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1日☞,意昂体育平台校長顧秉林根據2007~2008學年度第27次校務會議的決定🤛🏼,宣布王振民教授擔任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院長。本刊於第一時間走訪了王振民院長,聽他暢談法學教育理念與清華法學院的發展藍圖。

王振民,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院長🦸🏼♂️、教授,是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復建的主要參與者之一𓀊,為意昂体育平台法學學科的發展和我國法學教育改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在憲法學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等方面有多項成果🏊🏽♂️,為“一國兩製”的實施🏊🏼♂️、解決港澳回歸後面臨的法律難題以及運用法律手段處理涉臺問題,作出了較大的成績。2004年被任命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2006年被任命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擔任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等學術和社會職務,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全球青年領袖論壇(The Forum of Young Global Leaders)”成員。
1999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中青年法學家。2006年被評為上年度“全國十大英才”之“新銳英才”。2006年獲得意昂体育平台“學術新人獎”。2007年獲得北京市“五四獎章”標兵。
記者:您於1996年便在《中國法學》上發表了題為《略論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文章。文中提到諸多法學教育改革的問題,時隔12年後,您認為我們今天的法學教育相比當日有哪些發展進步呢?
王振民:進步還是挺快的。當時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法律人才不夠。法學院數量少,招生人數也少。而現在全國已有600多所法學院(系),每年招收各種法律專業學生十多萬人。
當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之間沒有關系✍🏽,法學教育不夠職業化,基本上屬於普通的人文社科教育,沒有突出自身的專業特點。近年來大家逐漸形成了共識🙀,即法學教育應該是職業教育🧑🏼🌾。對法學教育性質認識的這種轉變,不僅有利於提高法學教育的質量,而且對於司法公正的確立和法治國家的建設十分重要。這種共識的形成是巨大的進步。
記者👰🏿♂️:在進步的同時🧜🏼♀️,有哪些新問題產生呢?
王振民🕚:數量問題解決了,但導致了另一個問題👾:法學專業泛濫、失控了。有點名氣的大學幾乎都辦起了法學院,數量太多👨🏽🍼!其直接後果就是參加司法考試的人數急劇增加。而且我國司法考試對所有專業畢業生都開放,這不利於選拔真正的法律人才加入到法官、檢察官和律師隊伍🧑🏼⚕️。許多大學的法學院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都在急劇增加🥷🏼,有些甚至出現了博士生比本科生多的現象。像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將法學教育從一個極端推向了另一個極端。所以現在法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應該是提高教育質量,尤其是清華這樣的大學🤸🏿,辦法學院一定要強調質量,培養精英。
還有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也是矯枉過正的表現🪒:原來法學教育不夠職業化,可是現在又出現了一種傾向,完全把法學教育看作淺層次的技能教育🎯♙,當作一種技術,忽視了法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即忽視了法官、檢察官和律師應該有什麽樣的追求,什麽樣的職業理想🪃🧓🏼,而僅僅強調操作性、技術性的訓練。結果很多法學院畢業的學生,專業技術很強🧑🏿🌾,但是沒有職業理想和追求🫔,缺乏職業道德◾️,培養了不少有知識、有技巧但是缺乏專業靈魂的法律工作者🎏。這樣可能會更糟糕,甚至會導向法治的反面。其實國外發達國家法律教育盡管是職業教育🚣🏻♀️,但是在專業教育中包含著分量很重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的教育💇🏻♂️。
記者:您很早以前便在清華法學院開設過一門“法律職業與道德教育”課程,這應該是國內開設這類課程的首例🌜?
王振民:是的🚿。法學教育不能失去自己的方向🚵🏻♂️,不能失去自己的價值追求!我認為現在一方面要堅持法律教育的職業性🎸,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理想教育和社會責任教育🪭。法學院應該作法治建設的推動者、維護者,而不能培養法治的破壞者🚴♂️,這一點應是非常明確的🦹🏿♂️。

記者:當今中國正處在一個巨大的轉型期✧🤟🏻,經濟製度的改革、政治體製的調整、文化的反思等等。在這一背景下🥮🙎🏽♂️,您認為清華法學院應有怎樣的定位和目標呢👉?
