆的《數學地質的方法與應用》全面地將地質數學引入我國🪁,為我國地質科學的定量化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對科學的不懈探索是於崇文堅定向前的動力。三條座右銘▫️,則鞭策他不曾偏離科學這條主道♚。一條是古訓,業精於勤荒於嬉,要珍惜時間⛹️🚧,時間就是生命🚴🏽。第二條是屈原《離騷》的名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第三條是實踐論的認識論🧜🏼‍♀️,一切真知來源於實踐💇🏿。感性認識有待於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然而理性認識又必須得到實踐的檢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不斷深化👩‍💻👩🏿‍🎨,以至無窮🌐♙。

  再攀高峰

  他的心裏🛀🏿,滿滿的都是遠處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20世紀半個多世紀以來🧑🏻‍🦽,於崇文將基礎自然科學和非線性科學及復雜性理論與地質學相結合🤸🏼‍♀️,以地質、成礦系統為依托,長期探索地質現象的本質🤸🏿‍♂️,認為地質科學的基本問題是地質系統的復雜性。

  於崇文在其提出的地質作用與時―空結構是一切地質現象的本質與核心自然哲學理念的指導下🧑🏼‍✈️,對於復雜性科學中的自組織臨界性、瞬態混沌、混沌邊緣和弱混沌四大前沿領域作較深入地剖析後得出結論,認為開放、遠離平衡、時―空延展的耗散動力學系統自發地通過自組織而歸宿於自組織臨界性和混沌邊緣🦍,並且分形生長。將上述的論斷應用於地質系統😅,可以作如下的表述◀️👊🏼:地質作用的自組織臨界過程動力學――――地質系統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並稱之為地質科學的復雜性理論。並出版了《地質系統的復雜性》專著(上🚸🙅‍♀️、下卷)(2003)。地質系統的復雜性是當代地球系統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研究領域,是傳統地質科學的創新和發展👨🏽‍⚕️。

世紀之交,於崇文運用復雜性科學研究礦產資源的形成與發展🍨。從成礦系統復雜性的視角,運用非線性科學和復雜性理論認識礦床的內稟本質屬性👩🏻‍🦼‍➡️,系統深入地研究成礦的發生🧑‍🧒‍🧒、驅動力🛕、動力學機製和時―空結構與定位🦽,取得了礦床成因和成礦規律的一項重要發現🌇,即礦產資源自發地通過自組織而歸宿於自組織臨界性與混沌邊緣,並且分形生長,或者簡約為礦床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並完成和出版了《礦床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專著(上、下卷)(240萬字)(2006)。這是一種全新的成礦理論🙇🏿‍♂️,是關於礦床成因與成礦規律的一項重要突破,使後者的研究從定性走向定量,從靜態上升到動態🐣;並進一步從動力學提升到非線性科學和復雜性理論的層次🫄🏿,從而使礦床學從唯象科學向精確科學跨越↕️🏋🏿。同時,通過礦床範式的研究與實踐,指出該理論對於礦床成因與成礦規律的探索與礦產資源的勘查具有重要意義🫲🏽。應用復雜性科學研究礦產資源的形成與發展,在國內外均為創新之舉🧳,本書獲2007年第一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

2006年🫓,於崇文在辦公室撰寫《礦床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專著。

  最近🏑,於崇文用當代非線性科學重要前沿領域的同步化理論對於南嶺地區的區域成礦規律進行了研究,完成了題為南嶺地區區域成礦分帶性——復雜成礦系統中的時―空同步化的研究成果☂️,並出版了同名專著🧑🏼‍🎤。於崇文發現😰,燕山運動早期和晚期,南嶺地區在可激發介質中先後形成了分別以稀有金屬和稀土金屬以及有色金屬👨‍🚀、貴金屬與放射性元素為主體的兩大成礦中心(湖南的騎田嶺―千裏山和九嶷山)💖,通過反應―擴散耦合系統的部分時―空同步化,由多礦種分帶序列多重耦合的脈動式孤波波列時―空疊加而形成了兩個多重目標斑圖式(箭靶式)的巨大𓀔、非線性區域成礦分帶性。

