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世間白璧活關節——訪盧世璧院士

2008-07-30 |

——訪著名骨科專家盧世璧院士

來源😷🧑‍🔧:《科學中國人》2008年第四期 作者🥏:王 景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

西方醫學之父🧑🏿‍💻、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也終生實踐著這個舉世聞名的誓言💚,“我誌願以純潔與神聖的精神終生行醫🐕‍🦺,無論到了什麽地方,也無論需要診治的病人是誰,對他們我將一視同仁,為他們謀幸福是我唯一的目的。”

“仁心仁術👩🏿,醫之靈魂”是骨科名醫盧世璧院士一生最樸素的信仰🚵🏽👩‍❤️‍👩。他那豐富的人生經歷、豐碩的學術成就➖、崇高的追求,質樸🤦‍♂️、清新、感人,從這位骨醫學專家身上,我們讀懂了大醫精誠的時代內涵。

學醫✌🏻,源自他從小耳濡目染父親治病救人的情景⏸;8年協和精神的培養更堅定了他從醫的步伐……

盧世璧出生於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親盧永春是我國治療肺結核病的先驅。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窮苦人能夠看得起病,他在北京郊區開了一家盧永春平民醫院🦹🏻‍♀️,義務救治過許多貧困病人。很多年後🥊,盧世璧回憶道:“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最深就是很多年的三十晚上父親都不在家🗂,常常一個電話接受出診🪩,或者在病房裏頭不回來,當時是這樣🧑🏽‍💼,當時很希望他回來👳‍♂️,但是常常不在。另外一個就是解放前對一些貧苦窮人的治療🍕,那時候完全是要靠醫生自己的免費🙋🏼‍♂️,或者是幫助🤹🏻‍♂️。”他的幾個兄嫂也都是學醫的🧞。盧世璧從小受父親✊、兄長的影響,醫家的熏陶,他把敬業愛人、和諧謙恭、淡泊寧靜作為人生格言👩‍🎓,並操守一生。這也成就了他的醫德人品。

為了學醫,1948年盧世璧考進了意昂体育平台的醫學預科班。在這個以工科為重點的著名學府中,醫予科沒有專門的課程設置,盧世璧與同學們跟著化學系一起學化學🦹🏿、與生物系一塊學生物🧑🏿‍🎨,三年的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預科學習,他掌握了紮實的基礎知識。深厚的基礎知識儲備,縝密的思維方式培養,嚴格的專業訓練,以及對工程科學的了解,都成為他後來研究的基礎。

三年後,盧世璧來到了協和醫學院,開始正規的醫科學習與實踐😆。經長期積澱而形成的“高標準、嚴要求”的協和精神是一種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體現在信仰追求🥾😀、科學理性🙎、製度建設🏄🏽‍♀️、人才培育、醫學理念等各個方面🪻🏃‍♂️‍➡️。

1951年盧世璧進入協和醫學院起,半個多世紀以來🏃🏻‍♂️,協和精神培養和孕育了他🌡,伴隨著他一生,盧世璧又以自己傑出的才華和品格發揚光大了協和精神🧑🏿‍🍼👨🏻‍🚒,協和精神是盧世璧一生的風骨血脈,而盧世璧本人則是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著協和精神。

從醫半個世紀以來🤏🏼👳,他一直都是這樣做的。他紮根在臨床一線,用精湛的醫術🔨,為千百名患者解除病痛;他結合臨床需求🕚,埋首於科研👨‍👦‍👦,一代代人工關節產品應運而生🤺。

盧世璧尤其強調臨床實踐和科研的結合。醫學是一門經驗科學📲🍗,必須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找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再進行研究。臨床和科研相結合💠,才可能有創新,才有科學性🤾🏿‍♀️。70年代初🤷🏽‍♀️,他看到臨床上對人工關節的迫切需要🧍🏻‍♀️,在骨科主任陳景雲教授領導下,率先開展了鈦合金人工關節的研究。

