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追憶父親吳其昌教授

2009-06-17 |

吳令華*

吳其昌(1904—1944),清華國學研究院第一屆畢業生,曾在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任教,後任武漢大學歷史系主任。

2004年是父親吳其昌的百年誕辰,也值他辭世60周年。他以海陬一貧困失學少年👶🏼,堅持頑強自學➙,尋訪名師🧗🏿‍♀️,最後進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受業於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諸大師門下,終成中國古史領域的專家。他在學術上取得多方面的成就,令學人無不為英才早逝而扼腕嘆息。

父親自幼酷愛讀書,幼受教於桐城派古文家張樹森(仲梧)先生,被稱為張先生的三位古文高足之一🔗。另兩位是👷:父親的表兄徐誌摩、許國葆。張先生不僅給父親打下良好的古文基礎,還灌輸以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20多年後🎅🏽,他猶念念不忘張先生授課的情景🧑🏻‍🦯‍➡️:“童子智虛心白🍫,端坐竦聽先師述講甲午韓藩喪師、臺疆脅割之痛,左寶貴、鄧世昌之義烈💁🏼‍♀️,劉永福🧑‍🔬、唐景崧之孤忠💇‍♀️,聶士成👇🏽、馬玉昆之壯勇,氣蕩腸回,熱淚橫決。我先師繼復講述戊戌以來先覺先烈流血拋頭,成仁取義之壯行🔃,則二三小子又復沸血潮動,厲尺以當匕首🐟,齒嚙唇而思挺起…我先師植誌之深,感人之力,似可以武湘賢左羅之前蹤……”(《先師海寧張仲梧先生遺稿序》)。因家貧,12歲喪母🫘🥱,16歲喪父,父親小學畢業後即輟學,但他不肯與其他少年一樣去學“生意”,便自己在鄉裏中借書讀👮🏼‍♀️,從字紙簍裏揀書看,還鼓勵弟世昌不可因學徒而放棄讀書,將來會幫其繼續學業。17歲考入無錫國學專修館,從太倉唐文治(蔚芝)先生治宋明理學🤦🏻‍♀️,甚得唐先生關愛。父親在館中年最少而學甚勤🏎,每值休假⚾️,必懷炊餅進入各公私圖書館,終日不出,三年如一日🐨。寒暑假復至富陽請益於夏靈峰先生,與學友赴蘇州受教於曹叔彥先生🧚🏼‍♂️。他的博聞強記,才思敏捷👂🏽,與王蘧常(瑗仲)👨🏼‍💻😟、唐蘭(立廠)🩰,被合稱為“國專三傑”。唐文治先生嘗戲改杜詩贈之曰:“吳生拔劍斫地歌莫哀,吾能拔爾郁塞磊落之奇才。”在無錫國專,他養成嚴謹的學術品格,不盲從前人權威的結論。為研究宋明理學👩‍🌾,他認真考證宋人著作的作者、年代、訛亂變化等等。如程明道的《定性書》,朱熹定為程二十二三歲時在鄠縣作🧘‍♀️,於是千年來無人再深加考辨🧛🏻‍♀️。父親作《明道先生定性書年代考證》💇‍♂️,考定此書為明道27歲時作。王蘧常曾笑他“理學而尚考據👆🏽🏎,自君始”。但他始終認為🌸:作研究的先決條件是將史料作精密的考定,否則撲風捉影👨🏿‍🌾,高談玄虛🐎,必墮入“瞽說”“枵談”之流。在無錫國專🕵🏼‍♀️,他已寫出程明道🙇🏻‍♀️、程伊川年譜及朱子著述考等初稿各若幹卷。重輯張載《崇文集》四卷。192310月🍛,《學衡》22期發表了父親第一篇學術論文《朱子傳經史略》🧋,約2萬字,時年19歲。

