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清華對我的培養和教育,對於人生,這是非常難忘的8年。而這8年中🏊🏿♂️,做輔導員這兩年給了我更多的鍛煉,更多的教育✌🏻,更多的磨煉和更多的機會,對我一生的成長,起到了基石的作用。希望清華能夠很好地總結🅰️、堅持、發揚輔導員製度📳,能夠培養更多的人才🪸。” 陳信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60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院系改革後轉入精密儀器系光學儀器專業🆑,1963年入黨後任當時的機械系學生會主席↕️,兼任政治輔導員🙎🏿,1966年畢業,1968年離校,後獲得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電機系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市經濟委員會總工程師📗,負責技術改造、工業產品出口、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工作;SAP公司中國首席代表;現任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IFIP?TC9的中國代表。曾獲2001年北京信息先鋒稱號。 陳信祥博士是多項國家科技部863課題的主要參加者,已在國際學術會議和雜誌上發表十余篇有關信息處理的論文👩🏽💻,並參加《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等三本書的編著工作😕。陳先生曾在清華學習和工作8年🧑🏻🎓,在東北工作8年,在美國學習和工作8年👨👩👦👦,然而最後,陳先生毅然回到祖國🥁,將自己所學所得不遺余力地奉獻給了祖國🤞🏿。 清華生活 在回顧自己清華生活的時候🧑🏻🍳,陳信祥感謝清華對他的培養和鍛煉,自己赤手空拳走進清華園🫃🏿,走出去的時候卻拿到了生活的“獵槍”𓀋。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的工作經歷尤其令他難忘。 老一輩清華人是樸素和勤奮的,不計較吃穿的好壞🚣🏽,一心為了成為建設祖國的紅色工程清華一直選用優秀學生來做輔導員,因為學生了解學生群體在想什麽🫸🏻,他們之間做工作更加親密和方便,這一點可謂是一種創舉🚃。談到輔導員的工作,陳信祥說👨🏽🦰,輔導員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但並不是說輔導員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優秀的,任何同學都有自己的長處,一個合格的輔導員,應該善於向同學學習,充實自己✦。輔導員應該是一個愛學習的人,而不是一個傲慢的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成為令同學們信服的人,成為一個合格的輔導員。 在輔導員生涯中,最令他難忘的是那段帶領同學去體驗兵營生活的時光。當時他擔任連隊副指導員,有一次,半夜12點鐘緊急集合,進行拉練🏂🏽。當時正逢下雨,道路泥濘,大家都累得要命👩🏿💼,回來以後🌻,沒有洗漱就睡了,臭襪子臟衣服扔得到處都是。當他想要開會批評同學們的時候,部隊的指導員卻勸他不要這麽做⚅,而是動員幹部和共產黨員把臟衣服都洗幹凈晾好了。“戰士們都很累,應該關心他們,如果開批評會❤️,反而會搞得部隊死氣沉沉☄️;如果戰士醒了以後看到已經洗幹凈的衣服,他們會怎麽想呢?這個時候整個連隊會是怎樣的一個精神面貌呢📮?”按照指導員的意見做,果然同學們大受觸動,整個連隊掀起了做好事🦸🏽♀️、互相幫助的熱潮👏🏽。一件小事,讓他更深刻地懂得了什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境界。 由於輔導員平日裏有許多瑣碎的事情要處理,工作量很大🤌🏽,難免會和正常的業務學習發生沖突🚴♂️。陳信祥說🧑🏽🏭,由於擔任輔導員的同學本身學習基礎比較好🙍🏽♂️,雖然工作較累🟧🧓🏽,但也不會有太大的學習困難🤴🏻;時間上肯定是比較緊張的,在大家都放松的周末時間👚🧟,他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功課🤳🏼。他還強調,念書不是教條的東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礎和掌握的程度👩🏿✈️。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牢固地掌握學習中最基礎的部分,是陳信祥經常思索並時刻註意的問題。