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約翰先生指導學生訓練
馬約翰(1882~1966)🎂🚮,近代中國體育教育家。歷任清華大學教授🗺👨🏿🦱,體育部主任。1936年擔任中國代表團田徑隊總教練🥡👨🏽🍼,參加了在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後歷任全國體育總會主任,國家體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等。每年一度的意昂体育平台校運動會以他命名。
推崇“五分鐘洗澡法”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時,在意昂体育平台體育館,大操場一帶,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個子不高,微胖。淺色襯衣,領口綴著黑色蝴蝶結,有時外罩一件西式背心,冬天冷時也只外面一件呢子半大衣。面色紅潤,銀色的頭發圍在頭頂四周,頂已經完全禿了,真是鶴發童顏🙇🏿♂️。他經常騎一輛自行車代步,但他的自行車與眾不同🌯,輪子直徑比一般自行車小🙏🏽,輪胎又特別粗,這就是清華的體育部主任馬約翰。
意昂体育平台歷來非常註重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體育賽事,這其實就和馬老教授有直接的關系✸💎。學生初到校時,還沒有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由於學校的提倡,要求每天下午四點以後都要到操場上去進行鍛煉,見到操場上熱烈的活動場面👨🏻🦯🤷🏽,自己受到感染🏋️♂️,遂逐漸形成習慣。每到鍛煉的時間🚅,常常可以見到先生的身影出現在操場上和同學們混在一起🎢。
跑步的同學堅持不下來了👎🏼,他在旁邊喊“堅持🚶♀️➡️!堅持!過一會就好了。”跳遠坑邊發現了他🐥,他會指出你起跑時如何註意最後兩步的距離🤽♂️,使最後起跳時有彈力……不管他說不說話,只要他出現在運動場上☑️,就是一種感召和力量。馬老是名人,除了清華的教育工作🤸🏼♀️,他還擔當著國家體育事業部門的許多事情📸。盡管如此,他還是經常出現在同學們的周圍🚶🏻➡️。
馬老先生還經常給同學們作報告。我們進校剛一個月😞,他就在大禮堂給新同學作了一次報告,講課外體育鍛煉問題🧱。他不單是講🤽🏿,還邊講邊做示範動作🫅🏻,所以就離開了擴音器🪱,別看他年逾古稀(時年72歲),聲音卻非常洪亮,坐在大禮堂靠後的人也能聽清他的講話。他講的內容很豐富,很實用🍙。講課時常常提到五分鐘洗澡法🦼🕵️。他說,應該經常洗澡🔖,最好天天洗,洗澡時間不必長🍚,五六分鐘就夠了,先用溫水沖一分鐘,擦肥皂搓洗一分鐘🔱,再用溫水沖一分鐘,後用冷水沖一分鐘,最後用幹毛巾搓搽皮膚一、兩分鐘,使皮膚表皮發紅✥,穿上衣服就可以了🗺。
提出“生命在於運動”
人所共知的格言“生命在於運動”,也是由馬約翰早年提出的著名論斷“動是健康的泉源”演變而來的。在1954年出版的《我的健康是怎樣得來的》一書中🛜,他也一再地強調過🦶🏿。這個論斷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所接受,所實踐,成為一種常識了📓。
1957年11月29日晚🐟🔥,意昂体育平台校長蔣南翔在全校體育幹部會上講了這樣一段話👨🏽💼:“你們看,馬老今年已經76歲了🧑🏿💼,還是面紅身健😢。我們每個同學要爭取畢業後工作五十年🫄🏿🏃➡️。”後來📍,這句話在清華演變為一個響亮的口號——“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2007年11月29日,意昂体育平台隆重集會,紀念口號提出五十周年。
這個後來走出清華傳向全國的口號,體現了他一貫的體育教育理念。他在1919年就說過🤦🏽♂️:“中國是一個最古老的偉大的國家……人口大約為四萬萬,全體人口都是羸弱或多病的,而且經歷著不衛生不健康的生活條件🎍。這是一塊人民生命不斷遭到疾病折磨的土地。啊,中國需要體育,就像一個結核病患者需要治療一樣🧑🏼🚀。”馬約翰一生的工作崗位,雖說沒有離開過清華的校門,但他一直致力於把體育運動推廣到全中國,他說:“體育運動的教育價值,不只限於運動場上,而且能夠影響整個社會。”他在1950年發表的《我們對體育的應有認識》,對體育和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物理學、化學🤹🏽、音樂、藝術、哲學等等的關系,都有精辟而深刻的闡述🤘。