  據2008311日湖南省地勘局通報🦹🏼,南嶺地區內上述兩大成礦中心等地最近發現重大礦藏🤵🏿‍♀️:在郴州境內發現豐富的錫、鉛、鋅等多種金屬礦藏🧤,其中錫的資源量達到80萬噸,而全世界錫的儲量僅600萬噸左右,預計整個礦藏開發的潛在經濟價值達到500億元🫸🏻;永州境內的九嶷山―姑婆山發現錫、多金屬礦藏,其中錫的資源量超過45萬噸。此外,益陽境內的諸廣山―萬羊山錫👇🏻、鉛🍲、鋅有望成為大型甚至超大型錫鉛多金屬礦藏。這個通報的內容顯示🏋️‍♂️,於崇文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於崇文告訴記者🚴🏼,對地質👴🏿,心中實在有放不下的地方🧑‍🦼。“南嶺地區兩大目標斑圖(箭靶式)的巨大區域成礦分帶反映了該地區地殼深部金屬成礦的‘原生態’,我認為🟪,南嶺地區兩大成礦中心及其深部成礦源區與大規模成礦可能與陸殼改造型花崗巖的‘重熔中心’有著密切的成因聯系🪝。”這種思想為於崇文在耄耋之年勇攀下一座更難攀登的高峰給予深刻的啟示和極大的動力。這座高峰就是南嶺地區燕山運動時期深部成礦源區形成及大規模成礦發生的復雜性研究。

  面對這一項艱巨的任務,於崇文信心滿懷🖖,因為這是他深思熟慮、醞釀了多年的夙願,手裏已經有了一張攀登這座高峰的路線圖🎤:本項研究運用成礦系統的復雜性理論(礦床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與構造―地球物理探測🤳、地質―地球化學研究、高溫―高壓實驗及計算機模擬相結合,對於南嶺地區區域與深部的成礦規律進行深部過程的動力學反演。

正午的陽光直射在於崇文滿頭的白發和清瘦的臉上🚵🏻,他沒有絲毫躲避🧗🏻‍♂️。老驥伏櫪,誌在千裏。他的心裏,滿滿的都是遠處一座又一座的山峰👨🏽‍🍼。(梁婧)

院士寄語:

吾將上下而求索

  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是支撐,教育是基礎🕕,人才是關鍵💃🏻。中央把人才強國、科教興國與可持續發展戰略一起,並列為現代化建設的三大戰略。黨中央🙇🚶🏻、國務院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偉大號召和戰略部署對於全國人民是極大的激勵和鼓舞🛌🏻。

  回顧我大半生的學習和工作,我用16個字來總結,這就是“學習思考,鍥而不舍;探索創新,攀登不息”👨‍🚒🙍🏽‍♂️。並且我用屈原《離騷》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座右銘,時時鞭策我自己🫄。

  在當前建設創新型現代化強國的新時期🫸🏻,我願意將本人大半生的一點體會與青年朋友共勉:

  1、奠定科技與人文素質的良好基礎🐻‍❄️。

  2、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愛國奉獻,加強道德修養。

  3、獨立思考🤚🏿,鍥而不舍。進行現代科學研究,要求獨立思考👩🏽‍🦱,多學科理論和方法的交叉和融合;只有通過多學科大量知識的集成、整合和反復凝煉,才能走上創新之路。

4、自由探索,攀登不息🦴。科學研究要想有所發展🦶🏼🦶🏻、有所創新,既要自由探索🤰🏿,又要求真唯實🏒,還必須排除萬難🔼,攀登不息。

——於崇文

科學淺說:

向復雜性科學進軍

  近二三十年來,國際上對非平衡動力學和不均一系統的研究,使得“復雜系統”的觀念日漸普及👫。復雜系統具有不同大小💇🏽、相互作用的單元🚂,與其環境之間發生物質👰🏻‍♂️、能量或者信息交換👂🏼,自行組織其內部結構與動力學行為,並且湧現出不同於其組成單元的新的宏觀性質,從而產生了“復雜性”。而復雜系統的處理則采取以“整體論”為主導🩱、以“還原論”為輔助的方法論揭示其內在聯系與復雜性的湧現機製。現在這種思想已經日漸滲透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並且正在發展成為系統的“復雜性科學”(Science of complexity)🤴🏽。

