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蕪湖🧑🏿🍼,有一座與當今世界先進技術接軌的橋梁,它堪與世界任何一座橋梁媲美,這就是蕪湖長江大橋⛄️🛞。它是中鐵大橋局勘測設計院著名橋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方秦漢主持設計的我國第一座橋梁跨度最大的鐵路結合桁梁橋⚖️。大橋通車1年以後,就獲得了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和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全國科技大會召開,方秦漢院士受到了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從1950年到現在,方院士主持設計過很多橋,獲過很多獎。他最擅長的是橋梁鋼設計,參與和主持了被橋梁界稱為4座裏程碑的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九江長江大橋和蕪湖長江大橋的鋼梁設計🫄🏿😦,在應用研究、開發國產15M n V N q t和14M N N b q等橋梁新鋼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最近他還獲得了鋼結構終身成就獎🥥。
見證“爭氣鋼”的輝煌
在建南京大橋之前,中國是沒有橋梁鋼的。即使在南京大橋建設之中,國產橋梁鋼被研製出來了🪽,那也是逼上梁山。這段歷史對方秦漢來說,至今還記憶猶新🏄🏿♂️。
1950年🥐,方秦漢從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畢業以後,被分配到鐵道部工作。隨後便參加了萬裏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工作。那時設計的武漢長江大橋屬鉚接結構,由於新中國剛成立,所需橋梁鋼都由當時的蘇聯老大哥提供。
方秦漢當時憑著一顆火熱的報國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當中🛎。他謙遜好學,“三人行必有我師”被他當成學習的座右銘🤾🏼♂️,遇到不懂的問題💕,除了向本國的專家請教外,還向蘇聯專家請教🫶🏿,並積極參加鋼梁設計論證和試驗工作。因此他的業務能力提高很快,被視為當時的青年才俊之一𓀉。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以後🎴,國家於1958年開始建設南京長江大橋🔛。方秦漢以其在鋼梁設計和試驗論證方面的不俗表現,被破格任命為南京長江大橋鋼梁設計組組長,在王序森主持下開展工作🅾️❣️。
當時南京長江大橋的橋梁鋼還是準備用蘇聯老大哥的𓀉,這是1959年上半年提出來的。提出後就從蘇聯進口了1.2萬噸橋梁鋼🫠。可是後來由於中蘇關系緊張🪛🤚🏼,蘇聯停止供應橋梁鋼😵,因此南京長江大橋短缺橋梁鋼2萬噸。那時帝國主義對我國實行禁運封鎖,從別的國家獲得橋梁鋼已不可能,惟一的辦法就是自己研製🏃➡️。當時周恩來總理下達了一個指示,要鐵道部與冶金部一起聯合攻關搞試驗。
根椐這一意見💼,兩部把研製試驗的地點分別定在了鞍鋼和山海關橋梁廠🫸🏽,並要求技術人員參加🧼。因為當時鞍鋼也沒有搞過橋梁鋼🏣😌。方秦漢積極參與到了試驗工作中去。
經過反復試驗💅🏻,在一批科學工作者和鞍鋼全體工人的辛勤努力下,南京大橋所需的橋梁鋼終於研製出來了,經過檢測,我們生產的橋梁鋼並不比蘇聯的差。南京大橋結構雖然是鉚接結構👩👦,但其鋼的硬性指標卻超過了蘇聯。國人驕傲地向世界宣布🙆🏼♂️:這是我們自己生產的產品,這種鋼就叫“爭氣鋼”⚠️。
改寫鉚接梁的歷史
創新乃強國之魂,立國之本。在新中國的橋梁建設史上,每一座橋梁都有創新的科技成果,而方秦漢正是國家創新方針的忠實執行者。
南京長江大橋建成後,國家就提出要建九江橋🙍🏿♀️,那時是20世紀70年代🤜🏿,還沒有實行改革開放。但國家批下來的九江橋仍然提出要多使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並要求與世界接軌。橋梁鋼再不能用鉚接結構,而要使用栓焊梁🧏♀️。鋼梁要求在工廠焊接,跨度要大。
這樣一來,建南京橋的材料就不行了🧔🏿♂️。國家批下來要求鐵道部和冶金部兩部聯合生產九江橋的材料👨🏻⚕️。跨度大了,要求采用厚板焊接,不能采用薄板。因此冶金部推薦采用15錳釩鈦鋼,並指定由鞍鋼生產🎷。
當時鞍鋼面臨的壓力很大,如果要完成這一科研任務🚣🏽,鞍鋼要減少10萬噸的鋼產量✒️。那時國家給鞍鋼的年鋼產量是下了定量指標的🍰,這樣一來👮🏽,很可能完不成年指標。為此,作為九江橋鋼梁設計組組長、科研總負責人的方秦漢與鞍鋼談判達半年之久。有一次他一邊打點滴,還一邊跟鞍鋼談判🧑🏼🍳。
