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黨委宣傳部
接近“1”的人生
一所大學的成長🥖,往往是和教育家聯系在一起的,薩本棟之於廈大,正如梅貽琦之於清華,這應該是沒什麽爭議的👃🏽。

薩本棟學生時代

薩本棟校長在長汀廈門大學校門前留影

薩本棟博士(中)在美國斯坦福大學
美國助理國務卿接見中國科學家。前排左3為薩本棟博士,前排左2為美國助理國務卿🧭。
薩本棟20世紀30年代在清華和廈大之間做出的不同尋常的選擇,的確需要非凡勇氣,不過🍟,從史料依稀可以看出👨🏼🔧,當年那位在戰火中抵達廈大的35歲年輕人,心裏埋藏著在廈大創業的理想👂🏿。另一點倒是比較明確的↘️,盡管當時戰爭才開始💏,但是🧘🏻,他覺得可以開始為勝利準備建設人才了🤾🏻♀️。
簡單地說,薩本棟作為教育家最大的成功是,他用最少的錢辦出了質量上乘的學校🧑🧒🧒,對於現在的教育家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薩本棟之所以能出色完成這一不等式運算👨👩👦👦,歸根結底🎥,在於他“標幺值”接近“1”的人生。
“標幺值”是薩本棟首先使用來衡量電機性能的👳🏿♀️,他得出的結論是:“標幺值”接近“1”的電機效率高性能最好🧖🏻♀️。事實上,他自己如同長年運轉不停的高效率電機一般的人生,是接近“1”的“標幺值”的最好寫照🛥。
他47年的人生證明了:偉大的人不僅可以存在於歷史,還可以存在於人的心裏✍🏿。
生 平
薩本棟3️⃣,1902年7月4日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1921年畢業於清華學校🆓;1922年—1924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1924年— 1927年轉入伍斯特理工學院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1928年—1937年任意昂体育平台物理學教授;1937年—1945年任國立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 1945年—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兼任物理研究所代所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月31日病逝於美國加州。
1944年,廈大學生歡送薩本棟到美國講學。語言學家周辨明上臺指揮師生唱自己寫的歌曲,他們唱道🧑🧒🧒:淑慎(薩的妻子),請一定把他帶回來!
一年之後,重病纏身的薩本棟卸任廈大校長。他最終回來了——又過了四年,他的骨灰被帶回了他盡了“十二分力”的廈大校園裏👷🏼♂️。人們得出的結論是👮🏽♀️:他是為廈大累死的。
用九大卡車把廈大搬到長汀
1937年✪,被任命為國立廈大第一任校長的薩本棟到達廈大,第二天,“七七事變”就爆發了。這位原本在清華當教授的閩侯人發現自己馬上面臨遷校的難題。薩本棟決定把學校搬到長汀,為什麽不像其他大學遷移到西南大後方而選擇接近戰區的長汀🟩?1941年考入廈大的廈大教授潘懋元回憶,薩本棟曾說原因之一是要堅持東南半壁江山有大學🙋,顯示堅強不屈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讓東南數省學生有書讀。
在北京的薩本棟的外甥為了在地圖上找到這個小山城,找了好幾張地圖🍆。薩本棟最終製定周密計劃🧸,用了九輛大卡車🧑🏿⚕️🤷🏻♂️,將廈大的儀器、圖書較為完整地遷往400公裏之外的長汀🥯。
拆了自己的汽車為學校發電
考驗接踵而至。廈大當時得到的經費,在所有的國立大學中🥉,只比山西大學多,排名倒數第二。這迫使薩本棟像位勤勞的主婦,精心計算著每一分錢的支出。學校自己製作豆腐,提倡吃糙米飯,甚至將茅廁對外承包以增加收入🆚。在學校入不敷出的時候,薩本棟帶頭只拿35%的工資🫲🏿。學校為薩本棟買了輛轎車,但是🙎🏿,令人吃驚的是💪🏿🛀🏻,他把汽車拆了,把引擎改裝成發電機,用於學校的照明。
