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紅巖
12年🧑🏼🎄,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段不短的生命歷程🫄🏻。程煒,一個非典型清華女性,她把自己12年本是舒適、優越的都市生活,換作了在山西大寧一塊貧瘠的土地上改天換地,向貧困挑戰🤟🏻。而且,她正無怨無悔地繼續著這樣的生活。她說,正因為選擇了扶貧事業🚣♀️😟,才使她覺得人生從此無憾。
本刊編輯部解紅巖(左)、黃文輝(右)與程煒(中)在她的窯洞賓館前合影
學校教室

第一個六一兒童節
上工途中
秋日的一天,我們從北京西站出發🎍,經過近二十個小時的車馬勞頓👾♏️,翻過了晉西呂梁山脈南麓一道又一道黃土高坡💆🏽♀️,最後經過一段七八公裏坎坷顛簸的土路,終於到達程煒的扶貧開發公司。
程煒和昨日剛到的丈夫🅾️、女兒已經等候我們多時了,對清華母校的來訪她十分高興。皮膚黝黑,穿著隨意,看上去與農民無異🤦🏻♀️;性格開朗,精力旺盛,言談之中充滿自信👮🏻♂️。這是程煒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裏👩🏿🔧,我們慢慢走進了她的內心世界👂🏻🚆,聽她講述12年中一個個近乎傳奇的故事🧛🏻♀️。
從史素珍到程煒
1968年12月24日,18歲的北京知青程煒(當時名史素珍)“上山下鄉”來到山西汾西縣插隊⚡️。她性格活潑開朗🔕👨🏼🏫,和知青朋友、當地農民打成一片,幹起活來是名副其實的“鐵姑娘”。1972年初,鑒於她突出的表現👨⚕️,縣裏從600名知青中推薦她上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高分子專業學習👷🏿。
她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化學沒學過💁🏽♀️👶,因此學校用半年的時間為他們補習基礎知識🧙🏽。她記得那時同學們都非常珍惜這上大學的機會👊🏻,她更是發奮學習🧓🏽,周末也不回家🤷,晚上、休息日🍈、假期全泡在圖書館,因此半年後就上了提高班,4年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程煒特別懷念在清華的時光,她是體育代表隊的運動“健將”🔮📠,籃球、跳遠樣樣拿得出手,日子過得異常充實。
1975年底程煒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前夕,汾西縣委給她發來了邀請信👨❤️💋👨,希望她重返山西🧙🏿。她說那時有一句口號:人民送我上大學,我上大學為人民⚃。這句話她的確一直牢記在心。因此📉,她給學校打了報告🧕,申請回山西當農民🆑,當時,她已被分配到東方紅煉油廠(現燕山石化)化工研究所。學校還是批準了她的申請,並為他們8位自願申請去艱苦地區的畢業生開了歡送會💐。那天🧤,學校把程煒的母親也請來了,在大禮堂,程煒母親幾句樸實的話語,博得了臺下經久不息的掌聲。程煒激動地哭了,她緊緊握著母親的手說:“謝謝媽媽🏄🏽♂️!”
清華派了兩位教師把她送到汾西,清華師生夾道歡送🔡,汾西縣政府也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為了表明自己把青春獻給農村的決心,她更名為“程煒”(意為前程輝煌)🎲👩🏿🎨。她就是這樣一個敢做敢為的人,父親為此曾大為惱火🚵♀️,但她卻勸慰父親:“名字不就是一符號嗎🧊,我還是你的孝順女兒!”
