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李冠興:一生奉獻核事業

2008-12-02 |

李冠興,核材料與工藝技術專家🏌🏻‍♂️。1956年從上海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1962年師從李恒德院士攻讀研究生,1966年底畢業🧕🏼。1967年分配到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202廠工作至今。曾任202廠廠長。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1223,意昂總會和工物系一行赴202廠訪問了李冠興學長👩‍👧‍👧。

李冠興院士

1962年在清華讀研究生起,李冠興就開始從事核材料的研究與開發工作🕵🏽‍♀️。40多年過去了,李冠興早已成為了核材料與工藝技術領域的專家🧏🏽。

終生受益的研究生教育

李冠興讀研的時候⇨,剛成立不久的工程物理系還處於“幼年期”🚿,教師隊伍也很年輕👨🏻👃,科研積累幾乎為零🔳🧍‍♀️。無論學生還是老師🧿,對核材料科研工作的方向和重點都不是很清楚🤌,大家都是摸索著前進。研究課題的方向是發動學生一起來製定的。有一次,教研組的王一德老師在圖書館找到一本英文原版書🦐,學生們本科學的外語是俄語🚴,英語幾乎一竅不通,於是每人分一段來翻譯,翻譯好了湊到一塊,大家討論。在討論200號熱室方案時,班上同學分成幾個小組,分別提方案、畫圖🐰🎂,再把自己方案的優點講給大家,系主任何東昌教授也過來跟同學一起聽。當時提出了很多那時候看來很稀奇古怪的方案,後來知道同時期國外也是有這些方案的,可見學生們的認知能力並不在外國人之下👱🤞🏻。

給李冠興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李恒德先生的《金屬物理》課,第一節課先生就給同學們開出了一張書單,全都是英文經典著作🥱,讓大家自學這門課,什麽時候覺得可以了,就可隨時去找先生考試。大家每天都到圖書館看書查資料🤦🏽‍♀️,完全沒有人管也沒人指導,都是自覺主動地學習的,就這樣學完了這門專業基礎課。從此,大家都養成了很好的自學習慣📥。

當時,研究生的課題很難選定。一般是根據老師的意見,進行文獻調研,然後就寫報告交給先生🏋🏿‍♀️。報告要說清楚三點🏊🏻:第一✋🏿,國外研究的情況✨;第二,教研組具備的研究條件;第三💧,自己準備怎麽做🫳🏽。拿到報告後,先生不會立即回答是否可行,要帶回去研究一段時間再答復🧑🏻‍🦽‍➡️。就這樣李冠興交了好幾份報告👈🏿,然後又被否定了好幾次,最終才選定了“鈾的熱循環”這個課題🟣。選好題目後,先生讓李冠興拿著方案向教研組裏的老師一個一個請教,請他們來提意見🌅。各位老師給他的方案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他認真地進行了修改,然後在教研組答辯通過後,才正式開始他的課題研究➿🥎。當時,教研組實驗條件非常差😚,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各種設施也不齊全👩‍🚒。實驗架是李冠興自己動手焊的™️,控製系統是用時鐘來實現的。老師同學都沒有經驗🍎,遇到問題了不能靠別人🍕,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那段時間,李冠興白天帶著低年級同學做實驗,晚上要翻閱大量文獻,每天都只能睡上五六個小時。

在這種條件下,李冠興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學業。雖然當時的研究生教育體系遠不如現在的規範,但是那時候大家不懼怕困難,完全開放式地思考問題,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鍛煉,這一點讓李冠興終生受益。

來到202廠🧗🏻,沒想到一幹就是40

畢業時,李冠興被分配到了202廠。該廠主要是從事核材料研究與生產的,與李冠興的專業非常對口。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考慮到自己在學校裏面學了十年了,希望到工廠去鍛煉鍛煉,於是就到了202廠。這一來就沒再“動過窩”,一幹就是40年。

