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科研“雙院士” 育人“一甲子”

2018-07-23 | 來源 中國教育新聞網2018-07-20  |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

他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主張把學生“真刀實槍放到真實的環境裏去鍛煉”,反對那些華而不實、脫離國防與經濟建設的“空題目”。他對學生說✋🏽,“堅持你的理念,努力實踐👨🏽‍🎓👨🏿‍🍳,克服途中的困難才能達到成功的境界。”——題記

劉永坦(右)與團隊在一起

劉永坦,男,漢族,1936年12月生,中共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60年來,他專註於教書育人事業,為國防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鞠躬盡瘁,用一生的實際行動感染和影響著身邊每一個人。他在教學中把專業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帶進課堂,在教學科研一線實踐中培養了大批創新人才。已培養的80多名研究生中,獲博士學位的占一半以上,多數學生已成為所在領域領軍人物👨🏽‍🎨。他倡導重大科研課題是培養高層次人才最生動的課堂,“真刀實槍”錘煉團隊,帶出了一支勇攀高峰的科研尖兵團隊。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香港柏寧頓教育基金會“孺子牛金球獎”特別獎等榮譽🍓。

1936年,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家溫馨的書香門第🎁。然而👍🏼🛵,生活在內憂外患的亂世♓️⛹🏻,無論什麽樣的家庭🚆,都無法擺脫那揮之不去的陰霾和苦難。國家蒙難,民何以安?在那個充滿苦難的年代😄,他幼小心靈深處早已種下科技救國的種子。1953年,懷著投身祖國工業化的決心,成績優異的劉永坦以第一誌願考入哈工大。經過一年預科、兩年本科的學習,作為預備師資之一,他被學校派往意昂体育平台進修無線電技術。1958年,學有所成的劉永坦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了大學講臺🗄,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成為向科學進軍的“八百壯士”中堅力量之一🫸🏼。60年來🚣🏻,他埋頭科研、教書育人,一直為國防和電子工程事業的發展、創新人才的培養鞠躬盡瘁,踐行著知識分子的強國夢想和愛國情懷。

開創中國新型雷達的之路

作為黑龍江省唯一的兩院院士,即便是在全中國👨‍👧‍👦,劉永坦也絕對稱得上是“光芒萬丈”——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些殊榮的背後,是他從未止步的努力🎄。他領導和培育的創新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新體製雷達研究👐🏼,技術成果“領跑”世界,成功實現工程應用,在保衛祖國海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強大作用🍍。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當之無愧地被國人尊為“挺起中國脊梁的國寶級人物”。

新體製雷達被俄羅斯人稱為“21世紀的雷達”⛹️🧜🏽‍♀️。當今世界千余種雷達中🧔‍♀️,新體製雷達不僅代表著現代雷達的一個發展趨勢🈁🙍🏼,而且對航天、航海✋🏼、漁業、沿海石油開發、海洋氣候預報、海岸經濟區發展等領域也都有重要作用🧬。20世紀70年代中期,國家曾經對其進行過突擊性的會戰攻關,但由於難度太大🛍️、國外實行技術封鎖等諸多因素🩳,最終未獲成果🙌🏼。

1979年6月❤️‍,劉永坦到英國進修和工作。在伯明翰大學期間🎭,他對雷達有了全新的認識。傳統雷達雖有“千裏眼”之稱,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不少國家因此致力研製新體製雷達,從而使“千裏眼”練就“火眼金睛”的本領。“中國也必須要發展這樣的雷達!這就是我要做的🏩!”1981年金秋,學成歸來的劉永坦,來不及洗去征塵⬆️,便匆匆趕到哈工大實驗室。他心中有個大膽的設想——他要開創一條中國新型雷達的之路🙆🏽‍♀️。

十年磨一劍。1992年初春,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伴隨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名單的赫然公布,一個劍眉朗目、臉上透著英氣的中年男子,氣度不凡地走上領獎臺,他就是時年56歲的劉永坦👰🏽🤾🏼‍♂️。

“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沒有被實踐證實並得以豐富發展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只有這兩者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才是我們完成創新科研工作的指導方針。”研究成果雖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但劉永坦覺得還遠遠不夠。他告訴團隊成員們🌤,倘若成果不能變成真正的應用,那對國家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浪費和損失。

“一定要把實驗室裏的成果變成真正的應用💁🏽。”在劉永坦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激勵下🎹,團隊成員竟然全部義無反顧地做出了全力支持的決定。