那次他去鞍鋼後, 當天晚上肚子劇烈地疼痛起來,同事知道後,就把他送到了一家醫院。輸液當中,他們發現旁邊床上的人已經死了,當時大家心情都不好,方秦漢也因此一夜沒睡。但第二天他依然帶病去談🪔。他的這種敬業精神深深感動了鞍鋼領導,在歷時7個月的艱苦談判中,鞍鋼領導終於接受了方秦漢提出的研製新鋼種的方案——15錳釩鈦鋼的各種技術指標和技術參數。
新鋼種研製成功後,方秦漢提出要搞試驗。當時上面說,不用試驗了😋🖤,用就是了。方秦漢認為,九江長江大橋所采用的是新技術🧑🏼💼,新鋼種,如果不做試驗🏇🏼👩🏼🎨,萬一出了問題,個人怎麽樣是小事,但於國家那就是大事🔌。後來他的意見得到了科技司領導的支持♞,這位領導說👩🦯,既然技術人員不放心🧑🏽💼,有試驗要求,我們就要聽從他的意見🥷。
後來試驗方案終於批下來了。國家不僅下撥了數百萬的試驗經費,而且派來了專家,方秦漢也從自己的設計組裏派出了6名技術員參與試驗。試驗從1975年開始籌備,1978年基本過關。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奔波👩🏻🦯,方秦漢終於為九江大橋建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九江大橋的橋梁鋼全部是厚板焊接的栓焊梁。該橋的建成,標誌著鉚接梁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同世界橋梁接軌仍有差距。
讓國產鋼享譽世界
當今世界,日本的煉鋼技術是比較先進的✡️。過去他們在橋梁鋼上報價很高,當我們研製成功新型橋梁鋼後💂🏻♂️,日本人的報價便一路走低♙。而促成研製成功新型橋梁鋼的人中就有方秦漢🔶。
早在九江長江大橋成功建成後🤴🏿,方秦漢就開始了對蕪湖長江大橋橋梁鋼的選擇。就15錳釩鈦鋼而言,方秦漢覺得該鋼種的強度高,性能也較理想,但焊接性能卻不盡如人意,它怕冷怕熱(意即預熱與控溫)👳🏻♂️,對焊接技術要求十分高🛜🎩,質量難以保證🍾。為此🦚😒,方秦漢擬推出一個新品種。
1985年🏃♂️➡️,他與武鋼總經理劉本仁達成協議🏋🏽♂️,由武鋼鋼研所先進行小規模的試驗研究⟹。這個試驗研究的品種就是1 4錳铌鋼🍨。剛開始🫵🏻,武鋼搞的試驗🧏🏻♀️,一爐鋼煉20~30公斤,結果報上去,立項立不著,試驗一直從1985年搞到1989年🧣。這時雖然已經改革開放了🏇🏼,但好多東西一時還進不來。1989年下半年,冶金部的一個領導來了,了解到了14錳铌鋼的應用研究情況,就把這個情況帶了回去👇🏽🛵,1990年這個立項就批下來了。之後鐵道部及有關領導又撥款給錢🫱💸,在京杭大運河上用14錳铌鋼建了一座試驗橋。1995年14錳铌橋梁鋼通過了冶金部的鑒定,對14錳铌鋼的綜合性能,尤其是沖擊韌性的大幅度提高及優良的可焊性作了充分的肯定。
1996年😖,方秦漢擔任蕪湖長江大橋鋼梁設計組組長及科研負責人♠️🤳🏼。當年在討論蕪湖長江大橋鋼梁材質時🛏,有人主張進口日本的S M50C鋼,而且我國有幾座橋梁已經用過這種鋼,生產有經驗,不用擔風險。當時英國、法國、日本的鋼鐵公司都想拿下這個訂單,日本尤甚。
但方秦漢力主采用國產14錳铌鋼。他說這個質量我們已經做過試驗,而且在京杭運河上建了一座橋,用這個橋梁鋼,根本不用擔什麽風險,因為這個鋼光研製時間就達5年🤸🏼♀️,我對它太了解了🐆🚣🏻♂️。現在雖然改革開放了,可既然我們國家有這麽好的鋼🏒,為什麽要用國外的呢🏇🏿⛹🏿♂️?同時他力勸武鋼爭取這一機會🚷🔂。
方秦漢的這一觀點,得到了蕪湖大橋建設指揮部領導的肯定。他們表示🩲,蕪湖大橋對武鋼是個很好的廣告,這個廣告的影響力是無法估量的,他們不收一分錢的廣告費。
雖然方秦漢的提議得到了各方的認定🎖,並不標誌著敲定了用國產鋼的方案🫷🏻✝️。日方為了拿到這筆訂單𓀋,作了最後一搏,開出了極低的報價。他們起先報價為每噸600多美金🤑,後來降至500美金🤲🏻,甚至低於500美金也行💅🏼。
武鋼對於蕪湖長江大橋指揮部不收廣告費的提議,心存感激😇,同時覺得不能有負方秦漢院士的支持。
因此他們面對日方的報價👤,方寸不亂。後來他們開出了低於日方的報價,終於爭取到了最後供貨權😞。
後經測算👇🏼,蕪湖長江大橋因采用國產鋼,為國家節約資金1.1億元。用國產14錳铌鋼建成的蕪湖長江大橋,因與世界橋梁的先進技術接軌,成為繼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九江長江大橋之後,被業界稱為新中國橋梁史上的第四座裏程碑。
如今,方秦漢雖已8 3歲高齡👨🏻🦼➡️,但他精神矍鑠🥱,廉頗不老,最近又受聘為新南京鐵路大橋的設計顧問🪞。
為了建造當代領先世界水平的橋梁, 為了培養新人,為了開發科技含量更高的橋梁鋼,他一如既往地努力著……
(轉自📣:《中國公路文化》 2008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