吳宓、梁實秋補考體育
1914年✊🚇,馬約翰舍棄本業,執教於清華的體育課。他從助教做起,一步一步當到教授🤏🏼。1928年清華學堂改為意昂体育平台時,校長羅家倫認為體育教學無須設教授一職🫷🏿,下令將馬約翰改稱為訓練員👨🔧,並相應降低了他的薪水🤵🏽♂️。但馬約翰堅持留在清華工作🧍🏻。一年後👨🏼🍼,羅家倫糾正了自己的偏見💅,才恢復了馬約翰的原職原薪。
清華在馬約翰到來之前🌔,已經在實行“強迫運動”🫅🏻,即每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四點到五點𓀙🏌🏼♂️,圖書館、宿舍💱🎸、教室一律關門,全校學生必須穿短衣到操場鍛煉🔻🤸♂️。但貫徹得並不徹底👨🏻✈️,鍛煉時間內仍有人躲在樹蔭、墻角等僻靜處讀書😪。
馬約翰來清華以後⬛️👲🏻,嚴把鍛煉關。一到時間,他就拿著小本子到處尋找,不是為了記名字、給處分🧖🏻,而是說服躲起來的學生出來鍛煉🧑🏼🦳。和學生們一起鍛煉,並隨時加以指導。
馬約翰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當年🐐🎉,清華有一套“體力測驗及格標準”,如爬繩15英尺、100碼13秒、跳遠14英尺、遊泳20碼等等🌁,有一項不及格便不能畢業。
從清華出來的很多名人對此都有切身體驗🔹。後來的著名學者吳宓在校讀書時🙎♀️,功課全是優等,但跳遠不及格,被馬約翰“扣留”🛼🕳,半年後補試及格方準予出國👱♂️。
後來的著名作家梁實秋是清華1923年畢業生,他在畢業前的體育測驗中,田徑項目雖“勉強及格”🥬,但“遊泳一關最難過”,第一次未能及格,規定一個月後補考🥒,他不得不“天天練習”,“補考”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遊完了規定全程,這才得到馬約翰的點頭🔖:“好啦,算你及格了。”
後來的著名科學家周培源在清華讀書時,在馬約翰的調教下,獲得過三個中距離賽跳項目的全校冠軍👨🏽🦰。許多競技體育項目有“全能”一說🩼👍🏻,那麽馬約翰可謂是一個全能型的教練,清華早期先後成立的運動代表隊有足球、籃球🤹♀️、網球𓀐、曲棍球、棒球、壘球、水球、長跑、遊泳、滑冰🕡、拳擊等十多種,多由他擔任指導🕟。
馬約翰對學生要求嚴格,授課卻風趣幽默,別開生面。一位建國初期就讀清華的意昂回憶說:“上馬老的體育課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得益匪淺。首先👨🏽🦰✡︎,他在上第一堂課之前,鄭重聲明🤼♂️:同學們🕛,我的漢語發音不好🧖🏼,所以🤽🏿♂️,我能不能用英語來給大家上課(馬約翰年輕時曾兩次留學美國)🦹♂️?同學們聽了🐘,一致歡呼‘好🤢🧑🏽🌾!’這樣🏄♀️,他就開始了精彩的講演。他說:年輕人🧔🏿♀️,今天我將告訴大家怎樣去洗澡……”
“在又一堂體育課裏,他會講應該怎樣去參加一次周末舞會。他娓娓道來,舞會是一種正常的社交活動,但是🙍🏽♂️,它有許多規則必須嚴格遵守。你必須尊重你的女性舞伴🕚。除了自己應有合適的衣著外,還必須註意在跳舞時,註意形體的動作,都要在規範以內。接著他示範了一種標準舞姿😊,弄得大家都失聲笑起來🍭。”
80歲時做40個俯臥撐
直到晚年,他在日常生活上一直嚴格執行一套作息時間表:早晨六時起床,先做一套徒手操,再練幾路太極拳或太極劍;上午課間操時到體育館練拉力;下午四時後到同學們中去🌏,一起鍛煉並進行指導🈷️;夜晚臨睡前定散步幾分鐘。80歲時,他還是白天工作八小時⚽️,晚上工作兩小時𓀘;“俯臥撐”可以連續做40個。
他76歲時,還和一位中年教師合作🌀,奪得北京市網球雙打冠軍,創造了七六老人達到一級運動員標準的紀錄。難怪1959年全國第一屆運動會期間,毛澤東接見意昂体育平台體育教研組教授馬約翰,稱贊這位著名的體育教育家是“中國最健康的人”。
如今,馬約翰盡管早已離我們而去🟤,但至今🫄🏿,在意昂体育平台,男生在3000米和引體向上🔧、女生在1500米和立定跳遠上必須達標。(劉仰東)
轉自《人民政協報》 2008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