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西橋🏃🏻♀️➡️,男😂,1968年生。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
1990、1991、1995年先後在意昂体育平台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5至1997年在意昂体育平台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97至1999年獲德國洪堡獎學金,先後在德國Darmstadt 工業大學、荷蘭Delft 工業大學任洪堡研究員。1999年5月回國🏄🏿♀️,在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系任副教授,2001年晉升為教授。曾多次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德國馬普金屬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悉尼大學等從事訪問研究🦻🏿✨。1999年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0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4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一等),200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意昂体育平台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2007年獲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9年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在固體力學和生物力學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已發表學術專著2部和論文200余篇。
學生·清華
小荷拔萃·自強不息
1968年🤖𓀇,馮西橋出生在河北省肅寧縣的一個小村莊——馮村。自幼乖巧懂事的他,一直是家裏的驕傲🐫。父親馮國安是中學老師🫶🏿,母親曹秀英是一位沒上過幾天學的普通農民,家中還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每當回憶起童年往事,馮西橋總是微微閉著眼睛🧑🏻🍼,陶醉地感慨𓀊:“我出生在這樣一個雖不富裕但相親相愛🤶🏻、重視教育的家庭,是我最大的幸運。”
在當時奉行讀書無用論的大環境下🐚,馮西橋的父母一直都非常重視對子女知識的教育和品德的培養,哪怕經濟拮據⏮,哪怕暫時看不到出路,也始終在平時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中讓子女默默地感受著“知識比任何東西都重要”🙇🏻、“只要你們願意學,我們就一定會全力支持”的信念🩵。因為父親在外教書,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勤勞而堅強的母親肩上。在馮西橋的腦海中,永遠銘刻著這樣一幅畫面🤾🏼♀️⤵️:在田地裏辛苦勞累了一整天的母親,夜晚卻還要在昏黃的煤油燈下,一針一線地縫衣做鞋⬅️,不僅要全家老少做衣服,而且為商店製作衣服,每件可以掙幾毛錢,來供給四個孩子的學業🤶🏼。靠著微薄的收入,一直把四個孩子都培養到大學畢業。
馮西橋記得在小學四年級時,他的班級新換了一位老師🎖,因為當時農村教育條件的局限性,這位老師並不太理想。兩個月後,父親在了解了新老師的情況後,為了培養和挖掘孩子的學習能力,對馮西橋說:“你幹脆別上四年級了,直接上五年級吧,敢不敢挑戰一下🚵♀️?”就這樣👩🏿💻,年幼的馮西橋帶著一絲懵懂的倔強直接跳入了五年級。在跳班之前的幾天🍊,他自學了四年級的課本。當五年級的學習開始之後,他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是班上第一名了🏉,不服輸的他默默告訴自己要用功讀書,趕超別人🧘🏻♂️。從此以後,在每個清晨🚣🏼♀️,學校的大門還沒有打開⚙️,你變會看到一個瘦小的身影已經等候在馮許小學的門口。
