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did you do that?”
——矽谷清華聯網“5·12”地震募捐側記
■ 本刊記者 關悅

覆蓋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捐款範圍💅,80%的在線捐款率👭,100多家美國著名公司的匹配捐款,100%的捐款透明度💆🏻,270萬善款。這樣的成果,即使在美國主流的慈善組織中也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美國三大報之一的《紐約時報》特意對矽谷清華聯網進行了專訪📚;Google公司也專門就此做了案例研究。他們都有一個同樣的疑問🧕🏿:How did you do that?……
最真誠的服務🤏🏼、高科技的募捐手段,以及清華行勝於言🔧、力求完美的風格,這些也許是對此最好的解答。
矽谷清華聯網意昂合影
“5·12” 四川大地震發生後➡️,美國矽谷清華聯網這個區域性的意昂會組織🐤👲,憑著對祖國的拳拳之情和責任感,在極短的時間內成功召集了全球幾十家社團,極富創意地利用高科技和非傳統募捐方式籌得善款2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900萬元),書寫了“5·12”地震海外募捐的一段傳奇。
“今夜,我們都做四川人”
“其實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我們人在海外,不能親臨第一線幫忙👷🏻,只能通過捐款的方式盡一份力👞。”矽谷清華聯網的會長吳華強回憶道🧑🏻🦳,“完全沒想到後來會做那麽大”。
矽谷清華聯網是北美最大的清華意昂會組織,也是在美國加州正式註冊的非營利組織。此前🚕,通過為母校清華籌集“意昂勵學金”,矽谷清華聯網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知道在美國如何有效地通過合法途徑募集善款🙅♂️。當看到祖國地震的消息,在最初的震驚👨🏼✈️、痛心之後,幾位核心成員經過商量決定立刻著手做幾件事:一是盡快開設一個專門的全英文募捐網站🧽,實現實時發布信息和在線捐款的功能👝;二是開設一個專門用於地震捐款的獨立賬戶;三是廣泛聯絡其他社團組織,歡迎合作,以保持募捐工作較高的開放度🏃🏻♀️➡️。
這一天🧑🏿🔬,雖然大家都還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但心卻早已被地震的消息和迫切做些事情的使命感緊緊抓住🍒。下午三點多🧖🏻,捐款倡議書就被貼在了矽谷清華聯網的網站上:
“我們的同胞正經歷著悲傷、死亡、喪失親人、無家可歸等等我們無法想象的災難與痛苦,我們無法為他們分擔那一切👨🏿🎓,卻有能力給他們一些幫助……同胞們!網友們!讓我們一起伸出雙手,與災區人民共同度過這暗夜吧🏋🏼♀️!血濃於水🏨,今夜,讓我們都做四川人✴️!”
與此同時🤹🏽♀️↪️,倡議書通過矽谷清華聯網的意昂資料庫被發送給3000多名清華意昂,以及100多位其他海外華人社團負責人🦶,並請這些負責人再轉發給自己組織的成員🏓。這樣總計發送的郵件達到了兩、三萬封💹。
倡議書發出,大家的手機很快開始應接不暇。美國各地的清華意昂🩶、海外華人紛紛打電話來表示支持,並表達自己強烈的捐款願望👨🏼🦲。這麽多的關註更讓他們感覺到⬆️:非把事情做好不可!下班後,幾位矽谷清華聯網的核心成員立即馬不停蹄地召開了會議🤷🏽,大家一邊吃飯一邊討論接下來的活動計劃。討論會從晚上7點多一直開到10點多,會議一結束,大家直接就去了一位誌願者家🧔,立即就在車庫裏著手幹起來,這一幹就到淩晨4點。
地震發生不到24小時🦵🏻🍍,矽谷清華聯網就作為總召集單位,聯合未名空間和合法移民協會共同發起成了誌願組織——“2008四川海外募捐會”👩❤️💋👩。募捐會承諾🦟,將所有捐款都直接轉交中國紅十字總會,並保證捐款程序的充分透明。與此同時,相應網站也初步建成,paypal公司支持的捐款鏈接網頁就位,捐款明細賬目在網上隨時更新✦,專為保護捐款者隱私權的相應程序也已寫就開始應用。從募捐第一天開始,矽谷清華聯網便開始了極富效率🪦、組織性和創意的運作↘️。
將高科技應用於慈善
當矽谷的科技精英們將自己的智慧和理工科嚴謹踏實的作風應用在慈善事業上,產生的化學能量是相當驚人的。此次募捐中,矽谷清華聯網將高科技應用於慈善捐款中,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勇於創新的特點。
