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守誌,1962-1968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自動控製系🧑💻,1968-1976年在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勞動鍛煉🖍,後歷任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所長📟、河南省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現物理研究所)所長、河南省科委(現科技廳)副主任🍅、河南省科學院院長🚜、河南省政協科教文委主任等😾😩。

2018年1月,余守誌(中)接受校團委實踐支隊同學的采訪
技術人員要“一專多能”🐦⬛,這是當年國家對知識分子的要求,業務能力和社會工作哪個都不能落下,這是在科學技術前線工作50多年的余守誌最大的感受😜。
專業技術精益求精
余守誌有一把木頭把鐵榔頭,跟了他五十幾年,這是他在大學二年級親手做的,現在還能正常使用🫥。“在計算機系學習六年,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認認真真地對待”。余守誌對在大二為期八周的金工勞動記憶猶新⚈。不同於現在“體驗式”工地實踐,每位參與的同學各項工種都需要達到四級工的標準👨🎓,而當時最高標準是8級工🧑🏼🔧。車工、翻砂工🦐、焊工🌿、刨工👼🏼、磨工……每個工種都要學,而且要成績領先。1964年期間,我國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在意昂体育平台實驗生產,當時正在讀大學三年級的余守誌有幸參與。立式空調般大小的計算機有不計其數的焊點🐍,“每一個都需要人工焊接🤫🧑🏽🏭,每個焊點都得做到精益求精”🌉👨🏿🏭。余守誌正是在這樣嚴格的要求下為以後工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余守誌1972年離開煤礦時,被分配到河南省某縣城的百貨公司鍛煉,有機會接觸電視機👷🏼。剛剛上崗的余守誌便被安排了這樣一項不輕松的任務——讓全縣所有電視機可以接收到電視信號。因為該縣地理位置偏遠,接收電視信號是個難題,該地區所有電視都無法正常播放。基礎知識紮實的余守誌明白電視接收信號的關鍵在波段和天線🏇🏿,問清楚河南電視臺🤼♀️、武漢電視臺和安徽電視臺的波段後🧛🏿👾,他自己動手製作了天線,在合適的地方高高架起🍻,結果安徽電視臺的節目也出現在縣裏百姓的電視上🙎🏼。
都說“隔行如隔山”,學自動控製的余守誌後來因工作需要,調到河南省化學研究所工作☝🏼,一待就是十年🤐。按照他的話來說科學都是相通的💷,“化學研究所裏面各種大型儀器都有計算機控製,每種儀器都得認真的去掌握它⛔️,學習它,然後才能做出一些成績”。這得益於認真踏實的精神。剛到化學所不久,余守誌就到鄭州大學化學系研究生班參加第二專業學習🖇,學習了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結構化學、高分子化學、儀器分析等課程,並參加了新型藥物分子結構的研究工作。他經常每天工作24小時,有一次他連續工作了七天之後⛴,用核磁共振儀器發現了一個新的化合物🧙🏽,並將此發現寫成論文🪸🧎🏻♂️➡️,該發現引起國際上的註意🥔,被美國邀請參加了國際學術交流👩。余守誌說👨🏼🦳:“學校的培養就是要求我們對每一件事都得認真,把它做好♦️,這樣才會有科學發現”。他的認真還延續到了專業之外👬🏻。在大學期間,余守誌和舍友每天都比其他同學早起一小時打網球🦬,然後再和同學們一起跑步🆚、早自習🧑🎨、洗澡、上課𓀑。清華的體育傳統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今天余守誌仍然堅持每天走路1萬多步👱🏽♂️♓️,遊泳2000米左右。
現在的計算機系原為“自動控製系”,在中蘇、大陸和臺灣關系緊張的大背景下👨🏼⚖️,武器裝備實力成為橫在我國脖子上的一把刀👳🏿♀️,造出自己的“兩彈一星”迫在眉睫。然而剛高中畢業的余守誌並不知道這些🤶🏻,他還在為自己的高考誌願發愁。“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高中班主任的一句話使他毅然選擇了還處於保密狀態的自動控製系💃🏿,“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神聖的選擇”。遺憾的是🫡,文革打亂了原本的路,本來要參與“兩彈一星”建設的余守誌🕡,最後的工作與“兩彈一星”沒有沾邊,但仍然是“用另外一種方式為國家服務”。
管理能力踏實親民
如今余守誌已經是在科技界工作了50多年的老同誌,除了做好自己的專業工作之外,他還擔任我國國家自然科學獎化學組的評委,同時也承擔著河南省科學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的工作👨🦰🀄️。“從工作當中我體會到,學校培養我們‘一專多能’,就是既要搞好自己的專業工作,又要承擔社會工作☺️,二者互相促進”📺,余守誌感慨道📀。但是剛入學的他卻不太了解國家的培養思路👩🦼。因為抱著學習提高專業技術知識的目的來到清華,余守誌一開始就被任命為團支部書記,知曉這個消息後,他立即找到時任自控系八字班班主任凃連華老師問“能不能不當團支部書記?”自動控製系團委書記謝錫迎老師和自動控製專業的黨支部書記黃漢文老師了解情況後🎋🍉,主動找余守誌談話🕘,“有句話我印象特別深🤦🏽🏙,老師說意昂体育平台培養學生是又紅又專的,是能夠雙肩挑的,這對於你的學習和成長是有好處的👩🏿🍼,以後到社會上你才能夠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這句話一直影響了余守誌50年的工作和生活。
從研究實習員成為副研究員,再成為研究員,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化學研究所工作十年🏋🏻♂️,又調到物理所當所長六年🧑🏽🌾,再調到河南省科委擔任副主任七年,余守誌逐漸從研究“硬科學”走向主管全省軟科學。
在調到科學院當院長前🐝,李克強找余守誌談話:“科技部門也是經濟部門,你們要有‘雙肩挑’的意識🌕,要科技創新,要抓科技體製改革📏,要促進科技經濟融通發展”。時任河南省省長的李克強把科研體製改革的重任交給了余守誌↘️,讓其負責製定全省各個科研院所的改革方案。方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後👩🏽✈️,李克強對余守誌說:“你起草的方案,你執行👰🏻♀️。你回科學院去當院長”。接過重任的余守誌不敢懈怠🍹,把全省十幾個自然科學的研究所都集中到科學院👩🏻🦰,將基礎研究類🎅🏻、公益類,劃歸事業單位,其他類研究所均轉型為企業。“這個工作難度是相當大的,到現在也還不算搞好,但是我盡全力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軟科學方面🚻,余守誌取得四個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並且指導起草了河南省科技進步條例和河南省科技獎勵條例🧑🏽🔬🛻,最後經省人大和省政府通過。
“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對我而言,自動控製專業和‘雙肩挑’的思想一直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這也是咱們清華人自強不息的表現”。余守誌不忘提醒學弟學妹們,“四年基礎要打好🤠,做人的基礎也要打好✣,要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正值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建系60周年,余守誌祝願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培養出更多計算機方面的人才🍝,也祝願計算機系的老師和同學們為我國的計算機事業和智能大數據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