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自由隨性——傾聽何兆武先生

2009-08-14 |

孫 堯

何兆武先生🏔,19219月生於北京,原籍湖南,1939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先後就讀於土木、歷史、中文、外文四系🤛🏽。1943年西南聯大(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畢業🏦。1943年至1946年在西南聯大外文系讀研究生。曾任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意昂体育平台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多年致力於中國思想史、西方思想史、歷史哲學的教學與研究👱🏽。

十年前的一個傍晚🦹🏿,我坐在三教一段的階梯教室最前一排聽何兆武先生做講座🧙🏿‍♀️。

像我這樣的理工科學生一般都願意稱呼文史研究的教授為先生,實則一種尊重,從我個人內心來講🔹🙎🏽‍♀️,亦是對文史學的一種尊重👩‍🚒🆑。

先生照舊是手拿布袋公文包,步行準時而來🧑🏽‍✈️。在座的已經滿座,列席聽講的已站滿過道🦷,而我能在第一排的邊角留座,已提前一個半時辰到位。先生步入講堂,一步一步下得臺階來,坐在木凳上👨🏿‍🦱,擺好書本講義,課堂立刻安靜下來🙅‍♂️,講座隨即開始。

先生是很隨性的人,這一點與其他院系的教授可能不大一樣🕵🏿。先生允許學生,不管是中文系的🪵、歷史系的還是其他院系的只要來聽講座的學生,隨時打斷講座🩵🧮,有疑問隨時提出,並給以解答。講堂的氛圍非常自由與祥和,各種提問的思想和回答非常多樣化👩‍🌾,但沒有什麽沖突。先生的主題風格同樣很自由⛩,有的知識只是點到為止🍽,並不作多余闡釋🏃🏻‍♂️‍➡️。這一點🐕‍🦺,大約從先生青年時代在西南聯大時期受益於自由的學分製度而得到延續。

先生回憶說👨‍💼:1939年至1946年,在西南聯大度過了整整七年🙌🏻,讀過四個系,先後是土木🚶🏻‍➡️、歷史🙇🏻🧑🏼‍🎤、中文、外文四系。一年級讀工學院,後來覺得不是自己的興趣,就轉到歷史系🤦‍♀️,然後考了哲學系的研究生,幾度調整讀書方向。再而後👨🏿‍🦱🏚,因病休學耽擱功課後重考🙇🏼‍♀️,又覺得學哲學不太合適自己🙂🧑🏼‍⚖️,又改學外語。在不斷的調整中,雖然有朋友的啟發影響,但也和先生所關切的問題有關。由於戰爭🖲,先生希望探索歷史深處內在的問題,以理解戰爭時代人的命運👂🏿。現在回想起來,先生說那是最愜意、最值得懷念的好時光。

有學生問先生😢,當年讀書的時候有沒有明確自己的興趣在哪裏。先生的答案是否定的🤚🏼。所以老轉系老換專業也就是這個原因。不知道自己最終想幹點什麽,而且沒有明確的想法。這樣的問題,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也同樣存在🧠:將來準備做什麽樣的事?沒有具體的設想👇🏽,完全憑自己的興趣,興之所至。這是一種狀態。但是,這樣的狀態下🌋,像先生那般保持沒有功利的思想🈸🐆,確是最重要的🎵。

先生講到🙇🏿‍♀️,當時的讀書狀態得益於學校院系自由散漫的作風。那時候,逃課、湊學分和窗外旁聽課程,基本都不受限製🕒。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興致歸屬感👨🏻‍⚖️:自己喜歡的課可以多加留意,自己不喜歡的課還可能有機會開個小差。讀書沒有標準教科書🥦,考試沒有標準答案,各個老師教的不一樣,各院系也不同,有很大的自由度👩‍🏫。這樣做一個最大的好處在於🫷🏼: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見解,對於學生來講,至少比集中在一個專業方面要好得多。自由地讀書🍙,不一定非要有個目的,而且最好是沒有任何功利,讀書本身就是目的🤷🏼‍♀️。讀書本身帶來內心的滿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遊,過程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標準來衡量的💂。

