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的世紀以來⏭,中國科技界最振奮人心的事情,除了神六飛天,莫過於龍芯的誕生。從此🧽,中國的計算機終於有了自己的“芯”,不用再擔心別人的三“芯”二意。這個意義🤘🏿,再怎麽評價都不為過🐍。做出了傑出貢獻的龍芯項目負責人,也因此被稱為“龍芯三傑”,以表達人們的感激之情🈯️🧚🏻。“三傑”之一的張誌敏研究員🦶,正是我校82級計算機系意昂🥘。
張學長是浙江人✦,87年從清華畢業,直接加入了航天系統,十余年間從事過航天部三個國家重點武器型號研製工作。十年磨劍🗼,張學長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先後獲得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各一項👨🏻🦼🩰。在航天部工作過程中🖖,曾經因為CPU采購問題受製於外國廠商,學長感到非常惱火,非常“郁悶”。當聽到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正準備研製通用CPU(也就是“龍芯”系列)的時候非常興奮。於是才有了後來的龍芯打破壟斷🏮,橫空出世。
當我們問學長為什麽“龍芯”會在他們手中誕生的時候,學長回答:“我們很‘拼命’”。他們一周工作六天🦹🏿♀️,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一兩點鐘。“龍芯”的定位很重要,如果核心技術是跟外國合作,那麽就會受製於人,只有自己開發,掌握在自己手裏還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當然這個過程是異常艱苦的,最初到這裏的時候🚝,只不過是一個構想,物理方面的輔助工具也很少,可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做出了巨大的成績。學長還提到他們優秀的團隊🎻,龍芯是這個團隊智慧的碰撞和汗水的結晶。他們還是一支民族感強烈的團隊,每次大的成功後他們都會去天安門看升旗😜🦑,拳拳愛國心是他們動力的源泉📮。
對於未來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學長冷靜的做了分析🎅🏼。面對強大的國外對手,我們還是一個小孩子🧛🏻,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技術積累。不過只要選好我們的道路,踏踏實實做事,劍走偏鋒✍🏽,我們還是可以殺出重圍的。他希望可以為中國的信息產業打好基礎,一定要擺脫處處受氣的局面。他說現在缺的還是人才,因此想去大學教書,桃李滿天下。當我們問到他為什麽沒出國時,他說在我們國家做事,為民族科技出一些力才是他的人生追求所在。
從學長的身上👔,我們處處可以發現清華對他的影響。學長回憶說,清華學風嚴謹,給了他紮實的基礎⛴。而做技術使他有一種塌實的感覺🧚🏿♀️👩🏼✈️,他喜歡一次次的攻關,解決每一個技術難題。抓技術要紮實,只有不斷的積累才有收獲的一天。他說自己是一個固執的人👩👩👧👧,能吃苦,“不信邪一定要搞出一個名堂出來”。正是這種踏實和執著使我們看到了清華人所固有的“行勝於言”。
當談到自己的家庭時,學長說:搞科研的人生活沒有太多的規律✋🏽,經常不在家是很正常的。不能赴約會是常有的,經常忘記約會也時有發生,不過現在已經習慣了被嘮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麽都做好很難📩,為了自己的事業只好犧牲一些家庭了👩🏽🦲。我跟太太一直想出去玩,可是總是許諾最近快忙完了,很快就可以出去了,可是這件事情做完,新的目標又出現。等我們退休後一定出去走走,學長說到這裏好像下了很大的決心似的。他說以前經常聽到抱怨👨🏽🦰🛌🏼,現在是更多的理解。我們註意到了學長的房間內很多的綠色植物,還有鮮花,那都是他太太布置的🐅。
采訪很快就結束了◽️。我們請學長給青年學生留幾句寄語。學長說:不要總是往國外跑,我們應該了解自己的價值在哪。不能老想著自己🤒,要有民族感🈲,那樣你才能夠有大的成績。
意昂總會學生助理 梁友 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