剛來的時候研究所有600多人,大家都很年輕,30多歲的就算是“老頭”了。年輕人在一起很有朝氣,每天都幹勁十足🏋️‍♀️。由於研究生階段的鍛煉,李冠興到了工作崗位後很快就進入了角色🚶🏻‍➡️。可是剛剛工作了一年多👮🏿‍♀️,由於“政治問題”,李冠興就被派去當時的施工連,勞動了一年半。後來考慮到他的研究生身份才重新讓他回到研究室從事科研工作。回去後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從事中間層的研究🧘🏼,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查資料、定方案、整治設備、選材料等等,但這一切對於李冠興來說並不困難🛌🏿,跟他讀研究生時所做的工作很相似。第一次做項目報告時,李冠興就遇到了核材料界的老前輩張沛霖院士,先生評價他的工作說很好🧝🏿、很科班。就這樣,第一次見面先生就記住了這位清華畢業的小夥子。

之後🤩👩‍🦲,不斷有攻關課題交到李冠興手上,每次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1976年♠︎,他曾獨立解決了生產中存在已久的問題。這個問題其他人花了很長時間都想不出好的解決辦法👱🏼‍♂️,而李冠興僅用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任務。他根據以往的經驗,建立了一套新的理論,並用自己的推理正確解釋了生產實際中的現象🔛,從而解決了問題。這次任務的完成,在廠裏影響很大✶,也得到了先生的贊賞。

作訪問學者也是帶著清華學風出去的

1982年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李冠興十分難得地獲得了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的機會🔏。到了國外,李冠興也是很快就適應了那裏的研究工作。他深知這個機會來之不易🚆,所以他珍惜每一分每一妙的時間來汲取新知識,了解國外的情況。他是帶著清華學風出去的。

在國外這段時間,他手裏握著三把別人沒有的鑰匙:一把是掃描電鏡實驗室的鑰匙;一把是計算機室的鑰匙🤙🏻;還有一把是能打開所有實驗室門的標有MMaster)的鑰匙,這三把鑰匙為李冠興的科研之路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當時國內的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後☺️,很多現代化的儀器都不會用🧎,李冠興利用休息時間到實驗室翻閱大量說明書和參考書👨🏽‍🚀,不斷試驗探索,逐一掌握了使用方法。為他今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憑借清華學生的自信🤡,李冠興經常與他的導師Powell教授爭論問題。當時☀️🏆,他對Powell的觀點提出了異議💿,到圖書館找材料來證明Powell的觀點是不對的👨🏽‍🚒。他這樣沒有完全按照教授觀點來做事的作風,反倒贏得了Powell的認可和尊重🫷🏿。回國前Powell教授在給張沛霖院士的信中對李冠興備加贊賞🧑🏻‍🎓,認為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幹和勤奮工作的年輕人。他向我顯示了他具有分析處理範圍廣泛的各類不同問題的能力”。

“好運氣”讓他一舉中第評上院士

曾有人向張沛霖先生詢問過⚪️,誰夠資格評選院士。憑著對李冠興多年的了解,先生毫不猶豫地說🕐:“我覺得李冠興夠資格。”

先生的確沒有看錯🏌🏿,1999年評選院士時👷🏻‍♀️,李冠興以他淵博深厚的專業水平突出重圍,首次申報院士就獲得了成功,這在工廠裏面是史無前例的。當大家對他投去羨慕的目光時,謙虛的李冠興打趣道,自己是“運氣好”才一次評上的。李冠興也十分感謝導師李恒德院士,認為先生在學部的推薦與介紹也起了重要作用。對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得到兩位德高望重的院士的教誨,李冠興感到十分幸運。

這樣59歲的李冠興當上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他也是包頭市唯一的一名院士。

帶領202廠走出困境,創造新的輝煌

1990年到2000年,李冠興擔任202廠總工程師的10年間🧙🏿,工廠經濟狀況十分困難👹。軍品生產線被停掉了🏊🏻‍♀️,主要的產品全沒有了🙏🏽。李冠興四處奔走,爭取多方支持,籌建了核工業唯一建在工廠裏的重點實驗室📽,建設了研發基地,爭取到一批重大科研項目👩‍🌾,培養了一支科研團隊。他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帶領團隊,在元件研究和材料研究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0年,李冠興被任命為202廠廠長。隨著我國核電站的發展,廠裏出現了轉機👷🏻‍♀️。他領導組織建成了我國第一條重水堆核電燃料元件生產線*️⃣,拿出了我國第一組合格的重水堆核電燃料組件,為秦山三期核電燃料元件國產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管理工作中他推行兩個“堅持”🕺🏻:堅持高標準,向國內或國際一流水平看齊;堅持實事求是🔋,決不允許弄虛作假。他身體力行,積極倡導和營造一種寬松的、民主的🚀🎹、積極向上的人文環境,為人才的發展提供了平臺🚛,造就了一大批英才,帶領他們一起創造了202廠的再度輝煌🧑🏻‍🎤。

