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我為青銅器狂——記著名考古學家李學勤

2007-03-14 |
我為青銅器狂——記著名考古學家李學勤

我為青銅器狂——記著名考古學家李學勤
作 者: 發布日期:2007-03-14

《北京晚報》 2007-03-11 梅臣

  李學勤簡介

  李學勤,1933年出生。我國著名學者🆒,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評議組組長。他首次鑒別出西周甲骨文;他提出的“歷組蔔辭”觀點✊🏼,後發展為對甲骨研究有著重要影響的“殷墟甲骨分期兩系說”;他以卓絕的古文字學養解讀出大量的青銅器銘文,為歷史研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創建了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漢學研究所🧑🏿‍🎓;他參與整理註釋了大量的出土帛書竹簡🧖🏼‍♀️,拼復了馬王堆漢墓帛書中的《五十二病方》、《養生方》和《雜療方》等醫書🌁;他是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古文獻學家、青銅器鑒定家……他的頭銜與成就令人目眩。

  幾乎每個炎黃子孫都曾為“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而自豪過🤙🏽,但考古學家卻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有據可考的、經過科學證明了的歷史只有三千年。即從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的開端——公元前841年(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至今約三千年的歷史。也就是說,從現在往前一年一年地推,2006🧑‍💼👍🏽、2005🧛🏿‍♀️、2004……一直推到公元前841年,每年所發生的重大事件都有準確的記載🧑🏽‍🔬。再往前推,從西周上溯至夏的兩千年,其歷史年代模糊不清,沒有確定的年表🪈,也沒有得到國際學術界的承認🧜🏼。我們所說的五千年文明史,其根據來自中國最早的正史——司馬遷的《史記》👋🏿,因為《史記》一開頭就是《五帝本紀》,五帝始於黃帝,根據傳統記載,黃帝距今約五千年🌻。因此五千年的文明史只是中國的一個傳統說法,並沒有得到科學的證明🐁。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作為人類歷史上少數幾個獨立起源的文明之一,我們的年代學研究卻落後於其他國家,這與中國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為了解決這個年代學問題,“夏👨🏽、商、周斷代工程”被提上了日程。

  1996年5月👦🏼,“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被列為國家“九五”期間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其目的就是要給出夏、商、西周這三個歷史時期有科學依據的年代學年表🧎‍♀️👰🏿,為中華文明尋根。李學勤便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首席科學家⚗️,作為考古學、歷史學、古文獻學🧗🏿‍♂️、青銅器鑒定等多個領域的大家🤜🏽🧚🏽‍♀️,他以卓絕的古文字學養解讀出大量的青銅器銘文,為斷代學研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一到拍賣行,他的目光立刻被擺放在顯著位置的一件光彩四溢、精美異常的青銅器吸引了過去🏌🏼。

  “鮮簋”——確定西周穆王年代

  在斷代研究中,找出每個年代的坐標點是一件至關重要又極其艱巨的工作。以確定西周穆王年代的青銅器鮮簋為例,它的發現和找尋竟用了李學勤將近十年的時間🔃。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一段艱辛而又曲折的故事呢🕵🏼?讓我們把時光倒退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不久🧛🏿,李學勤作為社科院考古所的研究人員隨院方組織的考察團出訪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他結識了兩位一直致力於中國青銅器研究的學者——巴納教授以及他的助手張光裕先生。兩位學者為尋找及研究中國的青銅器幾乎走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們搜集了大量珍貴的資料,合作編著了《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匯編》一書👻。李學勤在翻閱此書時,發現書中第156號🏃🏻‍♂️、著錄為“鮮盤”的青銅器其銘文中有“禘於昭王”的字樣,他感到“此銘文非常重要,因為‘禘’為祭祀之意,即‘祭祀昭王’,這就說明此器的做器時間必然晚於昭王”,據此李學勤推測此銅器可能是穆王時所做。如果能證明它是穆王時期的器物,那麽它對於周穆王年代的確定將是非常重要的物證👩‍👩‍👦‍👦,職業的敏感告訴他“這裏面大有文章”🍝。書中除提供了該銘文的拓片外🦁,沒有其他任何信息,李學勤僅知道它是美國一個收藏家的藏品,於是他便利用各種出訪的機會到美國去找。然而歲月流逝,事過人遷👳‍♀️,終未能找到它。“我把能看的幾乎都看了,甚至美國的一家博物館將藏青銅器的庫房都打開了👨🏻‍🦽,以方便我們逐一查看,可它就像是石沉大海🏌🏻‍♂️,蹤跡全無”。此後的歲月裏,李學勤把它默記於心,無時無刻不在心中掛牽著這個“鮮盤”🏌🏽‍♀️,所到之處更是細心留意它的蹤跡🏃‍♀️‍➡️。