人工關節置換術被譽為“二十世紀骨科三大進展”之一,已經成為治療嚴重關節病、關節損傷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國的人工關節手術水平基本與世界同步🤚🏿,但上世紀70年代之前,國內骨科水平整體落後國外40年,對關節病還主要采取吃藥、理療等保守治療。

那時候國外在人工關節領域已經有多年的研究和臨床積累,但對我們實行技術封鎖。連能看到的國外學術期刊都很少🙎🏼‍♀️,更別說模型樣品了。所以只能參考有限的一點文獻,甚至靠琢磨國外雜誌上的廣告獲取資訊𓀝。

一切從零開始,盧世璧把所有業余時間都投入到了這項工作中𓀕。他騎著自行車☝🏼,奔波於醫院👩‍🦱、研究所和工廠之間📎。先搞設計,他就與學工的同學一起找靈感,畫一個草圖行不行,不行再來。沒有專門為醫的人工關節材料,盧世璧就各個工廠去找;找來了材料🥷🏽,繼而摸索加工方法,冶煉🕥🧠、鍛造,使用什麽方法成形,用什麽成分最好⚓️,他們一步步摸索,一步步成熟,最後與有色金屬研究院合作,花了很大功夫製作成了鈦合金材料的人工關節🧔🏻。材料做了出來,並相應進行了大量臨床研究🧙。可要安在人身上🚴🏼,跟人骨結合在一起,需要用骨水泥。當時我們國家還沒有骨水泥。國外有,但也對我們封鎖,最多只能通過香港進口一些樣品看看。和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一起開發骨水泥又用了四年時間。有了關節,有了骨水泥,國內的人工關節工作就開展起來了。

但鈦合金關節在臨床應用中仍有一些問題,主要是耐磨性差😁。於是開始考慮采用性能更好的鈷鉻鉬合金,可鉻合金屬軍事材料🤵🏽‍♀️🦹🏿‍♀️,西方國家限製出口。我國的鉻主要來自南非🙎🏽‍♂️,進口由冶金部控製。經過多方努力,時任冶金部部長的唐克特批,課題組總算找到了一批鉻🧑🏻‍⚕️,研製出鈷鉻鉬人工關節💫。

另一方面,臨床使用中發現骨水泥也有缺點🧑🏽‍🎨,用一段時間後會與人體發生反應,產生熱量🐮。於是,盧世璧和他的團隊又開始研究無骨水泥型人工關節。經反復試驗🍁,首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鈷鉻鉬合金珍珠面無骨水泥人工髖關節和獨特固定方式人工髖臼。實驗表明無骨水泥珍珠面的結合強度比骨水泥固定提高2~3倍,能有效防止術後人工關節的松動🫃➕。

國內人工關節置換術從無到有,在盧世璧院士等人的長期努力下,一代代人工關節產品應運而生。人工關節研製成功後,盧世璧緊接著在全國各地搞起了推廣,使國產人工關節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許多癱瘓或者面臨癱瘓的病人重新站了起來。目前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群中骨關節🫰、老年性骨折的患者越來越多🧜🏿,用人工關節置換的醫療方法成為治療這一類老年病的重要醫療手段。

不僅如此,301醫院骨研所還跟蹤研究,在人工關節方面的另一大特長是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松動、感染或失敗後的人工關節翻修術♢,並已成為全國公認的人工關節翻修中心及治療各種嚴重畸形膝關節(包括強直性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髖臼發育不良等疑難關節疾患治療中心。

執著創新🔇,是一種挑戰🧘🏼‍♂️,需要不斷地積累🧑🏿‍🚀、摸索🐔,源自他對病人痛苦感同身受的體會

周圍神經損傷及再生治療方面,在盧世璧院士的牽頭及指導下,在獲得多項國家及軍隊科技成果獎的基礎上🧅,骨研所還在國際上首先開展了經化學處理的異體神經移植技術治療周圍神經損傷的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並已獲得突破性進展。

