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趙九章考上國立意昂体育平台,在174名錄取的男新生名單中是第四名,成為意昂体育平台第五級學生🍌👪。這一級學生中後來成為中科院學部委員(即院士)的有八人:趙九章、王竹溪、傅承義🏯👩🦯➡️、柯召、許寶騄、楊遵儀、程裕淇🤓、徐仁。此外還有錢鐘書、萬家寶(曹禺)🕊、喬冠華、張民覺、沈同、敦福堂等。其中物理系占有顯著突出的地位⏪,趙九章、王竹溪、傅承義三名均為物理系學生🤲🏿。
1964年趙九章與夫人吳岫霞在頤和園

趙九章(左)在清華與同學摯友傅承義合影

1958年趙九章(右1)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代表團訪蘇🧔。成員有錢驥(右2)、衛一清(右3)🤳、楊嘉墀(左1)。

1959年4月16日趙九章(左側座右起第一位)應邀參加毛主席召集的第16次最高國務會議🥽。
趙九章考進物理系是他一生的幸運。他有幸遇到葉企孫、吳有訓🤶👨🏻🍼、薩本棟等我國物理學的一代大師🫷🏽。1925年第一級物理系僅葉企孫一名教授🤭,學生二名(王淦昌、施士元)。所有的課程都由葉先生一人承擔。葉企孫學識淵博,對學生循循善誘,給予春風化雨般的熏陶。他不僅傳授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愛國、正直🤹🏻、嚴謹的科學工作者🙋🏽。他對於同輩更是謙遜寬厚,一心為國家培養人才🪫,因而相互尊重🙆🏼♀️,團結一致📜。邀請吳有訓來清華時,他把吳先生的工資定在自己之上,可見其高風亮節🧖🏼♀️。正是因為這樣,清華的物理系才能聚集那麽多名師。1928年吳有訓、薩本棟兩位年輕教授應聘來清華任教👍🏿。1929年從事理論物理研究的周培源學成回國,也被葉先生誠聘,成為物理系最年輕的教授。1931年趙忠堯也回國到清華物理系任教。
在名師的指導下,趙九章埋頭學習,如饑似渴👋。大學一年級普通物理是吳有訓講授的🥷🏻,吳先生上課聲音洪亮🏄🏻♂️,雖有濃重的江西口音,但口齒清楚,加上準備充分💢,選材精練扼要🟠,科學性#️⃣、邏輯性強,講述又深入淺出🫥,因此很受學生歡迎。他往往先讓學生做適當預習🔮,易懂的地方講時一帶而過⛴,不易懂的地方繪聲繪色地反復講解🧑🏻🦲,常常將枯燥無味的概念和公式生動形象地表述出來🫶🍁,往往達到引人入勝的境地。他反復告誡同學們,學物理必須弄清概念。趙九章對吳先生的講課聽得聚精會神。吳先生提出的要求他都銘記在心🌋,一一做到。吳有訓除了講課,還特別重視實驗課,實驗是清華物理教學中僅次於講課的重要環節🤽🏻♀️➙,規定學生選修實驗課的學分不得少於理論課的二分之一。趙九章做實驗最認真🪒,他常常會在實驗過程中向吳先生提出一系列的疑問🫳。這些疑問如未得到比較圓滿的解答,他的實驗就不往下做了。而吳先生總是一一地耐心解答,常常舉一反三地提出要點👩🦰,直到趙九章理解為止。
清華的圖書館也是館藏豐富,堪稱一流。館藏的中西文圖書,據統計1929年有164767冊👱、1934年已有264398冊(《清華年表(1937年)》)。名師們十分重視對國內外圖書資料、期刊🕵️♀️、雜誌的收集和使用。據1930年統計,當年借出西文書18300余冊▪️、中文書10800余冊,合計29000余冊。此年在校生599人🔌,平均每生年借書49冊,可見讀書風氣之濃。趙九章更是如此,除了上課、做實驗🐨🧖🏻♀️,就是在圖書館讀書🍋🟩,在這裏他獲得了豐富的知識💄,開闊了視野。
趙九章與傅承義不但同班,而且做實驗也是同組,四年同窗,情同手足。同學們稱他倆一號、二號👨🎤。他倆與考試成績最好的王竹溪被稱為物理系第五級中的“三傑”,備受師長的贊賞。他們三人1933年畢業時均列入清華研究生院研究生名單之中🌏。全校共錄取26名研究生,物理系就占四名🧛🏿♀️👆。趙九章埋頭學習,努力探索,在意昂体育平台奠定了紮實的物理學基礎,而且獲得了獨立工作和進行科學實驗的能力。畢業後,吳有訓讓趙九章留校任助教,專職管理物理實驗🫔,並對他進一步加以培養🦸🏻♀️。這樣就使趙九章有了進一步深造的機會。