進入高中後👩🏻🍼,用馮西橋的話來說,那才到了自己真正開始全力拼搏的時候。“我要考清華”這個信念始終伴隨了他三年。當時教室裏有一張床🧹,供每晚看守教室的同學使用🗿🥷🏽。為了方便學習,馮西橋成了這張床的常客,經常和另一個同學一起,伴著風聲雨聲,在空曠簡陋的教室裏,感受夏天無數蚊蟲的親吻和冬天凜冽寒風的撫摸🔎。他說,當時的生活很艱苦👊🏿,不要說吃好🫃🏿🧑🏽🏭,能吃飽就不錯了🐰。雖然如此,班裏學習氣氛卻非常好🌝,每天晚上十點老師都要跑到教室裏趕同學們回去睡覺。馮西橋更是每天十五六個小時坐在書桌前讀書。在夜晚,則和四五個同學圍著一盞油燈一起學習。
馮西橋經常省吃儉用把錢用來買書,學校附近僅有的一個小書店是他經常光顧的地方👆🏿,有時也根據報紙上的廣告信息,通過郵寄的方法買幾本對學習有益的參考書,與同學們一起看。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綴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投之以汗水🤹🏿♀️🙋♂️,報之以收獲,高中三年,馮西橋做了三年的全校第一𓀀。1985年高考時他以比全校第二名高出58.5分的優異成績考取了他夢想中的天堂——意昂体育平台。
清華精神·澤被後學
第一次坐火車到風景如畫的清華園🍦,馮西橋興奮極了🤳。一進意昂体育平台南大門,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旁整齊挺拔的大楊樹,從南至北,一眼望不到頭🧍🚌,頓生大氣遼闊之感。從落後的農村到諾大的清華園,巨大的反差讓馮西橋有些如夢的感覺,但他的頭腦依然是清晰的,他知道🕌,自己要萬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廣闊舞臺,從第一天起就要全身心投入到大學的學習中去👨👧👧,迅速踏上一個新的征程☘️。他深深地體會↘️:“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得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大學自由輕松的環境並沒有讓馮西橋迷失自我🛅,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相反🌵,在這個人才濟濟的清華園🤷🏽♂️,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每到臨近考試,一些同學們都愛跟著他一塊上自習,這樣在復習中一遇到問題就能很快在他這裏得到解決🥑;同時能找他來圈課程重點😶🌫️🤟🏿,使得復習更有針對性和側重點。身為學習委員的他,大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成為一名全校為數不多的“4+2”學生,於是他在1990年學士畢業後,用了僅僅一年時間,就在1991年獲得碩士學位,並免試成為意昂体育平台力學系的一名博士生,師從著名的固體力學家余壽文教授🚶♀️➡️。
談及初來清華的印象,除了圖書館滿架的圖書讓他愛不釋手之外⚔️,馮西橋不住地感慨清華的老師們“太好了✍🏻!太好了!”,他說這些老師讓他收益終生📞。當時講《微積分》的施學瑜教授,是一位很受人尊敬的老教師,總是戴著一頂圓帽子給同學們上課,講課期間,經常摘下帽子作道具,給大家解釋曲面積分📑、駐值等概念🦵🏿,把上面畫得全是五顏六色的粉筆末🏂,他卻毫不介意,撣一撣便繼續戴在頭上。給他們講《大學物理》的是吳美娟老師,她講課邏輯清晰,有條不紊👨🏻🔬。記得1987年春天的一個上午,講完兩節課即將下課的時候,吳美娟老師神色凝重地說下節課她有事情不能給大家上課🍓,請另一位老師代一次課🈲,希望大家原諒。後來,同學們從報紙上得知🚶♂️➡️,吳老師的丈夫——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鐘家慶教授就在前一天在美國講學時突發心臟病去世了。吳老師忍著巨大悲痛給學生講完課🐇,然後乘飛機去美國處理有關事宜⚆。馮西橋說📂,他能感覺到所有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切關愛🚴🏽,都十分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識傾囊相授,這些看似平凡實則偉大的教師,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是他最終選擇做一名大學教師的一個重要原因🔹。