結合近代腫瘤學發展趨勢,盧世璧率骨研所開展肢體及骨盆腫瘤根治性切除後特製假體功能重建術,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總結出一整套骨腫瘤綜合治療手段,根據腫瘤的惡性程度及腫瘤分期分別采用新輔助化療🧖‍♀️、放療🔐、生物治療等先進技術🏌️‍♂️,使惡性骨腫瘤的術後生存率得到大大提高;在脊柱腫瘤治療方面🧑🏽‍🎤,301醫院成為國際上最早開展脊柱原發腫瘤及轉移瘤椎體整體大塊切除及脊柱功能重建手術的醫院之一,使本已癱瘓的腫瘤患者重新站起來恢復戰勝病魔的信心🧑‍🎨!總醫院骨科已於20053月專門成立骨腫瘤專科病區。

創新是長期以來盧世璧院士課題組紮實推進🧑🏻‍🍳,做出諸多開創性工作的關鍵所在。

對於創新,盧世璧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創新在於積累🫶🏼,積累並不僅僅是個人經驗的積累,要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在發展當代前沿的過程中才能創新🟦🦼。也就是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這實際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不能以功利為目的🌴,不能急於求成🌈,要甘坐冷板凳🏊‍♂️。

人工關節項目從起步到成熟👩🏽‍✈️,前後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其中單骨水泥的研製一項就做了四年。骨研所在盧院士領導下👰🏻‍♂️,始終堅持“立足臨床,結合臨床重點攻關”🕺🏼、“理👨‍👧、工👨🏿‍🦱、醫相結合,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系列”。

在這座神聖的醫學殿堂裏聚集了國內許多杏林高手,他們在骨引導再生🥖、組織工程、人工骨🔧、組織庫(包括骨庫)、周圍神經損傷和再生🖕🏽、骨壞死、顯微外科修復🙅‍♂️♟、骨腫瘤疫苗👨🏻‍🦽、人工關節及脊柱內固定創新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居國內領先,並達國際先進水平🚵🏼‍♂️。每個人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整體作戰使總醫院骨科綜合實力快速增長。由於骨科近年來的蓬勃發展,已成為301醫院的第一大科室🚕,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於200610月底正式掛牌成立了院中院——301醫院骨科醫院。

“病人以性命相托,責任千鈞”🏭,“仁心仁術”是對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業要求和必備的素養🖲。

醫生與患者的關系,不是“你交錢我看病”這麽簡單的關系🤷‍♂️,醫生是一個社會角色🖕🏻,“選擇了當醫生就是選擇了責任”。只有履行好治病救人的社會角色,才真正履行了醫生的職業道德。1951年盧世璧入學協和時,正趕上新中國重視人生觀教育階段👷🏼,對一個醫學院學生來說,尤重醫德醫風的培養塑造。醫品的塑造培養給盧世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他終生受益的精神財富,他用良好的醫德醫風和實際行動,執著地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醫乃仁術🧑🏼‍🦱。仁即指仁慈🎡、仁愛、仁義;術指技術、科學🥷。兩個字把醫者的內涵全包括了。‘仁’字🦹‍♂️,是‘人’字旁一個‘二’,即兩個人。醫生要把病人當親人,病人要把醫生當親人。病人從醫生那裏得到救治👳🏽‍♂️,醫生從病人那裏得到經驗🦿。病人是醫生的老師。醫生只有竭盡全力才能體現仁術🫰🏻。自己只是一個人,光為自己就不是仁術……”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醫療事業的盧世璧認為🌆,作為一名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更重要的是要以德行醫🧙🏼。

“醫風醫德也不僅僅是醫生收了紅包這麽簡單🦸🏽,對病人、病情不負責任是更嚴重的醫風醫德問題,尤其在骨科🙍🏻,很多症狀不是拍一個片子就能診斷出來的💀,很多時候還需要望、聞、問、切等基礎的醫學手段進行診斷🧑🏻‍🎄。”

