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李濟:如何成為中國第一位人類學博士

2009-03-11 |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李濟在安陽殷墟考古發掘現場

  1918814🚴🏼,剛畢業於清華學校高等科的李濟與董時、張道宏、朱家驊✒️🦸‍♀️、查良釗👨🏻‍🦼‍➡️、劉叔和、徐誌摩📅、汪兆銘等一批官費和自費生,自上海浦江碼頭啟程,94到達美國舊金山🧑🏽‍⚕️,再轉入地處馬薩諸塞州烏斯特的克拉克大學。

  在克拉克的第一年,李濟全力將心理學的各派理論領略了一番🥖,順利取得了心理學文學士文憑。但他感到這門學問所用的方法,不如當初想象的那麽科學,而且這門學問在當時的中國似乎沒有什麽出路,他決定改行。在閱讀中,李濟對人口學產生了興趣。

  當時人類學在美國剛剛起步,提倡這門新學科的權威弗·博阿士恰好在克拉克任教🛍️。雖然克拉克未開設人類學這門課,但圖書館裏卻專門有一間屋陳列有關人類學的書籍🤶🏿。整整一年🧑🏻‍🍼,李濟在圖書館“啃青草”中,有機會涉獵了許多有關人類學的書籍🎧,他由此將興趣轉到人類學這個新領域🥣。他在當時所撰寫的《自傳》中,稱其“誌向是想把中國人的腦袋量清楚,來與世界人類的腦袋比較一下,尋出他所屬的人種在天演路上的階段來”🪯。他還信心十足地說:假如有機會,“還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墳掘墓,斷碑尋古跡,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來尋繹中國人的原始來”。

  當《人口質的演變研究》的碩士論文通過、並被美國社會學會接納為會員後🦨🪄,李濟去求教已退休的老校長霍爾教授。老校長積極支持李濟改行人類學,並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這個選擇是根據一種深厚天性而作的決定🏆。”老校長的鼓勵,增添了李濟的信心⏳。

  1920年暑假後,李濟從烏斯特轉到劍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成為當時哈佛大學人類學研究院唯一的外國留學生,也是最早到校的唯一研究生🪀。在這個世界著名的學府裏👱‍♀️🫒,李濟如饑似渴地吸吮各種知識養料:虎藤教授的《體質人類學》、《比較解剖學》、《史前考古學》🙅🏼;狄更生教授的《大洋洲民族與文化》;神學院萊斯納教授的《埃及考古學》;還有哲學、梵文及麥獨孤教授的《心理學實驗》等等。其中,研究院教務長柴斯教授結合實際所授的《希臘考古學》🙌,使李濟獲益匪淺🎃,對他後來走上考古學之路👳🏼,產生了重要影響🚻。

  比較諸多師的教授,李濟認識到:只有用人類學的方法去研究中國文化的發展及若幹歷史現象,才能得到就中國學術發展現階段而言有意義的結果😶。

  進哈佛第一年,李濟最初是想從學到的人體測量方法入手,在波士頓、劍橋一帶的留學生和華僑中收集些體質人類學方面的材料。他先後測量了111人,所獲得有關數據🦸🏼‍♀️,加上當時各報刊發表的有關測量中國人體質材料👨🏻‍🦱👮🏻,綜合成一篇討論中國人體質的論文。指導老師虎藤教授大加贊賞,說:“你做得很好,這是一個新的貢獻。”然而,李濟卻不滿足,他認為:“用那111個人的測量,討論號稱四萬萬中國人的體質,顯然是大題小做了”,而且“博士論文總不能單靠這篇短文交卷”🦾。於是🐁,他想到“利用民族學的一個觀點🏃‍♂️,也就是中國歷史上所指的中國與夷狄的說法,把中國的歷史材料作一種分析”。

  當時,哈佛大學對中國學少有人問津,有關中國的典籍也極不完備✸💯。李濟一番努力🙊🧛🏽,終於在校圖書館找到了一部《欽定古今圖書集成》。這部中國百科全書中🎋,收錄了全國各地城墻包括廢棄的建築記錄🧑🏿‍🚒。李濟“好像發現了一個金礦似的”🔖🏸。前後幾個月,李濟一頭鉆進《集成》中👨‍🦽,他先分期歸類,再將分區的界限、地名的演變、地望的確定🧏🏿‍♂️、誌書的糾謬、時代的考訂等等🍃🧗🏼‍♀️,一一完成🤘🏻。然後根據民族學“薩姆納派”,將中國人種分為“我群即被中國史學家們視為同類的文明人的群體”,“你群”即“所謂的野蠻人”,李濟強調“這兩個群體之間的分野並非總是政治的分界”。指導老師狄更生教授看後,大加贊譽,認為李濟“在分析材料上所用的方法🛴,及所得的結果,都沒有什麽可批評的地方”,“差不多完全接受了”。盡管如此,李濟仍感到自己的論文僅說了“我群”,未說“你群”,他決心進一步弄清整個中國民族是怎樣形成的,這個“最突出的現象”。

