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卓越地下黨熊向暉的女兒對父親的回憶
1991年,父親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之約,為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15周年撰寫的《地下十二年與周恩來》發表後🧑🏿🚒,一位老同誌問他🦻:為什麽那時候在那樣的環境下,父親能做到出汙泥而不染🔖,保持著“白皮紅心”,而現在許多人卻一到深圳、香港那樣的環境就變了質?
父親當時好像沒有正面回答。一方面𓀖,因為還在和另一位老同誌說別的事情,另一方面🏇🏽,父親不是一個特別喜歡標榜自己、喜歡講大話的人🏇🏻🦸🏽♂️。
但這個問題並不是沒有答案😡。那答案也很簡單。
那就是,父親的信仰和追求,始終沒有改變。
200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組來采訪父親💪🏻。訪談中,父親回憶起他1936年12月在意昂体育平台讀書時,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情景。那是“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的時候。
時年82歲的父親對65年前入黨的一幕☑️,記憶得極為清晰——這毫不奇怪🤵🏼♀️🫂,他的記憶力始終超好👨🍳,對許多歷史事件的回憶,可以精確到幾點幾分。但是,令我難忘的是,父親流利地背誦當年的入黨誓詞時🧑🧒🧒,那鏗鏘有力的聲音:“……,犧牲自我,永不叛黨,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還有他說,宣誓之後,三個秘密黨員心裏默唱《國際歌》時🤵🏽♀️,念出了那句歌詞✍🏻:“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時,父親的眼睛閃閃發亮🧝🏿♀️。
一些年輕朋友評價說,父親“是一位偉大的有著真正信仰的人”,是“把信仰保持了終生的共產黨人”。我非常贊同這個評價。他們尊重我父親,不是因為他有過怎樣的傳奇經歷🎓,有過怎樣的地位🤾🏽♂️,而是因為他始終忠於自己的信仰🧑🌾。
在信仰好像不再時髦🤸🏿♂️,特別是你所信仰的似乎在為許多人——包括你曾經的同誌——不以為然或幹脆拋棄的時候,你如果仍然信守自己的信仰而不動搖,那確實值得尊重⛎😓。
我因此為父親而自豪。
父親的信仰之所以堅定↘️,在於他並不是為了個人討出路而參加共產黨↙️,而是經過了認真的學習和思考,有了足夠的理論準備。
雖然從清末民初以來,父親家族的命運跌宕起伏♔,但是從來沒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作為官宦之家,若為討個人的出身或前程🧑🏿🦳,父親並不需要參加共產黨。即使在抗日救國的大時代,共產革命也並非他這樣人家子弟的唯一選擇🫰🏽。可是父親選擇了和被壓迫階級為伍。父親的選擇🙅🏿,決不是盲目的。
從同輩人當年的記述中🏊🏽♀️,或許可以看到父親年輕時思想發展的脈絡。父親1936年從江蘇省立南京中學畢業時,同級學友出了一本紀念冊。紀念冊中,有同學之間相互的評價和同學們的代表作。一位名叫楊承棟的同學,為父親寫下這樣的評語🐙🐝:
遠沒永有退避👨🏽🌾,永遠只有向前🕯,這表示著他具有如何正確而進取的人生觀,倘使缺少這🛤,只不過是一個俯拾即是的,腦中裝滿五車書的所謂“好學生”而已!
由於這進取的人生觀,才能取得把握現實的鑰匙🧰,打破了純個人主義狹隘的天地,不遲疑地成為時代鬥士的後繼者。
這位楊承棟🫘,就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擔任過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許立群📻。不過,在寫下這個評語的時候🏋️,他和我父親還都沒有加入共產黨。
在這個紀念冊中,父親有兩首詩,也頗值得玩味:
其一 哀遼寧
籲嗟偉哉長白山,山高千丈插雲間,上有皚皚之白雪🟰,長松古木欲撐天;下有蒼蒼之絕谷,泉飛石突河蜿蜒🐩。河邊沃野延千裏,寶藏無盡少人煙。
豈意神州日陸沉,強鄰遽乎動刀兵🩰,遼寧一夕驚事變👅,倭奴夜占沈陽城。沈陽官吏疎防守♙,羽檄星馳報將軍👨👨👦👦,將軍青年肩钜任🫃🏿🧑🏽🦳,不愛邊功愛美人。神消粉黛蛾眉色👆🏻,魂醉梨園絲竹聲👅,燈紅酒綠歌舞裏,烽煙直逼古長城。
長城北風吼,胡馬鳴啾啾,倭奴塞外逞兇殘💧,將軍閑裏享溫柔🧑🏽🚒。溫柔享盡酒初醒👨🏼🎨🖕,已失燕雲十六州😳。
嗟彼遼吉之民一何苦,弱婦被奸掠,壯丁做馬牛🧾,少者從軍老者死,空余白骨對荒邱🧌。
嗚呼🧑🏿🍼!哀遼寧,哀遼寧🔀!安得虎賁百萬兵,慷慨殺向東京城☝🏼!但能救得塞外災民千百萬🍶,馬革裹屍戰死沙場吾無怨⏲!