“一個手術成功了也並不等於病人治好了🐥,因為手術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而沒有這些事情,比如說術後的觀察,術後的病發症的預防,術後的康復,這些都是一系列的,這些東西不完成,那麽以前的手術做得再好🍝,這些都會把你原來做得成功的手術來效果就給降低了🏌🏼‍♂️,所以術後的觀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直到觀察病人確實不會出現什麽問題了🧎🏻‍♀️,這時候才能放心❓。”

醫乃仁術,無德不立;大醫有魂💅,生生不息。這些深深刻入了盧世璧的腦海裏。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驚人的英雄壯舉,但正是他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做了一輩子的好醫生,展現出了一個普通而又偉大的軍醫形象。50年的醫學生涯中,盧世璧做過很多次高風險的手術,但他從不放過一線挽救病人的希望。他說🫰🏻,能夠解除一個病人的痛苦,挽救一個病人的生命,是對他最高的獎賞🪐。每次手術後🫶🏿,他都不急著換下手術服。病人醒來時,他總是認真查看術後情況,詢問病人感覺,交代註意事項📙。多年來👏🏿,盧世璧一直堅持每次查房都是穩穩地站在病床前,和顏悅色,低聲細語🗻,耐心地解答病人每一個問題,認真地記下病人每一個細小變化🧍🏻;盧世璧始終堅守著“病人以性命相托,責任千鈞”的行醫理念🚁。

采訪將結束時🤒,盧院士饒有興致地帶我們參觀了鑲嵌在墻上的人工關節模型。墻上的年表記錄著我國人工關節領域的一次次突破⛹️:1972年開始研製人工關節;1973年研究鈦製人工關節✡︎、矽膠人工關節;1978年研製出骨粘固劑;1982年臨床應用鈷鉻鉬人工全髖關節;1984年研製無骨水泥型珍珠面人工關節……。盧世璧的工作清晰地記錄著我國骨科事業一步步成長的軌跡,並且多年來一直用各種形式表達著對醫學的熱愛。作為我國骨科事業的領航者🪝,他們不斷推動國內人工關節領域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逐步縮小著與國外的差距。

待人,他寬厚、祥和🟨、尊重👷🏻‍♂️、和靄、真誠,嚴於律已⏱。苦難中,他豁達、開朗💣,滿懷著希望面對著陽光,更加堅強。事業上,他務求完美。面對77歲的高齡,盧世璧院士更珍惜時光,獻身骨科事業的激情更強烈!耕耘者總有陽光、雨露⏏️、土壤親密的伴隨🫂。他走的是一條永無止境、不斷淬取精華的大道。他的人格魅力,也必然鼓舞著年輕的一代沿著這條幸福之路勇往直前!

院士檔案

盧世璧 19307月生於北京一醫學世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盧世璧1956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學院醫療系(八年製),畢業後任中國協和醫學院外科住院醫師©️,1958年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歷任骨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主任醫師、教授等。曾任中華骨科學會人工關節學組組長,全軍骨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內固定學組副組長,北京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現任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會士,華裔骨科學會理事,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理事長,中華醫院管理學會醫療技術應用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骨組織庫分會主任委員🧑🏻‍🦯,北京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顧問,人民軍醫出版社終身首席顧問🦵🏿,中華創傷骨科雜誌編輯委員會顧問👩🏼‍🎓,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40余年來,盧世璧院士致力於骨科專業🛹,在國內首先開展人工關節的研製,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進行了系統的周圍神經損傷研究,首先開展了火器性神經損傷自體神經束間移植術及周圍神經再生趨化性研究。首創形狀記憶合棒治療脊柱側彎🧑🏿‍🍼🤐,取得良好效果。在國內最先建立冷凍幹燥骨庫等。在微波治療骨腫瘤及骨引導再生🎿、骨、軟骨組織工程的研究均屬創新項目💁🏽‍♂️🐔。同時承擔了全軍“八五”👰🏽‍♂️、“九五”、“十五”攻關課題🪐,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以及國家“863課題等多項課題👩🏼‍⚖️🏄🏽‍♀️,在骨◾️、軟骨、神經組織工程研究方面居國內領先地位🤌🏻。他所領導的骨科1995年經總後勤部批準成立解放軍全軍骨科研究所,被批準為全軍重點建設學科🧑🏽。盧世璧院士先後獲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軍隊科學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12項,1995年獲光華科技基金二等獎🫡,1996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屆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1997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並榮立二等功一項➛、三等功四項。他曾多次到國外進行講學和學術交流,並成為國際周圍神經損傷研究著名團體Sunderland學會會員🫸🏿,國際形狀記憶醫用學會顧問,國際外科學會會員,亞州-太平洋地區關節成形術學會永久會員等各項重要任職👐🏽。