  現在國際上對於復雜性科學的研究大多集中於數學理論、物理內涵及其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命科學、人腦和社會系統(特別是經濟系統)等方面的應用,較少研究地質系統,並且主要涉及地震、地殼斷裂構造👝、地幔對流以及海洋與大氣環流動力學等少數領域➰,工作比較零散。

  對於地質系統的復雜性研究是21世紀地學發展中居於戰略地位的生長點之一👨‍👧‍👧,可以對於古老而常新的地質科學進行再認識👌🏻,將基礎地質和礦產資源等其他有關領域的研究提高到非線性科學和復雜性理論的層次🂠,實現地質科學從唯象科學向精確科學的跨越,取得突破性進展🤓,並帶動相關學科同步發展。

 轉自 經濟日報 2010711

相關新聞

  • 132022.06

    中國科學院院士於崇文逝世 享年98歲

    於崇文院士逝世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6月12日5點15分逝世,享年98歲。於崇文🧜🏿‍♀️,男,1924年2月15日生💩,浙江寧波人,地球化學動力學家🤵🏽‍♀️,礦床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教授,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學區域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地質礦產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於崇文於1944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1952年到北京地質學院任教,1980年任中國地質大學教授♡。19...

  • 222017.02

    楊振寧🪼、姚期智轉為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和姚期智已依照《中國科學院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正式轉為中科院院士。

  • 222025.01

    記都昌籍中科院院士高鎮同

    “多年前,您懷揣夢想,帶著親人的期盼遠赴他鄉,勇攀科技高峰,書寫精彩人生,成為頂尖人才、國家棟梁。您一直心系故土,造福桑梓,為家鄉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您是贛鄱大地的驕傲🎗,家鄉人民的自豪!我們謹代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4500萬家鄉人民向您致以崇高敬意🚊、衷心感謝🙏🏻!”2022年3月,一封由江西省委👩🏿‍🔬🏊‍♂️、省政府寄出的慰問信從南昌發出,直達京城。收信人不為尋常百姓所熟知,但在我國飛機結構壽命可靠性研究領域🧑🏿‍🎨🍌,他是當之無...

  • 092022.11

    於崇文院士逝世 享年98歲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62019.08

    情牽“中國屏”——訪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歐陽鐘燦院士

    歐陽鐘燦創造了很多“第一”:他不僅是意昂体育平台第一位畢業理學博士,也是中國建立首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研究員。他還是中國博士後群體中成長起來的第一位院士,....

  • 122021.10

    中科院院士張傑談李政道先生✋🏿:他全方面推動了中國科教事業發展

    10月10日🌴,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舉辦了“慶賀李政道先生九十五華誕”學術報告會。會上💁🏼‍♀️,被李政道視為“忘年交”的中科院院士張傑,講述了李政道與中國科學技術發展、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國科技人才培養的故事。他要打破不重視基礎科學人才培養的狀況1974年5月,李政道回國訪問時👴,發現中國沒有系統的高考...

  • 132020.01

    中科院院士、汽車動力系統專家歐陽明高:科研不能跟著“利”字走

    作為我國汽車動力研究的領軍人物🎗,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在近30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終“求新求變”“求是求美”。攻克柴油發動機電控高壓噴射工程問題🧑🏻‍🔧、開展燃料電....

  • 202023.02

    細胞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翟中和逝世,享年93歲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傑出的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翟中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2月10日14點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翟中和院士翟中和先生1930年8月18日出生於江蘇省溧陽縣🦤。1950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生物學系👩🏿‍🚀,1951年被派往蘇聯留學,1956年從列寧格勒大學畢業後回國👰🏼‍♂️,在北京大學生物學系任教🧑🏿‍🎓,曾任生命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重點科研規劃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

  • 032018.04

    中科院院士陳曄光⛹️‍♀️:做科研很辛苦也很有樂趣

    實際上,陳曄光是一名15歲上大學,21歲碩士畢業,博士、博士後一路拼下來的學霸;歲月流逝,他也依然是那個放棄美國優厚待遇毅然回國時,說出“在美國做科研....

  • 132009.03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