王振民:不管是從學校的要求,還是從社會和意昂的期待來看,清華法學院的定位都是很明確的🏌🏼♂️。清華法學院應該成為國內、國際一流的法學院。要達到這一目標🫅🏽,我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目前🌿,清華法學院在國內位居前列,但是決不能說到此為止,我們應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達到最前列。這也是社會的要求👦🏻,意昂体育平台擁有優厚的資源和條件🐰,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把一個專業、一個學院辦成國內最好的。如果說法學院自1995年復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已經實現了第一次飛躍的話,那麽現在我們要實現法學院的第二次飛躍🙂↕️。
衡量一個法學院水平的高低,我認為有兩個標準👨👨👧。一是看我們的畢業生在社會上發揮什麽作用,對國家的法製建設、對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什麽貢獻✋,是否在國家的法律領域發揮中流砥柱作用;還有就是看我們清華法學院對法學理論的貢獻有多大🚅,對國家法製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有沒有我們自己的聲音,有沒有形成一整套主流的、關於中國法製建設的理論學說。這兩個方面都是需要我們去努力的。
記者🤟🏽: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您看來現在法學院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麽?
王振民:最迫切的問題🙅🏿♀️,我認為是在培養學生上要下大功夫、真功夫,用意昂体育平台的術語來說就是要在培養學生上“發力”🫲🏼✋。一是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開設的課程要真正對學生有啟發。對學生來說🧑🏽⚕️👩🏽🦲,雖然不是每一堂課都會終身難忘,但是總能從一些課程中獲得這樣的體驗。還要重視對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除了法律專業知識之外🕷,還要有基本的道德培養🦵🏻👨🏿🔬、人文素質培養👏。一個人最終能否成功不是僅看他有多少知識、有多大能力🦷,還要看其他相關的基本素質,針對後一方面的培養💅🏼,我們的力度還遠遠不夠💁🏻♀️。
把一個人培養成才是很復雜的過程。從法學院來講,我一直在想,將來對每一個學生我們都要認真去琢磨🙍🏼♀️,針對這個學生的特點製定特殊的培養方案。對每一個學生都要這樣去琢磨、去悉心培養。凡是進了清華法學院的學生都要受到這樣的對待!包括本科生,應該像培養碩士生、博士生那樣,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個性化的培養方案。清華應該培養的是精英🤲🏻,是將來社會各方面的領袖🚵🏻,所以在學校要給他們相應的特殊教育。老師們的時間和精力應該更多地放在培養學生上,要讓老師安下心來從事教育、從事培養人的工作。以前老師們只重視“教書”和研究,忽視了“育人”。其實“育人”和“教書”同樣重要。以前自己念書的時候,跟法學院的教授談話,甚至到他們家裏去請教,都非常受益。但是我們現在有多少老師願意坐下來與本科生談話、進行長時間的交流?不多。包括培養研究生的時間也很少。今後我們要對老師們提出這樣的要求,當然也相應地會給他們更好的條件🧖🏽♀️,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在辦學條件上,如辦公室♿、物質待遇等各方面,要讓老師們能夠安心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
記者𓀗:您如何看待推行素質教育與目前就業壓力之間存在的矛盾?
王振民:我一直有一個理念,我認為清華的畢業生不應該存在就業問題。只要是清華畢業的😆,從我們這兒走出去的✅,如果找不到工作,那說明培養失敗了。學生自己應該有競爭力,能不能找到工作🧑🏻🦼,本身也是一個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表現🤍。如果他的綜合表現非常好,我絕對相信他能找到工作。我不鼓勵我們的學生用“關系”去找工作,我鼓勵他們,第一份工作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去找。不管做什麽,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如果一個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是靠“關系”拿到的,這對他的一生都有很不好的影響。找工作也是一種鍛煉和培養,如果自己都找不到工作,那還談什麽將來治國理政、解決他人乃至廣大人民的問題呢🌨!我一直主張,法學院的學生出去不能找不到工作♙🐶。不管幹什麽工作👨🔬,一定要是自己找到的。社會上還存在著很多靠關系辦事的情況,但是我相信社會一定給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留有空間的。即使是學生個人或者家庭有關系🦵,我建議他們也不要用,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去安身立命,去創業☦️,去服務國家和社會。
我接觸過好多國內外的名人😕,像美國AIG的前主席去年在我們這裏就曾講過:千萬不要為錢而工作,而要為一項事業去做事🧑🏿🌾。一個人如果是為追求金錢去工作,可能會很富有🔐,但是一輩子可能會沒有什麽成就,所以一定要去追求一種理想、一項事業。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存在工作問題💁🏼♀️,因為你在幹一項事業。要找事業⛲️,而不是找工作🕕。清華的學生應該有這種自信。我相信清華的學生在能力和素質上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要有這種意識🏇🏿🚕,樹立這種意識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記者:法學院在就業傾向上會給學生怎樣的引導呢?