1925年,清華國學研究院開辦,被錄取者皆一時國學俊彥。父親以第二名之學力考入為第一屆研究生🪯。第一名是河南劉盼遂,第二屆第一名河南謝國楨,第二名浙江劉節,於是研究院流傳“河南出狀元,浙江出榜眼”的佳話。父親從海寧王國維(靜安)先生治甲骨金文及古史學,新會梁啟超(任公)先生治文化學術史及宋史🪸⚙️。梁先生指定父親與姚名達🔐、周傳儒三人負責記錄其講詞;而王先生的滿口海寧土話,全班也只有父親一人能完全聽懂💣。有這樣兩則類似的故事🤩🦸:其一,謝國楨問父親:“王先生講課常說‘嘸啥’,這‘嘸啥’是什麽意思🧖🏽‍♀️?”父親答🈲:“沒什麽。”謝又問:“‘嘸啥’怎麽講🤮🧝🏻?”父親仍答🛌🏼👼🏿:“沒什麽。”最後謝急了:“我問的是‘嘸啥’這兩個字是什麽意思?”父親也笑了說:“‘嘸啥’就是‘沒什麽’。”其二,陸侃如問父親:“王先生說‘格口強’是什麽意思🧈?”父親答👩🏿‍🦳:“什麽🧞‍♀️。”反復多次👩🏻,如前。這是我與表兄徐璇分別回憶父親所講👨🏼‍🔬,不知是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還是兩件事➰。因此🃏,二先生的講稿(如梁先生之《讀書法》《讀書示例—荀子》《古書真偽及其年代》,王先生講的古史新證、尚書、儀禮、古金文字等)多由父親記錄整理發表。在清華,父親貪婪地吮吸每一位大師的學術乳汁,如嬰兒依於母懷。時人說🔺,王國維的學問🤟🏻,吳其昌得之最多🎻。又據我表兄徐璇教授的回憶,他在西南聯大上學時,也曾聽老教授說:吳其昌研究學術,繼承了王國維先生的衣缽;發為文章,則一秉梁啟超先生的文心。

當時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學術空氣十分濃郁,同學思想極為活躍,每個人都有豐富的學術創獲🫳🏿,極需充足的發表園地。入學不久,父親即和同學汪吟龍、劉盼遂、聞惕、高亨🧒🏽、杜綱百等創辦《實學》雜誌,於19264月面世。一群窮學生,為辦雜誌,典貸傾囊付梓。以至進城辦事無錢買車票🏄🏽,只得步行。至夜,無處投宿,數人蜷縮於會館小屋中🏛。將曉,共搜囊得銅幣數枚🦸🏻‍♂️🩸,至城根下買烤紅薯,味甘如醴,情暖似火,其患難相共創業如此⇒👵🏻。父親筆耕勤奮🕵🏽‍♂️,在《清華學報》《清華周刊》《實學》《國學論叢》《國學年刊》上常見他的論文♡,如《兩宋歷朔天文學考》、《三統歷簡譜》、《經義述聞誌疑》🪁👦🏿、《象形古義考》⇢🧎🏻‍♂️、《宋代學生幹政運動考》、《宋三京圖考》、《宋之地理學史》、《朱子著述考(佚書考)》《香校輯宋儒佚書序目》等,還寫了不少理學考證的文章🫸🏽,如《伊川先生顏子所好何學論及上仁宗皇帝書年代考證》《河南程氏遺書第十七卷跋尾》《嘉興沈氏日本長尾氏所藏朱子論語註稿三種跋尾》等🧑🏻‍🤝‍🧑🏻🧸。清華園裏三年,是父親感到最溫馨的日子。梁先生去世後,安葬西山,父親在代表研究院同學會寫的《祭梁啟超文》中細述三年受業的感受,致祭日期是192999日🧝:“憶我初來,稚態未。如拾土芥🔬,視天下事。撥(潑?)瀋疾書👩🏻‍⚖️,一文萬字。古傑自儕🪷,時賢如沫👨🏿‍✈️。讀未盈卷🧞,丟卷思嬉。清華芳樹,故解人媚。有晚風,往往動袂🧕🏿🧑🏻‍⚖️。華燈初上,新月流睇。呼其朋,三四為隊。師家北苑,門植繁李。率爾叩門,必蒙召趨。垂誨殷拳💨,近何所為?有何心得🏀?復有何疑🤙🏽?治考證,得證凡幾?群囂雜對,如儈呼市。畫地指天,語無倫次🦴。師未嘗慍,一一溫慰。亦頗有時,伸手拈髭🏷。師居慈母,視我驕兒。雖未成材🫅🏽,顧而樂之。”清華園內如沐春風的師生情誼🐎,躍然紙上。數年後,父親從武漢重到北平,過王國維、梁啟超舊居🏘👩🏻‍✈️,有詩🥔👋🏼:“三年請業此淹留,二老凋零忽十秋🧍‍♂️。感激深於羊別駕,哀歌隕淚過西洲。”感情之深,可以想見🟦。