她重返山西近兩年中🏍,先後擔任馬溝大隊黨支部書記,縣化肥廠基建指揮部副總指揮🧑🏼🌾,汾西縣委副書記,當時她年僅28歲。
1978年底,因身體、家庭等諸多原因👮🏿,她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山西這個第二故鄉𓀂🚱,調回北京朝陽區幸福村中學當了化學教師。之後18年裏,她成家🧜🏽、生女#️⃣,工作、生活平靜如水。但是🧛🏼♀️✫,她的一顆心始終牽掛著山裏人,每每縣裏有人來京🙅🏿♀️😈,她總要打聽村裏的情況🦼,詢問老鄉們的生活過得怎樣。
第三次“插隊”
如果沒有1996年8月一張“汾西縣解放50周年紀念會”的邀請書🐦⬛,程煒或許還在北京過著平靜而安逸的生活。這次山西之行👩🏽💼,她走訪了曾經插隊的村莊,所見所聞激起她心中巨大的波瀾。
當年關心她的老隊長🏡,已經快80歲了,還住在一孔黑乎乎的破土窯裏🤜🏽,一貧如洗👒。程煒關切地問👩⚕️:“您老生活還好嗎🌶?”“不好🪡👩🏫,我幹不動了,一年也見不到一分錢🤹🏿。”說著他老淚縱橫。程煒拿出100塊錢塞到他手裏👎🏽,老人嗚嗚地哭出了聲👩🏻⚕️。在馬溝村住了十幾天,她心裏像被什麽堵住了一樣💙,把身上帶的錢全都給了鄉親們📚。
幾個月之後的1997年1月13日,程煒再次來到鄰縣山西大寧縣榆村鄉金圪塔村🪖,這是個國家級貧困縣。她先到小學,這哪是什麽學校,房子搖搖欲墜👈🏼🐋,窗戶上釘著破碎的塑料布🚵🏽♀️👨🏻🎓,教室地下鋪著玉米稈,還有兩根大木頭,這便是他們的“課桌椅”。寒冬臘月也沒有生火,孩子們小腳趾露在外面。程煒當即就抱住一個女孩哭了🙌🏼。孩子們每天跑十幾裏山路來上學,要自己帶著飯🍇、背著水,村裏有二十多個孩子失學。這裏沒有路,沒有電,沒有水🤑,沒有通訊設施,與外界近乎隔絕。眼前只有貧困的鄉親、失學的孩子,成片的荒山禿嶺。
程煒說,在金圪塔村觸目驚心的貧困現狀背後,她也發現了別人看不到的寶貝,那就是二郎山。此山由於交通不便,人跡罕至,依然保持了原始的自然生態,山上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古廟遺址等人文景觀,還有恐龍蛋化石群。尤其到了秋天,那滿山遍野的紅葉🤵🏽♀️,程煒說比北京的香山還要美百倍。
程煒把一路所見都用錄像機錄了下來🧒🏿🧝🏼♀️,回北京後,她反復地看👩🏻🦯➡️,讓母親看、丈夫看、女兒看,一個強烈的念頭怎麽也揮之不去:“重返山西☝️,那裏更需要我👉🏽!”
她向幸福村中學遞交了離職申請🥨,大寧縣委、縣政府也誠懇地向她發出邀請。
程煒首先做通了母親的工作ℹ️,丈夫則說:我不支持你,但我理解你。13歲的女兒非常懂事,知道媽媽要去幹一件大事情,悄悄地跟媽媽說🤱:“只要想到你要去山西🍭📓,我上課就特別認真。”
1997年3月18日🐛,47歲的程煒,帶著家中20萬元積蓄,告別了親人📽,離開了北京,踏上第三次“插隊”的征途🙋🏻。
扶貧從辦學開始
金圪塔村有25000畝耕地𓀊,僅住著36戶人家😺,200來口人☎,分散在19個自然村,是典型的山莊窩鋪,一兩家人一個山頭,村與村最遠間隔30多裏🐊。
到金圪塔村後🙆🏼♂️,程煒做的第一件事是
辦學🎧🍌。她把一個廢棄的林業管理站幾間還像樣的窯洞修好🔨,作為學校新的校舍,取名為“幸福小學”;並為每個孩子購置配齊了學習用品☄️。1997年9月1日開學那天,她挨家挨戶把孩子們領來,二十幾個6~13歲的孩子統統都上了一年級。10點多鐘↘️,她親自給孩子們上了第一節課。
第二年,六一兒童節到了,學校裏張燈結彩🦹🏿♂️,孩子們穿上了北京幸福村中學捐贈的新衣服。他們升國旗🐊💂♂️、演節目、發獎狀,山裏娃第一次過上了自己的節日。