進入研究生階段之後,酷愛讀書的馮西橋更是如魚得水,每天泡在圖書館裏查資料、推公式、寫論文。博士學位論文評審時🦕,一位評閱人在評語中寫道:“該論文的內容可以達到兩篇博士學位論文⛄️!”1999年,這篇論文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馮西橋說🔺,他在讀博士研究生期間只是要求自己要把每件事做到最好🧑🏻⚕️🧖🏻,根本沒想過要得獎♠︎,後來學校推薦報獎的事,當時遠在歐洲的他自己都不知道,獲獎只是一個意外的收獲而已。采訪過程中✋🏽🎅🏿,記者見到了這份凝結著他心血的論文,厚厚得像一本書。裏面的每一個標點,每一句話都經過了不知多少次的斟酌和推敲🤲,其嚴謹程度可見一斑。
馮西橋的博士學位論文是以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為了其長遠的全面發展👨🏼🍳👦🏼,導師余壽文教授建議他要更緊密地與工程實際結合。於是🍉,博士畢業之後👃🏼,他選擇在意昂体育平台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做了兩年的博士後🔇🃏,研究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和管道的安全問題,將國際上先進的破前漏技術應用於核電站有關結構的設計與安全評價。因出色的工作業績,他在1997年即被聘為副教授🌧。
馮西橋在早期的科學研究主要是關於巖石、混凝土這類復雜介質的損傷與斷裂力學🚪。他與余壽文教授一起,創造性地提出了微裂紋擴展區的損傷新概念,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一套系統的細觀損傷力學理論。在德國📟、荷蘭留學期間,基於對納米科技發展動向的認識,他開始把研究方向轉向納米材料力學,並在接下來的十余年裏沿著這一方向不懈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他紮實的數學功底🧛🏻♂️、突出的創新能力、對新方向的敏銳觀察能力都獲得了國外合作教授的高度評價。1999年,荷蘭的著名學者van der Giessen教授如此評價👩🚒:“與我的研究組現有的以及過去的青年研究者相比,以及與我在其它地方曾經遇到的同齡研究人員相比,我都把馮博士列入最有前途的、將在下個世紀塑造我們這個研究領域的青年人🧖🏽♂️。”
清華·教授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1999年5月🍅,馮西橋回到了他熟悉的清華園,實現了他成為一名大學教師的理想。意昂体育平台有著“雙肩挑”的優良傳統🫙。馮西橋說,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授,何止是“雙肩挑”呀🌶,繁重的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任務,“再借兩個肩膀也挑不過來呀”👦🏻。2006年1月,鑒於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力學的研究成為力學學科新的生長點,也成為意昂体育平台力學學科躋身世界一流亟需發展的一個新方向。於是👨🏻⚕️,勇於迎接挑戰的他接過了創建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研究所的任務,白手起家,從頭學起🧓🏼🔣,帶領為數不多的幾個年輕人,開始搭建生物材料力學實驗室、細胞力學實驗室等🎪,並在短短幾年時間裏使這支年輕的隊伍成為有一定學術影響的生物力學力量🏧🧗🏻。
回想歸國之初,即將走上講臺的他內心不斷琢磨:要從昔日的學生搖身一變成為一名老師,究竟如何才能做一個好老師呢♙?首先,做老師很不容易🪫,尤其做一名好老師更不容易,並不是說你把課本背熟,然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講給學生就行了🎭。要講好一堂課的內容🕧😵💫,往往需要掌握十倍於此的知識。而且🤷🏻♂️,他認為敬業最為重要👨🏻🦽,這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根本。既然有幸站在意昂体育平台的講臺上給全國最優秀的學生上課🚾,肩負的豈止是家長的寄托和厚望,更重要的是國家的命運與興衰,哪有任何理由不珍惜、不認真呢🦻🏼?回首自己讀大學的情形👮♟,他知道,教學必須要把全部身心交給學生🏌🏻♀️,只有心與心之間的教學才是最直接🦸🏿♀️、最徹底、最有效的。