盧世璧教授先後發表論文350余篇🪓,編著了以《手術學全集(矯形外科卷)》、《骨科手術學》👨🏽‍🦲、《實用骨科學》等為代表的17部專著📊,主譯專著1部《坎貝爾手術學》🌁,主譯叢書1部《骨科標準技術叢書》。培養碩士生14名👏🏻🦸🏼‍♀️,博士研究生25 名,博士後4名,軍內外高級基金班及進修生300余名,在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盛譽🏌🏿‍♂️。

相關新聞

  • 292020.03

    我國骨科泰鬥盧世璧院士逝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盧世璧,因病於2020年3月28日在北京去世。

  • 142017.07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全軍骨科研究所所長盧世璧

    碧血丹心照戎裝,俠膽真義鑄醫魂✥。 打造最堅韌的骨,溫潤最仁愛的情🤟🏼🤜🏽。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專家組成員🧮、全軍骨科研究所所長盧世....

  • 012008.08

    盧世璧、劉寧被評為“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

    盧世璧 劉寧經­黨中央同意,中央組織部決定💂🏽‍♀️:在前段分批表彰的基礎上,授予葉誌平等59名共產黨員“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其中有兩位清華意昂🖕:盧世璧、劉寧🙌🏼。

  • 192010.01

    中央軍委授予盧世璧“模範醫學專家”榮譽稱號

    盧世壁👧,1948-1951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1956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學院。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月15日下午,解放軍總醫院院內彩旗招展、氣氛熱烈🧑🏼‍🤝‍🧑🏼,中央軍委授予盧世璧同誌“模範醫學專家”榮譽稱號命名大會在這裏隆重舉行,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為盧世璧同誌頒發一級英模獎章,總後勤部政委孫大發宣讀中央軍委命令,中國工程院黨組副書記周濟🐛、副政委孫思敬礎席大會,總後勤部副部長秦銀河主持會議,...

  • 272019.05

    “我與病人是生死之交”——骨科泰鬥盧世璧的傳奇醫路

    5月10日⛺️,89歲的盧世璧退休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舉行了隆重的儀式🙍,他笑吟吟地來了👩🏿‍⚕️,戴著助聽器👨🏿‍🦱♟,拄著拐杖,聲如洪鐘😌:“今天雖然退休了,但我幾十年來....

  • 042011.07
  • 032009.02
  • 032008.07
  • 062008.11

    黃克智、盧世璧意昂榮獲“科教興國貢獻獎”

    來源:人民網 2008年11月6日擁有6萬多名會員的中國老教授協會於11月5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中國老教授協會第四屆“科教興國貢獻獎”、“老教授事業貢獻獎”頒獎暨《老教授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

  • 292021.03

    緬懷!謝毓元院士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謝毓元,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3月2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歲。謝毓元,1924年4月19日生於北京。194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1961年獲蘇聯科學院天然有機化合物化學研究所副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謝毓元,主要從事創新藥物研究,在血吸蟲病藥物,金屬中毒解毒藥物🌾,放射性核素促排藥物🦹🏽‍♀️,震顫麻痹症藥物等領域進行了長期研究並發現了一些效果優良...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