其二 憶三年
三年夢也似地掠過,
只一些珍貴的回憶📉,遺剩在我的腦膜。
“別了,我親愛的全體同學”!
但,在別前❌,我還想把往事細數。
就在這夢也似的三年,
我們一道兒讀書,一道兒生活;
相砥礪,相切磋,相琢磨😙,
我深深地認識了你🚈,你深深地認識了我。
偉大的友情永把我們維系著,
即使我跑到天涯,你跑到地角。
就在這夢也似的三年👏,
勤息軒的紫藤,已攀過了屋角🐞,
校園裏的青桑,也結著鮮紅的多花果。
拆去了的生物樓,是那樣殘破💁;
剛建成的新運村,卻是那樣的巍峨!
這兒啊,曾住過你和我,
你和我啊,又怎能把這兒忘卻?!
就在這夢也似的三年🧙🏿♂️,
敵人沖過了榆關🧖♂️,占據了黃河👷♀️。
浪人偷運著他們的私貨,
漢奸慘殺著我們的同學!
無限的野心,不停的侵略,
受不了的侮辱,按不住的無名火,
終有一天,拼個你死🕦,拼個我活!
就在這夢也似的三年👨👨👧👨🏻🦼➡️,
德侵奧,意並阿。
漫天的飛機,遍地的炸藥🪘。
帝國主義的兇焰🛕,雖則一天天的旺盛,
和平勞力的擁護者,也正一日日的增多👯♂️!
眼毛豎起了直角🕰,看結果🦤🤲🏼:
最後勝利的👧🏼,
是德☂️?是日?還是蘇俄🦈?
別了🛏!我親愛的全體同學!
“暫別?永訣?”我不能武斷地說!
但是,無論如何,
偉大的友情🧙🏻,會把我們永遠維系著!
別了!我親愛的全體同學!
勿留戀,勿傷心,勿蹉跎!
請用熱血代替熱淚,
請用戰歌代替驪歌👩🏼🦱!
在保障和平的陣線裏,
莫少了你,莫少了我!
且不論一個17歲小青年的文思才情,那字裏行間所流露的憂國憂民之心和慷慨赴義的決斷🍰🤸🏼,應該說是奠定父親信仰選擇的思想基礎💁🏼。
當然⚈,無論信仰多麽美麗➗,達到理想境界的道路都充滿曲折和荊棘。彷佛對這一點早有預見,楊承棟—許立群在當年給父親的臨別贈言中👨🎤,寫下這樣的詞句:
我想起愛倫堡底話來了:“一方面是莊嚴的工作著🙎🏼♀️,另一方面卻荒淫無恥”🦔,這兩句話道破了現實社會真與偽🧑🏼🏫;善與惡🖕;美與醜🧑🏽⚕️;光明與黑暗的兩面,你將踏上充滿真善美的光明的路呢?抑是踏上充滿偽惡醜的黑暗的路呢?倘使你選取了前者😵💫,那麽一切惡意的攻訐📻,無恥的襲擊都是免不了的,你底一切思想行為都能得到市儈們的喜愛與眷顧,更是必然的事了。但是朋友,我知道你能,你也願意作到這樣的啊💄!