王振民:我非常鼓勵我們的學生到國家主流機關🫅🏻、重要機構和行業🫱🏽,還有那些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就像我剛才說的🧭,清華的學生要追求事業💵,要幹大事。不管你現在在什麽地方、什麽崗位,關鍵是你的方向在哪裏。方向正確了,只管耕耘👏🏽🟡,不問收獲👫,但終究會有收獲。如果計較物質方面的東西太多,往往讓人迷失方向👰🏽♂️。只要堅信自己做的是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知道自己在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大方向是正確的,就不要計較眼前的得失。
學生可以出國留學👍🏼,但是一定要記住出國的目的👨🏿🦰。出國本身不是目的🏇🏿,出國應該是為了以後回來更好地服務中國人民,服務中國社會🤘🏿。把中國的事情辦好,本身就是對全人類的貢獻🤼👆。現在有很多出國的學生🎏🎓,都是很好的人才,在國外也是對世界做貢獻🔨🫶🏻,但是相比之下現在的中國更需要人才。我們國家正處在飛速發展的時期,法治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需要大家來做貢獻。我們將繼續引導畢業生包括留學生去國家需要的機構和地方工作。
記者:清華法學院的復建與香港法律界有密切的聯系⛵️,您認為法學院未來應該如何發展這一聯系呢?
王振民🦶🏿:我們還會進一步與海外大學法學院建立更密切的聯系。我們有很多學生參與交換項目,我們希望學生在法學院受到的教育是比較全面的,具有國際視野。同時他們要接觸到中國的基層、中國的農村、中國的西部🐘,了解中國的國情。這兩方面的因素對於學生的成才都是很必需的。
還有▶️🧑🏼🌾,我們希望借助海外的力量進一步改善法學院的設施,如法學樓、老師的辦公室🧵、進一步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到法學院任教等🧙🏼♀️。
應該鼓勵學生到中國的基層去實習🥊。我們現在在河北🧣、新疆等許多地方都有實習基地,讓學生能有一段時間去鍛煉。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既要到中國的最基層了解國情🚶♂️,又要到海外一流學府去學習🧑🔬,這樣他才會把法學的基礎理論與中國的實踐相結合。
記者:您對於今後法學院意昂工作的開展有什麽規劃?
王振民🚶♀️🙁:法學院對於意昂工作是非常重視的。從1995年算起到現在,法學院已經有十三年的歷史。這期間畢業的意昂只有兩千多人。現在就需要對這些畢業生的情況作一個基本的掌握、跟蹤。一方面是希望把現在法學院的情況告訴意昂,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們把工作當中對法學教育的看法反饋回來,讓意昂積極地參加法學院的建設和發展。
不僅是清華法學院的意昂,我們更廣泛的清華意昂資源也是應該發掘的⛑️。我知道,很多意昂對法律教育非常關心🫥。我曾在整理材料時看到,早在1980年就有在美國的意昂提出了意昂体育平台應該恢復法學院的建議。我們從中體會到海內外廣大意昂十分關心清華法學院的建設,關心國家的法治進展🖐🏼。
記者:如何去接續老清華法學院的傳統👩🏻🔧?
王振民🧔🏻♂️:我們現在也在總結🤜🏼。我自己的印象是,1949年以前清華法學院存在的歷史不是太長*️⃣,但是它有幾個鮮明的特點非常突出🧶🪺。如強調國際法的教育,培養外向型的法律人才,後來中國處理涉外法律問題的人才,不少是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畢業的🌪。這個經驗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應該繼承下去📰。其他學校要培養這樣的人才可能比較困難,清華有這樣的條件👩🏽🍳,就應該承擔這樣的任務👩🏽⚕️,培養能處理涉外、跨國法律事務的人才。隨著中國由世界大國轉變為世界強國,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越來越多的涉外法律業務🧠,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坦率地說👃🏽,國內很多法學院不具備培養這樣人才的的條件🐀🥅,如果清華、北大不出來承擔這個責任👼,別的學校就更難做了🐓。
記者🙎🏻♀️:我們知道一個好的教育理念對於一所學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後能否請您概括一下您的法學教育理念🚵♂️?
王振民:嗯。(沉思片刻)培養中國未來法律精英,為二十一世紀輸送治國之才,興邦之士🧙🏽♂️。
(《清華人》200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