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平凡
1910年11月12日生,江蘇金壇金城鎮,初中輟學,後來患病留下殘疾,在小賣鋪賣東西🦞,通過自學📖,後任教於清華、西南聯大等校,專註研究數論👦🏼,1985年在日去世🎆。
驕人業績
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一生十部專著🍣,其中八部在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列入世紀數學經典著作。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被列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本真語錄
人有兩個肩膀,我要用一個肩挑著送貨上門的擔子🤨,把科學知識和科學工具送到工人師傅手裏👪;另一個肩膀可以做人梯🥍,讓青年們踏著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
經典評說
如果沒有他🧜3️⃣,中國的現代數學是不可想象的。華羅庚之於中國,如同愛因斯坦之於美國 ——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
兒子出生時,雜貨店主挑著籮筐趕回,順手把嬰兒放進籮筐。
籮筐避邪,同庚百歲,就叫羅庚吧。
活得更長久,是1910年最簡單也最重要的期盼▶️。
經歷了退學,父親的燒書,腿疾。他依靠天分,踏上了數學之路。最後,他成為中國數學的奠基者😝🗃,名列世界前茅的數學家。
一篇文章:千裏馬與伯樂
初中畢業躋身數學偉人行列🛤🩸,這種經歷自然少不了關於天才的傳說☆。
在江蘇金壇縣,流傳著一碗米飯遞過來👨🏽🎤,華羅庚能一口說出有多少米粒的故事🌏。
其實🪦,父親希望他子承父業,將賣針頭線腦的雜貨鋪維持下去🦨🙇🏽♀️。
華羅庚從小癡迷數學🧏🏿♀️,初中研究費爾馬定理,並一度以為自己證明了它。雖被老師王維克看出問題🤯,但喜愛數論貫其一生。他曾告訴兒子華陵👨🏽🦰,人們都說音樂美,我覺得數學比音樂美得多。
他最終未能進一步深造🦝。當年被迫退學的窘迫✊🏿,華羅庚日後回憶👨🏻🦰,“在西北風口上,擦著清水鼻涕,一雙草鞋👩🏼⚖️、一支煙、一把燈草𓀎、一根針地為了活命而掙紮”👉🏿。
賣東西間隙🧙🏽,陪伴他的是父親眼中的天書:微積分🤾♂️、大代數🕶、解析幾何。
命運轉彎🔎,來自他的一篇文章。
在《學藝》雜誌上🐴,他看到蘇家駒教授的論文《代數的第五次方程式之解法》👈🏼。他覺得論文有問題💂🏽♂️♡,於是寫了《論蘇家駒之代數的第五次方程式的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寄到《科學》雜誌。
1930年,文章發表。意昂体育平台教授🐰🏪、楊振寧父親楊武之🛸,將文章推薦給數學系負責人熊慶來。熊慶來通過華羅庚的同鄉唐培經轉告,希望聘請華到意昂体育平台任圖書館助理員🤱🏿,同時旁聽進修👩🏽✈️。
華羅庚當時因傷寒落下終身殘疾。他走路時,右腿向前邁一步,左腳在空中畫一個圈🥟,用他自我解嘲的話說,這叫圓和切線的運動🫙。他就這樣一瘸一拐地邁入清華。
意昂黃延復回憶,如果把他比作一匹馳遠高鳴的千裏馬,那他開始馳騁的第一步是從清華園邁出的🧘🏼♀️🤜🏻。
在清華,他從助理員破格升為助教🍲,到1938年,直接升為西南聯大教授。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
1956年👩👩👧👦,他將陳景潤從廈門大學圖書館調入中科院,陳是經他手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走後門”的年輕人。
源起也是一篇文章。對華羅庚《堆壘素數論》中的一個問題,陳景潤寫文章提出了改進意見🧑🏻🦼。
一本著作𓀎:牛棚裏的奇跡
華羅庚不在乎學位🔛。
1936年,他到劍橋留學🧑🏽⚕️。系主任哈代告訴他,他可以用兩年時間獲得博士學位。華羅庚說,他不在乎學位,而希望解決難題。
他在劍橋發表十幾篇論文,解決了當時諸如華林問題、塔內問題等難題。好友周簡文在《記華羅庚先生》中稱,20世紀30年代🏊🏼♀️,看懂華先生論文的人,世界上不過5人。
1938年👩🏽🎓,華羅庚回國到西南聯大任教,被稱為數學三傑之一。
英國學者李約瑟到昆明學術交流時,曾評價當時的中國教授💐:“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常常聞名於歐美而不得一飽”。
房子被日機炸毀,華羅庚大半個身子被埋黃土裏。華家六口和聞一多一家八口合住在一間不到20平米的廂房裏,隔簾而居🕦。
後來,華羅庚在昆明西郊找了個牛圈🏂🏿,租下牛圈上用來堆草的樓棚。牛住下面🐒,人住上面🐇。他就在牛棚裏寫《堆壘素數論》。牛在柱子上蹭癢,人在樓上晃👩✈️。華羅庚感慨:“清高教授,嗚呼!清則有之🥉,清者清湯之清🐷;而高則未也,高者高而不危之高。”