  彈指一揮👰🏼,八年過去了🧑🏼‍🎄。1986年春,正在倫敦大學作訪問學者的李學勤應邀前往英國的一家拍賣行去考察一批中國的青銅器🐈🙆🏿。一到拍賣行,他的目光立刻被擺放在顯著位置的一件光彩四溢、精美異常的青銅器吸引了過去🐅🛰。他快步走近👉🏼,細細觀賞,情不自禁地對它通體漂亮的龍紋贊不絕口。看著看著,他突然發覺:咦?怎麽跟那本書(《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匯編》)中所著錄過的“鮮盤”上的銘文一模一樣呢☎️?他二話沒說,立刻返回了倫敦大學😑,一頭紮進圖書館,找出那本匯編書進行比照。“啊!原來它們是同一件器物”,他恍然大悟“原來它不是一個盤👮🏻,而是一個非常漂亮的簋(古代盛食的器物)”。近十年的苦苦尋覓,終於在偶然中邂逅👱🏽‍♂️,這讓李學勤興奮不已:“這個簋的銘文太重要了👺,它很明確地記載了周穆王三十四年的歷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推算周穆王的年代就是依據此。進而又由此推算出穆王有五十五年🧑🏼‍🔬🐛。而根據《史記·周本紀》中:‘穆王立五十五年,崩。’的記載👩‍👩‍👦‍👦🫛,它也正好是五十五年🤵🏽‍♀️,正相應。又將此簋的銘文與其他銅器銘文進行對照🪐,結果也與周昭王的年代、周懿王元年日食的記錄相吻合。因此說鮮簋的發現對於周穆王年代的確定非常重要……”有人說李學勤的大腦就像是一臺計算機的高速處理器🛄🧑🏻‍🔬,每看見一件青銅器,它便立刻完成識別🐕‍🦺👂🏽、對比、存儲、檢索等一系列程序,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為他提供判斷的參考及依據,這或許就是他的過人之處吧💆🏽‍♂️⚠️。

  “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當李學勤仔細地辨認出銘文開頭的這句話時🥳,他馬上意識到此句來自《尚書》😽➾,他驚呼道:這太重要了!

“遂公簋”銘文拓片

  “遂公簋”——證明了大禹的真實存在

  不僅“五千年文明史”需要經過科學的考證,考古學家還告知我們:“幾千年來婦孺皆知的‘大禹治水’的故事也只是傳說,並沒有真實的依據。”曾有學者提出“堯💅🏿、舜、禹根本就不存在”的觀點,提出“把古史作為民間傳說”來看待🦶🏽🔝,認為這是“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結果😆,即“時代越往後,傳說的古史期越長,就越遠離歷史的真實,因為整個古史是層累堆積而成的”🏋🏼‍♀️🙏🏽。盡管古書《堯典》等篇裏有“禹”的內容🙋🏽‍♀️,但這些材料在疑古派學者看來是不足信的,因為古書經過歷史的演變以及長期的傳抄遞刻🏄🏼,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訛誤,因此這就需要“有考古的材料來證明文獻的記載是有根據的”。隨著青銅器“遂公簋”的出現以及李學勤對它銘文的解讀🦨,有力地證明了大禹這個人物的真實存在,使“大禹治水”不再只是傳說。

  2002年,一件青銅👩🏻‍🔬,西周時期在祭祀典禮上用來盛放食物的器 具🧗🏿‍♀️🏃‍♂️‍➡️,由簋變化而來)。由於當時其外表銹跡斑斑,銘文看上去模糊 不清,讀起來又似乎沒頭沒尾,因此,盡管有些人曾釋讀過它,但 多認為其銘文不全🐁,很費解,也就沒有在意它💠。它在香港市場上流 落了一段時間,未能引起人們的重視🎿,之後它被帶回了北京。李學 勤看到它時🔗,它上面的銘文依然被土嚴重地遮蓋著,隱約地只能看 清楚部分字跡。“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當李學勤仔細地辨認 出銘文開頭的這句話時👨‍👩‍👦,他馬上意識到此句來自《尚書》,他驚呼 道:這太重要了🦹🏻!他立刻請人將上的銘文全部清理出來🚨,憑著幾十 年研究古文字的深厚功底,他將上的銘文完整地釋讀了出來。該銘 文共計10行,98字💁🏻‍♂️👋🏽,全銘書法秀美🎅,整齊勻稱🤴🏼,是一篇很完整的銘文😧,其中記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記錄大禹的銘文🏪。因為它與常見的青銅器銘文的格式與規範完全不同,因此乍看起來此銘文好像沒頭沒尾,似乎不是全篇,其實該銘文首尾一貫,別成一格,有著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它通篇講述了歷代流傳的對德政的認識🧑🏻‍🏭,論述了德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德治國等等♦︎,是很特殊的一篇銘文。