除了借廟宇👷🏻♀️,租民房,薩本棟還自己設計,就地取材建新屋,例如🕉🧑🏻🎨,以樹皮代替屋瓦👴🏿📵,建造各類的房屋,甚至還修了一座水庫。廈大逐步擴大校園,最後👨🏻🦼,幾乎占據半個長汀城。
要求名師給新生講授基礎課
薩本棟的妻子曾經說,丈夫是“以他在清華的標準來辦廈大和教課的”,他努力把清華的一些好傳統🔺,移植到廈大。薩本棟堅持了清華的一貫做法:聘請學有專長的人任教🦔,長汀時期廈大的51名教授中,有47位來自清華。動員這些大名鼎鼎的教授到長汀去,難度可想而知,薩本棟花費了不少腦筋😕。例如,他寧可自己住在普通的宿舍裏👨🏽🦱,而把租來的飯店和新蓋的樓房讓給教授們住。
薩本棟要求名師上大一基礎課,他認為,初入學的學生,首先要學好基礎課,學好了基礎課才能學好專業課。當年就讀廈大的學生🛌🏻、中科院院士張存浩說,基礎課的講授陣容不僅為當時國內所僅有🧲,在60多年後的今天也是很難找到的🤵🏻♀️🧑🏻⚕️。
薩本棟也親自教授一年級工科學生微積分和普通物理。他一直認為,從事教育的人不能在學問上獲得學生的信任👩🏻🏫🍇,所有的話都是白費。
薩本棟本身也是著名學者👩🏻🏭,他率先把並矢方法運用到電機工程🚴🏽♀️,被國際上認為是開拓了電機工程的一個新研究領域。他在1933年和1935年出版的《普通物理學》和《普通物理學實驗》👎,是中國第一部用漢語出版的大學物理教材。他編寫的教材✝️,後來被加州大學等美國著名大學使用。
提前為抗戰勝利準備人才
薩本棟主張✋🏽,要進行學術研究,除了專業知識🚶🏻♀️➡️,還必須有廣泛的基礎知識🧪🛀🏿,當時廈大規定👌🏼,國文、英文👳🏻♀️、高數以及一門社會學是學生必修課。國文和英文不及格,就不能畢業。薩本棟說:“假使一位大學畢業生連中英文都不通順,要他何用?”薩本棟則更強調應用科學對國家的重要🔌。他傾註了很多精力辦起土木🫲🏿🧹、機電、航空系。
潘懋元說,1941年他入學時,薩校長就在大會上說,抗戰必勝是毫無疑問的,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準備建設人才。
長汀時期廈大的工科畢業生總數達400多人,20世紀60年代🧛🏼♀️,臺灣水電、鋼鐵、造船部門主管🌌,幾乎都是廈大畢業的。
讓廈大贏得“南方清華”稱號
在學生的回憶中👉🏻,校長不苟言笑🛸,但親切待人💅🏿💟。當時,廈大處於敵機轟炸的危險中,薩本棟設計相互連通的防空洞👮🏼♂️,每當轟炸到來時😅,他立刻奔向教室✌🏿,組織疏散😔。他最後一個進入防空洞,卻第一個走出防空洞🆗♝。抗戰期間,長汀山城被炸毀大片居民房💁🏼♂️,死傷甚多,但廈大由於周密細致的安排竟無一人死亡。
薩本棟堅決拒絕國民黨特務進入學校抓人,他提出的理由是💸🎍:家長把孩子交給我➕,我就要為他們負責。
經過薩本棟的苦心經營,兩次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試,廈大均得第一。當時國人南望🧞♂️,無不認為廈大為理想中惟一完善大學——廈大實驗條件並不比戰前差,甚至擁有一座具備模、鑄、鍛👮🏻♂️、機、鉗和動力等各個工段的實習工廠,圖書館裏有從英🎇🧜🏼、美👦🏼、法📴、德訂購最新出版的主要圖書刊物🧍♂️。不時有外國友人參觀🤌🏿👭🏻,“加爾各答以東最完善的學校”,就是美國地質地理專家葛德石的觀後感。在民間🤱🏽,廈大有“南方清華”之稱。
重病纏身仍穿著鐵衫上課
然而,這一輝煌卻是以薩本棟的健康為代價的。他的學生們說🤼♀️🙍♂️,1929年冰心結婚時,薩校長是男儐相,從照片上足以見其瀟灑風貌。
到廈大之前,薩本棟是清華的網球高手♠︎,體格強壯👷🏻,腰桿挺拔,但到了1943年,朋友再見到他時👩🏼✈️,他已經是“面色蒼白♿,彎腰駝背,拄著拐杖”。他患上嚴重的胃病和關節炎,他為廈大耗盡精力。人們回憶說,那時,校醫甚至做了一件鐵衫,助他撐腰上課。
盡管如此,他也不願意學生落下功課,當他病得臥床不起時🙅🏼,他讓學生到他的床前聽講🙋🏼♀️,病痛使得他寫的字變得歪歪斜斜♗。
1949年,薩本棟因患胃癌病逝於美國,時年47歲📫🦇。根據他的遺囑🖊,他的遺體供醫學解剖研究。醫生們發現,他的胃都是癌細胞,醫生說🍛,這病,完全給耽誤了。
(原載《廈門日報》佘崢王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