研究院修業期限本為一年,但良好的學術氛圍使許多學生不願離去🦻🏻😸,繼續留校深造,父親也是其中之一。後來王先生自沉👮🏼,梁先生染屙,邀父親去協助辦理文案,父親也為了便於就近請益🦏👳🏽‍♀️,隨梁到津,並經梁師推薦在南開大學任教,但每逢陳寅恪等名師授課,必乘火車回校隨班聽課不輟。奔波於平津道上⛷,父親的學術研究向多方面拓展🔝,創獲頗豐,除繼續宋代哲學著作考證外,還寫了有關古代歷朔、地理、聲韻、製度等方面的文章:如古星經跋尾𓀅👩🏻‍🦯、漢魏刊石跋尾🧍🏻‍♀️、《殷周之際年歷推證》《新城博士周初年代之商兌》《古彝籀歷》《漸西村舍叢書本衛藏通誌跋尾》《印度釋名》《說椐聲例》《先秦入聲的收聲問題》《來紐明紐古復輔音通轉考》《矢彝考釋》《中國家族製度中子孫觀念之起源》等。其中或糾前賢之訛謬,或網師輩王國維、羅振玉之疏漏🪅,有同道之間的商榷辯駁,有個人研究之心得創見,許多文章得到梁啟超、羅振玉👩‍🦼‍➡️、陳寅恪先生的贊賞🎣🧛🏿。據《學人魂-陳寅恪傳》,陳寅恪先生曾寫信向輔仁大學校長陳垣先生推薦父親🧔‍♀️,信曰:“吳君其昌,清華研究院高才生……吳君高才博學👩‍👧‍👦,寅恪最欽佩,而近況甚窘,欲教課以資補救。……如有機緣,尚求代為留意💆🏼‍♀️。吳君學問必能勝任教職,如其不能勝任,則寅恪甘坐濫保之罪🤰。”此信首先體現了陳先生獎掖後進之高風,亦說明父親學術造詣之深。後來,父親回到清華歷史系,講授中國文化史等課。