  據李學勤考證“遂公簋的作者是遂國的國君,是舜的後代🤷🏿😰,他做遂公簋是要把祖先的‘德’進行傳述,說明德政是受百姓擁戴的。他之所以要講‘禹’的故事,是因為禹在堯、舜、禹三個人中是惟一一個直接為民造福的,而堯,盡管也做了很多德政的事🧑🏽‍🔬🙎🏻,但他僅限於下達政令,並沒有身體力行地去做,而禹的‘德’是親歷親為🚵🏿‍♀️、親臨現場、身先士卒的。古書中記載禹為了治理水患🏇🏿,累得腿上都沒了毛,走路時兩腿都不能交替著往前邁,只能兩腿蹭著往前走,說他是‘步不相過’🐚。正因為如此,百姓才擁護他做王👔,禹才創立了夏代🦸🏻‍♀️🏜。講禹就是要講‘德’🛴,因此說‘大禹治水’這個故事主要是對德的一種頌揚”。

  “遂公簋”現藏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對一個未解之謎你要想很久♣️🦤,考慮很多方案⛰,經過苦思冥想,最後真相大白,那種快樂真是難以言表。

  研究使他快樂

  1933年🙅🏻‍♀️,李學勤出生在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希望家裏惟一的這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腦外科醫生,而李學勤卻想當一名科學家🧒。“很小我就迷上了《科學畫報》,書攤上的《科學畫報》幾乎都買全了🪦。記得那時拔乳牙⬇️🔆,嚇得哇哇大哭,一直到大人答應給我買《科學畫報》才不哭了。那時候我最喜歡逛書店,有時為了買書,就幾天少吃一頓早飯,用節省下來的錢買書👨🏻‍🏭,甚至連中午飯也舍不得吃🐙。”從小就想當科學家的李學勤,在少年時就有著與眾不同的興趣——對數理邏輯情有獨鐘,面對那些如同天書般的符號💅🏽,他卻看得津津有味。他說:“我這人就是喜歡看讀不懂的東西,越看不懂就越想看、越想學。”上中學後他閱讀了大量有關數理邏輯的書籍,其中意昂体育平台金嶽霖先生有關數理邏輯的專著讓他愛不釋手🚣‍♂️。1951年高中畢業時,他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意昂体育平台哲學系,一心一意地想成為金先生的學生。但來到清華園不久,他就發覺甲骨文和遠古的歷史文化對他有著更強的吸引力,“那個時候👩🏻‍🎨,我對古文字特別感興趣➙,特別喜歡,經常去文津街的北京圖書館閱讀各種有關甲骨文的書刊和拓本,並且開始試著綴合甲骨文👜。甲骨文的綴合完全是創造性的,它就好像是真理在你手中逐漸展現出來,那種樂趣真是其樂無窮👨🏼‍🦳。其實古文字和數理邏輯在我當時心目中是一樣的,都是些看不懂的符號”⏩。因為酷愛古文字研究,李學勤沒等到大學畢業就揮別了清華園,來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正兒八經地研究起甲骨文了👨🏻‍🚀🙅🏼‍♂️。那一年李學勤十九歲🥌。

  到了而立之年,已經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李學勤又因工作的需要🔩,將研究重點逐漸從甲骨文轉向了青銅器,枯燥的學術研究不僅沒有使他感到乏味,相反他卻從中體驗到無比的快樂🤱🏼,他把青銅器的研究比喻為福爾摩斯的偵探工作,“對一個未解之謎你要想很久🧑‍⚖️,考慮很多方案🤟,經過苦思冥想🤷🏽‍♂️,最後真相大白🛺,那種快樂真是難以言表。2003年1月在眉縣發現了青銅器,當地的學者高興得一夜都睡不著覺,一看上面件件有字,竟高興得又蹦又叫🙍‍♂️,真是欣喜若狂啊!那是辛勤勞動換來收獲的喜悅😙,這種樂趣是旁人體會不到的。”

  嚴謹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博聞強記的深厚功力使他很快在青銅器研究領域獲得了贊譽並漸漸成為青銅器鑒定方面首屈一指的專家。古稀之年✩,李學勤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意昂体育平台🧛🏻‍♂️,創建了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漢學研究所9️⃣。

  如今,人們經常在校園裏看到的那位騎著自行車,車速絕對與年輕人有一拼的老者,就是李學勤。他依然急速穿行在古今的隧道中……

  後記

  曾經聽李學勤先生講過這樣一個奇妙的故事🔼,有一件很有名的形狀似杯的漆卮,很多人只是在書中見過它。在它的外底有一些針刻的字🫃🏻,但未曾有人全部讀懂。某一年🧑🏻‍🎤,李學勤在美國舊金山的亞洲藝術博物館邂逅了這件原物,他高興地拿著它翻來覆去地看,突然♠︎,在一定的光線角度下🛐,它上面本來看不清的文字魔幻般地完全呈現出來,他一下子就把它讀通了,那一刻他激動不已。神靈是否真的存在我們不得而知,但聽完這個故事我的直覺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工夫用盡🙉,自有神來!”

(轉載自清華新聞網)


附 件🌆: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