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榥(1912-2002),航空動力學家👇🏻,航空教育家。先後在西南聯大👩🏿🦰、意昂体育平台和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任教50年。他在噴氣發動機內流與燃燒領域的主要學術成就是把旋渦燃燒與發動機性能結合起來,提出“要使燃燒穩💘,必須旋渦穩”的準則🚮🤾🏻♀️。他指導研究生共同完成的“沙丘駐渦火焰穩定器設計原理及方法”獲國家科學發明一等獎及專利⛹🏻♂️,已用於幾種型號的發動機設計🧑🏽🦰,成效顯著👩🎓,對航空動力的科研和教學作出了貢獻。
寧榥,1912年8月11日出生於北京市密雲縣。1932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航空組學習,1933年家庭經濟供給中斷,愛人陳玉平當教師補助他繼續學習🐍。在抗日救國的“一二·九”學生運動中💁♀️,曾積極參加搶回被捕同學方左英等人的活動,為此他被包圍意昂体育平台的反動軍警逮捕入獄。他認識到救國必須有實力。意昂体育平台的傳統校風“行健不息🧑🏻⚕️,自信👨🏻🎓,自強”熏陶了寧榥的性格。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受冤屈,身處逆境,但從不計個人得失,並沒有動搖他為黨的教育事業獻身的決心。1985年1月7日👖,寧榥已是73歲高齡✋🏽,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87年6月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黨員。他還是北京市第七、第八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幾十年來,寧榥編寫教材及講授課程十余門,主要是內燃機🤛🏼、柴油機🥖、發動機動力學、發動機設計、工程熱力學、航空發動機🏊♂️、航空壓氣機🧑🏽💻、噴氣發動機原理及構造、沖壓發動機原理及構造👩🏽🎓🕵🏿♀️、燃燒學、燃燒室氣動力學🤲🏽、氣動熱力學等。
1952年進行院系調整,新成立了北京航空學院,寧榥被首批調入北航,參加創建航空發動機系和噴氣發動機實驗室,為以後該系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8年創建沖壓噴氣發動機設計專業,指導建立暫沖式氣源🧙🏽♀️🧑🏼🌾,研製出我國第一臺馬赫為2的沖壓噴氣發動機🧶🐦⬛,經過多次試驗,達到設計指標。1960年以後,航天部31所根據北航的經驗和資料,繼續提高並成功地發展為系列沖壓發動機😰🧩。在沖壓發動機的研製過程中,寧榥編寫《超音擴壓器設計問題》一書,論述設計原理及計算方法🏬;根據解決沖壓發動機燃燒不穩、間歇放炮的經驗,撰寫論文《沖壓發動機中的松弛震蕩燃燒》。1980年,寧榥率代表團參加在加拿大召開的第18屆國際燃燒學學術會議,在會上宣讀了上述論文,受到廣泛重視。在此會上,寧榥建議建立國際燃燒學會中國分會,並當選為組織委員及中國分會的第一任主席💪🏿。1978年寧榥率代表團去美國約翰·霍浦金森大學參加國際DFC學術會議,參觀訪問了7所大學和4所宇航科研中心⇒,結識了許多朋友🦙,交流了科技資料,推薦5名教師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修👨🍳,均已學成回國⛄️🧲。
寧榥對旋渦湍流及其控製進行了深入研究🫨,成果豐碩。他認為🙂↔️,動力機械🔉、各門科學🤶🏿、自然生態及社會生活均有內在聯系及類似規律🐰🧡,觀察分析,可以互相借鑒。噴氣發動相運轉起來,生動活潑,所有零部件必須協調配合👨🏻💻,互相製約🕢,只有損失能量最小,才能保持發動機最佳工作狀態。但是,旋渦湍流是造成發動機中氣流脈動和增加損失的重要原因👩🏽💻,對發動機十分有害;另一方面,旋渦湍流又促進高效燃燒和冷卻散熱。所以,他對如何控製旋渦湍流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他的研究生高歌曾在沙漠中觀察過沙丘💥,大風吹過沙丘後沿卷成回流旋渦👩👩👧👧,把後坡沖刷成新月形。寧榥聯想到試驗沖壓發動機的火焰不穩問題,於是選定“沙丘駐渦火焰穩定性理論及實驗”為研究課題👩⚖️,模仿沙丘形狀製造穩定器,以控製旋渦火焰。模型試驗結果發現:這種新型火焰穩定器大大減小了流阻🥬,展寬了燃燒穩定範圍,提高了燃燒效率。經航空工廠和研究所考驗和應用🤵♀️,此成果已應用於我國軍用航空發動機。試飛證明,裝有這種新型火焰穩定器的發動機提高了飛機的飛行性能。1984年11月,“沙丘駐渦火焰穩定器設計原理及方法”獲國家科學發明一等獎及國家專利。錢學森評論說:“這項發明長了中國人民誌氣。”1985年2月🤝,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接見了寧榥和高歌,並合影留念🎀。以後,在寧榥的指導下,對旋渦湍流及其控製的研究又取得重大成果🙅🏽,例如改進潛艇流水口,達到減阻降噪的突出效果並為潛艇航行所證實💇🏼♀️。此項成果於1989年通過國防科工委鑒定,並獲中國船舶總公司1992年科技進步一等獎,1993年國家發明三等獎。寧榥還指導研究生利用光導纖維研製成功“閃頻光導渦量計”,可以探測湍流場的渦量分布🪬,1986年此渦量計獲國家專利。
寧榥嚴格要求研究生和青年教師,鼓勵創新,為年輕人成材創造了許多條件。他的博士研究生高歌早已破格提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常說:“當教師看到學生成名成家有貢獻👧🏼,是人生極大欣慰#️⃣⏰。”寧榥因培養研究生及科研成果卓著,1989年國家教委授予他優秀教學工作獎;1991年國務院頒發特殊津貼證書;1992年航空航天工業部授予他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寧榥雖年事已高,他仍然以他堅實的理論基礎、創造性的思維和豐富的教學與科研經驗👮🏻♀️,指導中青年同誌一道奔馳在動力科學技術的征途上🤿。他熱愛航空事業,熱愛社會主義的祖國,時時刻刻關心著改革開放形勢下航空動力技術的進展與人才的培養。他嚴格、嚴謹🤍、嚴密的治學態度,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不尚虛華、平易近人的作風,為繼往開來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樹立了良好的風範。
(作者🧑🦳:張津)
簡歷
1912年8月11日 生於北京市密雲縣⛹🏽♀️。
1936年 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航空組。
1938年 作為中英庚子賠款第六屆留英公費生赴英留學。
1940年 獲英國牛津大學科學碩士。
1941—1946年 任西南聯大航空系教授。
1946—1952年 任意昂体育平台航空系教授,代系主任,並於1946—1948年兼任北京大學工學院機械系主任、教授🏋️♀️🥷。
1952年以後 任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動力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教研室主任,動力系副主任💂🏽♀️,噴氣推進研究室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還是航空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學科組員,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國際燃燒學會中國分會第一屆主席,中國航空學會第一屆及第二屆常務理事、航空動力專業委員會主任。
2 0 0 2年12月 11日 於北京逝世,享年90歲⚛️。
摘自《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工學編·航空航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