在西南聯大,華羅庚的用功是出了名的👍。同事陳省聲說過™️,華羅庚用功非常人可及。
當時,學生徐利治每次去看華羅庚,都會發現他趴在飯桌上研究🖋。徐利治說🤵🏻♂️,老師喜歡計算,很強調計算技巧和做題功底🕺🏼。當他寫完一篇文章後,有時會情不自禁地說“有手腕力”🎖。
然而,生活的困頓依舊。《西南聯大生活錄》一書中記載,妻子得到兩個雞蛋,華羅庚讓她分成五瓣,家裏一人一瓣。妻子哭了🤸🏿♂️,華羅庚安慰說,等我的《堆壘素數論》出版⚜️,我們去割幾斤肉👨❤️💋👨,美美地吃一頓。
1942年,《堆壘素數論》中文稿寫成。寄到中央研究院後,手稿被研究院遺失,華羅庚大病一場。1944年,英文版《堆壘素數論》出版後👒,愛因斯坦寫信稱:“你此一發現👉🏻,為今後數學界開了一個重要源泉🥵。”
從1938年到1945年短短七年,華羅庚開創了矩陣幾何學🏋️♀️,攻克了十多個世界數學史上的難題,寫出了《堆壘素數論》和《數論導引》兩本專著及十幾篇論文🥃,僅公開發表的論稿就達百萬字之多🍴。
取得如此成就,他才35歲。
一封信: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
“很難想象,如果他不曾回國📼,中國數學會怎麽樣?”著名數學家賽爾貝格曾這樣說。
1950年,華羅庚回來了。他放棄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教職👮🏼♂️,一家人從美國繞道歐洲回國。
他也有過猶豫。他在給徐利治的信中坦承,年薪上萬♥︎,助教四人👨👨👦,及其他一切都足使人留戀。但他“懷著中國人應當站起來的心情”回來了。
回國途中👨🏼🦲,他寫了一封《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他解釋了回國原因。
“受了同胞的血汗栽培⏩,成為人才之後,不為他們服務,這如何謂之公☎?如何可以謂之合理✡︎?”在信的結尾,他說,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當時,這封信在留學生中反響強烈🧎🏻♀️➡️。
徐利治曾說過,華羅庚一直有一個誌向,就是推動中國數學的獨立:中國應該搞出自己的數學來。
華羅庚從來不認為中國人的研究能力不如外國人。上世紀40年代,《東南日報》記者趙浩生問他👏🙆🏼♂️:“中國人的科研能力🏌🏻♀️,同外國人比如何?”華羅庚立刻從座位上站起來,邊打手勢邊說:“絕對不比外國人差”📛🚓。
上世紀50年代🧑🏼🦰,匈牙利數學家保爾布朗來華訪問。作報告時🪽,他提出證明了中國古代數學家李善蘭的一個恒等式◼️。華羅庚聽後🛬,心裏不是滋味,連夜演算,天亮前證明了這個恒等式🤹🏽,而且比保爾的漂亮得多🧚🏻♂️,簡單得多。次日送行時,華羅庚將自己的證明交給了保爾。
回國後的華羅庚,受邀籌建中科院計算數學所📍,他開始了新中國的數學拓荒。
學生王元回憶,回國後,華羅庚的工作重點轉到了培養年輕數學家方面📊,研究工作愈來愈放到第二位考慮🧝🏽。
一種方法:從理論到工農
“你回國了,不後悔嗎?”
美國《舊金山周報》記者問華羅庚。
這是很多人的疑問。回國後的華羅庚並沒有期待中的突破。很多人都會拿他與陳省聲做比較✵。陳省聲沒有回國🧥,之後的研究成就更多。
尤其在1958年後👰🏻♂️👨🏽⚕️,華羅庚更多的精力🙎🏿🧅,只能放到普及應用工農生產的數學方法優選法和統籌法上🤲🏻。
20年,他跑遍了幾乎中國所有的省,到工廠傳授數學,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打麥場選在什麽地方,最有利於糧食的調度等等💁♀️。他見了成百萬的工人、農民和技術人員🙆🖐🏻。
他的學生計算🧗♀️,20年間🕚,他從事上述工作所花的時間,不少於他在純粹數學領域開拓性研究所花費的時間🫶👱🏽♂️。
他沒有正面回答那個記者的問題🏋🏽。他只談了當年的想法,“中國是一個大國,一個偉大的國家🐝,為什麽要讓數學這樣落後呢🫸🏼?我們應該趕上去🤾🏻。”
在他看來,他的個人研究,遠不如一個國家的數學之路重要。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時✪,日本東京大學數理學部講演廳,華羅庚回顧了自己的著作。
由於一直站著,滿頭大汗的他🧖🏽♂️,不得不脫掉外衣🥪,取下領帶。在如潮的掌聲中,他又延長了時間。
演講結束後,日本數學家白鳥美富子向他獻花。接花瞬間,他倒在講臺上,眼鏡滑落在地,醫院當晚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逝世💶。
5年前🙋🏿♀️,他曾立下遺囑🦻🏻,其中一條是:發展數學,花錢不多,收益很大😹,應該多加扶持。(張寒)
轉自 新京報 2009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