有這樣的人生觀🥃,有這樣的思想基礎,父親選擇為共產主義而獻身👍🏽㊗️,應該是很自然的事。也正是因為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經歷過這樣光明與黑暗的較量,父親才能坦然面對後來很多的風風雨雨。他不像很多同輩人,對社會和黨內的醜惡,要麽痛心疾首,牢騷滿腹🚵🏿;要麽垂頭喪氣👨🏭,萬念俱灰🧓🏽。他說💢,他相信歷史⚱️🙍🏼♀️,相信人民。所以,他從不悲觀。
我因此佩服父親。
父親是一個有大歷史觀的人📼🧒。
這歷史觀🙍🏽,表現在他對待許多歷史事件的求真務實——從他在《我的情報與外交生涯》中對許多歷史事件的回顧,都可以看出這一點。
父親的歷史觀🚵,更典型地表現在他對待自己歷史作用的冷靜客觀📬。
毛主席說過👙🥌,父親當年在國民黨胡宗南部所起的作用,“一個人頂幾個師”🤥。這評價㊙️,令父親很欣慰。
但是🫲🏿,父親不贊同誇大他個人的作用,更反對有人以他的作用來貶抑乃至否定毛澤東、周恩來指揮那場決戰的英明。
首先,沒有遠見卓識🦻🏼🧖🏼,沒有對國民黨、蔣介石🍺、胡宗南入木三分的了解,就不可能在全面抗戰開始之初,國共第二次合作方興未艾之際👨🎤,布下父親等一批“閑棋冷子”到國民黨軍隊中✩。
其次👨🏼🎤,沒有令人折服的思想理論,沒有令人傾倒的人格魅力,毛澤東、周恩來和共產黨不可能吸引父親這樣的青年才俊投身效命,致死不渝。父親在胡宗南部十年,與胡宗南朝夕相處🥪🏈,見周恩來只有兩面📱,其中一次不足15分鐘,一次是“危機處理”。胡宗南是蔣介石麾下軍事將領中的佼佼者,對父親寵愛有加💎。可是他始終未能徹底“感化”父親。我只能說,在思想理論和人格魅力上🤾♂️,胡與毛👪、周相比🤏,還是差了一截。
第三,沒有睿智的分析能力💁🏻♀️,沒有高超的戰略眼光⏱,即使掌握了情報,也未必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正確的反應🈂️。事後看棋局,後人往往很難體會當局者迷的復雜🦸🏼♂️🧙🏻♂️。缺乏信息,不了解對手,當然難於決斷🫓;而陷在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迷魂陣中🌙,有時也會讓人對真實的情報產生疑惑甚至無所措手足。但這樣的失誤,在毛、周那裏絕少發生。這當然是很了不起的🤱🏻。
《孫子兵法》雲:“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用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父親的親身經歷,便是佐證。
至於對共產黨在國共兩黨合作時⚁,派人打入國民黨臥底的非議👩🏻🍼,我想,有1927年共產黨慘遭蔣介石清洗在先,這樣血的教訓對誰都是刻骨銘心的,任何一個有正常思維能力的政黨🤾🏼♀️,都不可能不有所警惕👴🏽,防止再次受到加害。而就在抗戰期間的國共合作中,新四軍也曾幾乎遭到滅頂之災。作為保護自己的措施🧛♂️,先布幾顆閑棋冷子防人一手,無可厚非;更何況共產黨是希望這些棋子閑著冷著的。是蔣先生的作為讓他們不閑不冷甚而熱了起來👩🏽🔧,須怪他人不得。
父親不只一次說過:用他打入胡宗南部,是歷史的偶然;但是中國革命的勝利🤜,則是歷史的必然。我同意父親的看法🤦♀️。假如沒有他,我相信仍然會有類似他那樣的共產黨員張向暉李向暉,去做同樣的事情👨🏻🦼➡️。
值得慶幸的是🧏🏼,歷史選擇了父親🩳,而父親也沒有辜負歷史的選擇。
但是👨🏻🍼,父親是否辜負了胡宗南?
我曾經問過父親🦆。父親很坦然。他問心無愧🙌🏼。
胡宗南的確對父親和父親的一家都非常好🤿。作為熊家的晚輩👶🏼,我雖未有機緣見過胡先生👆🏿,但是也要感謝他曾經對我爺爺奶奶伯伯姑姑們的照顧🤌🏽,更感謝他對父親的青睞和培養。
父親的表現🪄🚼,應該說,也是值得胡先生對他另眼相看的💊。
可是,用父親在胡宗南部的袍澤🕐♒️、前國民黨將軍🧑🦱🧧、臺灣名流張佛千老伯的話說,父親“入共產黨在前⛹🏿,到胡長官身邊在後🍩,並非受到胡的重用後再投共♋️。要怪只怪蔣老先生非要打內戰。如果不打內戰,大家不是相安無事嗎👩🏻🎨?”