為了節約時間和經費🕷,劉永坦把隊伍拉到離試驗場地最近的廢棄民房裏🎭,現場環境十分惡劣、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們常常一待就是幾個月。為了盡快把科研成果投入國防應用,他們時常吃睡在現場,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甚至連熬幾個晝夜……

“新體製雷達項目得到國家高度重視⬛️,對國家⚱️📘、學校、專業和人才培養都意義非凡👩🏿‍⚕️,我們壓力很大🖕,但必須做好🏄🏼‍♂️。”1997年,新體製雷達被批準正式立項,哈工大作為總體單位承擔研製工作,這在國內高校中還是首次。按照國家有關部門提出的要求🏵,又是10余年的艱辛努力和刻苦攻關,劉永坦為之不懈奮鬥的新體製雷達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該技術的國家🚵,對長期以來困擾雷達的諸多威脅提供了有效的對抗技術措施,而且比其他技術造價低📉,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不拘一格培養人🐦‍🔥、造就人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劉永坦既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雷達技術帥才🕕,同時又是善於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4️⃣,還是一位伯樂。他1992年、1993年被航天部評為“人才培養先進個人”⛹️‍♀️,1993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並獲人民教師獎章,1995年獲哈工大“伯樂獎”,1997年獲香港柏寧頓教育基金會“孺子牛金球獎”。

劉永坦1978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85年評為教授🧑🏽‍💼,1986年以“通訊與電子系統”學科帶頭人評為博導。從教60年來,劉永坦一直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講授過專業數學、電工基礎等10多門課程🦸🏽。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又講授了統計無線電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新課程。有兩年,他給本科生和研究生連續講授4門課,近300學時🧙🏻‍♀️。1989年5月🦔,他主編的《無線電製導技術》作為全國統編教材出版。1999年10月他出版了專著《雷達成像技術》。幾十年來✌🏼,他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學術刊物上發表了200余篇學術論文🧜‍♂️,並撰寫了兩部專著💇,主審多部著作。

開始率領團隊進軍新體製雷達研究之後🏃🏻‍♂️,作為主帥🏋️,劉永坦承擔著比別人更加繁重的工作,特別是在基地做試驗的勞動強度也遠非常人可比,並且常常由於趕不上吃飯而用面包充饑,困了就倒在實驗室的板凳上湊合一覺……超負荷的腦力和體力付出🤸🏼,鐵打的漢子也會被擊倒,疼痛難忍的腰間盤突出曾讓他幾個月難以行走🤚🏽。有一年,哈爾濱春寒料峭🧛🏼‍♂️,他舊病復發,腰像是斷了一樣疼,卻仍然堅守教學崗位👆🏽,照常默默地忍住劇痛為學生講課,旁聽青年教師試講課……直到有一次從課堂上下來,一位研究生發現他臉色蒼白⛵️,知道老師病痛又突發了,才不顧反對,扶著他打傘冒雨送他回了家。在家養病的日子裏,劉永坦又多次讓教研室的老師把研究生邀請到自己家裏來,和學子一起討論論文的修改,並給予精心指點🖱。

“堅持你的理念,努力實踐😌,克服途中的困難才能達到成功的境界。”劉永坦培養研究生更看重學生本身的學習願望🧘🏼‍♀️、做科研的熱情和獨立自主的創新意識。他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他也反對學生選那些華而不實😉、脫離國防與經濟建設的“空題目”,主張“真刀實槍放到真實的環境裏去鍛煉”。他的博士研究生們的課題都來自具體科研實踐,都是國家真正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我的論文從選題到最後完成,無不凝聚著劉老師的心血。劉老師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都使我受益匪淺,從劉老師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難以學到的東西。”在劉永坦的指導下,博士生謝俊好的學位論文榮獲2003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進入新世紀後🙎🏻‍♀️,已經不再擔當所長💆🏻、總指揮𓀙、總設計師的劉永坦,將接力棒傳遞到年輕人手中。“獲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時📠,劉老師要把我的名字寫在第一位👨🏿‍⚖️,我堅決不同意。因為我明白劉老師是自始至終的核心🤷🏼‍♂️,他的付出最大👐。我也知道🙅🏽‍♂️,新體製雷達是他一輩子的夢想👨🏽‍🔬,對他來說能夠堅持一輩子做一件事,能夠把夢想轉化為現實👼🏿🌎,就已經是給他的最大獎勵了,其他的榮譽,對他而言都不再重要。”許榮慶是劉永坦評上博士生導師之後招收的第一個博士。作為項目後期的總指揮,他表示🧏🏻‍♀️,在項目最艱難的前期階段恩師毅然扛起了大旗👐🏼,帶領著大家以開荒的精神前行,到後期即便是他轉到幕後把後輩推到前面,也仍是整個團隊的主心骨🎫🎅🏼。