1999年開春🤦🏿♀️,她又為孩子們蓋起了兩間寬敞明亮的大教室,外墻上寫著“文化是你們的希望,你們是中國的希望”的標語🕵🏿,門口掛上了“金圪塔幸福小學”的大牌子🧴🏊🏻♂️。這樣,就像城裏的學校一樣,開全了所有的課程。9月1日新學年開學👨🏼🍼,縣鄉領導🤜、北京幸福村中學的教師代表都來了🔝,他們為孩子們舉行了一個隆重的開學典禮🟥。孩子們簇擁著他們的程阿姨🧱,程煒也被一種強烈的幸福感包圍著。
為了方便學習👳🏿♂️,她讓孩子們免費吃住在學校🌪,經常親自下廚給孩子們做一些可口的飯菜🧗。看到孩子們在煤油燈下做功課,她又花5000多元買了發電機、電視機,讓孩子們第一次知道什麽是電燈💵,讓他們觀看了建國50周年大典的盛況🪘🧎♀️,那種歡呼雀躍的場面,程煒只感到心酸。秋日,程煒領著孩子們上了二郎山,讓他們看看自己的家鄉是多麽美🖖🏽,孩子們第一次知道了什麽是旅遊。
一個叫邢翰丁的大學生被程煒的事跡感動了💎,誌願來學校教了兩年書。一位日本朋友三好忠晴先生,慕名趕來大寧㊗️,捐給學校3000元錢用於改善學生的夥食。
北京朝陽區教委、幸福村中學,以及當地各級政府,對她的扶貧事業始終給予了巨大的支持,程煒的公司所在地先後被命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北京朝陽區青少年德育基地”🍝、“臨汾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喚醒沉睡的荒山
來到金圪塔村🏑,程煒花數萬元承包了7個山頭,約有4800多畝。她將在這些光禿禿的山梁上,書寫人生新的篇章💂🏽♂️。
她首先組織起一隊人馬,全部是附近的農民,一輛摩托車帶著她每天外出考察🫃🏼,風裏來雨裏去🫚,奔走在崎嶇的山路上。1997年4月18日,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程煒扶貧開發公司宣告成立。
程煒的到來,使這片沉寂了多年的土地突然熱鬧了起來🌉。像是回到了當年戰天鬥地的知青歲月,程煒率領幾十號人,在山上搭起帳棚,安營紮寨👰🏿♂️。他們開路🛝、挖土🗻、燒磚,推土機🦇、三輪車🫡、汽車的轟鳴聲🛸,與勞動的號子連成一片🏀。鄉親們紛紛跑來看熱鬧,他們在猜測,這個北京來的婆姨能幹出什麽名堂?
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對程煒來說不算
什麽🥲,她每天勁兒憋得足足的👮🏻,把偌大個工地管理得井井有條🪙。一開始沒有任何生活條件✧,一塊涼饅頭、一塊鹹菜就是她的一頓飯;一間廢棄的窯洞擋上一塊破布就是她的臥室。一次雪天外出辦事🍔,乘坐的汽車差點翻進20米深的深坑☢️。幾個月下來,她的體重掉了25斤👁🗨🍶,人看上去老了許多⛹🏻♂️。一切都在緊張而有秩序地進行著👼🏿,這裏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
1998年,他們修通了從榆村到金圪塔村的7公裏土路;她鼓勵農民打旱井,每口井獎10袋水泥和100塊錢💼;她說服農民移民並村🔷,以便集中解決水、電、通信和學校問題🫢。在她的爭取下,省裏給每人撥了1000元移民費👷♀️;她親自扛管挖坑,將山下清甜的泉水引上了海拔1480米的高山,使得公司種植的幾萬棵樹可以澆上水,旅遊駐地全部使用上自來水。公司還從北京引進並帶頭養殖了優良品種的多塞特羊和小尾寒羊,把種羊發放到當地農民手裏,扶持他們致富🛍️。