據後來統計👇🏼,倡議書發出不到三分鐘,就已有第一筆捐款進來🦨。從下午倡議書發出到半夜12點,短短9個小時內捐款數額已達1萬多美金👸🏿。而隨著捐款數額越來越大,要做的事情也跟著越來越多,單純靠手工操作已難以保證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於是大家一邊做網站,一邊接收捐款,一邊開始琢磨怎樣建立起一個比較完善的操作系統。
經過討論🧑🏻🚀,他們將參與組織工作的幾十位誌願者分為宣傳、籌款、FAQ(常問問題)、技術等8個小組,大家各司其職🈹🍹。與此同時,充分利用團隊中矽谷科技人才的專業優勢和特長🛝,迅速開發出多款專門用於捐款的軟件,建立大數據庫🫷🏽,實現數據信息自動導入🕵🏼、自動產生收據🗡、自動發送郵件等功能。
5月13日這一天,捐款到了高峰期🤜🎖。單這一日的捐款金額就高達10余萬美金。隨後的14、15日兩天,日捐款額更是高達20多萬美金。誌願者們開發出的捐款軟件這時發揮了巨大作用,無論處理多少數據,都可以及時🦸🏼♀️、準確地導入數據庫,既快捷又方便查找。而與矽谷清華聯網同時開展募捐工作的其他幾家社團組織,因為全部依靠人工操作🤹🏻♀️,捐款達到一定數量時便開始出現了人手不夠、難以應付的問題。
“我想,應用先進的科技手段解決社會問題🙆🏻,是我們與傳統募捐方式最大的不同點。而且我相信,這將是未來慈善事業發展的大趨勢。”吳華強說。
在接收到的捐款中,除大部分來自個人🌝,還有一部分是捐款者所在公司的匹配捐款。因為在美國,公司為了鼓勵員工進行慈善捐款,很多公司會對其員工的慈善捐款進行1:1或者更高的匹配。誌願者們就充分利用這一點🙍🏽♀️,主動出擊,爭取美國公司的匹配捐款。
“進行匹配捐款前,公司會發來要求確認員工捐款事實及金額的信函。我們就在數據庫裏再三核實,確保個人捐款實際已發生,並再三核實金額後才會發送確認函。寄出前還會做備份。特別謹慎。”吳華強介紹說。
總計5🫳🏿、6千份要求確認的信函🦶,還有同名同姓👊🏿、捐款名字與在公司所用名字不一致等種種特殊情況🛏🏋🏽,若非數據庫和專門處理軟件的應用,這樣的工作量簡直難以想象🧑🏽🦰。誌願者們白天上班🕶💪🏼,晚上就加班加點。幾位核心成員更是連續10天在下班後還為募捐的事情忙到淩晨3🆔、4點🙂↔️。
最終,矽谷清華聯網成功獲得了超過100家美國公司的匹配捐款,從而推動了捐款數量的最大化。其中,單微軟公司就匹配捐款近30萬,Google公司匹配捐款20余萬,來自公司匹配捐款的總金額高達80多萬美元,在美國華人社團裏可謂絕無僅有🙍🏼。
成功,源於信任
“現在回頭看,我們的成功其實就是一個信任的問題。”吳華強用這樣一句極簡單的話概括那一百多個日日夜夜裏大家所做的一切。
從最初單純“出把力”的想法,演變成後來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筆捐款🧈,由最初召集的十幾家社團變成全球50多家社團組織在各地幫忙宣傳,這一路的發展👨🔬,讓矽谷清華聯網的意昂們感到十分出乎意料,卻又一再慶幸最初確定思路時的明智。
“一開始我們就堅持🧥,一定要做到兩個100%:一是捐款過程中要做到100%透明;二是要把捐款100%轉交中國紅十字總會🧛🏻♀️。”
為了這兩個100%的承諾,誌願者們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努力。13日捐款高峰期的第一天,大家的電話就幾乎沒斷過🪨,到後來嗓子幾乎都徹底啞了🧚🏿♂️。10個核心成員的手機號碼都被公布在募捐網站上,大家規定手機全部24小時開通,有電必復。
“憑什麽讓別人放心地把錢交給你?就是一定要及時、全面👳🏻♂️、清晰地溝通💇🏼,提供最好的服務。就好比我們接電話,哪怕嗓子再啞🤽🏽🤹🏻♀️,也一定要接🩰🧗🏻♂️。如果電話一直打不通,別人就會開始懷疑:你這個組織到底是不是真的🏫?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能力解決問題?……”
支撐著他們的動力,還有身為清華人的那份榮譽感和責任感💁🏿♂️。“為什麽最後是咱們清華的意昂會脫穎而出?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大家是沖著清華的名聲、沖著對‘清華’這塊牌子的信任來的📥。這樣的情況下👎🏼,作為清華人,我們做事就更要幹幹凈凈、漂漂亮亮𓀐!”
