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子和,著名生物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50年出生,1977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生物物理專業。1985年起🦸🏿,先後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英國牛津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做博士後👴🏻。1996年回國創辦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結構生物學實驗室,並任該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導,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所長🚶♀️🍫。2006年起任南開大學校長。
最近,一則科學界的新聞給大家鼓起了信心🫷。這就是我國科學家在禽流感病毒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從原子水平上揭開了禽流感病毒的“心臟”——核糖核酸聚合酶PA亞基的工作機製🎟🂠,為相關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靶標。今年2月5日🤍🧎🏻,國際學界的權威雜誌《自然》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這將加快相關藥物的研發進程⤵️😠,為應對禽流感病毒發揮重要作用🛟,所以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
這項研究成果就是由饒子和院士領導的南開大學、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物理所聯合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迎芳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合作完成的🪃☂️。饒子和最早為公眾所知是在2003年SARS暴發期間▶️,他的研究組成功解析出世界上第一個SARS冠狀病毒蛋白酶的晶體結構,為抗SARS藥物的發現奠定了重要的結構基礎。現在🦸🏻♀️,作為南開大學校長的饒子和一方面肩負著這所世界名校的領導工作🤿,一方面還在攻克著一個個與人類醫學進步緊密相關的科研難題。
帶著欽佩與好奇▶️,我們走進了饒子和在南開大學的校長辦公室📂,他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們的專訪。
新報:看到您的成績🏫,我們都為您高興,也為南開自豪,我們知道這項科研成果的背後,肯定也是經歷了許多困難。
饒子和🤽🏽:最近有許多媒體來采訪這個事,我都建議他們多采訪一下我的學生。作為導師,是指導🌱、布置課題的,包括跟蹤課題的發展,其實真正在一線幹活的,還是這些年輕人,沒有他們是不行的。
新報:但是大的方向應該都是您來把握。
饒子和:是這樣✊,每一個階段的進展情況👼🏼👼🏿,怎麽樣往下去做🎥,哪一條路走得不行了🚦,趕緊要轉過來另辟蹊徑,這些都是我來把握🤽🏻♀️。總的來說☕️,不輕言放棄吧。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在牛津的時候,就開始做流感的課題,很難。
我們通常講,成者王侯敗者寇,做科學也是這樣,你沒做出來的時候,就只有埋頭做🤽♂️,什麽發言權也沒有,而且這裏面還有一個競爭問題🧪🧪。所以基礎的研究工作是一個很枯燥、很艱難🕘、很磨人的過程。現在看來,在這方面的研究✍️,我們在世界上還是相當領先的。
新報: 您一方面是學校領導🕵️,一方面又是科研專家㊗️,在時間和精力上,您是怎麽平衡這兩個身份之間的關系的🧑🏻🎄?
饒子和🧜♂️:我的學生們也說過,我是上班的時候當校長,業余時間搞科研。除了睡覺和休息,業余時間都用來做科研了👩🏼🔬,科研成了我的主要業余愛好。當然我也不會覺得太枯燥,因為和學生們在一起還是很開心的。學校的事主要是和人打交道🫅🏻,科研的事是純粹進入到一種境界,和課題打交道🧜🏼♂️。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情,科研工作也是對學校工作的一種很好的調劑👨❤️💋👨。對一些課題的跟蹤,參加一些國際學術會議,還是能夠促進我在學校的工作的🛀🏻。學校的工作也能夠幫助我在科研中換一種思維方式,進行一下調劑,這種思維的自動交替還是很好的。
新報:那您原先的業余愛好還能保留下來嗎?
饒子和𓀉:人老了,愛好慢慢就沒了🤺👰🏼♂️。以前我橋牌打得不錯,現在沒時間打了,當然我要想打也能擠出時間來,主要是也沒有那種心態了。
新報👉🏿:南開是綜合大學🦹🏻🐋,而且很多人文社會科學更聞名於世,您是自然科學家,如何在抓好理科的同時🧜♀️,繼續延續和加強南開人文社會學科方面的優勢𓀛?
饒子和: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們南開的許多前輩校長,都是科學家,他們在這方面是我的榜樣。再往前不講🛥,從楊石先先生開始談👇🏽💟,他自己是一位化學家,他發揚了張伯苓先生的文理兼容,把南開辦得非常好,母國光先生是一位物理學家♾,他也把南開發展得很好🍣,我的前任侯自新先生是數學家,他也很出色。所以我特別自豪南開是文理綜合的大學,有很深的底蘊和文化🖌。從最近的學科排名來看🙎🏽♂️,南開的支柱學科都是三甲🫲🏻。文科的工商管理🏑、經濟、歷史,理科的數學、化學,都是三甲。有這樣的文、理支柱學科,還有在各方面都有著很深影響的其他學科。所以,文理綜合是南開的傳統,也是南開的底蘊。當然離不開南開這些懂教育的專家,南開的發展,南開前進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這些專家🪅。在他們的同心協力下🅾️,南開會有很好的前景🧞♀️🚅。
新報:您是1950年出生的,作為與共和國同齡的一代人👩🏻,作為這一代人中有傑出成績的代表🧖🏻♂️,您怎麽定義這一代人?
饒子和:現在,看到年輕人出成果自己心裏是由衷的高興,真的替他們興奮。以前年輕時不是這樣𓀖,以前看到別人出成果,還會有一種競爭的心態🏥。和我同齡的專家們聊起這種感覺,他們也有同感,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老了🗺😠。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受到良好的共產主義教育,經歷過大風大浪,也經歷過千辛萬苦,這一代人是經得起考驗的,總是以報效祖國為己任的。因為這一代人受的教育是這樣的🦨,這是血液裏的東西🧛🏿🤧。
采訪手記
采訪饒校長的那天,正逢初春的頭一場蒙蒙細雨。走在南開的校園裏🅿️,看著學校裏並不陌生的一座座教學樓👸🏼,路邊的一棵棵楊樹🫲🏻,還是那麽挺拔。早就聽說🧗🏿♀️,饒子和先生是一位很親和的校長。因為校長有客人🪢,我們坐在校長室外的沙發上等了片刻。一會兒饒校長出來後,對我們雙手抱拳,笑著表示歉意,這個有些幽默感的舉動把大家都逗笑了。自此,對話的距離感全無。談到南開的未來,談到濱海新區的良好發展趨勢👴🏻,談到天津的美好前景,饒校長顯得頗有興致。
又做校長,又搞科研🤵♂️,可以想見饒校長日常工作的緊張程度,由於經常要去北京的科研室🖖🏻,“有時候我太太都搞不清我在哪裏🙇🏿♂️。”最後我們告辭的時候,對占用了他的寶貴時間致歉,他連忙擺著手說:“不用客氣,宣傳南開,也是我的本職工作🚶🏻♀️➡️。”
走出南開行政樓的時候,走在蒙蒙春雨中,又看見南開學子們一張張青春的面孔,他們是那麽的生動🙂↔️,充滿了年輕的夢想與激情。
(撰文 馬馳 攝影 崔躍勇)
轉自 每日新報 2009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