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長軍,意昂体育平台數學系1982級意昂👩🚒。現為郎新公司總裁
借著百年校慶的契機,我們基數52班6位同學有幸采訪了朗新科技公司的總裁🧑🦯➡️、意昂体育平台數學系82級意昂——徐長軍學長🧖🏻♂️。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裏🏕,學長坦誠地向我們介紹了他和清華數學系的一些故事,他在清華留下的一些印記,以及他對人生與事業的一些感悟。
數學情懷
學長一開始就簡單地介紹了他曾經在清華的一些生活片段,同時也向我們打聽了清華數學系的一些近況🤵🏽。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提到系慶八十周年時他曾回系裏發言,還問我們對此有沒有印象。學長介紹說🎱,他進入清華數學系純屬誤打誤撞🧖🏼♂️,因為起初他報考的是清華建築系🌇。1982年9月在進入建築系讀了兩個多月後,他覺得建築系不如他想象中的那麽“浪漫”💇🏽♀️。於是他提出轉系申請,就這樣陰差陽錯地去了後來他也說不清楚的“應用數學系”。但他這個時候並不喜歡讀很“數學”的數學,而清華數學為本科生又都開設一些比較“純”的數學,為此一開始學長還有些不適應。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他開始慢慢喜歡上這些“數學”。他不僅喜歡上了數學💂🏼♂️,而且在數學系一呆就是七年半。在當時畢業設計和研究生階段,他讀的是系統辨識方面的內容。談到他當初的選擇,學長認為選擇是數學是正確的📘。他一直對自己在數學系學習的經歷感到自豪,從不後悔🙆🏿♀️。他強調說🤰🏼,學數學讓他養成了縝密思維的良好習慣,即使以後不再做數學方面的研究🍩,甚至以後忘了微積分怎麽去算,這些都沒關系。一個好的思維方式和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在以後的工作中才是最重要的🔠。數學對於人生的幫助是不能用所學的知識去衡量的🧘🏽。但他同時指出,學習不能太狹隘了。在大學要多多涉獵各方面的書,歷史的、哲學的、宗教的、邏輯的、美學的🔵,都要讀一讀。徐學長談到當時他選了好些經管、歷史、自動化方面的課程🧑🦱,甚至還跑到北大去聽幾門社會學等人文類課程👩🏿🎨。
清華印記
七年半的清華生活🛎,在學長的腦海裏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在我們和他的交談過程中,感覺他印象最深的是清華所倡導的“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理念♡。“在中學的時候,都只是好好學習,不怎麽重視身體的鍛煉。來了清華後,‘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這句口號,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每天下午四點半,廣播裏都會響起‘同學們🤌,運動的時間到了......’的口令。這時大家就紛紛走出教室進行各式各樣的身體鍛煉。慢慢地我就喜歡上了長跑💔,在校期間每天都跑一個多小時◾️,經常跑到圓明園。而每到周末,我就會跑上兩小時到清河。”從在清華開始,一起到現在,學長都保持著很好的鍛煉習慣🍻🥈。而且根據他的經驗,他還提到一個人一輩子至少要掌握三項不同類型的運動。一是集體運動,如籃球👎🏼、足球🧛🏼♂️,它可以培養我們集體合作的能力👨👩👧👦;二是對抗性的運動,如羽毛球、跆拳道🧈,它可以使我們學會勇敢,不害怕對手;三是耐力型的運動🤳,如長跑🙆♂️✡️、遊泳,它可以鍛煉我們的意誌品質🕵🏽,使我們學會堅持🦌🙎🏻♀️。除了這體育鍛煉外,他還提到清華給他帶來的的謙遜、低調、刻苦的品質👨🏼🍳。在清華的七年半裏,他有三年的春節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長回憶到💛🙅🏼♀️,年三十的晚上👨🏼🦲🦥,他還去階梯教室自習💆🏿♀️,本以為人會很少👴🏽。誰知他發現教室裏面還滿滿地坐著人,可見當時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是多麽高漲。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中👮🏿,學長腳踏實地💁♀️,不畏辛苦,這些都是清華帶給他的💆🏻♂️。