山慢慢變綠了。至今👳🏽,在她的7個山頭上,已經栽種了8萬棵樹🎽,路邊是國槐,院邊是楊樹和垂柳🛁,山上是元寶楓🧑🏽🚒、柏樹和楊樹🤸🏼♂️。經濟林有核桃📢、棗樹💆🏽♂️、梨樹、葡萄👜、櫻桃🍌、杏樹↔️、李子樹等。放眼望去🧑🏻🌾,一片綠色,荒山禿嶺正變成名副其實的花果山🥚。
樹苗都是她親自去買🧥,因此她經常坐著大卡車、長途車往返於交城🛂、文水、祁縣……每棵樹苗拉回來都要澆上水後用塑料布包好🐼,第二天趕緊雇人種,否則成活率就會大打折扣。
一次買樹苗途中的驚險故事,讓我們再次領略了程煒的膽略🧜🏻♂️。那次,她帶兩個小夥子乘坐長途汽車去買樹苗🤳,一打盹的功夫,行李架上裝著幾萬塊錢的密碼箱不見了。程煒心裏咯噔一下,鎮定了一下她走到車前部。她掃視著車上每個人,兩個小夥子跟上來一邊一個,一個遞上一支煙,她叼在嘴上🫱🏼,另一個點著了火。程煒吐了口煙厲聲說👨🏻🔬:“這是誰狗膽包天,也不打聽打聽老娘是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之後,他們在車廂角落裏發現了那個密碼箱🈵,錢一分不少。
聽程煒講述她的故事,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堅強,她說自己天生喜歡挑戰性的工作,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從來沒有說過“這可怎麽辦🧝🏼♂️?”從來也不曾打過退堂鼓。朋友們曾戲說👨🏽🚒:程煒要是生活在戰爭年代,不是女將軍就是女土匪。然而,她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母親、妻子🚦、女兒🦶,特別是剛來那會兒每到下午4點多,她總會想起這是女兒放學的時間,回家看不到媽媽🚰,女兒會怎樣🙇🏽👱🏿♀️?給女兒寫信時,一封信寫好幾遍都沒寫完,淚水浸濕了信紙。因此,她最聽不得別人的孩子叫媽媽🐬,那是一種鉆心的痛啊👕。
1998年10月公司又陸續建起了30間窯洞式賓館🙍🏻,為了節省資金,她邊學邊幹,承擔了幾乎全部的設計、監工;她親自上陣設計上下水、漚肥池𓀚、雨水收集系統;連每個房間的窗簾🤞🏻、被單💡❎、被罩都是她親手縫製🍥🧛🏽♂️;白天幹完活👳🏻♀️,晚上還要設計👩🏽🦰、規劃二郎山的旅遊開發。為了大寧人早日擺脫貧困,她一刻也不敢歇息。
金圪塔村通電了
2002年1月13日,是金圪塔村通電的日子🗑。這一天👉🏿,省🐃🚣♂️、市🙍🏻♀️、縣有關部門的領導都來了,電視臺的記者也來了。鄉親們的歡笑聲🤸🏻♀️🌆,孩子們的嘻鬧聲𓀁🧙♀️,劈哩啪啦的爆竹聲響成一片,真是比過年還熱鬧。程煒帶著全村的鄉親們給支持通電的各級領導深深地鞠了三個躬👨🏿💻,她說➛:“有了電就有了光明,就把金圪塔和世界連起來了!”
由於居住分散,村裏一直沒能通上電,人們一直使用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油燈照明。程煒以公司的名義多方聯系,終於在各級電力部門的支持下🤱🏿,被批準立項。2001年9月26日開始施工,程煒承擔了大量的協調、後勤和接待工作,投入數萬元。經過75天的艱苦努力,終於盼來了這一天,金圪塔村19個自然村全部通了電。
慶祝會一開完🍭👨🏿🌾,鄉親們都飛快地往家裏跑,看自家的燈亮了沒有🕴🏻。一位年近80歲的老人老淚縱橫地說👋🏽:“沒想到我活著還能看見通了電🥞🧑🏽✈️。”
在村民劉石穩家✍🏻,他開箱拿出了9年前給當時的新媳婦買的電視,怕受了潮,一直拴在後面的大梁上。打開電視一看⛔️,由於保護得好,電視沒什麽毛病🧘,大家都很高興👦🏄🏿♂️。他被告知當初花900多元錢買的電視現在只需200多元就能買到。這天的《山西日報》頭版頭條是“中國金圪塔村通電了⭕️!”