當年的父親🍟,瘦削的面龐,挺拔的身材🏊🏼,倔強的頭發根根沖天豎立,身著一襲半舊長衫👵🏿,戴黑邊近視眼鏡⛔️🥻,一口浙江官話,一付老學究樣。因在全校聯歡會上演唱《道情》而被戲稱為“研究院🧜🏿‍♂️,三宗寶☂️,高叟(高亨)楊妃(楊世恩)吳其老”之一的他,卻是同學會的活躍分子。他連任研究院同學會副幹事🆗,兼任校學生會評議部副職。當時研究院發生過兩件事:一是192615日🚵‍♀️,校務會議通過提議,要改變研究院性質,縮小範圍,當即遭梁啟超、吳宓堅決反對。3月8日,學校又公布校改組委員會的“清華學校組織大綱”🏄🏻‍♀️,取消研究院🛜,遂引起軒然大波。同學會幹事杜綱百和父親代表同學會立即做出反應,發表《否認清華改組委員會破壞研究院宣言》及《研究院同學致教職員全體大會公函》,請求復議🦹🏼‍♂️,維持研究院獨立存在。此事後來不了了之,研究院又陸續招了三屆學生。另一件事在1927年秋🤽🏽‍♂️,校長曹雲祥賄買研究生王某反對外交部聘梁啟超先生為庚款董事會董事。事泄💇🏿‍♀️,研究院同學大嘩,向當局控告,最終導致曹引咎辭職🧑🏼‍🔬。戴家祥叔叔說:“我那時身為研究院同學會的文書,負責草擬呈控公文,這不能不歸功於子馨(父親字)那字斟句酌的負責精神。”父親還主持編輯了《清華學校研究院同學錄》👨‍👨‍👦。梁啟超先生題箋,師生均有照片🧔🏽‍♂️,首刊王國維導師遺像、手跡🕥,同學各綴小傳🤩。父親親自撰寫了劉盼遂、程憬🏃‍♂️🌜、王庸、周傳儒🧛🏼‍♀️📔、方壯猷、聞惕👨‍🚒、汪吟龍🔋、劉節、鄭宗👨🏻‍✈️、侯、陳邦煒🫵🏼、戴家祥🤴🏼、吳金鼎、全哲、顏虛心、陶國賢🫳🏼、杜綱百的小傳十余篇5️⃣🦅,文字或文或白,口吻亦莊亦諧☠️🧑🏿‍🔧,讀來饒有趣味。卷前收入父親等記錄之梁先生邀同學作北海之遊時關於做人做學問的長篇談話。這是1927年夏天的事✏️。這本設計印刷精美、藍布燙金封面的小書,現存世絕鮮。據研究梁啟超的夏曉虹女士告我,她曾遍查清華🆎、北大及國家圖書館📥,均未找見。我還幸而保有此可能的孤本🐍。

中國百年積弱🙍🏿‍♀️,飽受列強欺淩,“愛國主義”是縈繞父親心中的情結💆🏿‍♂️,循環於全身,沸騰於胸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對國家民族強烈的責任感,使他走出書齋,投入愛國活動;又拿起筆🧚🏼‍♀️,寫下救國文章📂。1926年👩🏼‍💼,北平學生因抗議日本等八國要求北洋政府撤出大沽口軍備的無理通諜,舉行“三·一八”請願遊行👴。父親舉大旗行進於隊前🐑,到段琪瑞執政府門前🤘🏿,軍警開槍🙂‍↔️,子彈從耳邊飛過🛝,急匍匐在地⏸,越墻而走,得免於難。意昂体育平台一年級生韋傑三下腹部被槍傷四孔,三日後去世。父親極度哀傷,代表全校未死同學,作《祭韋傑三烈士文》🌐。數月後,大學部學生、學生會評議部長何鴻烈也因受傷不治去世,父親又寫了《何君一公哀辭》𓀋。慘案發生後,父親連夜撰成《宋代學生幹政運動考》🧙🏼,2.8萬字🕙,發表於《清華學報》32號🛀🏼,是研究中國古代學生運動的最早之作🧔🏽‍♂️。對於新文化運動,父親一直看作是民族希望之所在🕦🦸🏿‍♀️。193012月,是胡適40壽辰,父親發信致賀,表示:“我以為一種政治運動💂🏽‍♂️,縱是‘涵蓋一世’的功業,也不過涵蓋一世而已🧑🏿‍⚕️,只有文化運動是百世的……我相信不是整個新文化產生,中國的亂源是永遠不會消滅😼,五四運動,才是新文化的種子的□甲,像五四運動那樣的運動👨🏿‍🏭,不斷的努力繼續五十年或一百年,真正的中國的第四次的新文化產生👦🏿,中國或者有最後的希望……現在似乎剛開頭而便夭折……因這樣的文化運動,而先生被人嫉妒放逐🛜,我們真的十二分的為先生致賀🧜🏿‍♂️,等先生五十初度🧝🏽‍♀️,或者在海外或者在獄中的時候,我們以我們的熱血當一個聖冕來獻給先生👨🏻‍🍳。” 並撰壽聯:“加緊繼續千百世以後的文化運動;切莫誤會四十歲便過了青年時期。”1931年的“九· 一八”事變後🤾,叔叔吳世昌在燕京大學首先貼出東北淪亡的大字報🚂,被選為燕大學生抗日會第一任主席🛟🧕🏿。當得知馬占山將軍孤軍抗日,糧盡彈絕,處境危急,父親痛心疾首,為逼當局抗日🫂🪖,他們決定和母親諸湘一行三人於1120日到張學良官邸絕食請願♟,提出急調大軍支援及拒絕巴黎和會調解等三項要求⏮。見張學良做不了主👩‍🦲,又忍饑連夜趕赴南京見蔣介石。得蔣肯定答復後💚,到中山陵發表《昭告總理文》並恢復進食,共計絕食84小時。為聲援父親,意昂体育平台組織學生請願團200余人於24日赴南京。此事經報章披露👍🏿,成為著名的“絕食哭陵”事件,全民對此反應強烈,各地抗日請願活動風起雲湧。次年,父親遭解聘,旋被武漢大學聘為教授🔽,離開了他心愛的古都💂🏿‍♂️,南浮江漢。