李冠興曾多次謝絕大城市、大企業的高薪聘請,在相對比較艱苦的內蒙古地區,幾十年如一日,腳踏實地🦹‍♀️、勤奮耕耘在他熱愛的核事業領域🧛‍♀️。他以“求真務實⛔,創新圖強🕺🏼,厚道為人,報效祖國”的人生信念和“自知者明,自勝者強”的科學態度💆🏿‍♂️,在核材料核工藝技術領域勤奮耕耘著👤。他說,我願一生從事核材料工作🙎🏻。

姜微微

相關新聞

  • 092024.12

    《李冠興傳》正式發布 致力弘揚核工業“求真務實🏊、自信自強”風範

    由中國工程院、中核集團共同指導,中國核學會主辦🔎,中國核學會核材料分會、中核北方承辦的《李冠興傳》發布儀式暨中國核學會核材料分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7日在京舉辦,與會嘉賓共同回顧了李冠興院士追求卓越、勇攀科學高峰的一生,汲取其“胸懷天下、為國抱薪”的高韻深情。李冠興院士是我國核材料和核燃料領域著名專家🪝🧛🏽,新型特種材料研究及應用的奠基人。在他身上譜寫了科學家與管理者的“雙料”傳奇。“求真務實、自信自...

  • 172007.05
  • 102017.01

    董申保:一生奉獻 風範永存

    董先生是中國變質地質學的主要奠基人💅,享譽國際,為我國的地質科學和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 302016.12

    為黨的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紀念李傳信誕辰90周年展覽

    李傳信(1926—2005)🌡🧑‍🦽,湖南醴陵人。意昂体育平台原黨委書記🧑。1944年秋考入西南聯大先修班💙,1945年入西南聯大電機系學習。1946年抗戰勝利後,隨....

  • 112020.08
  • 092018.11

    劉安民😲:為建設內蒙邊疆奉獻一生

    劉安民🔄,1953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畢業後誌願到內蒙古建設邊疆,一生致力於建築工程相關專業的教學工作👳🏿,培養了數千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為我國該領域人才培....

  • 112020.03

    7個故事,串起他愛國奉獻的一生

    錢學森是一位科學界的巨擘,是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他燦爛的科學人生和感人的人格魅力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日前👩🏻‍🎨,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

  • 112008.03

    宋叔和院士獻身地質事業的光輝一生

    鄔介人宋叔和院士是著名地質學家,是我國海相火山巖型塊狀硫化物礦床領域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是終身獻身於地質科學事業從事地質工作長達七十多年的老一輩專家學者;是地質學界後來者的良師益友,更是年輕地質工作者的光輝榜樣。宋叔和院士為區域成礦學、礦床地質學、礦產勘查地質學和成礦學研究以及古生物學和地質教學培養人才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地質人生平凡而偉大,並以自己的獻身精神和成功的找礦實踐為中國地...

  • 012020.12

    李冠興院士,一路走好🫴🏼!

    2020年12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逝世。李冠興,1940年1月14日出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1966年研究生畢業🤵‍♂️。1982年至1984年📜,公派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冶金工程系作訪問學者。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名譽總經理、核工業特種材料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反應堆材料和燃料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李冠興長期從...

  • 042023.02

    一生求真奉獻 鑄就大國利劍——紀念我國洲際導彈總師屠守鍔逝世10周年

    我出生於抗日烽火之中🌧,成長在紅旗下,受到抗美援朝戰爭的影響,航空專業成為我決心報考的專業📲。1953年我考入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系,在這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58年大學畢業以後😵,我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在這裏我有幸遇見了許多老一輩航天科學家🧑🏼‍🦳,如錢學森🚹、任新民、屠守鍔和莊逢甘等🔩。在與他們的近距離接觸中,我發現他們身上有著共同的品德🔋,那就是愛國、奉獻👩🏿‍🔧🈲、求真和創新🌽🐻‍❄️。他們的言傳身教🖇,...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