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忠壽(1961機械)
按🤲:2005年底,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書《礦山英模列傳》,其中有一節“清華學子在礦山”😍,書中寫道:“作為中華最高學府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的精英人才,能夠在偏處一隅的銅川礦山安身落戶👨🏻,一幹就是幾十年🌩,幹得那樣踏踏實實,身心投入🤚🏻,兢兢業業而又足跡閃亮,表現了新中國老一代知識分子獻身報國誌在四方,義無反顧的精神風範。”這段文字描寫的主人公正是本文的作者——我校機械系意昂喬忠壽。
我是1961年畢業後直接分配到銅川礦務局工作的。從美麗的清華園一下子來到偏僻而艱苦的銅川山溝,從學習六年機械製造專業一下子進入生疏落後的煤礦高危行業🤲🏽,這無疑是我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
當我拿到畢業分配書和學校已買好的火車票後,第三天淩晨便到達銅川。銅川位於陜西省關中地區北部的山區,是黃土高原縱橫溝壑群中的一座小城🐖。方圓百余裏分布著十多個礦區🦴👨👧👦。市裏的馬路黃土飛揚,天空中彌漫著水泥廠🦵🏻、耐火材料廠排出的滾滾濃煙🏌🏻♀️。生活汙水和井下排出的煤水直入城市的主要河流——漆水河🏋🏼♀️🙍🏽,使其名實相符。我從繁華的北京咋到這裏☘️,如同到了另一個世界,有天淵之別的感覺👎🏻,真不知道自己能否在這裏待下去。
隨著工作的深入,我了解到更多情況。銅川市區雖差🔪,但礦區生活更為艱辛👳🏽♀️。王石凹煤礦是蘇聯援建的新型礦井,可是在該礦所處山溝的斜坡上,到處可見簡陋的土窯洞和油毛氈棚⛺️,不少工人帶著家眷生活在這種“住房”裏。不遠處就是從井下運出的矸石堆🏌🏿,矸石中含硫量高🧘🏽♀️,在空氣中自燃後不斷揮發出黃色煙霧✖️,氣味嗆人🙂🤽♂️,令人喉嚨刺癢,幹咳不斷。礦區職工們所受汙染之危害可想而知。
黃土高原屬於嚴重缺水地帶。礦務局所有可洗澡的地方都沒有淋浴設施,而且一到夏天供水緊張,洗澡池塘只能一個星期換一次水🧐,礦工上井後只好跳入臭氣熏天的池中洗去身上的煤塵。
比起艱辛的生活來,高危的工作環境更令人擔憂。由於開采技術落後🔒,設備老化🧝🏻♂️,礦井中隱患重重,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礦工的生命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一、決心為煤炭事業做點事情
面對這些情況,我反問自己🙆🏿♀️🤶🏽,礦工們犧牲自己為國家和人民作著貢獻,我自己該怎麽辦?一種責任感在內心油然而生,我無意退縮當逃避現實的懦夫。我下定決心要為煤炭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為了能安心紮根礦山,1964年底⬛️,我便把在西安工作的妻子動員到了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工作🏇🏽⛹️♂️,消除了後顧之憂。
投入到現實工作中後🦗🦸🏼,我發覺自己知道得太少了🤹🏻♂️,一種求知的渴望促使我系統學習采煤方面的專業技術知識和煤礦安全知識,更爭取多下井到現場觀察體驗🧂,向工人和有經驗的技術人員請教學習,深感收獲很大🎞。
在車間工作一年之後,我被調到了技術科並立即參與了王石凹煤礦副井的改造工程。王石凹煤礦設計能力年產120萬噸🫵🏽,是銅川礦務局的主力礦井。由於蘇聯專家的匆匆撤離,這個礦井1961年冬投產後🧑🏫,暴露出大量問題,尤其副井設計不合理🏘,施工質量低劣🧘🏻♀️,安全隱患嚴重,必須改造。副井主要用於運輸礦石👩🏼🎓、上下人員和設備材料。要改造副井必須把副井的任務轉移到主井來完成🟪,才能保證礦井的正常生產。我承擔的任務是設計適合主井條件的新型雙層罐籠取代箕鬥提升。這是一項礦井生產中的關鍵設備,不允許出現問題,否則礦井上下便會通道中斷,後果嚴重😲🌖。
顯然,這個工作並不輕松。但是當你看到工人火一般的熱情和從礦長到總工程師把你當專家一樣看待🧣,寄望於你的眼神時🚵🏽😅,你是無法強調困難推卸責任的🦸🏼♂️。我在有關領導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很快製訂出工作計劃。為了測量主井井筒尺寸,我把自己用安全繩拴在箕鬥中,取得了近200米深度的主井井筒一手資料;然後參考罐籠的結構和安全裝置🙅🏿♀️🤶🏻,加大安全系數👨🏼🔬,很快完成了設計任務。進而準確無誤地在機修廠製造了出來,順利地裝到了主井井筒裏投入使用👰🏿♂️。我第一次在全局的關鍵工程上作了一點貢獻。