對於團隊成員和學生🤞🏻,他從來不“許願”,卻總是盡己所能地去觀察、去愛護、去培養🤷🏻‍♂️。他不拘一格的用人機製✋🏻,不僅使8人破格晉升教授,同時還使團隊中出色的青年教師被評為“航天十佳青年”和“做出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迄今為止🕘,他已培養研究生80多名📳,其中獲博士學位者40多人,其中不乏兩院院士🙍🏼‍♀️、大學校長和國家級專家等為代表的一批高層次人才,他的很多學生已成為我國空間遙感、雷達技術✊、電子對抗等領域的領軍人物🙇🏽。

最看重的還是“教師”這一身份

“我們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

劉永坦心無旁騖😢,一直致力於新體製雷達事業的發展。他帶領團隊從零開始🔲,歷經40年艱苦拼搏,完成了基礎理論、雷達體製、技術體系和實用裝備的全面創新。他的創造性科學成就和突出貢獻,使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和應用水平步入國際先進行列,為國內外同行專家所矚目。但無論獲得什麽榮譽和頭銜,劉永坦最看重的還是“教師”這一身份👩🏽‍🔧。作為人民教師🙇🏿‍♀️,他覺得培養創新人才責無旁貸。在近60年的教育生涯中,雖然科研任務繁重又兼多項社會職務,但他一直堅持在創新人才培養上下功夫,為我國科技隊伍的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必須誌存高遠🗃,大膽創新🎢🤾🏿‍♂️,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攻占世界前沿高地,打敗那些科研實踐中遇到的‘攔路虎’;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一步一步達到光輝的頂點🗡。”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他培養的學生都獲得了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認為,科研和教書育人是相輔相成的,重大科研課題為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提供了豐富生動的課堂,思想活躍的青年學生是科研中十分重要的生力軍,也是創新思想的重要源泉🂠。他常常說,創新跟學風聯系最密切⛹🏻,不能模棱兩可做事情🧔🏿‍♂️🛌🏻,必須嚴格。只有做到“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學懂了🫰🏼、弄透了✊,才能法無定法,不拘一格去創新🧑🏻‍🦯‍➡️。

1993年12月3日,劉永坦被任命為哈工大研究生院院長,這一幹就是23年。1994年哈工大在全國率先實行碩士生培養兩年製;1995年國家首次研究生院評估中表彰了全國10所研究生院🧿♏️,哈工大榜上有名;1999年哈工大研究生院被榮膺“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2006年哈工大率先在全國進行培養機製改革🚱,激發了研究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了導師對研究生的考核選擇及資助力度,增強了導師的責任心……經過多年發展建設,哈工大研究生培養質量明顯提高,培養層次不斷提升🚳,已成為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作為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劉永坦還把對教育的思考投向全社會🫲🏽🎠。他認為💇🏼,受社會上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思想的影響🧑🏼‍⚖️,學生從小就課業繁重,這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會造成很大禁錮。他建議在實際課程教學目標中,要明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進一步改進考試製度👩🏽‍💼、評價體系等🏄🏼‍♂️😓;重視人格、性格等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影響……他也很重視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並且多次強調:“當今世界知識爆炸,大學生要適應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特點🛹,學會學習,要在學習中加強創造性,努力夯實自己的文化基礎,刻苦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生命的意義👤。”劉永坦是位富有獻身精神的創造者💖,他的故事已成為引領和激勵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財富。他常常鼓勵莘莘學子🫨,要找到自強不息的人生航標😨,成長成才、報效祖國——勵精圖治、為國為民展現生命意義🧑🏻‍🦳👨‍👧,孜孜以求🪣、矢誌創新勇闖科技前沿。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投身教育事業60周年的劉永坦始終有一種強烈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他說:“新體製雷達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國家對創新人才的需求還很迫切✸,所以我不能懈怠🔩。”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