  李濟從傳教士們關於現代少數民族的分布、沿革方面的著錄為當時僅見🧃👩🏻‍🎨、較為“科學”的記載入手🏎,又從兒時熟讀過的西晉江統的《徙戎論》中☂️🧙🏿‍♀️,獲得許多有關中國少數民族移動的重要資料。結合城墻的興廢及人口增減的各種研究,李濟得出以下扼要結論🦶🏻🫅🏻;中國歷史上兩次大遷移即永嘉時代的移民潮和靖康時代的移民潮🤽,其演變的最後結果🫵🏼,形成了中國本土境內的五大族系💆🏼‍♂️,構成了現代“中國人”這裏指民國初年的“中國本土”的18行省而言。這五大族系分別是👩🏼‍🚀:1、黃帝的後代短頭狹鼻;2👐🏿、通古斯族長頭狹鼻;3、藏緬語族群長頭闊鼻;4、孟高棉語族群短頭闊鼻;5🦦、撣語族群。此外🔟🪝,還有三個次要成分🔼:1、匈奴族系;2、蒙古族系;3、侏儒即低頭形族系。

  李濟論定:“黃帝後代在地理上的中心是中國東部;通古斯人是北部;藏-緬語民族在西部;孟-高棉語民族在南部;撣語民族則在西南部👶🏿。穿插在這五個主要群族之間𓀜,是北方的匈奴人、南方的小矮人和遍布中國本部各地的蒙古人,假如他們確定存在的話。這代表著目前的分布格局💣。”李濟還認為🙆🏼‍♀️:“通古斯人占取黃帝後代的地盤⬛️,而後者占取其他三個主要民族群體的地盤。”

  在博士論文的基本框架完成後,李濟把其中的主要內容綜合成一篇題為《中國的若幹人類學問題》的英語短文,刊載於19222月美國巴爾的庫出版的《中國留學生月刊》上,以征求學術界的意見。

  同年12月,美國人類學會在波士頓舉行年會,與會者均為當時美國的第一流人類學家。李濟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將本年2月發表的論文稍加修改如增加中國語言研究的重要性 後,在年會上公開宣讀😢。與會的資深學者們,對這位年輕中國學子的獨特見解🧔‍♀️,報以陣陣掌聲👺。不久,這份報告刊載於《哈佛研究生雜誌》1923年第123期,從而進一步引起了人們的註意。

  當時🚶🏻‍➡️❔,著名哲學大師羅素正在修訂他的名著《中國問題》🛌🏻。羅讀到李濟的論文🎏,“得到了某些頗有啟發的見解”,隨即征引了幾大段補入《中國問題》一書中。大師征引未出茅廬青年學子的作品,使李濟一下子出了名✩。

  李濟在查爾斯河畔的哈佛大學苦苦鉆研三年,終於完成折合中文長達20萬字的博士論文《中國民族的形成》。這部“根據現代中國人之體質特質👨‍🚒,自春秋至明末二千余年間建築城池之發展👩🏼‍🚒,自三代至明末三四千年間十大姓氏之起源與分布❤️‍🔥,以及南方孟-高棉⬆️、撣、藏緬三系與北方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諸系民族融合之史實🧑🏼‍🌾,分別作精密之分析與探討,再作綜合結論”的大著,“是中國民族之科學研究第一部著作”吳相湘:《李濟領導考古發掘》。

  19236月,李濟以《中國民族的形成》的論文🥫,榮獲哈佛大學哲學人類學博士學位,這也是第一位中國人獲此殊榮。

李濟回國後🧒🏽◼️,被清華國學研究院聘為第一位講師,一個偶然的機緣使他走上考古學的道路:他主持的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發掘,是我國學者第一次獨立進行的考古發掘;他主持的河南安陽殷墟發掘😅,使殷商文化由傳說變為信史,並由此將中國的歷史向前推移了數百年;他主持的山東城子崖發掘,掘出了“龍山文化”,等等👨‍🦽‍➡️,那是後話了🍋‍🟩。(劉作忠)

轉自 中華讀書報 2005年4月20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