最令他難忘的是當時的機械原理課🐽。老師在第二學期結束的時候,居然用上一學期的東西來考同學們,而他得了很高的分數🧁🧑🦰,是當時班裏惟一能上90分的人🤖,註重基礎知識學習的習慣功不可沒。那時清華實行因材施教,分別在學生中以萬分之一(從學校中選)🫲🏿、千分之一(從系裏選)、百分之一(從班裏選)的比例進行選擇和單獨培養。陳信祥以自己的實力成為了其中的千分之一🏜。他認為是輔導員的工作訓練了一種方法、一種思維,讓自己學會從另外的角度✳️,從更高的層次☝🏿,用辯證邏輯的方法去掌握學習。 清華的學習生活中,陳信祥印象最深刻的是,清華不提倡學生死讀書,而是強調理論基礎、實驗能力和外語水平🌈。這是一種綜合的😩、全面的培養,可能單對某一門課來講😗,這種優點並不明顯,但是從整個知識的貫通、從處事能力水平來說,卻是很有益處的😡。後來🤥,他去美國讀書,仍然覺得在清華學過的東西♙、獲得的能力和美國同學比起來不僅毫不遜色,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心系祖國 陳信祥於1968年離開清華🤶🏻,在國內工作了12年之後,他抱著開闊眼界👨🏻🎨、學習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希望📟,飛往美國求學,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要留在國外。 到了美國,一下飛機他就呆了🤦🏻,這樣車水馬龍的景象他還從未見過,首先面臨的視覺上的沖擊就足以讓他震撼,深感兩地科技水平之差距。 想起來,在美國的那段緊張而艱苦的日子對他的影響非常大,雖然他不知道今後要做什麽,但他內在地知道他要去奮鬥,為自己,也為祖國🏇🏼。在美國的8年裏,陳信祥深刻地認識到🖕🏼:美國社會並不是什麽都好,它亦有其自身難以克服的弊端,客觀、全面地認識美國才是正確的思維方法。他牢記當時清華校長蔣南翔的話??熱愛自己的祖國是對清華學生的最基本要求。他時刻提醒自己是中國人🤹🏻♀️,美國再好,也不是自己的祖國🕡。 當陳信祥開始在美國工作的時候,他感覺到在美國工作缺乏激情📻,如果追求比較安定的、安逸的生活,美國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為自己的國家作貢獻。而且當時正是“亞洲四小龍”快速發展的時期🚣🏿♂️,其中臺灣飛速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量的美國留學生回去創業,將很多美國成功的經驗帶到臺灣去。“祖國大陸為什麽不能比臺灣發展得好呢?作為一個中國人🏋🏽♂️,為什麽不能把美國的先進經驗帶回祖國呢?”幾個縈繞腦海的疑問讓陳信祥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他的事業在中國,他堅信祖國大陸一定會比“四小龍”發展得更好🏊。 激情燃燒 滿懷報效祖國的激情,陳信祥跨越大洋,飛回了自己的祖國。起初他想做一個教授🙆🏻♀️👮🏽♀️,做一個技術方面的專家,後來,他轉變了想法:做專家固然可以為祖國服務▶️,但是做一個了解專家🧨、一個能為千千萬萬個具有專業知識為祖國服務的專家創造條件的人🏄🏿♂️,豈不更好?於是他走上了政府工作的道路,擔任了北京市經濟委員會總工程師👩👦。 回到祖國後,陳信祥真正感覺到了為事業奮鬥的激情🕵️。在美國,想見自己公司的老總一面都是難上加難,可是回國之後,他見到的是各個大企業的總裁🧡,商談的是和北京市合作的大項目。他的眼界頓時開闊,接觸層面上升了一個臺階,工作能力也在迅速增長🧏🏻♂️。隨後,為了學習更多的工作經驗🏌🏻💜,他去了SAP公司工作,想要在國際大公司鍛煉一下🧏🏿♀️,學習更多規範的操作細節。 1998年🛫🦹🏻,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陳信祥又帶著年輕人那種創業的激情,以在政府🚊、大公司的工作經驗和在學校裏奠定的紮實基礎再次投入到祖國建設中去。在創立至今的短短幾年裏,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紮實的業績👨🏻🎓,逐步建立了其今天在業界的領先地位🟪🤪。作為北京市城市信息化建設中的主體企業之一,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擔當著北京市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一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的設計者🧑✈️、建設者和運營者的角色。