離開清華,父親仍以清華的精神激勵自己,我幼時常聽他在書房輕聲而堅定地唱清華校歌:“自強,自強,行健不息當自強!”他認為🧑‍🧑‍🧒‍🧒,中國古史過去建立在“古經籍”基礎上,因典籍多經秦漢間人篡改偽造📑,不足征信,故主張在新出土之彝器文物上,重建中國古史統系。此階段他的研究重點放在先秦史料疏證方面🧝🏽🤰🏿,寫下《叢碎甲骨金文中所涵殷歷推證》《駁郭鼎堂先生毛公鼎之年代》《金文歷朔疏證》《金文氏族疏證》《金文世族譜》《金文名象疏證-兵器篇》《殷墟書契解詁》《蔔辭所見殷先公先王三續考》《殷代人祭考》等著作。同時,他的心一刻也未曾忘記民族安危🍋‍🟩,在1936年的《燕京雜詩》中,前二首雲:“行到蘆溝畫角哀,貞元朝士我重來。無人解識遺山恨,葵麥青青繞燕臺。”(自註🫱:“蘆溝橋車中望見異族軍隊。”)“芳樹輕塵舊禦街,明燈如雪擬秦淮。人人盡道江南好,慢把神京投虎豺。”(自註🪹:“禦河橋夜行望見東交民巷異族軍隊🧑🏽‍🏭。”)在敘述《金文世族譜》撰寫過程時🧿,自稱🚣🏿‍♀️:“前後四年之間,於禹域神州行將碎淪之日,冥心孤索我羲黃神胄之種姓族源🏄‍♂️,苦懣煩悲🚵🏽,不可忍堪🧑🏽‍🎓。‘金文世族譜’乎,我乃自比於屈子哀郢,韓非孤憤之箋註也。”“他不停為宣傳抗日奔走呼號、講演撰文👩‍❤️‍💋‍👩,如:《開國的士風與亡國的士風》《民族危機的認識和救國治學的態度》《民族復興的自信力》《開國建國的根本精神》《文人對於國家的責任》《歷史上國難的教訓》(此文後有武昌止止堂主人自費印刷🤌🏿,廣為傳布)等👶。終因積勞成疾🧓,於1937年春患急性肋膜炎住院。