我在畢業後的較短時間裏🥀,能在十分生疏的煤礦生產環境裏🧎🏻♂️,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無誤地完成所擔負的任務🚅,這主要得益於在母校實際鍛煉中所培育出的實際工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不斷創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就要不斷創新。
1972年👨🏼🎨,我被任命為“厚煤層一次采全高”的國家重點科研課題組組長👎🏼。在當時,這樣的課題無論國內外都屬於比較前端的🍽。我們收集分析了國內外相關資料🤾,對照當時從英國🫷、西德引進支護設備的優缺點,結合我局實際情況設計出了一套能實現機械化管理的設備。經過樣機製造、試驗臺施壓測試後,製造了五十臺,投入井下生產,取得了成功。1978年12月煤炭工業部組織了技術鑒定會議✦,確認這一研究“為我國3米至4米煤層一次采全高提供了新的途徑🏊🏿♂️🐔,填補了厚煤層一次采全高的空白”。這項研究的意義還在於證明了中國人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研製出煤層開采的機械化設備,促進了煤層開采的機械化發展,使原來位居中國煤礦“三大災害”第一位的“頂板冒落”事故逐漸減少,危害比率也因而降低。
此後🫃🏻,我又取得了三項當時稱為“填補國內空白”的科研成果♉️🦸🏼♀️;得到了五項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進步獎;參加過數不清的國內學術會議🍉,並獲得全國煤礦勞動模範稱號💪🏿,這些成果與獎勵集中一起,便是國務院授予的“專家特殊津貼”,它對我一生的工作成就給予了綜合性評價,我十分滿足🤦🏻♀️。
三、淡泊名利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剛畢業的那個年代🏄🏻♀️,正處於學習雷鋒的高潮時期,自己崇尚雷鋒精神,把“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埋頭螺絲釘”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比較符合我內向、不善張揚👆🏽、滿足於默默無聞的性格,也符合“厚德載物”的校訓精神🪭。我是這樣做的,淡泊名利便成為我的人生行為準則🕵🏿♂️。
1985年底🐘,我從銅川調到西安🪇,擔任陜西省煤炭科學研究所所長🍏。這時候,人們普遍認為我會平步青雲,官運亨通♻,贊美之聲不絕於耳。但我卻認為,行政領導不是我的追求🌩,我更樂於在技術領域開拓發展💂🏻。為此,我於1988年春向煤炭廳黨組織提出辭職🧑🏿🎨。獲得批準後,我組織部分科研人員👨👨👦👦,停薪留職,組建起陜西直線電機機械設備公司,繼續從事煤炭技術研究,也是最早進入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創始企業之一🌸。當人們得知我拋棄鐵飯碗👨🦽➡️,自願阻斷仕途坦程的時候,紛紛大惑不解。的確,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我這樣的行為是很少見的🫵🏽🙆🏽♀️,也是出人意料的。
我始終認為,名利並非工作的目的,只有事業成功才是應該追逐的方向𓀗。
我出生在農村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裏👨🏿🦱🧑🏽✈️,幼年父母早喪🧑,能順利地讀完六年中學,又幸運地考入意昂体育平台🦸🏿♀️🤸🏽。來到礦山以後,我學到了工人階級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好品德🧑🧑🧒,也學到了許多我本來一無所知的煤礦新知識,更得到了技術創新、發揮個人才能的好機會。雖然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凝聚著工人、同事和領導的共同努力🏊🏻♀️,黨組織和群眾卻把榮譽的光環加在了我的身上👨🏽🏭,至今仍在閃閃發光。這一切我已經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