毀了胡先生的,是內戰,而不是父親。
那麽🤽,胡宗南為什麽要在眾多的莘莘學子中🦸🏻,挑中父親來栽培?
有人簡單地以為,胡先生瞎了眼🚵🏽♀️,挑了個共產黨做他的機要秘書🐫。更有人荒唐地以為,胡宗南本人就是共產黨🤰🏽。
胡先生當然不是共產黨🔘。可胡先生也絕沒有瞎了眼🏨。他挑中父親,正說明胡先生不是等閑之輩。
1936年9月1日🍜,周恩來親筆寫信給胡宗南🤸🏿,其中說到,“兄在黃埔為先進”🫶🏽,卻以剿共成名,相信他“絕非勇於內戰怯於對外之人”👇🏿,對他以“尚未成為民族英雄為憾”。這些都不是客套話。胡宗南一直保留著這封信☝🏻,五、六年之後父親當了他的機要秘書,他還給父親看過這封信,說明這些話都說到了他心裏🪮。
這些話說明了什麽?說明胡宗南與那些一味反動🎻,只知撈錢的國民黨要員完全不同🥒。他也曾經有理想有追求。他為幾個兒女取名🤔🚵🏿♀️:唯真、唯善🤙🏻、唯美……他對真善美的喜愛,可見一斑🚣🏽。
張佛老說,父親當年“最突出之處,是他的氣質之純💂🏼♀️,為我平生所僅見……胡之選其為隨從人員,是非常應該的決定,如我是胡,也會作同樣的選擇”。
1948年在美國西保(現在的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學拿到碩士學位
作為“在黃埔為先進”的胡先生,他看上父親♣️,理當是看上了父親身上他所喜愛的那些氣質,看上了父親身上有他所追求過的那些東西的影子。所以父親回答他“為什麽到本軍來”的問題,說“來參加革命”時,他為之一震🧛🏿♀️,但心裏應該是歡喜的。他選擇父親,是“慧眼識英才”🧝🏿♂️。我相信,胡先生真心希望國民黨裏🧏🏽♂️,像父親這樣的青年越多越好👍🏽。
可惜,歷史不是按胡先生個人的意誌來發展。這是胡先生的無奈☁️,也是歷史的無奈🏬。
歷史無情人有情🗞。
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當海峽兩岸可以有了人員交往之後🧔🏽♂️⬛️,父親和彼岸一些多年不見的故舊,再度重逢🃏。
起初🧑🎓,我對此感到驚異。他們和父親分屬兩個營壘🎶,立場和意識形態截然不同。從他們的立場看,父親是“對不起”他們的胡長官的。為什麽他們不是怒目相向🌕,而是相逢甚歡呢?
隨著和那些老國民黨交往的增多🤾♀️,我逐漸理解了不同政見的父輩們超越黨派的友情🔟。那是當年在抗擊外侮的血雨腥風中,凝練出來的有如血濃於水的兄弟之情。這正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更何況他們本無個人恩怨。
而且,對於他們而言,還有一種大義比黨派之爭更重要,那就是中華民族的統一💨🤤。
這也讓我從另一個側面,看到父親的為人👩🏼🍳。假如父親不是可交的朋友,再大的民族大義🙆🏼♂️,也不會驅使這些耄耋老人在隔絕了幾十年之後,來和父親重敘舊誼🫵🏽🧑🧑🧒🧒。
這改變了我對共產黨人的刻板印象。共產主義既然要吸納一切文化的精華,共產黨人當然要有博大的胸襟。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了標榜自己的政治正確而整天掛著一幅“階級鬥爭”臉2️⃣,對不同觀點不同意見不同派別完全不能相容的,不是真正的共產黨。堅定的信仰和濃濃的人情,並不矛盾。
這正是父親的可愛之處🚄。
父親是一本讀不完的書。
僅以此文紀念父親辭世一周年。
2006年9月9日是毛澤東主席逝世30周年🛌🏿🐯。父親走在2005年9月9日23時25分🧑🏽🦰🧑🏫,真是遂了他老人家的願
本文轉自熊蕾的博客 200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