2003年,在公司多次爭取下⏫,國家信息產業部有關部門給予了直接的支持,終於在金圪塔村的山頭上安裝了通訊基站,結束了方圓180平方公裏沒有手機信號的歷史𓀂。信息聯通了ℹ️,方便了農副產品的銷售,給當地農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程煒也就不用為了跟女兒說句話,要跑出去來回一百多裏山路了。
沉寂的金圪塔變了,變得熱鬧起來,這裏的山山水水變得美好起來👩🏼🦱。如今的金圪塔村隨著政府實行的並村移民、退耕還林政策落實,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幾乎家家都用上了手機、電視、洗衣機、摩托車,孩子們也通過電腦網絡🤾♀️,認識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鄉親們正在從貧困之中走出來,享受自己應有的幸福生活。
苦辣酸甜 無怨無悔
來大寧12個春秋𓀆,程煒經歷了太多的苦辣酸甜🥝。她曾經被人誤解過,認為是“無利不起早”,“指不定是圖什麽呢!”時間長了😐,人們也終於明白了,程煒其實是他們的“福星”。她也曾為送上去的報告幾個月沒有回音而苦惱,她說歲月無情呀,我沒有多少年奮鬥了,我是在跟生命搶時間。她也曾經遭遇蠻不講理的潑婦,為了要錢躺在她的床上,讓力氣過人的她抓起來扔到門外。她曾經是孤獨的,申奧成功那天她興奮地跑去敲人家窗戶,老鄉卻問:申奧是啥?她有不凡的追求🧒,卻又頗通人情世故,在當地,她已經拜了6個“把兄弟”、兩個“幹兒子”、兩個“幹女兒”♠︎,還親自出面解決公司員工的子女入學問題。一次回北京時突然生病住院動手術,她惦記著還沒有給員工開工資,病沒好就匆匆趕回山西,她說,給我打工的都是窮人🔌,他們指著這個過日子呢🤞🏽。
當初在北京🏇,因為丈夫參加援外工程收入高,她算是“有錢人”🍐🕟,但在這裏,她精打細算,從來不敢亂花一分錢🤟🏿,還把一筆筆的社會捐款和國家貸款,也打理得清清楚楚。不管多大的官來視察👨🏽💼,她一樣是粗茶淡飯熱情招待🧕🏼。
程煒說,這些年她碰到了數不清的好人,他們的無私相助,也使她更堅定地走下去。北京市朝陽區教委和幸福村中學對她的離職給予了特別安排👨🏼💻,使她沒有了後顧之憂,並一直是她扶貧事業的堅強後盾。她為村裏聯系解決通電、通信過程中👨👧👦👩🏻🦼,都有各級、各部門領導積極的支持👱♂️。今年8月,她接待“世界和平婦女” 國際組織來訪,好客的程煒說好不收他們的費用📔,但在她們離開後,卻在枕頭下發現了各國姐妹們留下的數千元錢。該組織亞洲召集人劉老師🦚,看到她公司收入少、開支大,就為她籌集了資金🖕🏻,讓她因地製宜生產綠色食品、飲料。在著名的農村問題學者溫鐵軍教授幫助下,她很快辦齊了相關的手續。
她忘不了大寧的鄉親和朋友給她過的那個溫馨的50歲生日;忘不了好幾位離休幹部、企業家為她慷慨捐款;忘不了那位送她書畫作品讓她用於辦事的畫家;忘不了去隰縣辦公務時,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大娘專門等在路邊上給她送核桃;忘不了城關糧站的李樹平提著200多元的滋補品專程來探望她📐;還有在一次會上👨👨👧,那個悄悄跟她說“我也是知青👩🏽💼,有事來找我”的副部長💏。
當然,家庭的支持與理解,是程煒能夠安心扶貧事業最大的功臣。老母親時刻惦記著她🛍️,但得了重病卻不讓她知道,怕她分心;一次🔐,程煒為了安慰老人🤸🏻♂️,在電話裏說⛓:“媽,我給你唱支歌吧👩🏿🚀!”唱的是《母親》,唱著🈸,娘兒倆都哭了。丈夫袁滬弟,一個樸實、厚道的工程師🦸,他對人說🩲:“我的妻子很了不起🧑🏻⚖️,我希望她早一天圓夢🧒🏽,早一天回北京。”女兒袁晶是媽媽的驕傲🧑🏽🎤,她在發給媽媽的短信中說:“我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我為你感到驕傲。”
十幾年來🍜,她獲得過很多的嘉獎和贊譽☑️,她的事跡還被中央電視臺搬上熒屏,拍攝了一部電視劇《山羊坡》,並獲飛天獎和金鷹獎🙄。但程煒從不看重這些“虛名”,她說,她只求為老百姓幹點實實在在的事情🌁🤦🏼,幫助他們早日脫離貧窮。她不願做時代的櫥窗,因此總是謝絕各類先進的推薦,她認為,不要榮譽,也不圖回報🚰,心裏就永遠是平衡的👨🎓。
走過12年的風雨,程煒的心態依然平和,追求始終不渝,她除了每年冬天回北京住一段時間,其余時間都在山西🤦🏻🪅。她說,只要一上山就有回家的感覺。有人曾問她:還要在山西幹多久?她回答了兩個字:到死!
