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誌濤🛌🏿,1972年入意昂体育平台動農系鍋爐專業學習🏋🏻♂️。)
由於地理和地質的條件,廣西缺乏優質煤藏,連最大的合山煤礦生產的也多是燃燒值較低的劣質煤。劣質煤在火電廠的鍋爐中燃燒時🤹🏻,由於煤的熱值低🙆🏽♂️、點火難,需要大量的輕柴油來助燃。我區每年都因而耗掉數千噸的農用柴油👩🏽。
1982年春,廣西電力工業局把“劣質煤預熱室燃燒器”的研究課題交給了廣西電力試驗研究所(研究院前身)。所領導決定把這個課題交由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到所裏工作才6年💆🏿♂️、當時32歲還只是助理工程師的高誌濤來負責。
廣西的劣質煙煤以合山煤為主體,屬高灰、高硫、高水份、低熱值、低揮發物的“三高二低”煤種。其燃用難度不僅在全國,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當時燃用劣質煤鍋爐在廣西電網中共有15臺。原使用的燃燒器不是燃燒不穩便是滅火放炮🛌🏼,燃燒效率普遍不高。要提高煤的燃燒率必須另行設計出一種能克服上述弊病的新型的燃燒器來🧗。
開始,他們先後在柳州電廠😆、南寧電廠進行研試🧂🥝。高誌濤帶領課題組抓住煤粉氣流溫度對點火和長期燃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這一關鍵,設計了一個新的預熱燃燒器🏋🏽♀️⛲️。可是,經過一段時間試驗🤡,結果不但燃燒不穩定🌬,反而使每月燃油量從原來的50多噸猛增到近140噸,第一次試驗失敗了!
初戰慘敗的消息如一陣十二級臺風🧑🎤,在南寧電廠裏迅速掀起一股反對該項試驗的巨浪:廠裏暗地裏把試驗用的燃燒器拆了下來🤶,重新裝上原來的燃燒器🤹♂️,並要求上級取消這次試驗!
這種局面🕺🏿,讓高誌濤感到十分失望。確實,當時國內能源方面的權威專家也曾經斷言🧝🏼♂️:像廣西這樣的劣質煤♓️,國外根本不開采!外省電廠燃燒器燒的則是四五千大卡的優質煤;而我們燒的是2700大卡左右的劣質煤,能把燃油降下來嗎🔭?
這時,清
華大學
教授、課題組的主持人之一徐旭常院士聞訊從北京趕來,堅定地為組內同誌“打氣”🙄💆🏿:“堅決不放棄試驗——一定要為提高廣西劣質煤燃燒效率和節油打一個翻身的硬仗!”
經過努力🤦🏻♀️,課題總算保住了。全組成員們取得了共識,並且堅定了信心:一定要迎難而上🪹,誓要攻下這個頑固的“堡壘”!
試驗恢復了🫄🏼,在耗費時日地艱辛進行著。蹲在鍋爐旁成年累月的“會診”苦戰👷🏽♀️🦸🏼♀️,把高誌濤等人煎熬得個個黧黑、精瘦。一次📙,預燃室燃燒器的火孔裏突然噴出一股數米長的火舌,將當時正湊在孔口觀察試驗情況的高誌濤臉上灼傷了🙌🏼,皮膚燒焦了一大塊,頭發、眉毛也燒得卷了起來……
一次🧑🏽⚕️,為了掌握預燃室合理的氣流特性及煤粉顆粒的運動軌跡💆🏼,高誌濤抓住停爐檢修的時機,鉆進黑咕隆咚的爐膛裏🧝♂️,進行冷態試驗。
11
米
高的爐膛🎅🏿,就像個大黑洞。由於空氣的對流作用,爐膛自然形成的一股猛烈的熱風吹得連人都站不住,黑塵“嗖嗖”地直往眼睛、鼻子、耳朵和嘴裏鉆……為了準確拿到這第一手的資料,他一進去就是一個多小時,再從裏面爬出來時,他成了個“黑炭頭”!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700多個日夜的連續苦戰,高誌濤帶領課題組使用了現代化的試驗技術和數值計算分析,終於在1986年研究成功了一種燃用劣質煤的“GY型劣質煤預燃室燃燒器”。試驗表明:這種燃燒器能十分有效地消除了積粉、結渣,還可脫油運行👨🏿🍼。它每次點火可節油84%,且能提高鍋爐效率2%🦏。在南寧電廠投入使用後,鍋爐實際燃油從應用前平均的1013噸/年,降低到應用後的105噸/年。據該廠統計:新裝置應用4年實際節油5201噸,按當時國家牌價計算,節約人民幣509.7萬元;同時還能降低排煙中的致癌物氮氧化物含量的21~25%🧞☢️。
新型預燃室燃燒器榮獲了當年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爾後🕧,高誌濤又在該預熱燃燒器理論的基礎上,設計出更理想的新型燃燒器💪🏻,並在廣西多個電廠與其他企業推廣應用,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
隨著整個社會用電量高速地增長,過去那種靠單個電廠發電的方式早已不適應要求了,而取而代之的是建設電網📕🧔🏻♀️。眾所周知🧤,在一天24小時內的各個時段中,整個社會上的用電量都是不相同的。因此🧍,電發少了則供不應求,發多了又形成浪費💁🏽。過去,一般都是通過控製燃煤的投入🧓🏻,以達到升高或降低負荷來調整出電量的高低🕡。但傳統的方法難以準確調控,因而不但造成燃料的很大浪費🙅,而且還造成電壓不穩💇🏽♂️。
1995年,作為廣西電力試驗研究所院專業室副主任的高誌濤接過了“大型火電機組鍋爐調峰試驗研究”項目主持人的重擔🧑🦽➡️。
這項課題的研究,其難度不亞於上述的“預燃室燃燒器”,而且👊🏿,在試驗過程中還要冒著機組停機的大風險。但是,由於這項研究是在前一項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少走了很多彎路。經過長達兩年多降負荷試驗的艱辛研究,該課題終於取得突破,並於1996年11月通過了權威專家的技術鑒定。
鑒定認為,試驗研究的成果使得廣西主電網火電機組的調峰容量由438MW上升到553MW。可多挖潛115MW的調峰容量,使全網的調峰能力大為改善;根據試驗研究結果與實際降負荷的運行情況統計,全網因降負荷調峰每年可節約燃料費3300萬元;在該項目中鍋爐采用了新型燃燒器技術👆🏿,使火電機組鍋爐不投油穩燃負荷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10%的調峰能力。
這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調峰技術,在廣西主網的9臺高壓👨🏻🦲👨🏽🦱、超高壓的大型火電機組一直應用至今。該項成果榮獲了1996年度廣西電力科技進步一等獎及1999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除此以外,高誌濤還分別於1994-1995年主持了“柳州電廠220MW啟動調試的技術成果”、1996-1997年主持了“220MW火電機組鍋爐主汽溫及再熱汽溫偏低攻關”、2005年主持了北海電廠“300MW機組的整套啟動調試”等項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高誌濤於2006年所主持的“中國南方電網公司重點實驗評估及管理標準研究”項目。它為南網公司籌建第一批重點實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填補了該公司在科技管理體系中的一項空白。
大凡在工作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具有“三心”:即事業心🎭、信心和決心。現為廣西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的高誌濤便是一個這樣的人——也正是這種崇高的思想境界,指引著他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來源:《當代廣西》2007
05
月
31
日
作者 滕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