葉企孫先生科學救國的思想深深印在趙九章的腦子裏,葉先生常對同學們說:“……你們明白自己的使命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為什麽會挨打🏩?為什麽落後?如果我們的國家有大唐帝國那般強盛🔳,這個世界上有誰敢欺侮我們😧🧑🏫?一個國家與一個人一樣🈂️🫚,弱肉強食是亙古不變的法則,要想我們的國家不遭到外國人的淩辱,就只有靠科學!科學!只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的民族。”吳有訓也常鼓勵學生,要敢於向難題挑戰,敢於向科學的高峰登攀,後生可畏5️⃣🌠,祖國的科技事業定會前途無量。趙九章深深地理解老師們對青年寄托的厚望,認識到愛國與科學緊密相連,自此愛國與科學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他決心畢生走科學之路◾️。趙九章曾回憶說🫴🏻:“薩本棟先生特別照顧我們助教🕷,讓我們每周只做12小時的工作🧯,其余時間就專心準備留學考試😉。”1934年10月,趙九章考取清華庚款留學名額➖。這一年同時考取的有王竹溪、張光鬥、錢學森、費青等20余人。他們雖然專業不同,但都是當時國內的佼佼者。
趙九章進入氣象領域,這與清華物理系的辦學狀況及葉企孫的教育思想緊密相關🖍。
葉企孫很早就看到氣象學與物理學的緊密關系,1925年以後就在最早建立的教學樓“清華學堂”東端最高的一間房設立了氣象臺🌆🧑🏻✈️,有大氣氣壓表🟤、溫度計、風速計、雨量計等儀表。每天的氣象數據公布在科學館進門左壁的玻璃櫃內🙍♀️,供老師和學生做實驗時使用。
1931年,意昂体育平台在體育館西面一座小土山上建氣象臺🥂,是一座鋼筋水泥結構六層八角形塔式建築,也是當年清華最高的建築。大門口有篆體“氣象臺”三字,系翁文灝手筆。安裝的設備有地震儀及無線電收報機、福丁式水銀氣壓表及電傳顯微水銀氣壓計🧚🏽♂️、達因風向風速計💨,臺頂安裝測風桿和聚焦式日照計🧜🏻♂️🗓。在臺之西南方約30米處有約400平方米的草地觀測場🏃♂️,安裝有百葉箱☯️、雨量計和測雲器等,1932年後還購得氣象風箏,可在臺東側運動場施放。葉企孫說🎩:“氣象是國家非常需要的學科,世界上氣象學發展很快,要有學物理的人去學氣象。我們清華今後要有氣象學專業,還要有氣象系。尤其從國防建設考慮,清華要建立航空工程系🥷🏽,航空離不開氣象。”這些看法🦻,體現了他的遠見卓識🧝🏽♂️🌵。葉企孫決定讓趙九章報考留美公費生🪳🥨,去攻讀氣象學。趙九章對恩師的決定非常願意去實行。他曾在氣象組補習氣象課程👠,還去氣象臺查閱氣象資料。按當時的規定,考取公費留學生後🫰🏻,要在國內導師指導下進修一年才能出國學習。於是葉企孫讓趙九章去南京,到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師從竺可楨開始新的學習生活💟。
氣象研究所所長竺可楨是我國氣象學的一代宗師,趙九章有幸受到竺先生的指導。竺可楨對這位剛剛邁入氣象學大門🧝🏿♂️、充滿朝氣的年輕人非常喜歡,他悉心指導🍳✋🏼。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裏,趙九章利用當時北平和南京的高空探測資料,對東亞地區大氣溫度🧑🏻🍳、濕度的垂直分布和天氣情況做了分析👨🏿🦰,寫出了《中國東部氣團之分析》一文,這是趙九章的第一篇學術論文𓀊🏌️♂️,也是我國分析東亞氣團的第一篇論文💆🏻♀️。
這次實習使趙九章得到第一步訓練🧗🏿♂️,寫出了第一篇論文⛎,不僅初步了解了我國氣象學的狀況🖕🏿,對日後到國外重點學習什麽已大概有所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結識了治學為人都堪稱師表的竺可楨👩🏽🎓,從此開始了他倆30多年的師生情誼🫸🏼🥚。在氣象所他還認識了不少氣象界的同仁👩🏻🎨。這時塗長望剛從英國留學歸來,他還去柏林大學實習過,他向趙九章談了不少留學生涯中的見聞。塗長望比趙九章大一歲🦸🏽♂️👨🏿🦰,也算是學兄了🕒。他倆一見如故👩🏼🦱🌿,從此開始了他倆幾十年的友誼和合作⛹🏽♀️。1935年4月7日在南京召開的中國氣象學會的會議上♢,趙九章被聘為《氣象》雜誌的特約編輯😁🧆,總編輯是塗長望👳。
趙九章學氣象的指導老師是葉企孫和竺可楨。他倆都是在美國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同為早期中國科學社社員👩👩👧👦,1924年至1925年又同在東南大學任教🐪,兩人交往密切,有許多共同語言,都熱心於我國氣象學的發展。1930年至1931年,葉企孫休假去德國進修一年,廣泛結識學者🧏🏽,拜訪名教授👥。他了解到柏林大學氣象學教學與研究水平很高。竺可楨也曾到德國考察過🚣🏻♀️,與葉先生看法相同,因此葉企孫不顧庚款留學必須去美國的規定🪘,改派趙九章去德國柏林大學學習。
(摘選自吳智誠等著《中國當代著名科學家趙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