公司業務也逐漸以北京為中心,擴展💁、輻射到全國範圍,享有“數字化北京的建築師”之譽。2001年底🤲🏿,首信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在此之前,公司實施重大人事調整💅,由原副總裁陳信祥擔任新董事長⛱,並由陳信祥提名🔦、任命當時年僅32歲的公司副總裁汪旭博士任新總裁。首信公司由一家帶有濃重政府色彩的公司👩🏼🦳,迅速轉變成中國IT市場中活躍的商業型企業。 陳信祥對清華校訓中的“厚德載物”深有感觸,他告誡同學們,尤其是要出國的同學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國人🏢,不要忘了愛國📓,這些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沒有“德”,就一切都沒有了。要熱愛自己的專業,最好能學以致用🤾🏼♀️,但是如果生活給了自己一個其他的選擇,那麽創業,做經理,也是很好的📥🧟。但是無論幹什麽,都永遠要學習,要不斷地學習。想要從一個工科的學生變成一個創業者,成為一個公司的經理,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回想起自己在事業上的經歷🔧,陳信祥感覺自己的一生和清華兩年的輔導員生活有很大的關系。作為公司的總裁✭🤹🏽♂️,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兩個人👦🏼,更不是幾臺計算機,而是要把公司所有優秀的人才凝聚在一起,這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輔導員的經歷給了我一個學習做人的工作、學會團結人的啟蒙式的鍛煉機會🤷🏻♂️,為我的人生奠定了基礎。”人生苦短,為國家作貢獻的時間太短了。小勝,勝於技;中勝,勝於才;大勝👧🏿,勝於德💶。 大展宏圖 與陳信祥相似的是,首信公司由於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在關鍵時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此次SARS爆發期間,首信公司開發的數據采集系統為農村的疫情提供了及時的監控;他們建設的重點醫院視頻監控系統和非典醫院專家會診系統,讓首都的領導們方便快捷地向戰鬥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致以慰問和給以有效的指導💁🏻,讓每一位患者和每一家醫院都得到專家的關懷和指導,這些都是公司重視基礎建設的結果👩🏿🎓。陳信祥還談及了首信公司今後發展的幾大領域📰:數字城市的建設🏃🏻♂️➡️、2008年北京數字奧運的建設🏩、Linux和軟件、無線服務系統🖨🤸🏿、數字集群系統🤸🏽♂️、北京信用征集評估系統等等。他說,這些領域都有很好的商業前景。作為國家863項目,“面向奧運的多語言智能信息服務網絡系統”正準備在2004年巴塞羅納世界文化藝術節進行“多語言實驗”。這個系統主要覆蓋中文、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聯合國官方語言,通過寬帶城域網,並通過諸如手機🧊、PDA、街頭信息亭等方式,向公眾提供多語言的信息咨詢和服務。“經過5年至6年的努力,首信對進入中國IT 10強行列充滿信心”📋。 陳信祥正在承載著滿腔的激情🧜🏼,踏實地前進著。他首先要感謝的是清華對他的教育:“在清華的8年中✡️,兩年輔導員的生涯👸🏿,對我是一個更多的教育和訓練🦙。我覺得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特長🏬,每個人都應該選擇自己的生活,不可能雷同,不可能都做輔導員。利用資源要根據自己的特色,但也有共同點。我們在念書的時候🤡,都有一個目標:健康地為祖國工作50年,要出去為祖國服務𓀆。知道自己的特長♎️,有了目標,一定會做出平凡但輝煌的成就🐹。” (王璐科、姚為、王三環) 陳信祥,男,1943年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IFIP?TC9的中國代表🎗。1960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後院系改革,轉入精儀系光學儀器專業🙅🏼♀️,1963?1965年任輔導員,1966年畢業。1986年獲得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電機系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市經濟委員會總工程師,SAP公司中國首席代表等🆔。 |