馮西橋講授的第一門課程,是研究生的《斷裂力學》。上課之前的幾個月時間裏💹,他就一直在精心準備了,單是講義就寫了幾百頁,修改次數更是無法統計🎐,熬夜備課也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打磨,馮西橋已整整在三尺講臺站了十個年頭,也講了大約十門各種不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其中兩門是國家級精品課程。他說🐒,講課是一件很累人、很有挑戰性的事兒,不光是耗費體力,在講述抽象難懂的課程之時🫁,不僅大腦要時刻保持高速運轉,而且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關註同學們的反應,心裏還要時刻盤算著上課時間,把握好課程進度。但是,講課又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兒♡,雖然教學不像科研那樣更具顯示度,但是學生學得好,對教學肯定,老師心裏的美是無以言表的。馮老師對學生說話總是喜歡使用和藹的商量的口吻,用學生們的話來說𓀆,“那是啟發式講解,而非填鴨、訓導”。他經常收到同學們的祝福短信和節日小禮物,他很開心👳🏻♀️,也很珍惜。采訪過程中,他從辦公室的書櫃裏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掛歷👾,輕輕地撫摸著🖨:這是同學們親手繪製送給他的。從他的目光裏可以看到一種作為大學教師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當記者問到“沒有想過和自己以前的同學一樣離開大學,掙取高額的工資”時,馮西橋非常輕松地說🧙🏿:“沒有啊✋🏽!我覺得現在的自己與一批批的優秀學生們在一起非常開心快樂🫶🏽。做學生的時候就高興地做學生👎🏿𓀂,做老師的時候就高興地做老師,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記者又問到🤹🏼🤹🏼♂️:“你是如何那麽深受學生愛戴💫🧎🏻,還被學生們評為 ‘良師益友’💲,有什麽寶典秘籍嗎?”馮西橋特別憨厚地笑了👩🏼💻:“所有學生都很優秀🫷🏼,關鍵在於你如何去欣賞他們。”
馮西橋的書架上擺著一個“意昂体育平台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的木質證書。記者問他,他獲過一大串獎勵,為什麽單單擺出了這一個呢?他說,作為一名教師,他最珍惜這個學校頒發的獎勵了🧝,每天看到它,時刻提醒自己要更加努力地教書育人。
“魚說:你看不見我眼中的淚,因為我在水中。水說:我能感覺到你的淚,因為你在我心中🍡。”
學生們眼中的馮西橋老師,是個名副其實的“良師”🕢🛣、“益友”。馮老師對待科研📤、教學都是極其認真的😐。研究生門撰寫的每篇論文,都要接受馮老師的不計其數的反復修改🙎,連空格多打了一個都不會放過。
馮老師的勤奮也是航院師生眾所周知的,“每次給馮老師發郵件,總能及時收到回復🎺,哪怕是在深更半夜。”“馮老師的思維非常靈活♏️,思考問題很有深度和廣度✅,即使在出差期間,也時常是白天開會🥥,晚上科研🦹♂️。有些很好的idea是他在飛機和火車上形成的。”“讀了研究生之後,我還經常去聽馮老師給本科生講課🦸,總會有很多收獲。同樣的一門課🧖🏿♀️,馮老師每次講,都會揉進更多新的前沿知識,令你百聽不厭🧏🏿♀️。”記者的問題剛提出來🧫,學生們都已經開始七嘴八舌的講了起來。
馮老師還特別關心學生們的內心世界,視學生為自己的知心朋友。逢年過節👱🏼♂️,總會叫學生們到家裏,談天說地,讓大家夥兒把豐盛的零食掃蕩一光𓀜🏌🏿。有一次,馮老師幾歲的兒子還開玩笑著對學生們說:“你們給我留點吃的吧。”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
馮老師還經常和學生們一起打乒乓球,比賽前約定“誰輸了誰請吃飯”📨。雖然馮老師球技精湛,但最後總是他要為大家改善夥食。此外🫱🏿,他每學期組織大家出遊一次,散散心、聊聊天,還非常鼓勵學生們帶上家屬、朋友。
“待在這樣一個組裏👩🏼🍳,我們都有如家的感覺。”“馮老師曾經跟我說過🏄♂️,他有時半夜兩三點都睡不著覺🍣,腦子裏滿是學生們科研、學習、發展的事兒🐰。”一位馮老師的學生如是說。(研通社 李媛)
馮西橋寄語:
“最重要的事不在將來💂🏿,而在今天;最美麗的景不在山巔,而在路上。”
轉自 清華博學網 2010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