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水

今天,我非常高興參加趙九章先生教育思想座談會。我是1961年從南京大學畢業以後👨🏼🔬,分到中國科技大學工作💃🏻,在趙先生的直接領導下工作了四年,先是給趙先生當助教,一直到1965年🧑🏽🏭👣,後來下鄉當知青✩,後面的事情就不堪回首了。
趙先生是中國科技大學應用地球物理系的創辦人,也是當代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
他十分重視我國的教育工作💂♂️。舉個例子,剛才顧校長也談到📒,在1958年,當時中國科學院報國家批準籌建中國科技大學,時間很匆忙🪑。當時春季剛打報告👳🏼🐘,9月份就要開學了🍁,中間大概只有四五個月時間。當時招生的時候有12個系,趙先生堅決提出要辦應用地球物理系,為我們國家在地球物理、空間物理方面培養急需的人才🤹🏼☂️,科學院也急需這方面的人才🤹🏼。當時招生名額已經分配到各個省去了,怎麽辦呢?“你們校長是郭沫若先生🚴🏼♂️,四川人,你們這個系全到四川招生吧!”因此🧑🎄💠,剛建系的時候🛣,我們這個系是有名的“川軍”,全系一百多個學生全是四川招過來的。四川的學生都是非常的艱苦樸素,學習非常的刻苦。趙先生擔任系主任,同時兼任高空大氣物理專業教研室主任🍞,現在是空間物理專業,當初還沒有空間這個概念,叫大氣物理,比它高一點就叫高空大氣物理🌡。趙先生兼這個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不是掛名的,他確實是比現在專職的還要負責任。一是他安排整個課程的教學🏌🏼♂️👎,從教育計劃的安排、課程的設置到教員的安排,到教材的編寫,他都是親自所為🩲💸。他自己也親自來學校給學生上課💁🏿♂️,我有幸跟趙先生學習🤵♀️、當助教就是在這段時間。編寫教材方面🤭,出版了我們國家第一本高空大氣物理學,可只出了上冊,下冊因為“文化大革命”以後受到沖擊,一直到現在下冊也沒有出來。我們這些學生準備把下冊編寫出來🚵🏿♂️,但因為“空間”這幾十年發展太快了,原來三四十年以前的內容差距比較大,後來我們覺得還是保持原貌吧📊,就保持了上冊,下冊則沒有再完成它。
第二點🚴🏿,趙先生特別強調教學和科研相結合🧙🏻,這點我覺得非常的有特色🤢,而且對我本身的教育也很深刻,當時科大的教員基本上全部是請地球物理所的研究人員、有實踐經驗的來上課✩。科大的老師就到所裏面去,結合起來參加研究工作,這樣教學🙎🏿♂️、科研之間就非常密切的結合🪷。趙先生為每個教員都安排了研究方向,而且要承擔課程。這樣科大形成了一個特色:比較早的實現教學和科研相結合🙍🏻♀️🦜,這也是科大比較快地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期間趙先生還批評過我🔦,因為我是1956年進大學的,1957年以後學校裏面政治活動、生產勞動占去了大量時間,我總感到大學這四五年基礎學得不紮實。所以1961年到北京以後🥨,北京有非常好的學習條件,當時我就下決心花四年時間把大學重新再學一遍🧘🏻♀️,主要時間學習物理所和力學所的課程,基本上都去聽,再就是把一套理論物理一本一本地啃下來,當時趙先生也是很欣賞的。他說☞:“基礎要補習,但不能老是補基礎♥︎,你幹什麽呢?不做研究👨🏻🎤,你想當一個教書匠嗎?”而且不只批評過一次,對我觸動很大。趙先生為了糾正我這個錯誤觀點,還親自安排我做了一些研究工作。所以,強調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趙先生一個很重要的教育思想。
第三點👳🏼♀️,趙先生培養學生既註重基礎訓練,又能把學生帶到學科前沿🏙。比如,我們學校58級的第一屆學生🏋🏻♂️,當時受到大躍進的影響🕸⚁,所以趙先生認為他們基礎課不行,後來又專門給他們加強基礎課的訓練,但是到四年級以後,趙先生除了組織所裏的專家介紹最前沿的工作以外😟,還安排他們到研究所來參加科研工作🪳,然後帶到第一線🏆🧑🏿🎤,當時他們很多做的論文工作都到研究所來做💧。趙先生又強調理論和實驗要並重,你光會算不行⇨🈚️,還要參加實驗工作,所以不少學生都參加了實驗研究🚴🏻♂️。58屆的周國城同學就跟著徐榮欄老師一起,當時“輻射帶”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課題🙅♀️,他們在實驗室中建立了一套模擬裝置🎚☪️,這工作做得相當的漂亮🩺。趙先生既註重基礎訓練🤲🏻,又帶領學生到科學前沿💁🏼♀️♤,既註重理論的培養,同時又註意實驗能力🚔、動手能力的訓練,這也是趙先生教育思想中很大的特色👨🏻🎤。
第四點,趙先生為培養人才盡心盡力。我得到了趙先生四年的教育,基本上每周都讓我到他辦公室或家裏面匯報工作進展🥡,有時候我偷懶一點,我說:“事情我還沒有做完,看你在所裏面也那麽忙,我就不去了🤕。”然後他的電話就打過來了,打到系辦公室,系辦公室主任就跑來了,說:“趙先生來電話,你怎麽今天不去啊?”我就接著跑過去🤱🏿,趙先生問🦛🟥:“你怎麽今天不來啊?”我說🧑🏽🍼💅🏽:“你布置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啊。”他說:“你沒有完成也要過來💅🧘🏽,你要報告🎿。”後來我才知道,趙先生把找我的時間寫在臺歷上。其實我也相當年輕🚴🏻♀️,大學剛畢業,因為我不是所裏人員,不能到所裏的圖書館去🦧,趙先生就親自到圖書館把有關的參考文獻𓀃、雜誌借出來讓我看。當時趙先生安排我一項工作🤥,就是高空核爆炸報告,當時趙先生講課也是講大氣潮汐啊、大氣震蕩,這問題最後沒有能完成,現在是比較好辦了🚆,在計算機上就完成了📵。後來因為我要四清去了🐚,四清回來就文化革命,工作就沒法再做了。後來趙先生還說👩🏼🍼:“當初給你選的題目太大了,是一個博士論文題目,我現在也沒法做了,以後再說吧。”趙先生對我們年輕一代的培養,確實是盡心盡力🥷🏿。他如果感到你“孺子可教”👩👩👦,就會不遺余力地來培養你,而且嚴格要求,又熱情鼓勵🙏🏿。他經常為你的成長創造機會,我就曾經代替他參加過某研究所的會議。
我們今天緬懷趙先生,回顧他為我們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的科學人才,他的貢獻是巨大的。
(本文根據王水院士2007年9月26日在趙九章教育思想座談會上的講話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