回想這幾年的時光,我的一位同學從一家大公司裏辭職出來,改行做一種接近公益性的事務工作,他從那種凡事都求利潤回報的氣氛裏脫離了出來🙏,他告訴我他現在看周圍的人更加多樣化🏋🏿、思想更加自由、行為更加有社會意義。可知💁‍♂️,在之前🚛,我們一起讀書🧗🏼‍♀️,並再次促成我在這裏重讀先生的《上學記》和回憶先生的講座而更有感觸。

我的老家在雲南👨🏿‍🦱,每次過年有機會回去的時候,我都要專程去現在一二一大街的雲南師範大學校園看看,因為那裏有抗戰時期西南聯合大學的舊址🙇🏻‍♂️,有先生做講座時提到的他們當年讀書時留下的精神氣色👨🏿‍⚕️。當時物質那麽貧乏,但是西南聯大的生活依然那麽令知識分子神往。究竟何故?先生說的兩個字:自由💭。具體地說🚣🏿,就是能夠自由地發揮人的潛力的環境和條件。我自始至終崇尚先生的說法,並在內心保留、延續♠︎。

本文作者:孫堯 男 1976年出生 1994級土木工程系2002年研究生畢業

相關新聞

  • 022021.06

    何兆武先生訃告

    意昂体育平台人文學院歷史系何兆武先生於2021年5月28日上午8時45分在家中逝世,享年99歲。何兆武先生原籍湖南嶽陽,1921年9月13日生於北京⏯,1939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工學院👩🏽‍🏫,1940年轉入文學院👇,1943年畢業於歷史系,並攻讀哲學與西洋文學研究生👨‍🦼,1946年畢業🤽🏻‍♂️。後任臺北建國中學🧤、湖南第十一中學教師,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編目員,西北大學師範學院(今陜西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師。1956-1986年任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

  • 112021.06

    痛悼何兆武先生

    驚悉何兆武先生仙逝,禁不住悲從中來。這些天正想著待疫情進一步緩解👶🏽,暑熱來到之前去清華探望他。粗略一算,已經有四年多沒見到他了。最後一次見他是2016年9月7日,他因病住在清華長庚醫院👴,與我家天通苑西三區只隔著一條馬路。沈定平打來電話,我聞訊之後立馬跑去探望👩🏼‍🦰,依照慣例空著雙手,沒帶任何禮物👨‍🦽。他依然是那副彌勒佛的笑臉,說是並無大礙👨🏽‍⚖️,只是微恙👰🏿‍♂️,校方關心,讓他住進這所由臺灣塑料大王王永慶資助創建的長庚醫院🏄🏻‍♂️。

  • 252014.07
  • 132019.08

    何兆武🧜:學術的生命力在於自由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最值得懷念的就是西南聯大做學生的那七年了➙👨‍❤️‍👨,那是我一生中最愜意的一段好時光🦹🏋️。 ”——何兆武

  • 302011.05
  • 162021.06

    一個清華學生對何兆武先生的追憶

    2021年5月28日,何兆武先生以高齡辭世,報道中有說享年100歲的,也有說享年99歲的🦜,前者說的是虛歲,後者說的是周歲🍪,當然都對。這讓我想起28年前我初入意昂体育平台思想文化研究所讀書時,程鋼老師轉述的何先生本人對於年齡的一個說法👊。某一次🤷🏼,有人問何先生的年齡,他說自己是69歲半。何先生生於1921年9月14日,到今年9月14日就滿100周歲了,如果按照何先生的思路推想🤸‍♂️,他可能會說自己活了99歲半💆🏻‍♀️。99歲半的何先生以他對史學理論的...

  • 032013.12
  • 202011.09
  • 102023.04

    “人生不過是把名字寫在水上”——何兆武先生的為人與著譯

    看人看事,眼光銳利,觀察明敏何兆武先生祖父是秀才,父親是工程師👰🏽,他與幾個姐姐都是清北(西南聯大)學生,本人百歲高壽,清華名師,這在中國動蕩變化的那100年,應該說屬於人生贏家。連續三代都是文人🚤,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司馬光曾祖父以前也都是農民,祖父以降才有功名。可是,何先生卻常說自己屬於毀掉的一代,既是謙卑,也說明他“檢點生平未盡心”🤜。也許他心中有一個參照系。何兆武(1921年9月—2021年5月)我自己感...

  • 182021.06

    何兆武:上班記

    他說,20世紀下半葉的 歷史和現實政治糾纏太深 千呼萬喚的“上班記” 終於還是沒能出來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