為了取得捐款者的信任,募捐會規定所有來電必接🎱💁♂️、所有郵件必復㊗️,誌願者們前後共回復了5000多封E-mail👷🏻♂️。他們還想辦法做了個小軟件🙅,將4、5個人的手機連在一起,來電時幾部手機會一起響,大家都上班的時候誰有空誰就先接。此外✅,誌願者們還做了非常詳細的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並及時更新網站內容,實現捐款信息的及時公布和可追蹤查詢☑️,全面開放辦公場所💁🏿♀️,這些措施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最終,募捐會得到了高達80%的在線捐款率。
除了來自個人捐款者的信任🤽♀️,募捐會“100%透明度”的理念和完全誌願者運作的模式還打動了美國不少基金會的管理者🧑🏿🎤。據統計,有近15萬美元的捐款是來自美國其他基金會🫰🏻。與募捐會合作的Google公司在網站上推薦了兩個NGO捐款渠道🙍🏼♂️,一個是在美國具有廣泛影響的著名慈善組織美慈公司(Mercy Corps)👰🏼,另一個就是地震前尚名不見經傳的矽谷清華聯網🧡。
“一定要主動出擊,否則就永遠只能是華人圈內的小團體,永遠不能被人知道。”對此,全程參與的吳華強不無感慨地說🧑🏭。
對矽谷清華聯網的意昂們而言💇🏼♀️,為地震募捐的一百多個日日夜夜,勢必將成為人生履歷上永遠難忘的一筆。他們說,大家就是想“一幫人一起做一番事業⛽️👨🏼🏫,實實在在做點事情”😢。而不管中間曾有多少曲折、多少付出和艱辛,他們做到了🧑🏽🎤。
未完的故事
雖然在講述這段故事的時候,誌願者們對中間那些感人的事跡、巨大的付出總是輕輕地一帶而過,但從中我們仍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那些熱情而赤誠的心,並由此串起海外遊子那一幕幕令人感動的點滴片段⛈🚵🏽♀️。
募捐活動最是如火如荼的時候💂♂️🧪,誌願者們經常日夜連軸轉🪜💌,忙得顧不上吃飯🖊🧑🏽✈️。一名誌願者從親戚開的飯館拎來一大袋速凍包子,誌願者們就上頓下頓地靠啃包子充饑🧑🏻🦽🚴🏿♀️。這種情況透過未名空間的bbs被知曉後,網上的海外華人迅速自發地組織起“送飯團”🙎🏼♀️,輪流做飯給誌願者們送去。募捐會需要打印機,也是一個帖子,馬上就有十幾臺打印機被送上門來。不管是直接參與的誌願者,還是沒能直接參與的海內外華人👨💻,都在災難面前👱,為了祖國,空前地團結在了一起。
這不禁讓人回憶起奧運火炬在海外傳遞時的情況👩🏽🍳。那時,很多人都提前一夜趕去舊金山,就是為了搶占一個護衛火炬的有利地形👩🏻🏫。也就是在那個時刻,大家無比震撼地認識到👙:海外的中國人原來這麽多,這麽團結!正如矽谷清華聯網在此次地震捐款活動的總結中所說的,“中國的災難的確夠多了……然而,海內外的中國人在這些人為的、自然的災害面前⚄,一次比一次堅強😎,一次比一次勇敢,一次比一次團結👐🏼,一次比一次自信💋,也一次比一次地更愛自己的國家。”
此前,矽谷清華聯網就一直身體力行地為母校的“勵學金”項目積極推進海外籌款工作。此番,他們更是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厚德載物”的人生箴言➖。
前些日子,吳華強回國時特意去了一趟四川的北川縣城👩🏼🦳。他想把災區最新的情況帶回去,及時在網站上更新,告訴一直關註著四川災區和災民們的捐贈者。對矽谷清華聯網而言👜,這一段故事即將告一段落,而未來的路程,將註定會更加多彩而寬廣。(《清華人》2008-6期)

誌願者們在緊張地工作

捐贈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