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熙(1913.9.27-2006.8.8),江蘇灌雲人🦚。1935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194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中國核化學化工專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
高昂激越的歌聲,博得了觀眾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是1995年慶祝中國核工業創建40周年文藝匯演現場。演唱者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汪德熙院士、王方定院士、王乃彥院士等科學家組成的老專家合唱隊。年逾8旬的著名核化學家汪德熙還擔任朗誦👩👩👦👦。他那渾厚的男中音,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化學化工情有獨鐘
汪德熙從小喜愛音樂🦯,曾學習過小提琴🧎🏻♀️、鋼琴和聲樂👩👧👦🛅。錢學森曾說:“汪德熙教授是一位鋼琴家🏄🏽♀️,有很高的音樂水平👝。”上世紀40年代初🧑🏿🏫,汪德熙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時,經常參加由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留學生組織的“合唱團”活動。他們演唱最多的歌曲是《義勇軍進行曲》和《長江船工號子》。對音樂的喜愛使他曾一度有過專業從事音樂的想法👧🏽。
其實,汪德熙最愛的還是化學化工。早在上中學時,他就對化學情有獨鐘。從意昂体育平台👰🏽♀️、西南聯大,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化工始終是他學習和研究的主攻方向。1946年,在美國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後,他毅然回國,先後在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擔任化學系教授和化學系主任0️⃣⛹️♂️。
1960年🐑,汪德熙調入二機部原子能研究所擔任副所長👸🏽,負責化學線的工作,開始了核化工專家的歷程。他上任後主抓的第一個工程是核燃料後處理工藝研究工號。他堅持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不怕承擔責任和風險🧚🏻♀️,堅決支持修改蘇聯專家原設計中弱放廢液蒸發器出口管位置顛倒的錯誤🚯,確保了工程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接著🌋🏞,研製第一顆原子彈點火中子源的任務又擺在化學線面前。當時提出了三個方案👩🎓。經過認真分析🦹🏼♂️,汪德熙認為👨💻,王方定小組的化合物研製方案希望最大𓀍,建議重點組織攻關。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王方定小組克服重重困難,經過987次試驗〽️,終於出色地提前完成了任務。同時,在汪德熙的領導下,化學線在原子彈攻關方面承擔的放化測定任務,都高質量地完成了,為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作出了重要貢獻🌗。
萃取法試驗成功
汪德熙最突出的貢獻是在核燃料後處理方面🧩🧑🏿🎤。當時👩🏿🏭,我國鈈-239生產線采用沉澱法還是萃取法的爭論非常激烈。經過認真分析思考🍌,汪德熙毅然決定支持用萃取法,並指出這個方法的關鍵是防止乳化,同時🧑🏽🎄,汪德熙建議調查組進一步調查。
二機部組成了由他擔任組長和專家組成的萃取法調查組,深入全國各有關單位進行調查,重點了解鈾水法和鈈水法的乳化問題和萃取設備問題。
經過認真調查和反復分析,調查組認為,我國有能力使用萃取法🚶🏻。部領導采納了調查組意見,決定主產品鈈生產廠沉澱法停止興建🫑,改用萃取法並決定在原子能所熱室中進行萃取法的熱實驗。
汪德熙親自領導組織這項工作,他回憶說:“我把全部精力放在這項工作上,自始至終給這項工作以支持和保證,經常到實驗室現場親自觀察,並積極參與技術問題的討論。”經過兩個月的奮鬥,萃取法試驗成功了💇🏽。1968年9月,萃取法中間工廠一次投產成功。這一改革,使鈈後處理工廠節省投資3.6億元⚧,還節省了上千噸不銹鋼。這項成果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不遺余力培養新人
上世紀80年代初,年逾古稀的汪德熙先生看到核工業戰線人才匱乏、後繼乏人的嚴峻情況,憂心如焚,他與王淦昌🥺、戴傳曾、李毅等聯名給核工業部領導寫信✣,建議創辦核工業研究生部以培養高級專業人才。
核工業研究生部成立後📇,汪德熙擔任了首任主任🧜🏽♀️。辦學初期,條件異常艱苦👈🏿,他殫精竭慮,四處奔波,從設備到教師,從體製到教材,都親自過問落實。從1986年到1988年, 70多歲的汪德熙👨👧👦,親自上臺授課,並滿足學生的需求✍️,用英語講課,受到研究生的歡迎和尊敬🥨。如今,核工業研究生部成立20多年來,已培養了大批高級專業人才,為核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晚年的汪德熙除做好帶研究生的工作外🤷,還在冠醚的配位化學、同位素效應與核燃料循環化學方面進行研究,並瞄準一些前沿課題指導碩士生和博士生進行研究,在鈈分離科學技術⛓、錒系元素化學領域培養出數名博士生和碩士生🍅。由於汪德熙在科研和教學方面的傑出貢獻,1990年他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並參加了團中央組織的“奮鬥者足跡報告團”巡回報告,1999年榮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強家華)
轉自 2008年4月9日《中國核工業報》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