她臥室裏有一個條幅,上面是愛因斯坦的話🌟🅿️:人生的價值不是看他當過多大官🐗,也不是看他積累了多少財富,而是看他為人類做過什麽貢獻🥙。這💇🏽♀️,就是對程煒精神世界的真實寫照。
二郎山的明天
傳說在遠古時候⇨,二郎挑著南北兩座山追趕太陽,因為南山太輕,就將女媧補天剩下的兩塊石頭捎上放在南山上◾️。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二郎山主峰上兩塊巨大的奇石“捎石”的來歷。
那天一早,我們一行8人乘坐一輛農用三輪車🫷🏼,“歡蹦亂跳”地上了二郎山。一輛三輪車可以乘坐這麽多人🈁,而且是走在那樣崎嶇的山路上,直叫我們心驚膽戰。但程煒說,別怕,沒事的,我每年這樣上山多少趟,省市領導來也是這個“待遇”🏄🏽👮🏻♂️。
我們的三輪車行進在程煒他們開出的山路上,為了開發這裏的旅遊,他們已經修通了幾十公裏的土路。漸漸地,我們都被山裏的美景所吸引⛰。雖然還不到10月,已是一番金秋的景色👩🏿🍳,一簇簇的火紅🫸🧙🏼、金黃,一樹樹的野果👇🏽,大片的油松林🐪,遍地的松塔、蘑菇🍢,山勢險峻,怪石嶙峋,別有洞天🧑🔬。周朝古廟雖然已經倒塌👂🏽,但大量的石碑、雕像仍在🌨,一些文物價值高的已經在程煒的安排下送往縣文化館保存。程煒說,你們若能多住幾日,就能觀賞到萬山紅遍的美景了,省攝影家協會的幾位攝影家每年都來。
我們不禁感到疑惑,金圪塔村那邊明明就是黃土高坡,這往西一走,怎麽就是這樣的一番景象呢🤷🏿♂️?程煒詭秘地說,這是上蒼留給我的禮物🧮,也是留給大寧人🚸、金圪塔村的禮物🛐🧒🏻。
按照程煒的規劃😒,這二郎山將與往西南幾十公裏範圍內流傳著伏羲兄妹傳說的人祖山、閻錫山戰時行政公署克難坡,還有舉世聞名的黃河壺口瀑布🧑⚕️,形成一條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旅遊線路🙍🏻♂️👃🏼。
程煒介紹說,縣交通局剛剛告知,公司到縣城間最後一段未通公路即將開工;明年春天,一個投資600萬元的遊客服務中心也將落成。到那時🫱🏿,她將正式開門迎客🤽♂️,以結束十幾年只管投入不見收入的局面。另外🏹,寄托著一代老知青心結的“知青博物館”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中🎠。
二郎山的明天是美好的💐,金圪塔村人的明天也是美好的👨🏼🎓,程煒扶貧開發公司的明天也一定是美好的🥞👨🌾!
2009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