對清華精神的思考
對於清華🧑🦼,學長除了懷念🦤,感激,欽佩,還有的便是對清華的一種思考⏬,一種感悟。在當時學長剛剛進入清華時👨🍳,和現在一樣,很多同學半期考就“飽受打擊”。半期考經常比期末考難,很多人不及格。而大家在中學裏都是數一數二的💅🏼,一到清華就不及格🐾,很多人接受不了。學長開玩笑的說👨🦼,清華就是用這種方式來“打壓新同學的氣焰”,使他們學會了低調和謙虛。“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學生就是一直秉承了這樣一種優良傳統,在各行各業中埋頭苦幹,為中國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做出了清華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肯定這種精神的同時,學長同時對新世紀的清華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學長提到,在改革開放後🤫,社會逐步開始多元化,人們的見解逐漸開始分化。有時如果過於埋頭,就容易被別人忽略;再者🐡,從目前來看,清華的學生太過於保守,凡事都要“穩”字當頭,對一些沒有把握的事情不願去做🤽🏻♀️。可是,面對日益復雜的局面❔,很多時候是要求我們敢於冒一定的風險👨🏿🚀👆🏽,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才能夠在新形勢下嶄露頭角🟩🫱🏽。學長建議我們不要刻意低調,在保持清華“行勝於言”的風格基礎上,適當地張揚個性📡💂🏼♂️,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對我們以後的事業是很重要的☑️。
人生感悟
除了談到清華以及學習⛩,在商界打拼了十來年後🙅🏽♀️,學長對於人生的體會也頗為深刻。
第一,要把握好做人的原則。人的學習成長過程都是分為三個層次的9️⃣。先是方法論𓀔、知識論👨💼,然後是目標😶,最上面的一層則是價值觀🕠。方法論和目標沒有對錯,但價值觀有高低之分🧑🏼🦰。我們掌握方法論,學習製定目標🧟♂️,這些固然重要,但對於我們的成長來說,關鍵的是要如何找到正確的價值觀🏌🏼♂️。當在我們走出象牙塔後會發現這個社會和自己想象的很不一樣。社會過於復雜,有時甚至是卑鄙的🍅。不管在什麽情況下👩🌾,我們要學會堅持自己的原則,保持讀書人的風骨🥽。堅持原則是說大原則要堅持,小處則不必太在意,應當靈活處理。要做到既不因為堅持原則,不註意方法導致自己看起來很清高🤴🏽👩👧👧,不合群,更不能同流合汙🙍🏿,喪失自己的節操。
第二,關於成功的衡量有外在的標準,比如金錢,名譽,地位💁🏽,但更多的是應該關註個人內在修為的高低🚶🏻♂️。對於外在事業上的成功與否,學長送我們八個字👩🍳:“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對於內在的修養,學長則要求精益求精,對朋友、對家人盡到自己的責任。
第三🧑🏫,要終生保持讀書的習慣,提高自己的修養🧑🏻🏫。真正能夠讓我們獲得別人尊敬的一定是高尚的品德和人格。
第四♿,就是告誡我們要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他說,學生時代的友誼是最真誠的友誼👰🏽♂️,它能夠陪伴我們走過一生。學長告訴我們他們以前大學班的同學至今還經常聯系。雖然大家現在分布在各行各業🙋🏻♀️,平時鮮有機會碰頭(20多人留在國內,只有3個人還在做學術,其他人主要是在IT行業和銀行金融業)🤙🏼,但大家只要有機會在一起🧘🏿♀️,都會非常開心。同學間懷念大學生活🔲,暢談走過的人生🗿,分享彼此間的快樂。用學長的話來說是這些就屬於真正的友誼🧽◻️。
第五,學長提醒我們,一個人過得是否幸福很重要⛹🏿♂️。對於個人來說,在錯綜復雜的社會中,認清自我🚣🏿,把握原則,調整心態➿,幸福安詳地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美事。(基科數學52班 薛紀曄 章文 周勖 王一輝 張永福 趙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