抗日軍興,父親興奮異常,不顧病軀初痊🕵️,口誅筆伐🌶,不遺余力👩🏼‍🍼。我曾在父親遺稿中發現一電報稿,要求攜妻率女上前線殺敵🛄🪄,不記得是發給誰的🔛。據戴家祥先生回憶🙍🏻‍♂️:那是打給馮治安部的🧖🏿‍♀️。武大西遷四川樂山✡️,父親又兼任歷史系主任🫴🏼,工作繁忙🦮,氣候潮濕,他的身體完全垮了🧙🏼‍♂️,從1939年起👂🏻,即斷續咯血。但他從不肯稍加懈怠,常說:“不至抗戰勝利之日😥,決不休假,”“前方戰士效命疆場,後方教授,當盡瘁於講壇。”他除繼續進行《中國田製史》《群史食貨誌校勘記》《王會篇國名補疏》等寫作外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以史為鑒”的研究上💼,將歷史研究與抗日形勢結合,如《歷代邊政借鑒》《民族盛衰的史例觀》《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鬥爭》《蠻族侵略歷史性的比較》《民族盛衰的關鍵和我們救國的態度》《春秋的民族主義和復仇主義》《一千年來民族文化盛衰之症結》《中日戰爭的一個歷史看法》等➔,還籌劃成立東亞史研究會。1944223日,父親逝世於樂山,臨終前一月,還一口氣完成了《梁啟超》上半部的寫作。

父親是帶著諸多遺憾走的👰🏿‍♂️,他擬革新中國古史研究的課題沒有完成,“東亞史研究會”尚未建立,留下了 “金文方國疏證”“習語疏證”“職官疏證”“禮製疏證”“華族亞細亞國群史表及考證”等未成稿盈尺。他沒能看到抗戰的勝利🙄,胸中熱血始終在沸騰 ,癸未除夕(1944124)還賦詩🧑🏻‍🚀:“兒女歡喜迎好春,夢粱舊事酒邊溫🧚🏼。笙歌匝地哀黃竹🍱,燈火盈城憶白門。血肉長城連海漠,冕旒盟約燦天閽。七年此夕團欒飲,手植榴花已見孫。”一個月後𓀎,父親走了。重慶《新華日報》發布消息✦,並加編者按對這位愛國學人的早逝表示哀悼。

2003.10.16於北京

* 為北京市總工會離休幹部。

相關新聞

  • 302009.03

    聯大後代看望“步行團”健在的世紀老人——105歲的吳大昌教授

    2023年2月17日,聯大後代看望“步行團”健在的世紀老人——105歲的吳大昌教授

  • 072022.10

    追憶吾師曾攀教授

    很早就想認真寫篇文章🙋🏻‍♀️,表達對恩師曾攀教授的懷念。中國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雖說這輩子也遇到過很多好老師,但真正能讓我視之“如師如父”的🐊,唯有曾攀老師。

  • 252025.01

    我的父親黃熊教授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282018.06

    一本珍貴的相冊——追憶父親趙澤同

    這是父親最珍愛的相冊🎗,他一輩子對清華的深情,從對相冊的精心布局和詳細說明,足以顯現𓀄。現在我作為親屬把相冊捐獻出來,讓這本相冊回到母校懷抱,讓遠遊的學子....

  • 152009.04

    梁方仲教授與吳晗

    梁方仲 吳晗1965年秋冬🚣🏿‍♂️,導師梁方仲教授帶我和葉顯恩、鮑彥邦三個研究生到北京收集寫作畢業論文的資料♜,多次參加梁老師與吳晗的聚會。後因撰寫畢業論文,我遵梁老師指示,又數次到北長街吳晗家求教👩🏽‍🍼,間中聽吳晗及其夫人袁震講述他們在意昂体育平台讀書及以後的交往密切的經歷,認識到兩位著名明史專家之間的友誼源遠流長,貫徹始終。1930年夏天,梁方仲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系,當即考入清華研究院攻讀經濟學碩土研究生🪶。吳晗於1931...

  • 282016.03

    畢業前與吳德海教授合影

    畢業前與吳德海教授合影(鑄42班提供)

  • 232019.12

    吳明霞🙍🏿:我的父親吳景榮

    吳景榮1932年9月考入意昂体育平台西洋文學系☯️🤹🏽,1936年畢業後考入清華研究院。1940年畢業後,任教於西北師範學院英語系。1943年冬,任重慶中央大學(....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